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陈学祖邓乔彬9787533695453
  • 正版
    • 作者: 陈学祖邓乔彬著 | 陈学祖邓乔彬编 | 陈学祖邓乔彬译 | 陈学祖邓乔彬绘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学祖邓乔彬著| 陈学祖邓乔彬编| 陈学祖邓乔彬译| 陈学祖邓乔彬绘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 版次:1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33695453
    • 版权提供:安徽教育出版社
    • 作者:陈学祖邓乔彬
    • 著:陈学祖邓乔彬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88.00
    • ISBN:9787533695453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2-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20284880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 论 汉语“诗美”的构成、特与传承

    /

    001

    章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对唐宋诗词“诗美”之发掘

    /

    013

    节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与唐宋诗词

    /

    014

    第二节 宋诗派的赓续:初期白话诗派之唐宋诗词观

    /

    054

    第三节 含蓄蕴藉之美的发现

    ———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的唐宋诗词观

    /

    066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新诗对唐宋诗词“诗美”之传承

    /

    096

    节 唐宋诗词“诗美”之承袭

    /

    096

    第二节 “化古”与“化洋”:唐宋诗词“诗美”的转化

    ———兼谈与西方诗歌资源之融合

    /

    125

    第三章 意象之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

    156

    节 明白具体:初期白话诗派意象与唐宋诗词

    /

    157

    第二节 含蓄蕴藉:新月派、象征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169

    第三节 从“意境化”到“知化”

    ———现代派新诗意象与唐宋诗词

    /

    196

    001

    目 录第四章 意境的理论自觉与艺术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意境与唐宋诗词

    /

    240

    节 “意境”说的兴盛及其形态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的 “意境”观念

    /

    241

    第二节 意象设置与意境生成

    /

    255

    第三节 意与境、有我与无我、动与静

    /280

    第四节 意境与诗风

    /

    295

    第五章 声韵美之借鉴与传承

    ———中国现代新诗声韵与唐宋诗词

    /

    309

    节 声、韵、调艺术之借鉴与传承

    /

    311

    第二节 声韵与音乐之离合

    /

    332

    第三节 用韵艺术之借鉴与传承

    /351

    第六章 体式的传承与建构

    ———中国现代新诗体式与唐宋诗词

    /

    389

    节 “胡适之体”:唐宋诗词之现代版与西诗之汉译版

    /

    390

    第二节 诗形的传承与建构

    ———中国现代格律体新诗与唐宋诗词

    /

    408

    第三节 “商籁体”与唐宋诗词之融合

    /

    421

    第七章 诗语与修辞之传承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修辞与唐宋诗词

    /

    447

    节 “作诗如说话”:初期白话诗派新诗语言与唐宋白话诗词

    /

    448

    第二节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之同一与异质

    /

    458

    002

    中国现代新诗诗美建构与唐宋诗词第三节 借鉴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语言与唐宋诗词

    /

    469

    第四节 修辞策略之转化与变异

    ———中国现代新诗修辞与唐宋诗词

    /

    487

    主要参考文献

    /

    507

    后 记

    /

    521


    【书摘与插画】

    导 论

    汉语 “诗美”的构成、

    特与传承

    既然汉语诗歌 “元”审美结构是由言、意、物三者的互动所形成的

    审美结构,那么,这三者显然包含着诗歌的主题、意象、语境等综合

    因素以及音韵、句式、修辞等形式层面的因素,无论是中国古典诗学中

    “诗言志”还是 “诗缘情”,都是基于以上各因素来论说汉语诗歌之功能

    及特征的。因此,考察汉语诗美结构的流变,实际上就是考察以上诸因

    素的萌芽、形成、发展、完善以及这些因素的组合过程。

    一、“诗美”的构成要素

    综观汉语诗歌发展史,其审美结构诸构成因素之形成时间各不一

    样。比如押韵,王力 《汉语诗律学》将之划分为三大阶段: “唐以前为

    期,在此时期中,完全依照口语而押韵。唐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为

    第二期。在此时期中,除了词曲及俗文学之外,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

    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五四运动以后为第三期。在此时期中,除

    了旧体诗之外,又回到期的风气,完全以口语为标准。”① 这种划

    分虽然以是有韵书作为依据,并且只提到押韵,实际上,汉语诗歌

    审美结构中诸构成要素的流变也莫不如此。唐钺在其 《国故新探》

    中认为,汉语的 “非散文”文体包括了 “六件构成要素”,即 “一整:

    前后句所含的字数相等;二俪:奇偶两句的意义要相平行;三叶:奇偶

    两句中的字的平仄声要依次相对;四韵:句脚的字要在同一韵中;五

    谐:全篇中一切字音的平仄或平上去入都有一定规律;六度:每句及全

    篇的字固定”。



    陈学祖(著),1970年生,湖南道县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杭州市“131”中青年科技人才,浙江省“151”中青年科技人才。主持或参与社科项目、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邓乔彬(著),1943年生,广东珠海人。先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词学及词学批评、诗学、古代诗画比较、古代文艺与文化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与绘画等领域都卓有建树。曾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秦观研究会副会长。



    本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成果,以丰富的材料、审慎的剖析,阐释汉语“诗美”的生成机制,并在此概念的观照下,考察唐宋诗词的美感构建与“五四”后新诗的扬弃传统等重要问题,对现代新诗创作者与古典诗词的因缘、新诗名篇中蕴含的古典诗词“诗美”因素进行充分抉发,同时,本书还讨论现代新诗创作与汲取异域文化资源的关联,总结了新诗发展的经验。本书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新诗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