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文学政治学的创构刘锋杰 等9787309100365
  • 正版
    • 作者: 刘锋杰 等著 | 刘锋杰 等编 | 刘锋杰 等译 | 刘锋杰 等绘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锋杰 等著| 刘锋杰 等编| 刘锋杰 等译| 刘锋杰 等绘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760000.0
    • 页数:685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9100365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锋杰 等
    • 著:刘锋杰 等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0.00
    • ISBN:9787309100365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11-01
    • 页数:685
    • 外部编号:120082325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 为什么重新研究文学与政治?
    章 开端:文学的政治化抑或去政治化
    节 现代文论的发生与文学政治化
    第二节 梁启超:文学的政治化
    第三节 王国维:文学的去政治化
    第四节 鲁迅:启蒙文论的政治纠结
    第五节 笼罩的影响力
    第二章 1926―1936(左翼十年):文学政治化的涌动与奋进
    节 左翼之“左”:文学政治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三种挑战中的认识分歧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初期内涵与特征
    第三章 1935―19488(安期):文学政治化的确立与固化
    节 延安的争与学政治化
    第二节 《讲话》为核心的文学政治化论述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思想疑虑与理论空间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两种模式
    第四章 50年代(建国初期):文学政治化的生产
    节 文学政治化与三次文代会
    第二节 由“批判”构成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不合时宜的思考与修正
    第五章 60年代(调整时期):文学政治化的调整与松动
    节 调整与松动的三次会议
    第二节 文学政治化的内涵扩展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左”的回潮与理论悖谬
    第六章 1978―1988(新时期):文学去政治化的全面推进
    节 文学论争与去政治化的展开
    第二节 文学去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文学工具论的柔延续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分述与突破
    第七章 90年代(转型时期):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坚持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新潮派的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五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刍议
    第八章 2000年后(新世纪):文学再政治化的拓展与深化
    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反思与推进
    第二节 文学再政治化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理论策略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审美反思与可能
    第五节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中介发现
    第九章 殊途同归:理论的异质与“后理论”到来
    节 阶级政治与文化政治的分野
    第二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上)
    第三节 美学的献祭与矛盾(下)
    第四节 区别与“后理论”到来
    第十章 艺象形态:新的理论基点与规定
    节 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三种解读策略
    第二节 从意识形态到艺象形态
    第三节 起源质与功能质
    十章 想象政治:中介透明与主体
    节 从从属论、关系论到想象论
    第二节 中介透明:同为美好生活的想象
    第三节 想象差异与主体
    第四节 文学的政治自觉与抽象抒情
    第十二章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命名与形态
    节 文学现象、政治现象与交叉现象
    第二节 文学政治学: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
    第三节 “文学政治”及其存在形态
    第四节 文学政治学的学科形态与特征
    后记

    刘锋杰,男,1953年12月生,安徽泾县人。1978年春进入安徽师大中文系学习,1985年干西北大学文艺学专业,获硕士。曾任安徽师大文学院教授,现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王要从事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论史及张爱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文学象征沦》、《想像张爱玲》等,主编《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学教程》等,参编《大学人文读本》、《大学人文教程》等。主持或参与多项社科项目。近年来集中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及其形态特征,创构文学政冶学。薛雯,女,1971年5月生,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涉及美学、颓废主义文学与新媒体传播等领域,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30佘篇,出版《人生美学的创构——从克罗齐到朱光潜的比较研究》、《颓废主义文学研究》、《颓废之美》等著作。参与社科项目3项,主持部省级项目3项。
    尹传兰,女,1972年11月生,黑龙江鸡西人。苏州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涉及中国观代文论史、东北现代话剧等,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当代作家评论》、《戏剧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20余篇,出版著作1部,教材1部,参与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

    刘锋杰、薛雯、尹传兰等编著的这本《文学政治学的创构--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以来中国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为研究对象,在对来文学政治化相关问题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描述,分别是文学的政治化、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探讨其间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取向,揭示其理论来源以及在建构具有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文学政治学的不同意义与价值,很终指向创构一门独立的文学政治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