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正版]列子臆说 上中下全3册 南怀瑾著作南怀瑾选集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正版书籍 哲学宗教国学经典书籍 道家道教佛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怀瑾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0255050448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此套装包含以下3本图书,总定价111.00元

    若要了解详情或单独购买请直接点击书名

     
    ISBN编码 9787309128994
     
    ISBN编码 9787309129991
     
    ISBN编码 9787309130003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解读道家典籍《列子》,展示脱胎换骨、由人走上超人的途径,引领读者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内容简介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
    《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入,要我们从一切自没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作者介绍

    南怀瑾,(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前言

    上册
    di一讲
    乖一计
    《列子》这本书
    你会说话吗
    (一)说符篇
    壶子教的
    di一句话
    你和你的影子
    好听话难听话

    第二讲
    另一种影子
    谨言慎行
    器识神通先知
    爱和被爱
    精明能干就成功吗

    第三讲
    存亡废兴的法则
    重利轻道的结果
    鸡狗禽兽之流
    自重自尊

    第四讲
    列子学射
    射击与修身治国
    什么人可修道可讲道
    你会用人吗

    第五讲
    技艺与道德
    不能接受的赠与
    有智慧判断的人

    第六讲
    学识同遭遇不同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知时知量心灵智慧
    会说话的公子

    第七讲
    会识别窃盗的人
    如何消灭盗乱
    什么是神道设教
    孔子见到一个奇人
    奇人说忠信

    第八讲
    白公请教孔子微言
    什么是《春秋》微言大义
    诸葛亮的微言
    孔子微言禅宗机锋
    对谁说微言
    孔子再说微言

    第九讲
    问不孝有三
    赵国领导人的忧患
    孔子谈忧患
    以强示弱而胜的人
    幸与不幸的道

    第十讲
    有特技的不同遭遇
    伯乐说良马天下马
    九方皋相马
    相马与相人

    第十一讲
    治身与治国
    人生的三种麻烦
    孙叔敖的智慧
    人在人情在

    第十二讲
    遇到抢匪怎么办
    财多又好客的下场
    江湖侠义社会百态
    为道德而死的人
    为不知己而死的人

    第十三讲
    实为怨恨而死
    杨朱论因果
    羊追不回杨朱戚然
    仁义的三种解释
    杨朱答话
    大道多歧而失羊

    第十四讲
    狗吠缁衣
    做善事要小心
    幸臣说了高明话
    会方法做不到

    第十五讲
    放生的问题
    动植物为谁而生
    谁不是乞丐
    心理作用的影响
    精神专注的结果

    第十六讲
    (二)杨朱篇
    私心的名利
    真名利
    齐国的两个宰相
    真实则无名有名则不真
    真假谦让

    第十七讲
    人生好日子有多少
    人生是为了什么
    太古人的生活
    生命你能自主吗

    第十八讲
    伯夷与柳下惠的欲望
    善乐生善逸身
    生前死后的人情
    管仲说养生
    不可压抑快活自在

    第十九讲
    死和死后的事
    宰相的兄弟们
    教化家中子弟

    第二十讲
    享乐人的人生观
    治外与治内
    善恶的定义
    子贡的财力后代的作风

    第二十一讲
    江湖豪气风月情怀
    是狂人是达人
    长生不死可能吗
    随遇而安随缘自在

    第二十二讲
    一毛利天下的问题
    为公为私之辩
    可怜的大舜
    一生忧苦的大禹

    第二十三讲
    痛苦一生的周公
    多灾多难的孔子
    生前死后名实不符
    浪漫的夏桀放荡的纣王
    四圣二凶俱往矣
    成大功者不成小

    第二十四讲
    中国历史有多久
    是非成败皆成空
    东西方的宗教
    人靠智慧而活

    第二十五讲
    真正的我
    四种要求四种惧怕
    快乐人的生活
    野人献曝是谁
    忠义有什么用
    生命的现实客位的名利
    逸乐与解脱

    在线试读章节

    《列子臆说(上册)》: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日:“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日:“愿闻持后。”日:“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伸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我们看古文,“子列子”,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文化中的“子”是尊称,等于我们称人家先生,称老师。现在我们普遍流行叫老师了,像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对老师要称先生,非常恭敬,比现在教育叫老师恭敬多了。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儒家的传统习惯称老师为夫子,普通称一般前辈也是称“子”。所以孔子那个“子”是尊敬的意思,“子”就是一个尊称。这里“子列子”,则是特别的称呼,凡是特别有成就的先辈、先生老师们,在名字前统统先称子,这个“子”包含有特称的意思。壶子教的di一句话
    “壶丘子林日”,壶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师,他是道家的一个高士,得道的高人。这位老师告诉他一个原则,“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我们先注意“持身”,持是保持,儒家的观念就是“诚意正心”。持身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身心;换句话说,如何建立你的生命,如何爱惜你的生命。同时也有第三个意义,就是中国文化经常提到的四个字“立身处世”。我们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自己如何站起来?其实我们谁也没有躺着,所谓站起来,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自己要有所建树。不管你学问的成就如何,官做到多大,财发到多么多,一切功名富贵都不是事业,那只是职业问题。
    什么叫做事业呢?我们文化里有个定义,就是孔子在《易经》中下的定义,“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生的作为,能够影响到社会guo家天下,这个叫事业。至于上当皇帝,或者下做乞丐,只是职业不同。我们通常把职业跟事业两个观念混淆了,搞错了,问你做什么事业,实际上是问你做什么职业。真正的事业并不是钱多少,地位多高,而是对历史的贡献,对社会的影响力。有事业的人,才叫做站起来的人,那叫做“立身”,是顶天立地,站在天地之间,不冤枉做一个人,对历史时代有贡献,有影响。“处世”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我们怎么活得有价值,活得很合适,受人的重视爱护。所以“立身处世”就包含《列子》这里提出来的“持身”这个观念。
    列子是从学于壶丘子林的,这位老师所告诉他的“子知持后”这句话,照文字看来,似乎容易懂,好像是保持后面,就可以保持到身体了。实际上真正的意思是告诉他,一个人讲一句话,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晓得后果。譬如你今天去买股票,就要晓得后果,也许赚大钱,也许蚀本,这叫做知道“持后”,后果是非好坏,事先已经很清楚了。所以要这样高度智慧的人,才可以言“持身”,才懂得人生,懂得人生就可以了解立身处世了。我们看这一句话非常简单,也许要到了年龄相当的时候,回想自己半辈子做事的经验,才知道有许多事情事先太不聪明,所以人生大部分都在后悔当中,或者是机会过后又后晦,详细的申论我们看下文。
    “列子日:‘愿闻持后。’”当老师壶丘子林告诉列子以后,列子还是不懂,他说我愿听“持后”这个名词的观念和含义,希望你告诉我。我们曾经讲过,许多古文上写“敢问…‘愿闻”,那都是谦虚之称,在前辈之前表示不敢随便问问题,但是不得已只好请教了,所以“敢问”。这是一个文化而又礼貌的说法。现在这里是“愿闻”,很直接的,愿意听一听怎么叫“持后”。

    目录

    中册
    第二十六讲
    (三)力命篇
    力量与命运
    你认不认命
    好人苦命坏人得意
    穷通贵贱皆自造
    第二十七讲
    条件相同际遇不同
    作风不同的结果
    非作风也是命运也
    真正的朋友
    相知相友相合作
    前无古人的管鲍之交
    第二十八讲
    善用善交的问题
    不得已的局面
    管仲临终之言
    领袖人才的心胸气度
    第二十九讲
    不得不做的天下事
    可生可死不可生不可死
    生死可以掌控吗
    第三十讲
    杨朱歌颂生命之主
    普通医生诊病
    良医诊病
    神医诊病
    第三十一讲
    自生自死的生命
    命的定义
    人活着为了什么
    信命信理信心信性
    第三十二讲
    黄老与道家
    脱离力与命的控制
    不同类型的四友
    巧佞的秦桧
    不同类型的人们
    第三十三讲
    一样米养百样人
    被命运支配的人l
    悟道人迷糊人
    无二心不怨尤
    第三十四讲
    成败得失自然现象
    看江山无恙
    晏子说人生历史哲学
    有上就有下
    第三十五讲
    你做不了主的事
    (四)汤问篇
    万物开始之前如何
    天地有边际吗
    四海之外又如何
    女娲补天的故事
    第三十六讲l
    三山五岳海川江河
    漂流的仙山
    小人国大人国奇鸟异物
    谁能听到zui小的声音
    第三十七讲
    地气形气的影响
    愚公移山金石为开
    第三十八讲
    夸父为什么追日
    日月星辰时间空间
    神灵是什么生命的动力
    第三十九讲
    圣人也不知道的现象
    大禹到过的奇俗异土
    周穆王与齐桓公北游
    第四十讲
    生活风俗的形成
    各地奇风异俗
    孔子被小孩难倒
    第四十一讲
    平均的道理
    垂钓射猎与治国
    外貌与内心的矛盾
    第四十二讲
    弹琴的秘诀
    绕梁三日的歌声
    伯牙和他的知音
    周穆王见机器人
    第四十三讲
    外人眼中的中国古老科技
    奇妙的射击学习法
    急中生智乱世求生
    恩将仇报幻化人性
    第四十四讲
    学技术有步骤
    神奇的学驾驶方法
    心物合一的驾御
    统御学领导学驾驭学
    第四十五讲
    一个杀不死的人
    三把神剑
    借剑报仇
    天下奇物
    第四十六讲
    (五)仲尼篇
    孔子之忧
    乐天知命也有忧
    未知改革之道而忧
    孔子传道给颜回
    子贡参禅
    第四十七讲
    鲁陈二国的圣者
    亢仓子的四步修行
    继续修行的成果
    三王五帝及三皇是否圣人
    第四十八讲
    谁是圣人
    孔子评论弟子
    列子与南郭子相会
    无言与不言无知与不知
    第四十九讲
    列子学道三年时
    五年七年的修行
    修行九年
    列子谈出游
    壶子批评列子
    第五十讲
    龙叔得的什么病
    判断病情
    医生开的药方
    回光返照物极 反

    在线试读章节

    《列子臆说(中册)》:
    在《力命》这一篇,提到历史上有名的、真正朋友交情的一个榜样,就是管鲍之交。本篇的宗旨,是讲一个问题、一个趋势,也就是大势所趋的这个势。以佛家来讲就是业力,是现实的一个力量,属于人生禀受的命运的作用,因此提到管鲍之交。重点不是专讲历史上的管鲍之交,不过管鲍之交这一件事实,在《列子》这里说得zui清楚。善用善交的问题
    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雠,不得不用。
    上次讲到管子后来做了齐国的宰相之后,说了两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我们从小读书,这些名言都记得很牢的,后人则会运用到各方面去。下面是对历史哲学的评论,“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这个世就代表历史上每一世、每一代,我们文化里所讲的管鲍之交,和齐桓公善于用能的事实。小白是齐桓公的小名,列子说齐桓公看起来是我们中国历史上di一个霸主,“善用能者”,当领袖的,只要这个人真能干,能够治天下guo家,有帮助于他,他就会用。因为管仲本是他的仇人,zui后因鲍叔牙的一番话,要治guo家、治天下,要想当一个一世的霸主,万代留名,你非用管仲不可。他就把过去情结抛弃了,所以是“善用能者”。
    其次说到“善于交者”的问题。善交很难,所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另外一个齐国名宰相晏子。晏子名叫晏婴,是有名的矮子,高不满三尺。所以出使楚国时,楚国故意侮辱他,开了一个狗门,要他进来。他就站在外面不进来。他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如果我要到狗国去做大使,我当然走狗门啊,不晓得你这个guo家是狗国还是人国。楚国人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大门。
    晏婴跟孔子交情很好,管仲年代比孔子早,所以《论语》中有一句话,“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我们普通读《四书》,读到“善与人交”,就是说交朋友要像晏平仲一样,很难得,够朋友。下面四个字zui难,“久而敬之”,跟他做朋友越长久,越发现他的长处,对他越起恭敬心。恭敬心很难,朋友交久了以后,等于男女两个人恋爱时,彼此客气得要命,彼此能够原谅,明明知道他是错误的,也觉得很可爱。结了婚以后,明明是长处、很可爱的地方,反而非常讨厌。这个就不是“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了。时间越长久,越能够起恭敬,这个“敬”字还不止指恭敬,而是关系越来越好,这个太难了。所以以孔子的经验,只有晏子能够做到这样,这是讲善交的问题。
    另外,历史上记载,本来齐景公准备请孔子到齐国去,把政权交给他,但是晏子反对,给齐景公讲了一句话,齐景公就不请孔子来了。看起来,好像晏子对孔子很不好,仔细研究啊,这就是孔子佩服他的地方;因为当时齐国已经很乱,孔子如果到了齐国,后果不堪设想,恐怕自己和学生弟子们的命都会送在齐国。所以晏子为了爱护他的领袖,也爱护孔子这个朋友,他宁可让邀请孔子这件事情办不成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发现晏子的了不起,这就是所谓的善交。管仲也是一样,这是谈到善交的问题。
    回过来再看本文,“然实无善交”,这一句话是说,其实不是真正的善交,鲍叔牙跟管仲也不能说善交;“实无用能也”,齐桓公也不能说真能够用能者。为什么?

    目录

    下册
    第五十六讲
    (六)周穆王篇
    周穆王的故事
    来自西方的化人
    美色奢华也无用
    第五十七讲
    天上人间之别
    神游归来
    神游的种类
    周穆王西游昆仑
    第五十八讲
    昆仑山的奇遇
    观想神游幻网
    如何修梦幻法
    第五十九讲
    幻化与生死
    生命的幻化
    幻化法修成了
    第六十讲
    列子说幻化
    列子说觉与梦
    列子解梦
    不做梦的人
    第六十一讲
    西极之国另类生活
    中土的生活
    劳力者的醒与梦
    劳心者的醒与梦
    第六十二讲
    意外得鹿又失鹿
    醒与梦纠葛不清
    健忘的快乐
    记忆的苦恼
    第六十三讲
    一个反常的人
    老聃说正常与反常
    年老还乡空断肠

    (七)黄帝篇
    老祖宗黄帝
    第六十四讲
    黄帝的反省
    华胥国
    黄帝悟道之治
    列姑射山的超人
    第六十五讲
    列子的一个学生
    列子学道九年的经过
    列子学成之后
    吕洞宾的故事
    第六十六讲
    道人为何能乘风而行
    得道者的特点
    醉酒者的反应
    道门的奇事
    什么是真正的定力
    第六十七讲
    古代的闻人
    投奔闻人
    被戏弄的人
    什么是道
    第六十八讲
    中庸与道
    现实的通俗道法
    信心的力量
    养虎的诀窍
    虎性人性
    第六十九讲
    颜回问驾船术
    江湖人幽默读书人
    孔子谈学习
    谁能不受外界的影响
    激流中自在出入的人
    第七十讲
    功夫方法练习
    专一凝神而功成
    鸟也有神通
    第七十一讲
    石火中出入的奇人
    子夏引述孔子的说法
    列子醉心于神巫
    壶子初示功夫
    第七十二讲
    壶子再示现功夫
    修道的九个步骤
    列子终于懂了
    列子与司马光
    第七十三讲
    列子出名了
    恭维皆毒药高处不胜寒
    杨朱向老子求教
    什么是大白若辱
    杨朱的转变
    第七十四讲
    美的标准
    常胜有原则
    强弱与刚柔
    人心与兽心
    鸟兽外形的先人们
    第七十五讲
    黄帝战炎帝乐声聚鸟兽
    智力不异于人的禽兽
    与禽兽友好的时代
    道家对动物的平等观
    养猴子的心理学
    第七十六讲
    养斗鸡与养气
    勇与力
    孔子和墨子的勇与力
    第七十七讲

    (八)天瑞篇
    列子在郑国时
    宇宙万物的来源
    造化不化
    自然功能生灭变化
    第七十八讲
    阴阳四时变化不休
    道家的修道
    第七十九讲
    一切都靠自己
    气形质精气神
    易是什么
    易的变化
    第八十讲
    冲和气中气
    不完美的人和事
    无始无终为而无为
    续补——《天瑞篇》后半部
    生命的一切变化
    变化生灭始终
    人生的四个阶段
    两个快乐的老人
    子贡想休息
    狂荡人智谋人虚静人
    感觉不到的变化
    天地会坏吗
    你的身心性命属于谁
    偷盗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在线试读章节

    《列子臆说(下册)》:
    幻化法修成了
    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幡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老成子听了老师这一套传道,就深思了三个月。真正的道,是靠自己的智慧来研究透彻,不是靠迷信的崇拜,这是正统的道家。后世的道家点窍啊,打通奇经八脉啊,我看了几十年,气脉打通的人到哪里去了?都到阳明山公墓去了,将来我也去的啊。所以不要乱信,就算你奇经八脉打通了,也不是道啊,那不过是你身体比较健康而已。但是这个身体是幻化,总有一天要坏的,所以学禅的白居易,诗中有两句,“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空虚”。活得长短一样,失败成功、得意失意,都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身体zui后是归到虚空,不会永远存在。这是智慧之学啊!现在我强调的是,学道是智慧之学,不是盲目的崇拜与迷信。
    老成子对这个幻化的法门,是如何懂得的呢?“深思三月”,他回来研究,打起坐来,参究三个月之久。这个深思,后来正统的道家,叫做精思,所谓精恩入神。后来禅宗讲参话头,也是参究,乃至佛家讲所有的方法都叫做止观,是智慧精思而成就。所以佛学八正道里正思维,是身心非常健康,思想研究透彻,这个才叫做正思维;心理不健康,思想偏差,身体也不健康,那不是正思维,那是不对的。
    所以老成子听了老师尹文子的话,回来等于闭关参究一百天,他就成功了,成功到什么程度呢?“遂能存亡自在”,当然还没有大成功,但是已经是现代人做不到的神通了。他做到要活就活、要死就死,存亡自己做主。“幡校四时”,还可以改变时节的气候,把它翻过来。黄帝的老师广成子,本事更大,《封神榜》中说,他的翻天印一打出去就不得了,可以把宇宙翻过来。
    我们中国文化老祖宗广成子,道书中记载,他传道给黄帝,“毋劳尔形”,身体不要过分的疲劳;“毋摇尔精”,精神收回来,不要动念头;“毋思虑营营”,思想要宁静,不要多思想。杂念思想一来,一动,已经漏精了,精神漏出来了。所以漏丹是道家的话,有些人写成“露丹”,错了。其实我们六根都在漏,眼睛看书看成近视,因为眼睛的精神漏掉了,神经坏了。耳朵喜欢听歌,耳听的精神漏掉了,所以说“有动于中, 摇其精”。因此他告诉我们“毋思虑营营”,这个就是广成子传道给黄帝的。
    “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老成子修到可以冬天打雷,夏天下雪。能够把手一指,让天上飞的鸟下来两脚走。像我们人靠两只脚走,他能够使人飞起来,这个神通多大啊!但是“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但是一辈子没有人知道他有那么大的本事。他也没有向外面宣传,也没有传个功夫啊,或者登个广告啊,甚至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有这样大的本事。
    这一点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修养的精神,同现在西方文化不一样。中国人过去的传统习惯,越有学问越退隐,不吹牛,一声不响,也不喜好宣扬,也不去标榜。不过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毛病,所以过去很多高明的技术,武功也好,医药也好,很多东西,因为一辈子不宣扬自己,也不愿意传出来,所以就断 了。但是现在《列子》已经告诉我们了,把什么原理、什么方法都说完了,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好学深思,去研究,就可能达到这种成就。


    暂时没有目录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