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巴蜀石窟 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袁蓉荪寻访集萃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文物考古历史文化文博旅游摄影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袁蓉荪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22-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袁蓉荪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22-10
    • 页数:413
    • ISBN:9788077242350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精)
    • 作者 袁蓉荪
    • 责编 肖峰
    • 定价 178.00
    • ISBN号 9787545219487
    • 出版社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16开
    • 装帧 精装
    • 页数 413
    • 出版时间 2022-10
    • 印刷时间 2022-10

    本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国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石窟,选择巴蜀地区三十余处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文物,通过作者十余载寻访拍摄的亲身经历,介绍大量鲜为人知的石窟的悠久历史与艺术价值,聚焦与石窟为邻的居民,描绘石窟所在地的人文风土,勾勒一幅人与石窟和谐相处的画卷,尤其记录了乡村文管员守护石窟的感人事迹。

    前言

    第一章 蜀道遗珠:石窟造像中原来

     巴中西龛寺:隋唐石窟旁的人间烟火

     巴中沙溪:异地搬迁的唐代石窟群

     巴中水宁寺:米仓道上“全国第一”的盛唐彩雕

     宣汉浪洋寺:荔枝古道上的唐宋梵音

     梓潼卧龙山:刻满历史故事的唐代千佛岩

     营山太蓬山:万丈深渊上的冒险盲拍

    第二章 嘉陵江畔:顺江而下的石窟遗存

     广安冲相寺:古镇烟火滋养的隋唐造像

     武胜石佛寺:没有头的宋代接引佛

     潼南千佛崖:挖掘机意外挖出唐代造像群

     合川二佛寺:险滩边的蜀中第二石佛

    第三章 川西坝子:南方丝路的山野妙相

     蒲江飞仙阁:丝路古道边的盛唐飞仙

     丹棱龙鹄山:唐代女道士的险峰妙笔

     丹棱郑山、刘嘴:遗落深山的唐代古寺

     名山看灯山:纸板画的佛头

     洪雅阿吒山:空山古寺中的女尼文管员

     洪雅苟王寨:在古寨天险陪伴石像的一家人

     夹江牛仙寺:桑田茶园中的唐代造像群

     仁寿石院寺、杀人槽:鲜为人知的唐代造像龛

     仁寿牛角寨:乐山大佛的蓝本

     仁寿坛神岩:物是人非的唐代道教石窟

    第四章 成渝古道:巴蜀走廊的造像之风

     龙泉驿大佛寺:守护“天落石”五十多年的民兵连长

     遂宁梵慧寺:遗落山林的神秘大佛

     内江般若寺:松柏古寨与无头十八罗汉之谜

     内江东林寺:脚手架里的唐代千手观音

     资中秦家岩:见证南宋历史的山野大佛

     乐至睏佛寺:兄弟接力守护的唐代卧佛

    第五章 安岳石窟:承上启下的“中国石刻之乡”

     安岳千佛寨:生活在唐代石窟里的老夫妇

     安岳卧佛院:稻香深处冠绝全国的盛唐卧佛

     安岳华严洞:睡在宋代石窟里二十多年的文管员

     安岳茗山寺:隐在深山的绝美宋代造像群

     安岳孔雀洞:曾经栖息在农家厨房的宋代孔雀明王

     安岳塔坡大佛:夫妇相传守护的华严三圣像

    第六章 大足石刻:中国石窟的辉煌篇章

     大足尖山子:大足石刻的开山鼻祖

     大足千佛岩:雕刻在“石桌子”的罕见明代石窟群

     大足石篆山:儒释道三教造像汇集共处

     大足石门山:至今未破的国宝盗窃案

     大足宝顶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绝壁重光

    袁蓉荪,四川成都人,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

    曾获“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百佳、柯达杯《中国摄影》99年度专业反转片优秀摄影师提名、全国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摄影作品和专题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香港《中国旅游》画报、《摄影之友》、《民族画报》、《中国科学探险》等主流刊物大量发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云朵上的羌红》画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摄影作品。

    巴中古称巴州,是从陕西汉中前往巴蜀的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重要枢纽。由古道南来北往的皇室贵族、官吏商贾,为祈愿求福,把中原开窟造像之风,连同石窟造像流行的题材与样式也一并带到这里,巴中的佛教文化及石窟造像也由此而空前繁荣。这就要提到历史上巴中石窟著名的“四龛”,也就是环绕巴城四面山崖镌凿的东龛、南龛、西龛、北龛。

    南龛最为有名,南龛摩崖造像在1988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龛山还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北龛或许也有人知道,但是西龛多数人只知其名,并不晓得具体在哪里,连许多出租车司机也找不到。2001年,西龛摩崖造像、北龛摩崖造像都被并入南龛,同样位居国宝行列。至于东龛,人们甚至听都没听说过。但东龛石窟是存在过的,《巴州县志》记载:东龛,位于城东二里佛尔岩。1956年,巴中县人民委员会就公布东龛石窟为第一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布文件中备注“东龛原为47龛,现仅有4龛”,紧接着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巴中因为修建大桥所需,在此开山取石,东龛石窟造像遭到严重损毁。后来在省文物局清理检查中,东龛由于保护不当从省级文保单位除名,就此湮没于历史。

    巴中石窟造像中,西龛开凿延续的时间最长,除元代以外,从隋代大业年问至民国初年不断有开凿造像,以唐代开凿的作品居多,在巴中现存的石窟中内容最为丰富。西龛位于巴中城西的西龛山西龛村,南宋《舆地纪胜》卷一八七“景物”篇记载:“西龛,在城西二里,盖郡治之主山也。”古人在西龛山通往山顶龙日寺的山问古道旁,沿线开凿石窟造像,共有91窟2120尊,分布在西龛寺、流杯池、龙日寺三处。其中1—52号窟在当地俗称佛爷湾的西龛寺;53—55号窟位于流杯池;569l号窟分布在龙目寺。开凿的造像题材主要为释迦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菩提瑞像、七佛、释迦多宝并坐、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方净土变、天王力士及天龙八部等。

    虽然这里在1956年就是省级文保单位,然而“文革”期间还是遭受了破坏,西龛寺的楼殿被“破四旧”的那些人拆毁,造像头手被敲掉,石窟大量损毁。西龛石窟前的空地就是西龛寺遗址,土中还半掩着一些寺庙建筑残存的石构件,如果要往下深挖,说不定什么地方就可以发现残缺的佛头或佛手。开凿来供奉造像的石窟、佛龛,常常统称窟龛,通常大者为窟,小者为龛。佛爷湾现存的50余个窟龛,分布于南北向的一座崖面上,且遗存数通珍贵题刻。第10号窟的右壁,即有“开元三年”(715年)造像记。距10号窟不远的2l号窟左侧石壁,有五代时期“检得大隋大业五年造前件古像/永平三年(即前蜀永平三年,公元9l3年)院主僧傅芝记”的题刻,再依据造像风格判断可能为隋代石窟。第2l号窟分为内、中、外三层龛,中层龛最具特色,为二层檐佛帐形龛,立柱缠龙。但是窟内风化严重,从残存痕迹分辨,造像组合应是一坐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诸像后面是浮雕天龙八部和听法人,是为释迦说法图。两侧窟门处雕刻的天王和力士特别引人注目。力士项饰璎珞,身躯修长着长裙站立;天王身披铠甲,脚着长靴,佩剑踏地鬼,为舒相坐,而通常唐代雕刻的天王都是站立姿态。窟顶的四身飞天与龛楣的十余身伎乐,隐约于漫天花雨中绕塔飞舞。

    P15-18

    本书一方面展现巴蜀石窟这一中华文明载体的重要价值,揭示以石窟为代表的民间文物的现状,另一方面从静态的石窟观察动态的人,在石窟与人的关系中观察民间社会、百姓生活的自然状态,让人感受乡土中国的变与不变,挖掘中国百姓生生不息、安居乐业的精神内核。

    巴蜀之地不仅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都江堰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大足石刻这样独树一帜的石窟造像。巴蜀石窟在巴蜀,当然也在中国,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难能可贵的是,袁蓉荪先生镜头和笔下的《巴蜀石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乡野间的中华瑰宝,也让我们看到了巴蜀石窟还如此贴近民间,仿佛又一次嗅到了浓浓的人间烟火。

    ——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本书引领读者进入巴蜀石窟的田野现场,既有大足石刻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一个个散落在乡野的“遗珠”,不仅记录了国家在石窟文物保护方面的大力投入,还深入刻画了乡村文管员对石窟造像朴素真切的感情。它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石窟艺术瑰宝的整体认知,让我们明白,保护好石窟,就是为我们留住心中的“乡愁”。

    ——黎方银,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

    文物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更是漫长岁月中文化兴衰起伏的痕迹。只有拉近文物与人们的距离,才能发挥出文物内在的文化价值。袁蓉荪先生长年寻访巴蜀石窟,他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述,让过去鲜为人所知的巴蜀石窟鲜活地浮现,让珍贵的文物在原始的土壤中“发声”。那些关于守护、传承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巴蜀石窟所凝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魏学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