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热词新语翻译谭陈德彰 编著9787500154648
  • 正版
    • 作者: 陈德彰 编著著 | 陈德彰 编著编 | 陈德彰 编著译 | 陈德彰 编著绘
    •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德彰 编著著| 陈德彰 编著编| 陈德彰 编著译| 陈德彰 编著绘
    •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38千字
    • 页数:403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0154648
    • 版权提供:中译出版社
    • 作者:陈德彰 编著
    • 著:陈德彰 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500154648
    •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1-01
    • 页数:403
    • 外部编号:120166756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中国方案
    2.中国的桥梁建设
    3.黑科技
    4.令人刮目相的科学技术
    5.中国标准
    6.文化自信
    7.工匠精神
    8.暖心医生
    9.M型社会
    10.莫用三爷
    11.问责制
    12.两学一做
    13.两面人
    14.僵尸企业
    15.L型经济
    16.她健康
    17.话说保健品
    18.老龄事业
    19.甩老族
    20.宽松世代
    21.间隔年
    22.慢就业族
    .轰趴馆
    24.魏则西事件和莆田系
    25.挥霍善意
    26.小马云
    27.治堵
    28.精准诈骗
    29.大祸车
    30.五花八门的天价事件
    31.毛坦厂中学
    32.等第制
    33“.高考后经济”和“后经济”
    34.网购狂欢节
    35.被窃取的大学梦
    36.拆二代
    37.斜杠青年
    38.物联网
    39.漫话机器人
    40.媒商
    41.刷存在感
    42.一元硬币手
    43.小戏骨
    44.虐45.洪荒之力
    46.北京瘫
    47.吞音北京话
    48.单身狗脱单
    49.智恋
    50.单身潮
    51.37度女人
    52.不女生的女生
    53.《父亲的身份》
    54.《爱的追踪》
    55.老腔
    56.局座
    57.小目标
    58.我的眼,你的手
    59.拍中国
    60.加班狗之歌
    61.口袋妖怪
    62.刀塔
    63.挑战
    64.蓝瘦香菇
    65.翻船体
    66.厉害了我的哥
    67.身高差
    68.套路
    69.怀念杨绛先生
    70.悼念卡斯特罗
    71.鲍勃·迪伦
    72.英国脱欧
    73.2016年美国选74.也谈《白鹿原》的英译
    索引
    后记

    陈德彰,江苏盐城人,1964年于上海外国语院,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北京市靠前文化交流平台荣誉顾问,现任全国翻译资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对比语言学、双语词典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汉英对比语言学》、《翻译入门》(“十五”重量规划教材)、《翻译辨误》、《恍然大悟――英汉翻译技巧》等,主要编著有《当代美国英语学习词典》、《朗文当代不错英语词典》、《新英汉幽默词典》、《汉英词典》、《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等,主要译著有《沉浮》、《吾宅双门》、《哈世纪》等。

    "网络流行语(代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除了新词语大量出现,语法也有所突破。例如表示程度的副词“很”,本来只用于修饰形容词和副词。20世纪50年代曾经出现过“很官僚”的说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论。1990 年春晚一个节目中出现“本人的脸长得很中国”,观众就认可接受了。后来类似用法大量出现,“很东方”“很绅士”“很古代”“很民国”“很阳光”“很青春”“很男人的男人”,甚至“很张继科”,还有来自国际事务中的“做人太”(含义是对别人的提问置若罔闻,强词夺理,或含糊其辞)、“做事很菲律宾”(含义是不按常理出牌),一发而不可收,不再有人表示非议了。近来竟而出现了“这很××”的说法。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上就出现了“可以,这很林丹”“可以,这很女排”。2016 年12 月《北京晚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长城〉很张艺谋也很不张艺谋》,虽然有点绕口,但是大家会理解其意思。还有一个类似的词“”。三十年前香港凤凰电视台节目“男女”这一名称也引起过人们议论。可是现在主流纸质媒体上也出现了“中国”“喜剧”等说法,本书也收有一篇题为《不女生的女生》的短文。网络语言的发展更为迅速,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热词新语翻译谭(六)》也和此系列的前五本一样,收列了许多网络新词语。所收列的网络新词语,以反映正面事物的积极的词语为主,但也收列一些可能为一些人不以为然的所谓负面词语。关于这方面,笔者在这里大力向读者们何殊我发表在2016 年5 月6 日《北京晚报》的文章《网络流行语,造化弄蜉蝣》。该文借用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咏怀诗之七十一》,比喻网络流行语: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作者在文章中说:“网络流行文化的生命周期完全可以被蜉蝣君写进回忆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比如前些日子刷屏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仅仅几天时间就让大海里漂满了企鹅,再一瞬间,就被雨打风吹去了,而红极一时的papi 酱,就被整改,在广告拍卖的前夜,热度陡然上升。“互联网深入生活之后,在传播领域对人类进行了水滴石穿的改造,从开始的瞧稀罕抗拒的陌生化,到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众狂欢,从文字、图片,到、网络红人等——为了方便,我们将其统一为网络流行语,明互联网成功地改造了人类网络生活的细枝末节,并且开始反响改造整个社会。即使生为蜉蝣也得感叹‘造化弄蜉蝣’,欲罢不能吧。”文章指出:“规模庞大的网民群体,是制造网络流行语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根据有关统计,截至2016 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56 亿……数量急剧增长的广大网民需要新的话语体系来支撑互联网空间,使网络语言成为一种亚文化,而各种商业力量有意识地借用网络词语促使其流行开来。”网络流行语,特别是早期的流行语兴起之后,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一度‘贬’的声音优选,好像当年《戏说乾隆》火爆大江南北,一帮学人纷纷化笔为刀,大力声讨,当后来有了《还珠格格》有了《武林外传》有了《武媚娘传奇》,当年争议的喧嚣如今连个回音都听不见了。”“互联网对于社会的改造是整体协同的。”网络在基础工业、交通出行、商业营销、文学和影视娱乐等领域之内都迸发了无穷威力,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至庙堂之宏大,小到江湖之细微,乃至老百姓的灶台炕头统统都被网络语言渗透改造。”网络流行语“经历了上世纪末轻舞飞扬‘次亲密接触’的撩拨、‘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棒喝以及流行体大本营重要基地李毅吧、微博的癫狂等多次里程碑事件之后,有了各式各样的词句、表情图片,网络红人才如鱼得水……互联网没有终结语言,相反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变体”。该文作者认为,虽然很难下结论说网络流行语让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好,起码没有变坏。相反,网络流行语极大地丰富了当代的语言。许多网络流行语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即便“被政策力量封杀的一些词汇,也可以找到它们融入常表的草蛇灰线”。许多词语经过沉淀后,进入所谓的正规语言,受到各方认可,登堂入室进入书面表达,也是翘首可期的。“比如,以往春晚语言类节目是制造流行的重镇,现在它已经成了网络流行语的试验田,不少的梗都靠网络智慧支撑着”。讲究正统语言的《语言文字报》2017年1月25日头版题为《酉鸡有吉 罄无不宜》的贺岁文章段也用了许多上一年的网络新词语:新的一年,我们与您一同定个“小目标” ——真语文路上,不做“吃瓜群众”,拒绝“辣眼睛”的“套路”,使出“洪荒之力”,不忘初心,踏实向前,一步一个脚印,将“求真的小船”打造成“真实的巨轮”!关心和研究网络词语的不光是成年人。《北京晚报》2017年1月1日第版《网言网语的是是非非》刊发了四位中学生的作文。孙海涵的文章标题是《网言网语是一把“双刃剑”》,李秉宣的文章的题目是《对于网络热词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看待网络语言。林宇珂的文章题目为《“网语”是对文化的一种“再改造”》。文章说,“网络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更折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这也是它的意义所在。”曹乐宇的文章标题是《网言网语可视为一种网络“方言”》,颇有新意。文章还归纳分析了四类网言网语。这些文章让人眼前一亮,笔者感到欣慰。2016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问网络语言为啥就不能进词典。该文章说,网络语言并非都是肤浅的,经时间淘洗,网络语言的精华会留下来。互联网文化也给汉语带来类似的变更,不少网络词语颇有意蕴,反映了年轻人的精神状况。面对新事物的冲击,理应持以开放、包容的(embracing)心态,故步自封反而有损汉语的博大和兼容。《中国青年报》社会查中近日的调查显示,89.6% 的受访者会频繁接触网络用语,66.9%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57.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62.1% 的受访者建议将有意义和创意的词汇收进词典。虽然人们对网络语言的“容忍度”在不断提高,但依然有很多人以“捍卫汉语”立场批评网络语言“入侵”。将新词写入词典,就意味着将其经典化,进入了规范词的序列。其实,我们没必要对“生猛”新词大惊小怪,网络语言进入词典是语言发展的趋势,不仅不会损害汉语本身,还会其与时俱进。人们早已熟悉“古老”并至今仍在使用的网络用语。“斑竹”“灌水”“楼主”“菜鸟”这些网络流行词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那时很多人还没“触网”。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网民人数激增,其中多数是年轻人。追求时髦、好奇、有创造力是年轻人的天,在青年网民的推动下,网络语言“走红”是必然的。如今,很多过去不上网的中老年人也玩起了,也接纳了网络生态下孵化的新语言。网络语言并非都是肤浅的,经时间淘洗,网络语言的精华会留下来。不少网络词语颇有意蕴,反映了年轻人的精神状况。比如,“囧”字在2009 年前后特别流行,本意为“光明”,但在网上成了表达“郁闷、无奈”的意思。年轻人要释放压力,但又不想散布戾气,便可采用这个形状可爱且内涵丰富的字。网络新词也是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造词方法和经典词语一样,或来自典故,或通过简缩、变形。比如,“打酱油”“躲猫猫”“战五渣”“快到碗里来”等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同样是表示无奈,“呵呵”“然并卵”“十动然拒”“城会玩”等词来自变形或缩写。要知道,每一个新出炉的热词,可以说都是一个知识点,其背后更是种潮现象。你认可也罢,不认可也罢,其存在是现实。一些词不仅在网上被使用,还进入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即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曾经是遭到质疑的新词、怪词。比如,“社会”“政治”“阶级”“经济”这些词都来自外语,是日本用汉字翻译西语的成果。互联网文化也给汉语带来类似的变更,面对新事物的冲击,理应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故步自封反而有损汉语的博大和兼容。在“汉语盘点2016”仪式上,著名作家、原部长就网络新词语发表看法,他认为很多网络词语都很有意思,比如2016 年流行的“洪荒之力”以及前些年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他说:“我看着‘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觉得美好,使我回想起我的童年时代,回想起我抚育我的儿孙的各种好的事情。”不过,同时表示有一些网络词汇让他觉得反感甚至“痛恨”,还举例“炮轰”:“有些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哪怕你直接谈对的都比谈‘小鲜肉’好听,可是我没有权利,也不能制止这些词。”“‘颜值’是仅次于‘小鲜肉’的我痛恨的字之一,什么‘影帝’‘影后’我也很讨厌这样的词。”表示,大陆现在吸收了很多港台的词汇都很不错,“你管计算机叫电脑,我没有任何意见,管出租车叫计程车,我觉得好,可是有些词我烦得不得了。”这也是一种看法。不过,谁也不能禁止别人使用某个人或某些人不喜欢的词语,用不用,如何用主要是看语境。英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的编者大卫 ·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在《语言与因特网》一书中指出:互联网没有终结语言,正好相反,它拓宽了语言的范围,产生了更为丰富的语言变体,使人类语言的创造力在互联网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多元化、时尚化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击中了网民的痛点,极大满足了网民的精神表达刚需,让老百姓的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的《牛津英语词典》每年都会增加一批新词,其中包括很多俚语,而俚语中有很多是新出现的网络用语。编者们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比如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收录有bracketology(预测体育比赛获胜者的学问)、cheeseball(“起司球”,本是一种油炸食品,现用于指某人或某事缺乏品位、风格和创意)、clicktivism(“点击主义”)、fuhgeddaboudit(“想都别想”)、genderfluid(“流人”,指不认同单一固定的人)、humanbean (豆形人)、squee(女孩的尖叫)、uptalk(“翘话”,指每个句子结尾都采用声调的说话方式)、Westminster bubble(“西敏寺泡泡”,指由政客、记者、说客和官员构成的、脱离普通民众的封闭圈子)、yogalates(“瑜伽拉提”,融合瑜伽和普拉提精神的运动形式)等。有意思的是,也有类似于中文“然并卵”之类的缩略词,如由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缩略成的YOLO,以及来自美国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口语fuhgeddaboudit(发音近似于forget about it,意思是“不可能”或“没那回事”)。当然,收录哪些词语,不收录哪些词语是研究其使用情况后确定的。有些词似乎听起来很怪,但受到人们欢迎的尽量收入。笔者认为,的《牛津词典》对网络新词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来看看中文里一些网络用语的情况。何殊我在文章中写道:“‘有钱任’这样的趣味表达听起来要比‘老子有的是钱’的措辞柔和得多,‘菜鸟’‘’等这类词也在扩大汉语固有的意境。“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及其影响的扩大在丰富社会表达方式的同时,也让使用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恰到好处地使用网络流行语能使沟通更加幽默、时尚,也能更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感受。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适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新生事物并非全然优美。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好坏与否,除了字面意思,还应结合具体语境,‘主要看气质’。一方面要客观看待网络流行语,另一方面也要不能失却传统的语言之美,竟‘语言世界这么大,都要去看看。’”该文作者同时指出,如何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区别开来,如何避免商业营销的操纵和网络恶意势力的绑架,是一大隐忧,也是困扰整个互联网的问题。“监管、网民努力之外,需要网络环境自我净化,时时需要‘脑洞大开的自我提升’,网络流行语是不能‘安静地做个美男子’的。“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今后十年,互联网将为中国经济贡献接近30万亿元的经济产值,互联网对中国的意义如此重大,那么,网络流行语的未来会如何呢?你懂的。”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许多网络词语的衍生能力很强,比如先有“壁咚”,后来出现了“门咚”“床咚”“椅咚”甚至“腿咚”,不过意思倒也好懂。又如,由“颜值”衍生出的“言值”很有创意,近又出现了“慧值”,这里的“慧”是“秀外慧中”的慧,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也许还会出现以“慧”为词素的新词语。“ 颜值”还从另一个方面衍生出“颜值投诉”等,不大上网的人一下子不一定弄得清楚这类新词语的确切意思。再如,“二”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数目词(可用作基数词和序数词),但构成了许多带贬义的词,如“二把刀”“二流子”,在北方话中,还具有傻的意思,如“二傻子”“二愣子”“二杆子”等,网络上新生的骂人话有“二货”等,而且“二”还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如“你真二”“你还二什么呀?”等。有一个脱口秀节目中说,“如果在一群人中你没有发现‘二货’的话,那么你就是那个‘二货’。”网络上的新词语流行快,变化也快。例如表示“”“极度”的词,以前曾有“绝”“透”等, 后来出现了“呆”(帅呆了)、“翻”(萌翻了)、“毙”(弱毙了)、“爆”(爽爆了),近又出来了个“炸天”(美炸天),虽然新鲜,但却总让人觉得有点怪怪的。但是,笔者认为想要用行政命令加以限制或禁止是不合宜的,不妨采取宽容的态度。2016 年11 月16 日央视综艺节目《满堂彩》中就出现了新近流行的“蓝瘦香菇”一词,带来一股新鲜活泼的意思,很受观众欢迎。节目从编剧、导演到演员都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也没有被哪位领导在节目审查时毙,值得点一个大赞。不过,有一些网络新词语不见得有意思,更不值得推广。如有些故意歪曲的谐音词,例如把“我”说成“偶”,把“老师”写成“老湿”,把“同学”说成“童鞋”,把“朋友”说成“盆友”。下面是更多的例子,有许多是用拼音法输入时误选造成的,被有的网友认为是一种创新的歪打正着。看看你知道多少:“矮油”(哎呦)、“白托”(拜托)、“杯具”(悲剧)、“奔四”(笨死)、“布吉岛”(不知道)、“葱白”(崇拜)、“蛋定”(淡定)、“肥猪流”(非主流)、“干色摸”(干什么)、“菇凉”(姑娘)、“挂蝌”(挂科)、“滚粗”(滚出)、“果酱”(过奖)、“好康”(好看,闽南方言)、“河蟹”(和谐)、“灰机”(飞机)、“灰强”()、“鸡冻”(激动)、“记几”(自己)、“介个”(这个)、“介么”(这么)、“开森”(开心)、“可耐”(可爱)、“可年”(可怜)、“恐怖粪纸”()、“辣么大”(那么大)、“蓝苹果”(烂屁股)、“蓝瘦”(难受,与“瘦”无关)、“狼”(郎)、“劳资”(老子)、“李菊福”(理据服,即“有理有据能使人信服”的意思)、“栗子”(例子)、“驴友”(旅友)、“吕孩纸”(女孩子)、“煤气厂”(没气场)、“妹纸”(妹子)、“镁铝”(美女)、“姆们”(我们)、“内牛满面”(泪流满面)、“呕像”(偶像)、“旁友”(朋友)、“胖纸”(胖子)、“盆友”(朋友)、“青筋”(请进)、“人参公鸡”()、“桑心”(伤心)、“骚年”(少年)、“色友”(摄友,指摄像爱好者)、“绳命”(生命)、“帅锅”(帅哥)、“特困生”(特别爱犯困的学生)、“筒子”(同志)、“围脖”(微博)、“稀饭”(喜欢)、“先森”(先生)、“香菇”(想哭)、“小便”(小编)、“笑屎人”(笑死人)、“虾米”(“啥”,闽南语方言)、“一毛一样”(一模一样)、“油菜的”(有才的)、“我方了”(我慌了)、“涨”(长知识)、“震精”(震惊)、“肿么办”(怎么办)、“捉鸡”(着急)、“做森莫”(做什么)。除此之外,还有把“有没有”说成“有木有”(源自于某种方言发音);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把“那样子”说成“酿紫”。把“人”说成“淫”(我国有很多地方的方言把ren 的音发成yin),尤其是衍生出的“大淫”“小”“”“淫”给人下流的感觉。把“感觉”说成“赶脚”(可能源于四川方言);把“好厉害”说成“猴赛雷”(粤语谐音),把“废柴”(意为废物,用的)说成“废材”(粤语谐音);把“吃”说成“罪好吃”,把“外国人”说成“歪果仁”,把“女/ 男朋友”说成“女/ 男票”(台湾地区发音中“朋友”听起来像“票”)。把“迟早完蛋”说成“吃枣药丸”,猜想起来有一定难度,把天津方言的“为嘛”说成“为毛”让人感到有点莫名其妙,把“可爱”说成“口耐”应该是湖北方言的口音,把“可怜”说成“口年”更是表现了分不清l 和n 的特点。的“侬想组撒”是上海方言,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侬想做啥”。本来很好理解的话这么一变让人琢磨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谐音除了妨碍交流,毫无新意。但是网络新词语中谐音词的队伍还在扩大。有一些谐音词是按拼音法输入时误选的同音错字,被网友误以为是故意创造的,于是以讹传讹流传甚至泛滥开来。追求新鲜的网民们造的这些谐音词语,除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可以表示一些带有矫情等感情色彩的语气外,其实谈不上有什么创造。不过,有的谐音词较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很快流行开来,例如由“幸福”发展出来的“”如今成了一个常用词,其意思自明;“小秘”成为“小蜜”并不是借用谐音,而是反映一种社会丑像;新出现的“小腰精”显然是由“小妖精”延伸出来的,但也不是谐音,它反映出自古以来女追求“三围”中的“腰围”,即所谓的“小蛮腰”;把“悲/ 喜剧”写成“杯/ 洗具”,因有幽默感而被人广泛使用;“涨”一词不但本身早就上了纸质媒体,“涨”字还发展成了词素,如“涨球”表示“球技(尤指乒乓球技艺)有所提高”。已有人用此词暗指“隆胸”,笔者估计还有很多别的东西也会被“涨”。再如把一些反面的“偶像”称作“呕像”,把一些做了见不得人的事的“教授”称作“教/ 叫兽”表现出强烈的讽刺意味,很有点创意;而用“亚历山大”这样一个常见的外国人名表示承受的“压力”大,能表现出一种幽默,不过现在又有人将其改为“鸭梨山大”,笔者觉得反而没有意思;“餐见”和“参见”谐音,意指“通过就餐的机会拜见某人”;和“豺狼”谐音的“财郎”并不是指“有钱人”,而是指那些“见了钱就会像狼一样扑过去的贪心汉”,初次见到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其意思,但领悟(comprehend)之后会觉得幽默而形象。把“神经病”说成“蛇精病”,不仅是用了略有变化的谐音,还据说其出自一则关于传说中白娘子故事的网络视频:许仙万万没想到,小青竟然在寒风凛冽的院子里用冷水冲自己,他连忙上前夺下了水桶,生气地问小青:“你为什么要这样作践自己?”小青擦了擦哭红的双眼,说:“昨晚我听见姐姐在床上和你说,蛇精病才会喜欢你。”不过还有网民把“神经病”说成“深井冰”,笔者就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典故了。许多新词的发明人思路广阔,真的让人脑洞大开,这些新词自然会受到人们欢迎。例如根据汉字字形造出的“人从众”,大概是别的语言无法表达的,指从众心理,其意思是“盲目附和众人的意见”。现在也用于指节日旅游景点大批游客集中的地方或现象。还有一个不常见的新词“一塔湖图”,显然是据“一塌糊涂”的谐音杜撰的,其意思知道的人恐怕不会多,原来是“一座宝塔、一泓湖水、一座图书馆构成的图”的缩略词,指北京大学的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三个著名景点,这比“活久见”“活久会”难理解,比“喜大普奔”“不明觉历”之类的词还要高深莫测,估计知音不会太多。由于电脑游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一些出自电脑游戏的词语很快成为网络世界高频率词语。比如“骨灰级”就是出自于各种游戏的,意思是“绝顶高手”,尤指伴随一款游戏从其开始发行到全盛,再到出现逐渐被游戏取代的趋势,经历数代的改变依然是该游戏忠实玩家的级别,近于“铁杆球迷”。一般自称“骨灰级”玩家,都会自豪,并且用其在各大聊天室中称呼自己,表示自己很有水平,很老。后来则用以泛指在某些领域的水平、造诣很高,尤其是音响、电脑(硬件)、摄影等方面。“骨灰级玩家”“骨灰级歌迷”“骨灰级网虫”“骨灰级吃货”“骨灰级球员”等短语在网络中屡见不鲜。上海长乐路690 号就被誉为“上海滑板骨灰级玩家的聚集地”。“骨灰级”下面分别有“老鸟级”“中鸟级”“菜鸟级”三个级别。“菜鸟级”是的。笔者在计算机方面就是一个“菜鸟”。用电脑写东西时常会不小心碰到一个什么键,正在写的西然消失,只好求孙子来帮忙解决。许多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对网络新词语感兴趣,并试着在同中国人交际时使用。北京语言大学等有老师专门开设了这方面的课。很多境外媒体也有人对中国网络词语进行专门研究,然后译成英语等外语,因为一些词语往往会有多个含义,有许多词语干脆音译,包括dama, hukou, tuhao 等。不过有时会产生误解,比如“绿茶婊”的英译green tea bitch,一些老外觉得很酷,因为bitch 在英语里是一个常用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词,比汉语的“婊”字似乎要无辜得多。其实,许多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2016 年11 月21 日《环球时报》刊登的文章《流行语中的世界,你看得懂吗?》就介绍了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这方面的情况。该文说这些“用黑色幽默调侃政治事件,靠搞怪语言热捧流行文化”,对包括网络用语的流行词语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比如被许多人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俚语,融入人们的生活后,会很快被媒体采用,上位(get onto a superior position)成了规范的习语。如今,许多网络词语也一样。如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希拉里· 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唐纳德·(Donald Trump)互相揭老底乃至,让人觉得尴尬,媒体报道用了cringe-worthy 一词。有意思的是,后缀-worthy 本来都用于构成褒义词,但由于这一用法有新意,许多人认为远比embarrassing、awkward 等词生动而含有讽刺意义,下子行开来。这次美国大选不但产生了Trumpist(主义的)、Trumpish(像的)等许多新词,其中一个由Trump 和表示“势头”的momentum 拼合而成的新词Trummentum,不难猜出其意思是“势头”。不满政策的美国网民的口号Dump Trump!(倒掉)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bsp;phrase)。而在早先电视节目秀中常说的口头禅“You’re fi red!”(你被炒鱿鱼了)也火了起来。这句话不仅被年轻人用来相互调侃,还被注册成商标。由于说话不着边际、真难辨,post-truth(后)一词突然火了起来,据《参考消息》报道,牛津词典编辑部说,这个词在2016 年的使用频率是2015年的二十倍。这也从一个侧面明词汇反映现实的现象。听说一个名为“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实体研究机构于2016 年5 月25 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将以语言资源库、语言文化博物馆和语言通智能服务三大工程为基础。笔者希望该中心能将汉语新词语,包括网络词语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并获得丰硕成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