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后浪正版 电影概论2版 杨远婴 影视制作制片摄影艺术发行教程书籍 电影史电影理论 电影学院入门经典参考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无著 | 杨远婴编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杨远婴编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9669777342
    • 版权提供:北京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主  编:杨远婴                       

    书  号:9787550293083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   数:704

    印   张:42(黑白)+2(彩色)      字   数:1060千

    尺  寸:190毫米×260毫米               开   本:1/16

    装   帧:平装                                 定   价:99.80元

    正文用纸:75克书纸、90克铜版纸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功能和传播的基础性教材, 分媒介特质、 创作流程、 生产机制、 历史过程、国族特色、批评框架六部分,涵盖电影所涉及的技术、工业、文化问题,全面梳理人类认识影像、制造影像的过程与途径,着意呈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一门语言、 一项产业的三体特性,尽可能系统、完整地构建其光影与视听、生产与销售、嬗变与评说的结构。

    在媒介传播全球化的今天, 新版《电影概论》除重新修订重要章节外,还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变化做出回应。书中增设“国族特色”,让读者了解不同地域、国度、族群的电影人在影像表达上的努力与贡献。“历史脉络”部分中,增加了有关英国电影新浪潮、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纪录电影的内容,以对电影的发展过程给出更完整的描述。


    《电影概论》是一本视野宽广、内容全面、史料扎实、例证丰富的电影入门经典教材,初版于201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各大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的基础教材和必读参考。本书建构出涵盖创作、技术、产业、历史、理论和批评的学科整体构架,不仅适合专业学生研习参考,也可作电影爱好者或想要进入电影行业者的入门之选。同时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书单和片单。

    • 北京电影学院基础教程,由电影研究各领域专家学者撰写
    • 第2版在旧版基础上进行大幅增改,体系更加完备
    • 新增“国族特色”部分,在同类参考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 陈述光影、色彩、画面、声音的构成原理
    • 梳理剧作、导演、表演、拍摄、剪辑的制作流程
    • 揭示电影融资、投拍、发行、放映的运作机制
    • 呈现各国电影历史与现状,囊括法国电影、俄罗斯电影、意大利电影、日本电影、印度电影、波兰电影、伊朗电影、韩国电影、中国电影、拉丁美洲电影、德语电影、非洲电影和东欧电影
    • 介绍重要电影理论与学说,如爱因汉姆视知觉理论、爱森斯坦蒙太奇概念、巴赞纪实美学、作者论理念、类型研究范式、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性别研究、明星研究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有:《电影学笔记》《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华语电影十导演》《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电影文化卷》《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北影纪事》《电影理论读本》《外国电影批评文选》《中美日家庭情节剧研究》等。


    前言1

    Part 1媒介特质

    第1 章 光

    1.1光的性质4

    1.1.1反射4

    1.1.2阴影5

    1.2光在电影中的基本功能5

    1.2.1光的外部引导功能5

    光的空间引导6

    光的时间引导7

    1.2.2光的内部引导功能7

    光对情绪和氛围的影响8

    光作为戏剧冲突的元素9

    1.3光的控制11

    1.3.1标准布光11

    1.3.2布光方式的变化12

    主体与背景12

    明暗对比布光12

    平调布光13

    剪影布光13

    第 2 章 色 彩

    2.1色彩的感知15

    2.1.1光与色彩15

    2.1.2眼睛与色彩16

    2.2色彩的属性17

    2.2.1基本色17

    2.2.2色彩的饱和度17

    2.2.3色彩的亮度18

    2.2.4亮度与饱和度的差异18

    2.3色彩的混合19

    2.3.1加色法19

    2.3.2减色法20

    2.4色彩在电影中的基本功能21

    2.4.1色彩的信息功能21

    2.4.2色彩的象征性与漫画化21

    2.4.3色彩的构图功能22

    色彩的相互作用23

    2.4.4色彩的情绪功能25

    冷暖色25

    第 3 章 画 面

    3.1电影画面的基本元素32

    3.1.1构图33

    视觉中心34

    非对称的均衡35

    线条与几何形构架36

    留白37

    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38

    3.1.2镜头41

    景别41

    角度44

    景深47

    运动(动态构图)48

    分割画面50

    3.2写实主义电影和技术主义电影的两大传统51

    3.2.1写实主义传统51

    3.2.2技术主义传统52

    3.2.3两种传统的融合53

    3.3技术发展对电影画面创作的影响和意义54

    3.3.1从黑白到彩色55

    3.3.2从无声到有声55

    3.3.3从宽银幕到IMAX 55

    3.3.4摄影技术的发展57

    3.3.5数字技术的革新58


    第 4 章 声 音

    4.1声音技术的变迁62

    4.2声音感知的三个基本特性64

    4.3电影声音的一般功能65

    4.4电影声音的类别67

    4.4.1人声67

    对白67

    旁白68

    自动对白补录69

    4.4.2音效69

    4.4.3音乐71

    创制电影音乐72

    电影音乐的作用72

    电影音乐的商业效用75

    4.5声音设计76

    4.5.1声音与影像76

    影像与声音的感知76

    声音对影像时间进程的作用

    4.5.2声音设计的原则77

    声音层次78

    声音透视78

    音桥80

    画外声音81

    声音蒙太奇81

    Part 2创作流程

    第 5 章 剧 作

    5.1剧本写作流程85

    5.1.1剧本的前期策划86

    5.1.2剧本的大纲制作88

    找主题88

    确立人物89

    撰写故事梗概与分场提纲91

    5.1.3剧本的正式写作92

    编台词93

    5.1.4剧本的定稿与修改93

    5.2改编94

    5.2.1忠于原著96

    5.2.2节选96

    5.2.3复合96

    5.2.4取意97

    5.2.5颠覆97

    5.3剧本写作格式98

    5.4剧本运作102


    第 6 章 导 演

    6.1导演工作104

    6.1.1筹备阶段106

    构思106

    建组106

    挑选演员107

    6.1.2中期拍摄阶段108

    对摄影的指导109

    对演员的指导110

    对美术、灯光、造型等的指导111

    6.1.3后期剪辑阶段111

    6.1.4最终剪辑权112

    6.2作者电影导演和商业电影导演114

    第 7 章 表 演

    7.1表演概述118

    7.2表演艺术的两大体系119

    7.3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121

    7.3.1表演风格的夸张化和生活化121

    7.3.2演员的艺术和导演的艺术121

    7.3.3舞台之美和镜头之美122

    7.3.4表演作品的主导性和不可支配性123

    7.3.5表演过程的连续性和被迫中断性123

    7.4电影表演创作124

    7.4.1与电影创作特性的结合124

    7.4.2表演创作流程126

    前期筹备126

    正式表演创作127

    7.4.3即兴表演128

    7.4.4后期配音表演129

    7.4.5演员与角色之间的一次精神对谈129

    7.4.6电影表演的技巧131

    7.5电影表演风格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132

    第 8 章 拍 摄

    8.1传统电影拍摄135

    8.1.1前期准备136

    分镜137

    美术工作138

    勘察外景138

    选择拍摄器材140

    8.1.2正式拍摄141

    8.2非常规的拍摄方式145

    8.3数字技术对电影拍摄的影响14

    8.3.1前期筹拍阶段分镜脚本的重要地

    8.3.2具体拍摄过程中的多元化148

    8.3.3高清技术的创新149

    第 9 章 剪 辑

    9.1电影剪辑综述152

    9.2剪辑的艺术功能154

    9.2.1叙事和构建时空154

    9.2.2表达情感和阐述思想155

    9.2.3制造运动感和节奏感156

    9.3电影剪辑的发展157

    9.3.1卢米埃尔时期158

    9.3.2梅里爱时期158

    9.3.3格里菲斯时期电影158

    9.3.4蒙太奇理论与剪辑159

    9.3.5长镜头理论与剪辑159

    9.4剪辑的过程160

    9.4.1选择镜头161

    9.4.2制订剪辑方案161

    9.4.3初剪161

    9.4.4复剪162

    9.4.5精剪162

    9.4.6综合剪162

    9.5剪辑原则162

    9.5.1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方式163

    9.5.2镜头景别变化的“渐进”163

    9.5.3镜头组接的轴线观念163

    9.5.4镜头剪辑之中的动静组接164

    动接动164

    静接静164

    静接动和动接静164

    9.5.5镜头组接中的色彩和长度控制164

    9.6剪辑技巧165


    Part 3生产机制

    第 10 章 融 资

    10.1电影投资制片基本模式174

    10.1.1公司内部制作174

    10.1.2制片-投资/发行协议176

    10.1.3现货负片协议177

    10.2电影投资制片的补充方式180

    10.2.1国内影视基地协议180

    10.2.2胶片洗印厂协议181

    10.2.3经纪人投资协议182

    10.2.4收尾资金182

    10.2.5预售融资183

    10.2.6文化基金资助或政府资助183

    10.3电影制片预算183

    第 11 章 制 片

    11.1前期制作阶段187

    11.1.1制订详细的拍摄计划187

    11.1.2选角188

    11.1.3建组、勘景和搭景189

    11.1.4签订各种法律文书190

    11.2正式拍摄阶段191

    11.3后期制作阶段196

    11.3.1影像处理197

    11.3.2声音处理199

    第 12 章 发 行

    12.1预映203

    12.2送审分级204

    12.3宣传推广209

    12.3.1免费公共宣传209

    12.3.2付费广告宣传211

    12.3.3电影花絮211

    12.3.4置入式/权利出售211

    12.3.5主题公园推广212

    12.3.6电影节推广212

    12.3.7互联网宣传213

    12.4影院发行215

    12.5非影院发行217

    12.6海外发行222

    第 13 章 放 映

    13.1电影放映的发展225

    13.2现代电影放映模式226

    13.3影院经营策略227

    13.4电影院线的未来229

    Part 4历史过程231

    第 14 章 格里菲斯与电影叙事

    14.1发展期(1908—1914):经典银幕句法的确立234

    14.2成熟期(1914—1917):电影叙事观念的革新236

    14.3衰落期(1917—1931):默片句法的终结241

    14.4小结243

    第 15 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5.1第一先锋派:法国印象主义246

    15.2第二先锋派:法国超现实主义与德国表现主义248

    15.3第三先锋派:以“城市交响乐”为代表的纪录电影253

    第 16 章 苏联蒙太奇学派

    16.1列夫·库里肖夫(1899—1970)259

    16.2吉加·维尔托夫(1896—1954)260

    16.3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948)264

    16.4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1893—1953)267

    第 17 章 好莱坞与工业化生产

    17.1第一个电影托拉斯与好莱坞的由来271

    17.2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纵向垄断与相互联合273

    17.3好莱坞工业化体制:大制片厂制度275

    17.3.1制片275

    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275

    制片人中心制276

    明星制度277

    学徒式人才培养277

    类型电影278

    海斯法典278

    观众学研究的引入279

    17.3.2发行282

    国内发行282

    海外发行283

    17.3.3放映285

    映轮—映区—轮空285

    双片放映286

    17.3.4利益分配286

    17.3.5大制片厂制度的缺陷288

    17.4派拉蒙判决与好莱坞的新发展288

    第 18 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8.1新现实主义的土壤290

    18.2新现实主义的含义和代表作292

    18.3新现实主义的遗产297

    第 19 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19.1新浪潮的历史与文化背景301

    19.2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304

    19.3新浪潮的国际影响与遗产307

    第 20 章 英国电影新浪潮

    20.1愤怒青年的反叛312

    20.2《蜜的滋味》的情感代理316

    20.3运动员的孤独与慰藉318

    20.4《仆人》:英国现代电影的某种开端320

    20.5《亲爱的》和《表演》:提前定义酷儿电影321

    附录:英国电影学会世纪百部最佳电影名单326

    第 21 章 新好莱坞

    21.1新好莱坞产生的社会背景329

    21.1.1社会政治局势:稳步发展——动荡不安329

    21.1.2娱乐形式:电影主宰——电视分流330

    21.1.3制片体制:制片厂体系——独立制片331

    21.1.4文化转型:美国中心——欧洲旨趣331

    21.2新好莱坞的发展格局332

    21.2.1历史进程332

    21.2.2青年导演群333

    罗伯特·奥尔特曼334

    弗朗西斯·科波拉334

    马丁·斯科塞斯335

    乔治·卢卡斯336

    才华横溢的新好莱坞导演群336

    21.3新好莱坞的艺术特征336

    21.3.1政治、文化反思的凸显336

    21.3.2类型意识的突破337

    21.3.3作者风格的确立337

    27.3.4镜语体系的革新338

    第 22 章 纪录电影

    22.1关于纪录片339

    22.2纪录片的主要流派339

    22.2.1 “人与自然搏斗”的弗拉哈迪模式339

    22.2.2维尔托夫倡导的“电影眼睛”341

    22.2.3欧洲先锋实验电影342

    22.2.4英国纪录电影运动343

    22.2.5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344

    22.2.6后直接电影346

    22.3数字技术与纪录片的未来348

    第 23 章 华语电影与动作设计

    23.1华语电影的概念350

    23.2华语电影新势力350

    23.3华语电影发展格局351

    23.3.1 50、60年代“两岸三地”的形成351

    23.3.2 70、80年代“新势力”的形成351

    23.3.3 90年代至今“新势力”的成熟352

    23.4华语电影对世界影坛的历史性贡献:武侠动作片353

    23.5华语电影中的动作设计354

    23.5.1动作设计的概念354

    23.5.2动作设计的属性355

    23.5.3动作设计的源流356

    戏曲356

    武术357

    杂技359

    舞蹈359

    文学360

    23.6世界电影舞台上的华语动作电影361

    第 24 章 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

    24.1独立公司与主流公司的转化与融合364

    24.2兼收并蓄激发艺术活力367

    24.2.1体制内外的独立电影人367

    24.2.2多层面吸收外来文化资源368

    24.3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电影格局369

    24.3.1数字技术引领了当代电影观众的审美倾向370

    24.3.2数字技术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产业体制370

    24.3.3数字技术触发对电影本体的重新思考371

    24.4成熟的产业运作模式371

    24.4.1规模化经营的院线372

    24.4.2多元化融资渠道372

    24.4.3宏观的娱乐版图372

    24.4.4观众是电影的合著者374

    Part 5国族特色

    第 25 章 法国电影

    25.1电影发祥地与电影史前史379

    25.2梅里爱作为电影艺术先驱381

    25.3法国早期电影工业及其影响383

    25.4法国作为艺术电影大本营385

    25.5文化例外与法美电影贸易388

    25.6结语390

    第 26 章 俄罗斯电影

    26.1俄国电影的诞生392

    26.2苏联电影的发展393

    26.2.1蒙太奇电影的创立(20世纪20年代)393

    26.2.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滥觞(20世纪30—40年代)393

    26.2.3解冻电影(20世纪50—60年代)395

    26.2.4电影样式与风格的探索(20世纪60—80年代)397

    思想电影397

    散文电影397

    散文诗电影398

    诗电影398

    作者电影398

    军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399

    道德探索题材影片400

    26.2.5苏联电影的解体402

    26.3重归俄罗斯电影403

    第 27 章意大利电影

    27.1意大利式巨片407

    27.2意大利式喜剧409

    27.3新现实主义412

    27.4作者与大师们415

    27.4.1三位电影大师与现代主义415

    费里尼415

    安东尼奥尼417

    维斯康蒂418

    27.4.2贝托鲁奇和帕索里尼420

    贝托鲁奇421

    帕索里尼421

    27.4.3各展风采的意大利作者导演422

    27.5意大利电影的发展与未来423

    第 28 章 日本电影

    28.1日本电影的历史425

    28.2日本电影的代表作者428

    28.2.1小津安二郎428

    28.2.2黑泽明430

    28.2.3北野武432

    28.2.4是枝裕和434

    28.3日本电影矛盾的美学特质436

    28.3.1唯美与残酷436

    28.3.2含蓄与直露437

    28.4日本电影的民族美学特征438

    28.4.1对民族美学意境的追求438

    28.4.2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439

    28.5日本电影的困境440

    第 29 章 印度电影

    29.1印度电影简史443

    29.2新世纪印度电影446

    29.3印度电影代表人物及其作品448

    29.3.1拉兹·卡普尔448

    29.3.2萨蒂亚吉特·雷伊449

    29.3.3米拉·奈尔450

    29.3.4阿米尔·汗451

    29.4印度电影的民族特点452

    29.4.1歌舞场面453

    29.4.2现实主义传统454

    29.4.3世俗化455

    第 30章 波兰电影

    30.1早期波兰电影457

    30.2第二共和国时期的发展459

    30.3战后的电影重建与波兰学派460

    30.420世纪 70、80年代的“道德焦虑电影”469

    30.5转型之后的创作状况471

    第 31 章 伊朗电影

    31.1早期伊朗电影476

    31.2伊朗电影的复苏478

    31.3伊朗电影新浪潮的兴起与中落480

    31.4伊朗重要导演481

    31.4.1马克马尔巴夫一家482

    31.4.2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483

    31.5伊朗电影新时期484

    第 32 章 韩国电影

    32.1韩国电影简史486

    32.1.1从“无声”到“有声”的首个黄金时期(1919—1945)486

    32.1.2光复后韩国电影的复苏与复兴(1945—1969)487

    32.1.3独裁时期影业不景气与新电影文化的出现(1970—1987)488

    32.1.4新韩国电影运动(1988—1998)489

    32.2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490

    32.2.1管理政策490

    32.2.2产业概况491

    32.3韩国电影创作发展现状495

    32.4韩国重要电影导演497

    32.4.1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497

    32.4.2韩国商业电影第一人:姜帝圭498

    32.4.3唯美爱情诗人:许秦豪499

    32.4.4韩国电影急先锋:奉俊昊501

    第 33 章 中国电影

    33.1辨析“中国电影”概念503

    33.2古典美学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特色504

    33.3两岸三地电影格局的源头——民国电影508

    33.4新中国电影509

    33.4.1十七年电影(1949—1966)509

    33.4.2新时期电影(1978—2002)510

    33.4.3商业电影时期(2002—)512

    33.5香港电影513

    33.6台湾电影516

    33.7小结517

    第 34 章 拉丁美洲电影

    34.1电影进入拉丁美洲519

    34.2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拉丁美洲电影520

    34.3拉丁美洲新电影522

    34.4当代拉丁美洲电影528

    第 35 章 德语电影

    35.1德语电影综述532

    35.2纪录片535

    35.3移民电影539

    35.4国际期望541

    35.5未来542

    第 36 章 非洲电影

    36.1奥斯曼·森贝与非洲自我表述的开始545

    36.2重新想象历史与非洲电影语法的更新548

    36.3诺莱坞与非洲电影的现实困境551

    第 37 章“二战”后的苏联和东欧电影

    37.1概述: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554

    37.2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555

    37.320世纪60年代556

    37.470年代和80年代558

    37.5冷战终结之后561

    Part 6批评框架

    第 38 章 爱因汉姆的视觉论

    38.1电影是不是机械再现现实568

    38.1.1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568

    38.1.2深度感减弱568

    38.1.3运用人工照明和没有色彩569

    38.1.4画面有边框限制,大小随观众与银幕的距离变化569

    38.1.5时空的连续不存在569

    38.1.6视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失去了作用570

    38.2电影是一门艺术570

    38.2.1形象偏离说571

    38.2.2蒙太奇的意义572

    38.2.3默片才是艺术573

    38.3爱因汉姆的影响和意义575

    第 39 章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学说

    39.1革命艺术577

    39.2“吸引力”电影579

    39.3“杂耍”蒙太奇580

    39.4“理性”修辞582

    39.5政治史诗583

    第 40 章 巴赞的电影美学

    40.1巴赞的美学视野585

    40.1.1瞧这个人:没有粉饰的作者585

    40.1.2电影是什么?588

    40.1.3电影的对象(一):非纯电影590

    40.1.4电影的对象(二):现实作为对象592

    40.1.5演出:演化为电影元素的平等位阶595

    40.1.6影评作为语境下的论述与辩证597

    40.2巴赞的写作策略598

    40.2.1《电影是什么?》的编辑构想599

    40.2.2巴赞的影评理想/念600

    40.2.3巴赞的写作策略602

    40.3小结606

    第 41 章 作者论

    41.1谁是“电影作者”?一个充满矛盾的概念609

    41.2“作者论”的演进时间线610

    41.2.1 1948年:阿斯特吕克与《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610

    41.2.2 1954年:特吕弗与《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610

    41.2.3 1957年:巴赞与《论作者策略》612

    41.2.4 1962年:安德鲁·萨里斯与《1962年的作者论笔记》615

    41.2.5 1969年:彼得·沃伦与《电影中的符号及意义》616

    41.3从未消失的“作者论”618

    第 42 章 类型研究

    42.1了解类型621

    42.1.1定义类型621

    42.1.2类型电影的形成及历史622

    42.1.3几种主要的电影类型624

    西部片624

    恐怖片625

    歌舞片625

    强盗片626

    喜剧片626

    42.1.4类型电影的发展及流变:反类型、超类型与类型杂糅626

    42.2类型理论的运用628

    42.2.1类型电影与大众文化628

    42.2.2类型批评的运用及意义629

    42.2.3类型理论与当代电影630

    第 43 章 电影符号学

    43.1符号学基础632

    43.1.1符号学的产生634

    43.1.2符号学的发展与完善636

    43.2电影符号学的发展及主要内容637

    43.3电影符号学理论的实际运用638

    43.4符号学关键词639

    第 44 章 电影精神分析学

    44.1精神分析学基础644

    44.1.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奠基人644

    44.1.2荣格和拉康:理论的延续与发展64

    荣格与集体无意识理论646

    拉康与语言学及镜像理论647

    44.2电影精神分析学理论648

    44.2.1电影精神分析学的雏形648

    44.2.2电影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649

    44.2.3麦茨的《想象的能指》650

    44.2.4电影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及影响651

    第 45 章 性别研究

    45.1电影性别学概述653

    45.2女性主义及其发展趋势655

    45.3同性恋电影659

    45.4性别学观照下的中美电影史664

    45.4.1《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664

    45.4.2《胶片密柜:美国电影中的同性恋》667

    45.5“坎普”读解与男性形象668

    45.6酷儿电影所完成的超越672

    第 46 章 明星研究

    46.1明星与明星地位676

    46.1.1明星形象677

    46.1.2明星地位677

    46.1.3明星价值678

    46.1.4明星的性别化身份678

    46.2明星制与明星研究的方法679

    46.2.1明星制679

    46.2.2明星研究的几种方法681

    作为商品的明星——明星存在的基本属性681

    作为类型文本的明星——明星存在的必要因素683

    作为“被观看者”的明星——明星存在的隐性缘由684

    作为专业表演者的明星——明星存在的合法保障684

    出版后记686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