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大气气溶胶和雾霾新论庄国顺9787547844793
  • 正版
    • 作者: 庄国顺著 | 庄国顺编 | 庄国顺译 | 庄国顺绘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庄国顺著| 庄国顺编| 庄国顺译| 庄国顺绘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260000
    • 页数:97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7844793
    • 版权提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庄国顺
    • 著:庄国顺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398.00
    • ISBN:9787547844793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12-01
    • 页数:975
    • 外部编号:120204197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科学专著》系列丛书序

    前言

    篇大气气溶胶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章大气气溶胶和雾霾概述3

    1.1大气气溶胶3

    1.2雾霾5

    1.3大气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7

    参考文献10

    第2章中国大气气溶胶的大尺度分布特征和沙尘源区的Ca/Al元素比值示踪判别13

    2.1中国地壳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15

    2.2中国海洋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16

    .中国污染源气溶胶的空间分布特征18

    2.4地壳源气溶胶与污染源气溶胶的相对贡献比较19

    2.5判断不同沙尘源气溶胶的元素比值示踪法——Ca/Al比值20

    2.6模拟污染源气溶胶分布的一个简单指数20

    参考文献22

    第3章大气气溶胶的离子化学及其来源解析25

    3.1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其质量浓度25

    3.2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无机离子的时空分布及粒径分布26

    3.3大气气溶胶水溶无机离子的源分析29

    3.4大气气溶胶水溶有机酸的时空分布及粒径分布32

    3.5大气气溶胶水溶有机酸的源分析33

    3.6大气气溶胶的酸度、酸化缓冲能力及其与降水的相互作用机制34

    3.7大气气溶胶中离子的存在形式36

    3.8大气气溶胶中二次离子的形成机制37

    3.9有关二次气溶胶形成机制的研究方法39

    参考文献41

    第4章大气气溶胶、沙尘暴、雾霾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2

    4.1就远洋中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来源而言,大气传输是比河流传送更为重要的途径52

    4.2大气中的铁是某些大洋海区铁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某些海区生产力的限制因素53

    4.3二甲基硫和人为污染源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及其降温效应54

    4.4大气中的铁硫氧化还原耦合机理55

    4.5亚洲气溶胶的长途传输对太平洋乃至全球环境变化之影响56

    4.6亚洲沙尘暴对北太平洋乃至全球环境变化之影响56

    参考文献58

    第5章气溶胶长途传输途中及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62

    5.1采样和化学分析63

    5.2沙尘气溶胶中的Fe(Ⅱ)在长距离传输途中的变化64

    5.3沙尘暴气溶胶中Fe与S的正相关65

    5.4Fe、Fe(Ⅱ)和S在气溶胶中的粒径分布66

    5.5Fe(Ⅲ)对S(Ⅳ)在光照下液相氧化之影响67

    5.6Fe(Ⅱ)在气溶胶长途传输过程中产生67

    5.7大气和海洋中的铁硫循环耦合机制69

    参考文献70

    第6章大气气溶胶从大陆到海洋的长途传输与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73

    6.1海洋气溶胶的采集与分析74

    6.2海洋上空的矿物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76

    6.3海洋气溶胶的干沉降通量的估算85

    6.4大气输入对近海环境的影响88

    参考文献89

    第2篇沙尘气溶胶

    第7章亚洲沙尘暴的组成、来源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97

    7.1采样和化学分析98

    7.2沙尘暴期间的颗粒物总含量以及有关元素的含量99

    7.3沙尘暴期间的气溶胶中有关元素的富集系数及有关组分的来源100

    7.4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103

    7.5沙尘暴期间气溶胶粒子中的Fe(Ⅱ)104

    参考文献105

    第8章北京特大沙尘暴的理化特及其组分来源分析107

    8.1采样和化学分析108

    8.2在破历史纪录的特大沙尘暴中矿物气溶胶的主要元素含量108

    8.3污染物气溶胶主要元素含量——沙尘暴又是污染暴110

    8.4沙尘暴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以及细粒子的重大作用111

    8.5气溶胶中有关元素的富集系数及其来源分析112

    8.6矿物气溶胶和污染物气溶胶的相互作用114

    8.7气溶胶中的Fe(Ⅱ)115

    参考文献116

    第9章中国北方沙尘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119

    9.1采样和分析120

    9.2沙尘传输过程及其质量浓度变化120

    9.3沙尘与非沙尘组分比较122

    9.4气溶胶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128

    9.5气溶胶的酸碱137

    参考文献139

    0章沙尘长途传输中的组分转化及其对区域大气化学的影响141

    10.1实验和化学分析141

    10.2亚洲沙尘传输途中5个城市的大气气溶胶在非沙尘侵入期间的理化特143

    10.3沙尘长途传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148

    10.4大气气溶胶源解析150

    参考文献154

    1章亚洲沙尘主要源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的理化特及其古海洋源特征158

    11.1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概况160

    11.2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的化学特164

    11.3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的古海洋源特征172

    11.4塔克拉玛干沙漠硫酸盐的长途传输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73

    参考文献173

    2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气溶胶中的黑碳176

    12.1黑碳浓度的在线监测177

    12.2沙尘气溶胶中黑碳的季节分布特征178

    1.沙尘暴与非沙尘暴期间的黑碳比较181

    12.4沙尘气溶胶中黑碳的源解析182

    参考文献184

    3章新疆和田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及来源186

    13.1新疆和田大气气溶胶的基本概况186

    13.2和田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及其来源188

    参考文献198

    4章沙尘气溶胶的长途传输——上海的高沙尘污染事件199

    14.1采样和化学分析200

    14.2沙尘对于上海环境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影响202

    14.3大气气溶胶的源识别和远距离输送204

    14.4上海高沙尘污染的理化特征209

    参考文献212

    5章沙尘气溶胶的另一重要来源——地面扬尘215

    15.1采样和化学分析215

    15.2地面扬尘的元素特216

    15.3地面扬尘的离子特219

    15.4地面扬尘组分的来源分析222

    15.5地面扬尘对矿物气溶胶的贡献2

    15.6地面扬尘对污染气溶胶的贡献224

    参考文献226

    6章矿物气溶胶本地源与外来源的区分——元素比值Mg/Al示踪法229

    16.1采样和化学分析0

    16.2矿物气溶胶是北京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0

    16.3用元素示踪法区分矿物气溶胶来源的基本原则2

    16.4图像法确定北京地区矿物气溶胶中的Mg/Al值

    16.5北京地区地面扬尘Mg/Al的平均值作为本地源代表值5

    16.6内蒙古黄土和多伦沙土的Mg/Al平均值作为外来源代表值

    16.7北京地区矿物气溶胶本地源与外来源的百分含量

    参考文献

    7章沙尘暴的干盐湖盐渍土源241

    17.1采样和化学分析242

    17.2单颗粒物元素成分组成和粒径分析242

    17.3单颗粒物元素成分相关分析243

    17.4水溶离子成分及其相关分析244

    17.5PMF因子分析结果245

    17.6XPS能谱表面结构分析246

    17.7沙尘暴的干盐湖盐渍土源247

    参考文献248

    8章沙尘污染和霾污染期间气溶胶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250

    18.1采样和化学分析250

    18.2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的分类251

    18.3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大气气溶胶中的离子浓度与组成252

    18.4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大气气溶胶中主要离子的粒径分布254

    18.5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大气气溶胶的酸度255

    18.6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气溶胶的形成机制255

    18.7沙尘、霾和相对清洁时期主要离子的存在形式和变化机理258

    参考文献259

    9章沙尘暴气溶胶表面的元素存在形态及组成262

    19.1采样和化学分析262

    19.2颗粒物表面元素铁的存在形态263

    19.3颗粒物表面元素硫、铝、硅和钙的存在形态265

    19.4颗粒物表面的元素富集和表面化学转化267

    19.5FeS耦合反馈机制268

    参考文献269

    第20章SO2在矿物气溶胶表面的复相反应271

    20.1实验方法272

    20.2不同氧化物对SO2的氧化能比较273

    20.3反应动力学常数测定275

    20.4气溶胶表面不同酸碱度对反应的影响275

    20.5不同氧化物的单位表面积对SO2氧化能力的影响276

    20.6气溶胶外层表面质和质量对SO2氧化过程的影响277

    20.7固态产物的XPS分析278

    20.8颗粒物动态DRIFTS的模拟研究分析280

    20.9表面反应机理探讨282

    参考文献283

    第3篇污染气溶胶

    2章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区域和季节特征287

    21.1中国城市大气的污染水平287

    21.2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的区域和季节特征289

    21.3中国城市气溶胶离子组分的区域和季节特征293

    21.4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区域的影响因素295

    参考文献297

    第22章华北地区严重大气污染的典型——北京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来源解析300

    22.1北京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的浓度301

    22.2北京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302

    2.北京大气气溶胶的空间分布303

    22.4北京大气气溶胶的时间分布和季节变化306

    22.5北京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分析308

    22.6北京矿物气溶胶的外来源310

    参考文献312

    第章北京PM2.5的离子化学及其形成机制315

    .1北京大气中的主要污染气体及相关气象条件的影响315

    .2北京大气气溶胶PM2.5的质量浓度316

    .北京大气气溶胶PM2.5的离子组成及其存在形式318

    .4北京气溶胶PM2.5所含离子的空间分布322

    .5北京大气气溶胶PM2.5所含离子的季节变化3

    .北京大气气溶胶PM2.5的来源分析324

    参考文献327

    第24章上海污染气溶胶的理化特、来源及形成机制329

    24.1上海大气质量概况330

    24.2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光学质337

    24.3上海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339

    24.4上海大气污染过程分析352

    24.5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对其光学质的贡献355

    参考文献358

    第25章典型沿海大城市的颗粒物污染——上海大气气溶胶的离子化学363

    25.1上海TSP和PM2.5气溶胶的质量浓度364

    25.2上海气溶胶中的离子组成、浓度、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366

    25.3上海大气气溶胶PM2.5和TSP的酸度372

    25.4上海大气气溶胶主要离子的存在形式及其形成机制372

    25.5上海大气气溶胶的来源374

    参考文献377

    第26章黄土高原北缘城市大气气溶胶的典型特30

    26.1榆林地区沙尘和非沙尘时期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水平380

    26.2榆林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分381

    26.3榆林地区矿物气溶胶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386

    26.4榆林地区沙尘气溶胶的来源388

    参考文献392

    第27章高山气溶胶的典型案例——泰山大气气溶胶理化特及其形成机制396

    27.1泰山顶部的大气气溶胶397

    27.2泰山顶部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和形成机制404

    参考文献413

    第28章沙尘源区附近城市乌鲁木齐大气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和来源解析417

    28.1乌鲁木齐的严重大气污染状况418

    28.2乌鲁木齐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及来源420

    28.3乌鲁木齐重霾的形成机制425

    参考文献428

    第29章燃煤污染物经由沙尘长途传输对全中国大气质量的影响431

    29.1煤炭产生的污染物及其伴随亚洲沙尘气溶胶的长途传输431

    29.2燃煤排放污染物随沙尘长途传输的直接据433

    29.3煤炭污染物对沿海大城市及海洋的气溶胶之影响435

    29.4燃煤对全中国各地大气气溶胶中污染物的影响437

    参考文献438

    第30章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严重影响441

    30.1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严重污染442

    30.2燃放烟花爆竹引起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浓度的变化443

    30.3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446

    30.4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大气气溶胶化学物种在PM2.5和PM10中的分配447

    30.5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大气气溶胶的酸度448

    30.6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449

    30.7燃放烟花爆竹对当地大气气溶胶的贡献451

    参考文献453

    3章污染气溶胶的烧烤源成分谱455

    31.1采样、提取和化学分析456

    31.2烧烤源成分谱的组成457

    31.3各类烹调源成分谱的比较459

    参考文献462

    第32章世界博览会期间长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污染特征464

    32.1长三角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区域分布466

    32.2长三角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的月变化469

    3.影响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471

    32.4后向轨迹追踪来源473

    32.5区域传输对污染物分布的影响475

    参考文献478

    第33章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以北京PM2.5中的碳质组分为例481

    33.1北京PM2.5、OC和EC的浓度水平481

    33.2北京OC和EC的空间分布484

    33.3OC和EC的时间分布特征485

    33.4二次有机碳的估算487

    33.5OC和EC的来源分析490

    参考文献496

    第34章来自陆地源的大气气溶胶中的甲基磺酸500

    34.1MSA的时空分布500

    34.2MSA的粒径分布501

    34.3MSA的来源分析502

    参考文献507

    第35章污染气溶胶中的主要致霾物铵盐及其前体物氨的来源和大气化学509

    35.1大气氨的主要来源——农业源509

    35.2大气氨的工业源516

    35.3大气氨的城市污水排放源518

    35.4大气氨生成二次气溶胶的转化机制519

    参考文献521

    第36章机动车的氨排放527

    36.1研究方法527

    36.2机动车的氨排放因子528

    36.3机动车氨排放对环境氨的影响530

    参考文献533

    第37章城市建筑物人居排泄物的氨排放534

    37.1研究方法535

    37.2氨的浓度对比538

    37.3氨的排放因子540

    37.4氨排放的空间分布——以上海为例542

    参考文献543

    第38章大气亚微米气溶胶PM1的污染特征544

    38.1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粒径分布545

    38.2上海亚微米颗粒物化学组分的特征及其来源分析546

    参考文献551

    第39章大气气溶胶中草酸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与霾污染的关系554

    39.1上海大气颗粒物中草酸的理化特555

    39.2上海大气颗粒物中草酸的来源与形成路径559

    39.3上海大气颗粒物中的草酸与霾污染564

    参考文献566

    第40章生物质燃烧对污染气溶胶的贡献571

    40.1生物质燃烧对大气的污染572

    40.2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特573

    40.3生物质燃烧对大气污染气溶胶贡献的估算576

    40.4生物质燃烧对重金属生态循环的驱动作用582

    参考文献584

    第4篇雾霾及其形成机制

    第41章霾的3种基本类型及其形成机制591

    41.1上海发生的3次大气重污染事件591

    41.次重污染期间大气气溶胶的不同理化特征593

    41.3不同类型重污染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雷达观测599

    41.4不同类型重污染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和Angstrom指数603

    41.5不同类型重污染时段大气气溶胶的源解析605

    参考文献608

    第42章中国中东部2013年大范围持久雾霾的形成机制609

    42.1各个典型地区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分布610

    42.2重霾期间各典型地区大气气溶胶主要组分的变化612

    4.大气污染物长途传输对三地的不同影响618

    42.4污染气溶胶的固定源与移动源620

    参考文献621

    第43章北京雾霾期间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特及其形成机制625

    43.1北京地区的雾霾事件626

    43.2北京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化学组分的日夜变化627

    43.3北京大气气溶胶中细颗粒物(<2.5μm)和粗颗粒物(2.5~10μm)的组分差异628

    43.4雾霾期间气溶胶PM10和PM2.5化学组分的变化629

    参考文献637

    第44章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演化与霾的形成机制——以上海市为例640

    44.12004—2008年上海能见度和霾发生频率的季节及年际变化641

    44.2大气气溶胶组分和不同天气的气象参数之关系643

    44.3大气气溶胶PM2.5、TSP中的物种与能见度/消光系数的相关646

    44.4影响上海大气能见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648

    参考文献651

    第45章因燃煤产生雾霾的典型案例——西北内陆城市乌鲁木齐重霾形成机制654

    45.1乌鲁木齐市发生雾霾的严重状况654

    45.2大气气溶胶PM2.5和TSP及气态污染物SO2、NO2的高浓度污染特征654

    45.3大气气溶胶中离子组分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656

    45.4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组分的特征及来源659

    45.5乌鲁木齐市严重雾霾形成的微观机制661

    参考文献663

    第46章机动车排放与大范围雾霾的触发665

    46.1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细颗粒物浓度及大气能见度的影响665

    46.2移动源对污染气溶胶贡献的持续增长670

    46.3机动车的急剧增加与大范围雾霾的触发673

    参考文献674

    第47章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和化学组分的关系678

    47.12次沙尘暴的监测和来源分析678

    47.22次沙尘事件的光学和化学特征683

    47.3气溶胶光学质与化学质的互关系690

    参考文献692

    第48章生物质燃烧对大气质量的影响696

    48.1长三角地区一次重霾事件的成因——生物质燃烧697

    48.2定量分析生物质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698

    48.3烟尘气溶胶的垂直分布699

    参考文献700

    第49章长江三角洲严重霾事件的形成机制704

    49.1采样和化学分析705

    49.2长三角重霾污染日的特点707

    49.3长三角重霾事件的形成机制710

    参考文献716

    第50章东海花鸟岛大气污染的来源及雾霾形成机制719

    50.1笼罩于花鸟岛的雾霾特征和来源719

    50.2雾霾的来源分析720

    50.3长途传输对花鸟岛雾霾形成的影响722

    50.4花鸟岛的浓雾化学及颗粒物在成雾过程中的作用7

    参考文献731

    5章亚微米颗粒物PM1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734

    51.1上海大气能见度的基本特征734

    51.2气象条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735

    51.3PM1中的化学组分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737

    51.4重度雾霾期间PM1中主要化学组分及其对光衰减的贡献比例738

    参考文献740

    第52章大范围、高强度、持续雾霾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743

    52.1大气中发生雾霾的4类决定组分744

    52.2交通源排放日益严重,是很多地区触发大范围雾霾的主要原因744

    5.气溶胶的长途传输,是中国大气污染及雾霾形成的重要途径746

    52.4治理严重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对策748

    参考文献749

    第5篇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和相互作用机制

    第53章沙尘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的交汇与混合755

    53.1沙尘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的交汇与混合过程755

    53.2沙尘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的交汇与混合过程之气象特761

    参考文献763

    第54章亚洲沙尘传输途中的化学转化及其与沿途污染气溶胶的混合765

    54.12002年北京春季2次典型的沙尘暴事件765

    54.2沙尘暴的传输路径767

    54.3大气气溶胶中的矿物元素769

    54.4大气气溶胶中的污染元素772

    54.5大气气溶胶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775

    参考文献778

    第55章沙尘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单颗粒物的组成与混合781

    55.1沙尘暴和非沙尘暴单颗粒物的基本组成782

    55.2来自沙尘源区的矿物气溶胶786

    55.3来自人为源的污染气溶胶788

    55.4沙尘中矿物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的相互作用790

    55.5来自土壤源的盐类792

    55.6单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形态学793

    参考文献795

    第56章沙尘气溶胶中水溶组分的转化——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混合的据799

    56.12002年沙尘事件的一般描述800

    56.2沙尘气溶胶的离子组成801

    56.3沙尘气溶胶中主要离子的化学特04

    56.4沙尘气溶胶和污染气溶胶的混合805

    参考文献807

    第57章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在传输途中的相互作用和化学转化809

    57.12007年沙尘暴概述809

    57.2沙尘暴的来源识别811

    57.3沙尘气溶胶的化学特14

    57.4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机制818

    57.5大气气溶胶中的离子存在形式解析822

    57.6判别不同源区沙尘的气溶胶组分比值示踪法824

    57.7沙尘气溶胶长途传输中与污染气溶胶的相互混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825

    参考文献826

    第58章特大沙尘暴期间沙尘与人为污染物的混合——观测与模式研究的吻合830

    58.1沙尘暴过程中的2个峰值830

    58.22个TSP高峰期间沙尘的来源832

    58.3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836

    参考文献840

    第59章华北地区2次沙尘暴期间沙尘和污染物的混合843

    59.12006年沙尘暴的一般描述843

    59.22次沙尘暴中沙尘气溶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845

    参考文献848

    第60章矿物气溶胶对二次污染气溶胶形成的影响850

    60.1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矿物气溶胶850

    60.2矿物气溶胶的本地源与外来源852

    60.3矿物气溶胶对硫酸盐气溶胶形成的影响853

    60.4矿物气溶胶对硝酸盐气溶胶形成的影响855

    60.5矿物气溶胶对铵盐气溶胶形成的影响857

    参考文献858

    6章沙尘暴期间细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来源861

    61.1沙尘期间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变化特征861

    61.2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来源分析865

    参考文献866

    第62章沙尘暴事件中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来源868

    62.1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浓度水平869

    62.2沙尘期间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869

    6.沙尘事件中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浓度变化特征875

    62.4沙尘暴中的多环芳烃和脂肪酸的外来源和本地源876

    参考文献878

    第63章亚洲沙尘传输过程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气溶胶的形成及来源882

    63.1大气气溶胶及其水溶离子的季节变化882

    63.2大气气溶胶中SO2和NO2的季节变化887

    63.3不同季节大气气溶胶中SO2-4和NO-3的形成机制888

    63.4中、长途传输的一次硫酸盐颗粒物891

    参考文献893

    第6篇大气气溶胶与酸雨

    第64章大气气溶胶与湿沉降的相互作用899

    64.1气溶胶的酸度pH和总阳离子/总阴离子的当量浓度899

    64.2大气气溶胶及土壤中离子的溶出特900

    64.3大气气溶胶的酸化缓冲特902

    参考文献905

    第65章北京的降水化学及其与大气气溶胶的关系906

    65.1样品的采集和分析906

    65.2北京降水的酸度和离子组成907

    65.3降水组分与酸度的关系910

    65.4大气组分与降水酸度之间的关系911

    65.5降水酸度和主要组成成分的时间变化913

    参考文献915

    第66章上海的酸雨化学及其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917

    66.1雨水pH的频率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917

    66.2雨水的离子化学919

    66.3离子来源解析9

    参考文献927

    第7篇大气化学研究的若干新方法

    第67章气溶胶单颗粒物化学组成的图像分析法933

    67.1传统的单颗粒分析934

    67.2图像分析法936

    参考文献943

    第68章离子色谱同时快速测定大气气溶胶中常见无机阴离子、MSA及若干有机酸945

    68.1实验945

    68.2离子色谱测试方法的分析能947

    68.3样品预处理条件的选择948

    68.4大气气溶胶及雨水实际样品的测定949

    参考文献949

    第69章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气气溶胶中的超痕量Fe(Ⅱ)951

    69.1实验部分951

    69.2测试方法的分析能952

    69.3实际样品中Fe(Ⅱ)的检测955

    69.4沙尘暴气溶胶中的Fe(Ⅱ)在大气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956

    参考文献956

    第70章氨排放源的同位素源谱与大气环境氨的源解析958

    70.1氨排放源的同位素源谱958

    70.2氨的稳定氮同位素分析959

    70.3基于氮同位素技术的环境氨的源解析962

    参考文献966

    索引968

    后记974

    图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