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表象的礼赞 媒介现象学(巴西)威廉·弗卢塞尔9787309131932
  • 正版
    •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 |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编 |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译 |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绘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编|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译| (巴西)威廉·弗卢塞尔绘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62000
    • 页数:336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9131932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 著:(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309131932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9-01
    • 页数:336
    • 外部编号:120310461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分 表象的礼赞

    1.抽象游戏:人类文化史的再考察

    2.贯穿:一个具有疑问的手势

    3.缝隙:填补空白

    4面:传统图像与技术图像的区分

    第2部分 符号化的世界

    1.符号化的世界:价值危机的出现

    2.信仰丧失:“不信”的信仰奠基人

    3.论背叛:秘密的泄露与精英的背叛

    4.批判思维:标准、危机与批评

    5.参与公共对话:为了出版而进行的书写

    6.符号转换: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

    7.色彩而非形式:弥合现代科学与艺术思维的鸿沟

    第3部分 基于新媒介的图像的后历史

    1.图像的地位:图像与装置

    2.新媒介内的图像:对三种图像的理解

    3.技术想象的境况:电影生产与电影消费

    4.描写与象征:区分现实与虚拟的意义

    5.对《野眼》的解析:一种现象学的视角

    6.电视:一种现象学的阐释

    7.UBE和自由的问题:具有决断的行动者

    8.RTL Plus的“脱口秀”:文化的境况与知识分子的良心

    9.电视与前缀“tele-”:理解装置对距离的纵
    10.黎巴嫩与视频:社会共识的呈现

    11.明科夫的镜子:一个辩法问题

    12.录像视频探究:发现隐藏的可能

    13.技术图像时代的政治:后历史时代的魔术

    14.没有图像的伊斯兰:一种后历史的视角

    第4部分 新的想象力

    1.计算机化:知识分子的任务

    2.分散与集合:关于信任的问题

    3.艺术与计算机:新意识维度的转换

    4.想象:走出传统并创造一个新领域

    5.数字虚拟:一种形式、数学的思维

    6.物质的表象:质料与形式

    7.摹写-模范:何谓再现

    8.没有背景:赋予表象以意义

    与文章有关的说明

    第二版编辑说明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1920年出生于布拉格的犹太家庭,早年在大学(Karls-Universität)学习哲学。1940年后,弗卢塞尔因战争流亡巴西。1961年后,他以葡萄牙语、德语、法语等出版论著,晚年重返欧洲讲学。他的作品有《摄影哲学的思考》(Fü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技术图像的宇宙》(Ins Universum der technischen Bilder)、《传播:史、理论与哲学》(Kommunikologie)、《后历史:二十篇短文与一种使用方法》(Pós-História:Vinte Instantâneos e um Modo de Usar)、《表象的礼赞:媒介现象学》(Lob der Oberflächlichkeit: Für eine Phänomenologie der Medien)、《书写有未来吗?》(Die Schrift: Hat Schreiben Zukunft ?)、《远程信息文化》(Telematische Kultur)、《图像的》(Die Revolution der Bilder)等。

    编者简介
    斯特凡·博尔曼(Stefan Bollmann),1958年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是一名编辑、作家,主要研究对象为德小说托马斯·曼(Thomas Mann)和媒介哲学家威廉·弗卢塞尔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阅读的女人危险》(Frauen, die lesen, sind gefährlich)和《写作的女人危险》(Frauen, die schreiben, lebn eährlich)等。

    译者简介
    周海宁,新闻传播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媒介现象学和传播理论,著有《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嬗变以及人的主体重构》(2019,韩语专著)、《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2020,合著)、《传播:史、理论与哲学》(2022,译著)、《数字化生存:技术图像时代的传播图景》(20,专著),发表多篇学术。
    许凌波,于鲁东大学传播学专业,硕士于湖南师范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
    周轩,于德国莱比锡电信学院,硕士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专攻信息学专业,现任职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null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