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你的13-14岁孩子 n岁孩子解码青春期教育孩子的书父母的语言正面管教温柔的教养妈妈育儿百科菜谱家庭教育指南 育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美)路易丝·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西德尼·贝克|译者:玉冰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路易丝·埃姆斯//弗兰西斯·伊尔克//西德尼·贝克|译者:玉冰著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3972276154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编辑推荐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

    为了告诉父母孩子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行为,美国格赛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在耶鲁大学对数以千计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在《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中不仅详细总结了孩子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特质、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表现,也总结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列举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给父母提供教养建议、亲子共处技巧。

    ★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全球阶梯教养圣经,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你的N岁孩子》系列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了兰登书屋畅销30多年的当家品牌,并被授权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自2012年引进简体版后,一直好评如潮,短短7年间持续销量就超过100万册,好评率高达99.6%。众多家长口口相传,倾情推荐,被奉为“新手爸妈的育儿宝典”。

    ★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一年一本,贴心陪伴!

    叛逆与成长共存的年纪,逐渐成熟的青春期。13岁的TA,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可能会突然来接急刹车,他纠结、退缩,不愿被人窥探;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饮食作息习惯良好;他动手能力变强,喜欢敲敲打打;而到了14岁,他可能更加多变,更加包容,更加有责任感;但也更容易接触一些让人棘手的问题……你准备好和他一起面对青春期的挑战了吗?

    ★《你的N岁孩子》全新升级改版

    1.内文改用手感更好的轻型纸,封面精选特种纸,高端大气,也更适合用于赠送亲朋好友;

    2.开本更加小巧适手,方便家长们随身携带,闲暇之余便能翻出来一探究竟;

    3.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润色,更加口语化、生活化,方便家长们理解阅读;

    4.聘请知名育儿专家对内文进行审订,与时俱进,剔除部分过时的、*的案例及分析;同时结合原书观点新增了一些新鲜案例,以确保科学合理性。

    ★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海蓝博士、罗玲、李跃儿、胡萍、小巫、兰海、安燕玲、海文颖倾情推荐!

     

    因为有这样一套书,告诉你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标识,解开他每个年龄的密语……不再纠结所谓的“问题”,为人父母也变成了*容易的事! 

    内容简介

          当孩子表现出教养的困难和麻烦时,如果父母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共有的暂时现象,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同样,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可以减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盲目性。

    为了告诉父母孩子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行为,美国格赛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在耶鲁大学对数以千计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在《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中不仅详细总结了孩子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特质、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表现,也总结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列举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给父母提供教养建议、亲子共处技巧。

     

          我们希望这套书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孩子,从而理解并欣赏孩子的行为。

    作者简介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美国两代年轻父母。

          弗兰斯西·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畅销书。

           西德尼•贝克,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前所长,长期从事该研究所的医疗部门工作。

     

    目 录

    作者序

    给父母一份关于孩子的成长地图  001

    名家推荐序(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  009

    名家推荐序(二)

    在这里寻找答案  013

    名家推荐序(三)

    在帮助孩子的同时懂得孩子 015

    译者序

    因为懂得,所以从容  017

     

    Chapter1  我们对青少年的研究

    这本书的基本主题是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心智的成长和个性的成长。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个沿着当初的研究之路而成长起来的作品。六十多年来,本书的作者们针对儿童的常规成长进行了系统性的长期跟踪与观察。在此期间,我们一直观察着孩子行为模式的成长进程,甚至包括在出生以前就显现出来的模式,以及贯穿整个婴儿期、童年期和青春期的纷繁变化。本章主要介绍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1. 从宏观上把握孩子的成长脉络  002

    ?采访背景与对象

    ?采访详谈

    ?数据分析

    2. 成长是核心 009

    3.个性特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演绎  014

    ?性别差异

    ?体质与气质

    ?智力

    ?成长风格

    ?与社会的相容性

    ?与时代的相容性

     

    Chapter2  13 岁孩子的成长与发育状况

    13 岁的少年在奔向青春的大道上会来个突然转向或者急刹车。他一改 12 岁时的阳光、沉稳,再度陷入纠结的状态:不愿与人交往,内向,有点退缩,不愿被别人窥探。他不喜欢与成年人打交道,看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时的他开始懂得克制自己,不会吃起来没完没了,基本上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虽然他这时的性格阴郁,悲观,隐秘,可是在动手能力方面,他们频频闪现灵光,喜欢敲敲打打,自己动手修理和制作东西。总体来说, 13岁的少年已经明显展现出青春期少年的特点。

     

    1.成熟状况:摇摆不定、不停纠结的年龄  026

    ?喜欢独处,“封闭”自己

    ?不合群的个性恰恰符合 13 岁少年的成长规律

    ?对自己进行反思,过程纠结,干脆关闭自己

    ?性格导致母子关系陷入紧张阶段

    ?朋友关系明显处于重要位置

    ?喜欢上学缘于内心喜欢接受挑战

    ?受道德观念影响

    ?不对成年人吐露心思

    ?阴郁的 13 岁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2.人体机能体系: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039

    ?健康: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宣泄紧张情绪

    ?视力下降

    ?女孩生理发育及性意识

    ?男孩生理发育及性意识

    3.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安排得十分妥帖  050

    ?饮食:自我控制

    ?睡眠: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

    ?洗浴以及头发梳理:他们不愿花费太多时间

    ?衣着以及房间清洁:依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和布置房间

    ?金钱:更喜欢通过劳动赚得

    ?劳动:工作效率和结果皆让人满意

    4. 情绪:从阳光开朗转为孤寂沉默 062

    ?体形对情绪的影响

    ?环境对情绪的影响

    ?食物对情绪的影响

    5.自我意识:注重眼前,顺其自然,自我反省 071

    ?13 岁少年更在乎眼前,凡事喜欢顺其自然

    ?自我认知透彻,敢于面对真实

    ?非常注重自己的思维能力

    ?安全感不足的 13 岁少年会过分敏感

    ?注重“眼前”,对未来也有规划

    6.人际关系:不愿与人为伍,喜欢独处  078

    ?每段关系都影响孩子的性格

    ?与父母的关系是青春期孩子首先要解决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不愿妥协

    ?具体案例

    ?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喜欢被打扰

    ?与同性朋友的关系:有少数几个密友

    ?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女孩更喜欢与异性相处

    ?派对上的人际关系:女孩更热衷于派对活动

    7.活动与兴趣爱好:对感兴趣的事情满腔热情 098

    ?对过去喜爱的事情想转变态度不容易

    ?户外活动

    ?室内活动

    ?俱乐部以及露营活动

    ?阅读

    ?需要久坐的视听活动

    ?吸烟、喝酒、吸毒

    8. 学校生活:专注学习,热爱校园  106

    ?在学校的表现更加沉稳

    ?学校成为 13 岁少年的主要社交场所

    ?特别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

    ?对各科目的喜好程度不一

    9.道德意识:和高标准  117

    ?道德标准的制定不是出于为自己考虑

    ?有自己的判断力

    ?善于修正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良的生活习惯让 13 岁少年很难接受

    ?社会问题引发少数 13 岁少年的思考

     

    Chapter3  14 岁孩子的成长与发育状况

    当他从拧巴的 13 岁迈入充满朝气的 14 岁时,你会看到一个角色多变的少年。他热爱学校,热爱社交,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14 岁的他包容性更强,而不再像一年前那样对看不惯的事情大肆批判。尽管 14 岁的孩子具备这么多优点,但不能忽视这时候有些男孩和女孩会接触毒品;在性方面, 14 岁的年青人会由于没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信息而遇到意外怀孕、堕胎等诸多问题。这时候,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棘手的事情。好在 14 岁的年青人绝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这是让人欣喜的事。

     

    1.成熟状况:精力十足,渴望充实的生活 124

    ?洋溢活力,充满热情

    ?从只反抗父母中的一人到对两者都抗拒

    ?内心虽然抗拒,却依然深爱父母

    ?与家人的关系变化微妙

    ?在社会上的举动表现出阳光的一面

    ?异性关系很容易确定,但不牢靠

    ?不良嗜好占据相当多的空余时间

    ?大多数 14 岁年青人喜欢学校生活

    ?与成年人相处融洽

    ?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2.人体机能体系:从容而放松  139

    ?健康:身体强壮,极少数人偶尔一试毒品

    ?小动作宣泄紧张的情绪

    ?视力状况良好,对戴眼镜极其反感

    ?女孩生理发育及性意识

    ?男孩生理发育及性意识

    3. 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自主性提升  150

    ?饮食:对食物的偏好很明显

    ?睡眠:由自己掌控

    ?洗浴以及头发梳理:注重个人卫生

    ?衣着以及房间清洁:注重个性魅力

    ?金钱:开销增大,要建立良好的理财计划

    ?劳动:主动承担家务

    4. 情绪:积极阳光,快乐是主旋律  162

    ?偶尔的小阴郁不会影响积极阳光的一面

    ?不刻意克制情绪

    ?对身体的关心程度提高

    5. 自我意识:独立自立,接纳度高 169

    ?满意自己的现状

    ?虽然发育程度偏慢,但不介意别人的眼光

    ?对和平、幸福的生活充满向往

    ?满足现状,对未来充满期许

    ?对婚姻的渴望程度降低

    ?具体案例

    6.人际关系:多半会因为意见不合而闹情绪  180

    ?与父母的关系:对母亲意见较多,更加依靠父亲

    ?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争吵过后,更多的是快乐时光

    ?女孩选择朋友倾向于对方性格与自己合拍

    ?男孩选择朋友倾向于他自己乐意

    ?异性关系:主动接近对方

    7.活动与兴趣爱好: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192

    ?户外活动

    ?室内活动

    ?俱乐部以及露营活动

    ?阅读

    ?需要久坐的视听活动

    ?吸烟、喝酒、吸毒

    ?具体案例

    8.学校生活:才华和能力得到程度的绽放 205

    ?敞开心扉接纳新事物

    ?师生关系融洽

    ?异性关系不稳定

    ?课程进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课外活动备受学生喜爱

    9. 道德意识: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 212

    ?道德意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不再局限于对自我的关注

    ?良知不再是做决定的砝码

    ?喜欢跟人争执

    ?身陷烟酒,甚至沉溺其中

    ?对脏话抱以宽容的态度

    ?把公平看得尤其重要

     

    Chapter4  14 岁之后历经波折的成长脉络

    度过开朗、乐观的 14 岁,接下来的 15岁、 16 岁的少年依然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烈,渴望自立门户,从家里走出来。 15 岁的孩子处于成长的不和顺期,他又开始进入看什么都不顺眼的阶段,与家人、老师的关系糟糕起来;而 16 岁又进入和顺期,继续呈现阳光开朗的一面。如果你很难理解孩子 14 岁以后的行为,那么希望本章内容能给你些许启发。

     

    1. 极其渴望独立的 15 岁孩子  220

    ?给父母的建议

    2. 令人愉悦的 16 岁孩子  231

     

    附 录

    附录一: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242

    附录二:数据表格  249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众里寻他千百度

     

                                       胡萍

     

    每一个做了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对孩子成长负责任的好爸爸或好妈妈,我也不例外。当儿子的生命还蠕动于我的体内时,幸福的同时伴随着我的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

    孩子出生了,他躺在我的怀里,吸吮着我体内流淌的乳汁,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和我对视着,充满了对我的信任和爱,而此时,我却感到了一阵恐慌——我该如何去爱上天赐予我的这个宝贝?我懂得要给他吃母乳、要保护他的安全、要尽我所能地给予他好的教育……但是,我不懂得在他每一个成长阶段,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些心理发展会让他呈现出怎样的行为,我又该如何去帮助他完成这些发展过程。比如,他现在才三个月大,他的精神需要是什么?我是否应该让他吃手指?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会出现怎样的行为?他四岁的时候如果与小朋友打架,我该怎么来处理……我感觉到做一个好妈妈有些力不从心!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真的开始吃手指头了;他去幼儿园的周就和小朋友打架了,脸上还被抓出了血痕;他开始追着我和先生的屁股不停地问问题,这个世界有太多他不明白的东西;他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朋克状;他在幼儿园为了不把大便解在裤子里而憋上一天,我们不明白他为何不去洗手间;他开始说“屁股”“臭大便”,反复地说,我们越是阻止他说得越开心;他开始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而且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带小朋友回家了;他开始对文字感兴趣,家里的任何一本书以及大街小巷的每一个门牌和挂着的标语,他都要求我们认真地读给他听……

    因为不懂得孩子,所以我们会犯下很多的错误。比如,当他的脸被小朋友抓出小小的血痕时,我告诉他:“如果谁再靠近你,你就还击他!”当天,老师给我们的反馈是:“你的孩子怎么了,小朋友才靠近他,他就出手抓人家的脸,他以前不这样啊!”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但问题在哪里,我却不知道。

    当我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后,我开始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到书店里去买书看。然而,十七年前的书店里,教育孩子的书种类非常稀少,唐诗和宋词外加名人教子语录,这些书籍无法帮助我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无法让我学习到正确的应对方式,于是,我仍然在黑暗中摸索着孩子的成长规律。

    在孩子十五岁的时候,我才接触到了教育的核心,才开始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完成每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任务,可是,我的孩子已经十五岁了!他成长中重要的时期被我错过了,那种因为错过而心痛的感觉让我在许多夜晚不能成眠,我们和孩子都无法重新来过,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现在,孩子已经二十岁,即将离开我们远赴英国上大学。好在从我明白错过的那一刻起,我没有再错过孩子的成长。这五年是我弥补自己缺失的五年,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五年的时间!

    有了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有了我对教育的研究和感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年轻的父母们做点什么,让他们不再重蹈我们的错过。这些年来,我不断地接触、体验和思考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寻找能够给父母们带来更好帮助的书籍。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书入我的眼,直到玉冰把这个宝贝带到我的面前,这套书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苦苦寻找而不得的宝贝吗?!

    这是一套研究1~14 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 一群严谨的学者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规律,并给父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应对方法。虽然我国也有很多研究教育的机构,但是,我们缺乏对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科学严谨并能够持续四十年之久的研究。这套书能够弥补我们的缺陷,给我们的研究和父母养育孩子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虽然东西方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是,在人类这个物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上,存在的差异不会太大。比如,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孩子们都需要在妈妈肚子里怀胎十月才出生,一出生就能够吸吮,出牙的年龄都在4~6 个月,都会在一岁左右走路,都能够解读成人的表情,都会在同一个年龄阶段出现相应的敏感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质,都需要具备帮助孩子建构健康人格的能力,由此,我相信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假如,在我的孩子刚出生时,我就能够看到这套书,我就有信心做一个好妈妈。因为,我会了解孩子在当下的生命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行为,我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帮助,才能让他顺利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同时,我还会预见孩子在未来每一个年龄阶段生命发展的方向,我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心理和物质准备。虽然,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只能成为一个“假如”,但对于孩子在成长阶段的读者来说,这是真实可行的!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家长们常常会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而产生担忧和焦虑,当家长们了解到孩子很多难以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正常情况,就可以减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焦虑心理。我特别推荐这套《你的N岁孩子》,这是一套介绍孩子成长规律的书,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趋势,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身心健全、茁壮成长。

    ——海蓝博士 海蓝幸福家创始人,情绪管理专家,《不完美,才美》作者

    很多家长常为孩子成长中的某些阶段性表现而困扰,《你的N岁孩子》将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让大家了解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大致特点。孩子的成长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在学习儿童成长规律的同时,也对孩子多陪伴、多观察。我给所有的家长朋友们推荐《你的N岁孩子》!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作者

     

    我要郑重地向所有家长推荐这本书,看看它是用怎样的关怀,向想要了解孩子的人讲述孩子,又是用怎样朴实贴切的招数在帮助它的读者。

    ——李跃儿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芭学园创始人

     

    这是一套研究1-14岁孩子发展规律的书,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父母,都希望在了解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帮助孩子成长,都希望孩子具备善良、有责任感和自律等优秀的人格品格,由此,这套书能够帮助到中国的父母们。

    ——胡萍 中国儿童性教育的先驱,《善解童贞》等书作者

     

    儿童的成长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套书详细解释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成长规律、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让父母们有案可寻,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小巫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的斯波克博士”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特邀专家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

          给父母一份关于孩子的成长地图

     

    我们已经出了不少书,讲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不断变化的行为特征。这一本也一样,讲的是10—12 岁孩子的行为特征。

    我们对青春期少年的研究资料早发表于1956 年。近年来,我们又采访了上千名当代年青人,以及他们中一部分人的父母,并从中收集了更多的资料。这些采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使我们得以对比20 世纪50 年代初期与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青少年的行为。

    我们得到一个很明确的印象,那就是从根本上来说,人类行为在这数十年间并没有多大改变!女人怀孕仍然绝大多数需要9个月的时间,性成熟的年龄和二三十年前比也没有多少明显的变化。这些年来深入研究学龄前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也让人感到惊人的相似。

    青春期少年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几乎和我们在50 年代初所观察到的结果完全相同。少年们的主要任务仍然锁定在三个方面:1. 挣脱父母的束缚;2. 建立对自己个性的认知;3. 对异性越来越感兴趣。

    不过,尽管人的基本成长变化规律呈现显著的一致性,但是人们仍然普遍认为,人类行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其行为很可能大不一样。而且我们必须承认,80 年代少年的世界与50 年代的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了。

    拉尔夫· 鲁腾伯博士指出,60 年代和70 年代的神话之一,就是当代的年青人已经不再和他们的父兄同种同宗了。然而实际上,他们和他们的父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令他们的父兄不太明白他们的信仰的世界。我们有多笃信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他们就有多笃信他们自己的。

    成年人的世界中许多领域里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可能并不会从本质上导致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行为与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也许,我们的价值观的改变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在于诸如性生活、酗酒、吸毒等这样一些更为敏感的领域。尽管有了妇女解放以及其他妇女权益方面的成就,年轻人对待婚姻和养育子女的心态,看来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改变。

    即使越来越多的女孩子打算进入过去一直由男性占领的诸如法律及医学之类的领域,对结婚生子的向往仍然是女孩子的主流。

    我们的一位来自纽黑文的母亲,一位作家,给我们写了这样一封很有帮助的信:

    你们的早期著作《年青人》,可以说是一本令人赞叹的杰作。不过其中有些章节所讨论的问题,因为受到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现在已经显得有些时过境迁了。我很难评估这个文化变迁对于当代青年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也许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现在的年青人所受到的关于性、婚姻、男人和女人角色的思潮与观念的影响,已与以往大大不同。一部分青年(也许是少数)因此而出现的反应,也许是20 年前所不可能有的。如果有,也应该是在较大龄的青年中。另一部分青年(或许是多数)虽然没有这些现象,但是我想,他们一定在自己的头脑之中与这些新观念进行着思想斗争。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当代的年青人正通过一些新的途径,去试探可承受的容许度、大胆妄为的限度以及成年人所能耐受的限度。从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比我更年长的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新的尝试很危险,至少很棘手。

    举例而言,我13 岁的女儿就属于正在进行思想斗争的这一类人。到目前为止,除了偶尔的鲁莽之外,她尚未去试探这些领域。她的行为和你们描述的成长特性非常接近。面对那些我认为50 年代的城市中根本不存在的新观念,她现在不得不去琢磨并弄懂它们,理清自己在其中的关系。她的同学有些使用兴奋剂,有些逃学,不少人更是又粗鲁又邋遢。我猜这些孩子大概还没有过性生活,不过以我对我朋友们的孩子的了解,这也就是一两年之内的事情;而如果是在50 年代,哪怕有类似情况,至少也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了。

    还有,一聊天就“谁谁是同性恋”,一说到同学就是“那个断袖癖”。我觉得对这种话题的热衷反映出了他们对此的焦虑,而给别人扣帽子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吧!

    我知道青少年向来抗拒权威。他们今天的做法和20 年前相比,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不过,程度上的不同仍然可能是很惊人的。成人往往在孩子们无可商量的软磨硬泡中溃不成军,只有顽强的人才能够挺得住。

    尽管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有些采访对象(或者他们的朋友)承认他们吸毒或者性交,不过据我们所知,这仍然只是部分青少年的轻度过失,远远算不上是实际犯罪行为。我们的家长都不认为他们有凌辱孩子的行为,也没有谁表示我们的采访对象有虐待父母的行为。 而以我们对学校的观察,我们的采访对象也没有对任何老师或者同学造成身体的伤害。

    在充满动荡的当今世界,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我们的采访对象以及他们的家庭,不论在学校、家庭还是大街上,其实都算是相当循规蹈矩的。我们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讲述孩子的成长。即使他们成长于稳固而安全的家庭背景之中,他们的成长也是错综复杂、困难重重的。

    其实,许多家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贫困、失业、离婚、单亲、家中以及街上的犯罪和动荡等,还有孩子的叛逆。不过,我们更着重于讲述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会有的那种普遍的、亲子之间常见的紧张关系。

    对于那些家里有很麻烦的少男少女的读者来说,比方说,孩子陷于吸毒、酗酒、性交、打架斗殴、离家出走、违反法律等行为之中,这样的父母一定会觉得我们讲述的少年行为特征不着边际。这种貌似不着边际的感觉主要出自两个原因。

    ,尽管为了使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我们增加了由1000多名少男少女组成的当代组,可是毕竟我们初的采访对象都生活在一个整个社会都比今天给予孩子更多保护和支持的年代。第二,这些孩子大多来自相对稳定的家庭。我们相信,这本书中所描述的孩子随着年龄成长而出现的行为变化,仍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主流。当然,在某些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这种对正常十多岁孩子行为的认知,也许对父母没有多大帮助。

    针对那些家里有行为出轨得相当离谱的孩子的读者,我们推荐3 本非常有帮助的好书。

    本书, 也是针对程度严重的状况的书, 叫作Toughlove( 中文译为《诤爱》),是美国“诤爱运动”创始人推荐给不羁少年家长的一套有效方案,作者是菲利丝· 约克、大卫· 约克和特德· 瓦赫特尔。这个“诤爱运动”有点类似“匿名酗酒者协会”,不同的是,联合起来组成互助小组的人们,是那些遇到困难的孩子的父母。这些互助小组认为,孩子出现的那些不可接受的行为,不应归咎于父母,而是受了当今文化的影响。该书的作者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帮助父母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负面行为承担后果以及责任,来改变这种破坏性的文化模式。这套“诤爱”方案的核心,是让一个社区的家长组织起来并相互支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以正面的转变来摆脱危机的一种方式。

    第二本书,适合遇到的问题不太严重的家长,叫作Howto Deal with Your Acting-Up Teenager( 中文译为《如何对待你的刺儿头少年》),作者是罗伯特· 贝亚德和吉恩· 贝亚德。这两位作者建议家长们与其让行为不端的少年规规矩矩,倒不如问问自己,“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任?”

    他们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列一个清单,把孩子做过的所有让家长头疼的事情都写出来。然后逐一把这份清单中不会影响到你的未来生活的条目挑出来,再列一份清单。然后,把这些并不真正属于你而是属于你孩子的责任全都放下,交给孩子自己去负责。如此,孩子逐渐会如父母所愿,做出正确的决定来。

    第三本书,也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叫作How to Survivewith Your Teenager(中文译为《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渡过少年危机》),作者是乔尔· 韦尔斯。这本书涉及的主题包括少年自杀、离家出走、吸毒与酗酒以及触犯法律等等。

    我们坚持认为,尽管各个家庭的状况不同,但是《你的10—12 岁孩子》这本书中将要讲述的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而不断改变的行为,符合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们希望,不论各个家庭的状况如何不同,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基于生理变化而出现的行为变化的理解,能够帮助读者与孩子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即使是健康、稳定的青少年,也仍然需要实现与父母的分离而独立自主。一旦父母得到了足够多的青少年成长的常识而能够包容他们“正常的”叛逆行为,那么许多破坏性的叛逆行为就能够得到预先的防范和制止。而为父母提供这样的成长常识,正是本书的目的。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