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罗马千年征战史:全三卷刘威9787513939614
  • 正版
    • 作者: 刘威著 | 刘威编 | 刘威译 | 刘威绘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威著| 刘威编| 刘威译| 刘威绘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262000
    • 页数:128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3939614
    • 版权提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刘威
    • 著:刘威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1
    • 定价:359.80
    • ISBN:9787513939614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1-01
    • 页数:1280
    • 外部编号:120278756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章 折戟

    第*章 起源与王政

    第*章 初建共和国

    第三章 鏖战拉丁姆

    第四章 高卢入侵

    第五章 意大利霸权

    第六章 迦太基战争

    第七章 汉尼拔的独奏

    第八章 西庇阿的崛起

    第九章 降服继业者们

    第十章 君临地中海

    十章 内战的序幕

    第十二章 马略军改

    第十三章 枭雄登场

    第十四章 群雄争锋

    第十五章 恺撒初起

    第十六章 称霸高卢

    第十七章 双雄内战

    第十八章 无冕之皇

    第十九章 新恺撒的诞生

    第二十章“始皇帝”奥古斯都

    第二十一章 初代皇朝

    第二十二章 四帝逐鹿

    第二十三章 逐鹿余波

    第二十四章“家天下”的尝试

    第二十五章“武皇帝”战记

    第二十六章 贤帝盛世

    第二十七章 罗马帝国衰亡“始”

    第二十八章 分裂的前奏

    第二十九章 罗马三国演义

    第三十章 抛弃旧制的变革

    第三十一章 基督帝国的诞生

    第三十二章 诸神的复兴

    第三十三章 群狼入鹰巢

    第三十四章 走向分裂

    第三十五章 诸蛮侵袭的噩梦

    第三十六章 永恒之城不永恒

    第三十七章 西罗马后的“世界格局”

    第三十八章 查士丁尼的霸业

    第三十九章 意大利争夺战

    第四十章 普世帝国梦碎

    第四十一章 希拉克略“救亡图存”

    第四十二章 强邻崛起

    第四十三章 伊苏里亚“毁坏圣像”

    第四十四章 “皇父”们的征战

    第四十五章 “战神”巴西尔二世

    第四十六章 军事贵族VS官僚阶级

    第四十七章 救世主,科穆宁的挑战

    第四十八章 科穆宁复兴

    第四十九章 帝国破碎

    第五十章 涅槃重生

    第五十一章 自毁与挣扎

    第五十二章 余晖入夜

    参考文献


    【书摘与插画】

    公元前54年,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的叙利亚总督克拉苏率领7个军团,约4.5万人远征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在此之前,罗马已经在地中海建立了*对的霸权。昔日辉煌的迦太基、马其顿、塞琉古等诸多文明都已匍匐在罗马脚下,共和国实现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征服,然而这台战争机器还在不停运转,渴望征服更多的土地。
    躁动的巨头
    罗马在地中海打遍天下手的时候,东方的游牧政权帕提亚已经取代了伊朗高原的统治者,定都泰西封。他们以骑兵为主,有*大的铁甲骑兵和弓箭骑兵,成为一股强劲的新势力。
    罗马军团尚未与帕提亚骑兵较量过,对帕提亚人更是知之甚少,此行,克拉苏成了*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不像过去历任执政官那样是为了保卫罗马的疆土而战,而是为了个人的野心和荣耀。
    克拉苏全名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可谓出身名门。作为贵族阶级的后起之秀,李锡尼氏族通过商业、、贵族联姻等方式,早已摆脱了当初的平民身份,成为元老院中举足轻重的势力。
    如今的克拉苏是罗马的大富豪,拥有富可敌的财。据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克拉苏的资产总值约7100塔兰特。1塔兰特约为26千克,若是银塔兰特,则约2亿塞斯特斯(小银币),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若是金塔兰特,则约合人民币738亿元。
    克拉苏在罗马的房产、地产、奴隶足以让万千少女投怀送抱,可惜他已年过六旬。巨大的财富、貌美的少女都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他要的是庞培和恺撒的荣耀。
    之所以这么执着于荣耀,无非是因为表面联合的三巨头在背后暗自较劲。在此之前,庞培平定了小亚细亚,恺撒征服了卢,两人已是人尽皆知的英雄,只有克拉苏仍是人所厌弃的土财主,这种局面对三巨头的平衡很是不利,克拉苏迫切需要一场征服战争来实现个人野心,顺便回到与庞培、恺撒同等的位置,只是克拉苏并不知道东方帝国究竟有多可怕。

    风云诡谲的局势
    公元前55年,克拉苏率领7个军团抵达叙利亚行省。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是连接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的战略要地。当地人口充实、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罗马经略亚洲的主要基地,也是安提柯王朝、塞琉古帝国曾经的大本营。克拉苏要远征帕提亚,叙利亚无疑是*佳的后勤补给站。
    随着罗马军团云集叙利亚,无论是帕提亚还是东方民族都知道战争即将来临。然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完全是由克拉苏一手挑起的?事实上,克拉苏急于发动对帕提亚的战争并不完全是他的野心使然。早在公元前57年,帕提亚弗拉特斯三世被杀,两位王子争夺王位,其中大王子米特拉达梯三世首先称王,但得到苏伦家族支持的小王子奥罗德斯二世驱逐了兄长,夺取了泰西封、塞琉西亚等地,大王子不得不退守米底亚地区。
    不甘心王位被夺的米特拉达梯三世立即遣使罗马,求元老院帮他恢复王位。觊觎东方富庶的元老院立即召开会议,初步决定插手帕提亚事务,米特拉达梯三世便在罗马的支持下率先杀入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又夺回了塞琉西亚等重镇,扰乱了帕提亚。
    不仅如此,位于叙利亚东北的亚美尼亚因与帕提亚的敌对关系,站到了罗马共和国一方,他们愿意提供军事通行权给克拉苏。如此一来,罗马军团便可从亚美尼亚山地横贯而过,直幼拉底河。
    可以看出,亚洲局势风云诡谲,罗马不仅一手策划了帕提亚内部势力的反叛,还得到了亚美尼亚王国的协,远征帕提亚的良机已然成熟。
    公元前54年的局势特别有利于罗马共和国。在北边,亚美尼亚的数万大军时刻威胁着帕提亚的北疆;在南边,米特拉达梯三世的叛军正谋求推倒奥罗德斯二世的帝国;在西面,克拉苏的7个罗马军团即将抵达幼发拉底河。三支军队将从北、西、南三面夹击帕提亚帝国,其中罗马和亚美尼亚的军队人多势众,战力很强,奥罗德斯二世很难保首都泰西封不沦陷。
    带着必胜的信心,克拉苏的4.5万人马终于在这一年踏过了两国的边境线。

    克拉苏的决断
    在幼发拉底河以西,克拉苏军团大破孱弱的帕提亚驻军,不少人主动投降保命。克拉苏顺势攻破了卡莱三镇,还用屠城的方式回应了奇诺多夏的抵抗,很多城市相继开城投降,克拉苏军团却连帕提亚军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克拉苏把帕提亚人的沉默视为一种懦弱,他更加自信了,旋即留下8000士卒镇守新征服的土地。
    冬季,盟友亚美尼亚国王来到了克拉苏的军营,他建议克拉苏从亚美尼亚山地行军,这样就能直接从底格里斯河南下攻击帕提亚的首都泰西封,而且崎岖的山地也能避免帕提亚骑兵的袭扰。如果克拉苏同意,亚美尼亚愿意提供3万步兵和1万铁甲骑兵作为支援。
    克拉苏听后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盟友的建议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以亚美尼亚的国力*多只能提供1万步兵和8000骑兵,4万人的规模明显夸张了,而且从亚美尼亚绕道将大大增加军团的奔袭距离,崎岖的亚美尼亚山地会限制军团的行动,时间上也不允许他这么做。何况克拉苏的战略意图并不是帮亚美尼亚扩张,而是要为罗马建立一个新的行省——美索不达米亚,因此,夹在两河之间的土地才是克拉苏的首要目标。若此时北上就等于放弃当年攻下的帕提亚城市,也破坏了三路人马夹击的有利形势,这并不符合之前制订的计划。
    然而要命的是,还陶醉在成功剿灭斯巴达克斯起义军的克拉苏并没有对帕提亚帝国进行详尽的情报搜集。在过去对阵马其顿、塞琉古等大国的战争里,罗马军团占尽优势,这让克拉苏十分轻视东方人,他既不关心帕提亚帝国军队的作战特点,又对亚美尼亚的战略价值视而不见。克拉苏幻想着像亚历山大那般远征到印度河流域,现在的进军路线正好能重现大帝当年的远征,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准备在来年深入帕提亚腹地。
    基于以上四点考虑,克拉苏骄傲地宣称罗马军团应该堂堂正正作战,迂回穿插、越境攻击、偷袭设伏等都有辱罗马人的尊严,更不要说让亚美尼亚人分享即将到来的胜利,于是他断然拒绝了亚美尼亚国王的提议。这样堂堂正正的行为的确没有让罗马人的名誉受损,却让他的军团冒了极大的风险。
    幼发拉底河以东有一望无际的沙漠,那里地势平坦,特别利于骑兵作战。漫天扬起的沙尘足以隐蔽帕提亚军队,罗马人很难分清沙尘是因敌军骑兵而起还是天气使然。而罗马军团以重步兵为主,骑兵部队少得可怜,在这里对战帕提亚骑兵,是犯了兵家大忌。
    帕提亚方面的统帅是一位年仅三十岁的青年才俊——苏雷纳。此人出身高贵,系帕提亚苏伦家族的贵族。年轻的苏雷纳符合明星偶像的全部气质,身边总是美女如云,但若以为苏雷纳是个纨绔子弟,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年轻的将领作战果敢、满腹谋略,对帕提亚骑兵,他是如臂使指。
    起初,帕提亚帝国并没有指望苏雷纳能歼灭克拉苏的军团。按照帕提亚人原先的作战部署,主力将从北面直击亚美尼亚,待击退亚美尼亚后再转身迎战克拉苏,而在此之前,苏雷纳的任务就是暂时拖住克拉苏军团。由此可见,苏雷纳的军队只是帕提亚帝国的偏师而非主力。他手里仅有1万精锐的帕提亚骑兵,从数量上看,克拉苏的军力是他的4倍有余。然而,恰恰是这1万偏师独自挑起了南线和西线两处重担。
    在克拉苏袭取幼发拉底河沿岸城市的同一年,苏雷纳仅率1万骑兵奔袭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大破当地叛军,米特拉达梯三世的大本营塞琉西亚再次易手,废王众叛亲离,被俘送至奥罗德斯二世处斩首。至此,帕提亚帝国几乎毫发无损地平定了境内的反叛势力,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南疆的危机,罗马筹谋的三路围攻计划宣告破产。

    文摘
    萨珊波斯在希拉克略远征的4年里连遭败绩,但总体来说,东罗马并没有重创霍斯劳二世,波斯始终占有巴比伦尼亚等核心领土,战争动员能力依然很强,手里的城池、要塞、资金都很充裕,战争局势依然扑朔迷离。
    面对疆域辽阔的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不太可能通过攻城略地来打垮对方,因为皇帝手里的军队只有约2万人。因此,希拉克略的战略是通过骑兵集团来消耗波斯野战军的实力,特别是击败了三员波斯名将后,萨珊波斯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使得能够正面对战希拉克略的波斯武装力量锐减,而这些精兵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补充,所以在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前提下,形势也并非毫无转变。
    霍斯劳二世当然不会任由局势进一步恶化,他很聪明地去请盟友阿瓦尔可汗协,策划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战略反击,企图用“围魏救赵”之策将希拉克略引离波斯。阿瓦尔汗国对东罗马帝国一直充满敌意,他们在波斯人的鼓动下,联合斯拉夫人、保加尔人等诸多蛮族,提兵8万南下,目标君士坦丁堡。
    另一方面,霍斯劳二世将沙赫尔巴拉兹统领的5万名精锐交给了沙欣,取名“金矛军团”,指望败绩较少的沙欣能力挽狂澜,夺回失去的亚美尼亚。至于沙赫尔巴拉兹,命他率领剩下的万余人马绕过希拉克略,从安纳托利亚穿插而过,直抵君士坦丁堡对岸的迦克墩,与阿瓦尔联军形成东西呼应之势。
    公元626年,君士坦丁堡迎来了历*一次大规模的围城作战,其中担任主攻的无疑是8万阿瓦尔联军。对君士坦丁堡来说,这次大规模的围城战绝不是小打小闹的威胁,是真正关乎帝国存亡的生死之战。
    霍斯劳二世的确打了一手好牌,他策划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足以让远征在外的罗马军队震动,如果首都失陷,希拉克略4年来的征战成果将付诸东流,如果返回首都救援,4年来的努力同样也会付诸东流。希拉克略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立刻率部返回君士坦丁堡,还是继续南下波斯?皇帝次面对这样的两难处境。
    然而,波斯人没有想到,希拉克略竟然是*大的赌徒,他带兵孤军深入本就是一场以国运为赌注的赌博,一个鏖战4年,早已经红了眼的赌徒是不会轻易收手的,很快,希拉克略就掷下了关乎这场战争*终结局的骰子—目标泰西封。
    或许不少人会对希拉克略的决定感到震惊,但希拉克略不是谁都能当的,要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确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而希拉克略正是这样的人。比起赌徒孤注一掷的鲁莽,希拉克略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了解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也了解守卫在首都的罗马人民,他有理由相信阿瓦尔联军是攻不破狄奥多西城墙的。
    君士坦丁堡修建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这座以“新罗马”命名的城市不仅是地中海的*一大城,可容纳百万人口,同时还是地中海的要塞,拉文纳、迦太基、米兰、塞萨洛尼基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其三面环海的有利地形*大地限制了攻城方对攻击重点的选择,如果从陆地进攻,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是越不过的障碍,而广阔的海洋又为城市补给提供了无数通道,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封锁城市。
    狄奥多西城墙修建于狄奥多西二世时期,根据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给出的数据,狄奥多西城墙拥有三道防线,全长6.4千米。
    首先是高12米的内墙,它们环绕着整个城市,沿线每隔66米就筑有一座防御塔,整段内墙拥有96座防御塔,配备有弩炮、投石机等远程火器,可以无死角击任何位置。
    但这并不是狄奥多西城墙经典的设计,在内墙外侧18米处,罗马又修建了一道高8米的外墙,这些外墙的高度略矮于内墙,同样修筑了96座防御塔。两道城墙“内高外低”的设计,使得攻占外墙的敌人无法立刻占领内墙,反而还会受到内墙高处火力的压制,所以在没有火炮的冷兵器时代,狄奥多西城墙的设计几乎是无解的。
    除此之外,两座城墙之外,罗马人还挖掘了一条宽18米的护城河,这条河与外墙之间同样有18米的距离,正好可以用弩炮近距离击,无论是填埋护城河,还是游泳渡河,攻城方的士兵都难逃守军远程火力的压制,即便他们能填埋护城河,所花去的时间也足以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
    凭借数代罗马人加固整修的狄奥多西城墙,希拉克略相信首都军民能够挡住蛮族人的进攻。事实上,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伊始,首都军民就表现出极高的抗敌热情,负责守卫城市的主力是1.2万名罗马军人,他们分布在城墙各处据点,身后还有数万支援他们的普通民众,整座城市因为广泛的人力动员而拥有了不输于阿瓦尔8万人马的兵力。普世牧首塞尔吉乌斯带领一群教士,冒着被弓箭、投石命中的危险,游走于城墙各处,他们高举着画像,用虔诚的歌唱鼓舞着守城的官兵。
    公元626年6月29日,君士坦丁堡保卫战正式打响。阿瓦尔人砍光了城外所有的树木,用这些木材制造了大量的投石车、攻城塔和云梯。起初,阿瓦尔人用投石车不断轰击狄奥多西城墙,巨大的石头在风中咆哮着,但坚固的城墙并没有因为这些飞石而出现破损,反倒是罗马弩炮发出的长箭刺穿了一个又一个阿瓦尔人的胸膛。
    因为狄奥多西城墙够高,罗马守军可以从上往下击,程因此大幅度提升,而阿瓦尔投石车位置较低,缺乏足够的程,紧急打造的 12 座攻城塔又没有远程打击能力,根本无法撼动高大厚实的狄奥多西城墙。碍于程不足,阿瓦尔联军只能将机器推到城下击,但这恰好又进入了弩炮的程之内,阿瓦尔人只能硬着头皮送死,而罗马人几乎没有伤亡。
    之后,阿瓦尔人开始推动攻城锤和攻城塔,这些武器必须用人力推动,所以必须经受远程火力的考验。由于波斯人仓促抵达迦克墩,手里没有足够的战舰,罗马海军立即封锁了海峡,并在海战中连续击沉了企图渡海到亚洲的阿瓦尔舰船,两支盟军的联系被切断。
    阿瓦尔本指望波斯能帮忙,但这明显不切实际。攻城方只能凭借一腔热血,低头缓慢向前推进,结果却被呼啸的利箭刺穿了胸膛,不少人毙命途中。后来,阿瓦尔人也尝试用云梯快速冲到城墙下,但当他们爬上外墙后,从墙来的箭矢马上就要了他们的命。整整过去了一个月时间,8万阿瓦尔人在城墙下死伤惨重,竟然没有摧毁哪怕一座防御塔。
    海峡对岸的波斯人不愿意充当看客,屡屡尝试渡海作战,但东罗马帝国拥有数的海战经验,战船不但灵活机动,而且适应地中海任何形式的海战,一些波斯战船被撞沉,另一些被火矢引燃,数葬身鱼腹,骄傲的波斯人这才发现海洋丝毫不比狄奥多西城墙容易征服。同样的事情也在斯拉夫人面前上演,一支斯拉夫人打造的运输船队企图偷渡过海,结果可想而知。君士坦丁堡无论是陆地防线还是海洋防线都岿然不动,犹如天堑。
    8月6日,君士坦丁堡迎来了*后一场恶战,围城联军试图用海上攻击分散守军的兵力,但海上作战的罗马舰队轻易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保卫城墙的罗马勇士同样击退了一拨又一拨敌人。阿瓦尔人绝望了,他们早已吃完了带来的粮食,瘟疫也在军中蔓延,联军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不可能推进得更远了。
    绝望中,阿瓦尔可汗终于放弃了*后的尝试,率领余下的联军士兵撤离了君士坦丁堡,狼狈地逃回了多瑙河。孤军作战的沙赫尔巴拉兹骑虎难下,霍斯劳二世命他务必协阿瓦尔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结果他连海峡都没有渡过,这引起了的愤怒。霍斯劳二世武断地认为沙赫尔巴拉兹怯战畏敌,对这位波斯名将的忍耐已达*限。
    此时,负责抵挡希拉克略的沙欣也连遭败绩,他所率领的5万精锐居然被希拉克略的兄弟狄奥多尔击溃。据狄奥法内斯记载,决战当日突然降下冰雹,砸得波斯人阵形大乱,但罗马一方却完全未受影响,狄奥多尔顺势击溃了沙欣的金矛军团,以致这名波斯统帅郁郁而终。霍斯劳二世非但没有厚葬这位名将,反而命人腌制他的尸体,只为将其完整运回波斯鞭尸。
    不久之后,沙赫尔巴拉兹的军中突然来了一名神秘使者,此人正是希拉克略派来的,皇帝没有带给波斯统帅任何礼物,只有一封霍斯劳二世的密信,信中写道,要处死怯战畏敌的沙赫尔巴拉兹,另派他人接管他的军队。原来,霍斯劳二世出于对沙赫尔巴拉兹的不满和猜忌,决定派人秘密处决沙赫尔巴拉兹,夺取兵权。然而负责送信的密使误入东罗马帝国的控制范围,此信恰好被希拉克略截获,皇帝自然要把它完好无损地送给*不应该看到它的人。
    毫无疑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管这封密信是真是,暴虐的霍斯劳二世都让沙赫尔巴拉兹别无选择。此后,沙赫尔巴拉兹率军离开了迦克墩,退守叙利亚,对霍斯劳二世的任何命令都置若罔闻。这对战争局势产生了决定的影响,因为希拉克略再也不必顾及身后的敌人,可以长驱直入波斯腹地。
    至此,*一次君士坦丁堡保卫战圆满结束,这座城市用实战明了它无愧于地中海*一要塞的美名。然而这座城市的传奇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君士坦丁堡还将一次又一次创造属于罗马文明的奇迹。



    刘威,笔名“威言晓史”。80后,*爱历史文化,深耕罗马史研究近10年,曾受邀担任中华历史网欧亚板块版主,是百度、今日头条认的*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也是头条历史青云计划获奖者。在《人历史》《兵器》等期刊,以及各大*业网络平台发表有十余万字作品。他关于罗马制度的东西方对比研究、罗马史的整体研究史观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因其通俗讲史的风格,在普通军史爱好者中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1.一本罗马通史。 起自罗马建城,止于君士坦丁堡陷落,横贯2207年,从整体到细节、从宏观到微观,全景展示古罗马时期的对外战争与对内政治。在满足读者贯通了解古罗马历史的同时,又能满足读者对细节的追求。 2.100余万字、110余幅全彩插图 。作者潜心研究罗马历史10年,耗时4年,以皇皇100余万言,辅以丰富、精美的插图及地图,以的诚意,让读者更直观地与一个古老、传奇的文明邂逅。 3.庞大的史料支撑。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上百部文献资料,既有古史作家的一手资料,又有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每一个故事都有据可寻,既有严谨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又有轻小说化的叙事和描述。 4.专注于“战争经过”与“政治游戏”。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罗马通史”,而是专注于对古典战争与政治游戏的描写,涵盖了罗马内部及与其主要对手之间几乎所有的战争故事,也详细阐述了各时期、各王朝交替的因果与经过。 5.中国人习惯的叙事风格。 本书在整体布局、语言表述、逻辑结构等方面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以时间为线索,以政治制度变革、朝代更迭为架构,以每一场著名战役、政治变革与其中的关键人物为血肉,娓娓道来,既不是枯燥乏味的历史研究,也不是稗官野史式的戏说,不枯燥,更客观,更适合国内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罗马通史,自特洛伊木马屠城起,至君士坦丁堡陷落止,整整2207年,包括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也涵盖了罗马文明的主要对手,包括迦太基、继业者诸国、帕提亚、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主要史,*方位、无死角地阐述罗马战争的传奇以及罗马社会演进的整个历史进程。
    *一卷
    主要包括罗马起源、罗马王政、共和早期、共和内战四块内容,几乎涵盖了这一阶段可查阅、见记载的*部战争,也介绍了罗马的基本制度、两大阶级、罗马军团等内容。
    *二卷
    主要包括后三巨头内战、帝政主要王朝、蛮族入侵、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几大块内容,同样也以战争为主,但也完整阐述了各王朝兴替、内战等内容,*对不会让读者有跳跃感。
    第三卷
    主要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史。着重讲述这一时期王朝的更迭,*核心的部分为查士丁尼王朝、希拉克略王朝、马其顿王朝、科穆宁王朝、尼西亚帝国五大时期的对外战争、对内政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