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刑法学名师讲演录 第3版(全2册)刘宪权9787208169920
  • 正版
    • 作者: 刘宪权著 | 刘宪权编 | 刘宪权译 | 刘宪权绘
    • 出版社: 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宪权著| 刘宪权编| 刘宪权译| 刘宪权绘
    • 出版社: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01
    • 版次:3
    • 印次:1
    • 字数:1034000
    • 页数:796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8169920
    • 版权提供: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刘宪权
    • 著:刘宪权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68.00
    • ISBN:978720816992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3-01
    • 页数:796
    • 外部编号:1202321643
    • 版次:3
    • 成品尺寸:暂无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

    前言·001

    讲刑法学概述·001

    一、刑法的史和近期新发展·002

    (一)清末刑法学的转轨·002

    (二)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003

    (三)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003

    (四)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005

    二、刑法学的基本内容·007

    三、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09

    (一)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009

    (二)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011

    第二讲刑法概述·018

    一、刑法的概念、质和任务·018

    (一)刑法的概念·018

    (二)刑法的质和任务·020

    二、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022

    (一)根据地时期的刑法·022

    (二)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024

    (四)对我国《刑法》修订的问题·025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33

    (一)刑法的体系·033

    (二)刑法的解释·034

    第三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039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039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039

    (二)确刑基本原则的意义·041

    二、罪刑法定原则·042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042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045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047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050

    第四讲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目录00第四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055

    (五)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055

    三、平等适用原则·070

    四、罪刑相当原则·071

    (一)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071

    (二)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071

    第五讲刑法的效力范围·076

    一、刑法效力范围概述·076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076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076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078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085

    (一)刑法的生效和终止·085

    (二)刑法溯及力的问题·086

    (三)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096

    第六讲犯罪概述·103

    一、犯罪概念·103

    (一)犯罪概念的类型·103

    (二)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104

    (三)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105

    二、犯罪的分类·114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114

    (二)犯罪的分类·117

    第七讲犯罪构成·119

    一、犯罪构成概述·119

    (一)犯罪构成理论沿革·119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121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122

    二、犯罪构成要件·1

    (一)犯罪构成的要件·1

    (二)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124

    (三)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125

    三、犯罪构成与定罪·127

    第八讲犯罪客体要件·129

    一、犯罪客体要件概述·129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129

    (二)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31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132

    (一)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132

    (二)犯罪客体在上的分类·135

    (三)犯罪客体的形式·137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38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138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38

    (三)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40

    第九讲犯罪客观要件·141

    一、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41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141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142

    (三)研究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142

    二、危害行为·143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143

    (二)危害行为的特征·146

    (三)危害行为的形式·148

    (四)危害行为与时间、地点和方法·152

    三、危害结果·153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与特征·153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154

    (三)危害结果的地位与作用·156

    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57

    (一)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157

    (二)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158

    第十讲犯罪主体要件·164

    一、犯罪主体要件概述·164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164

    (二)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165

    (三)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166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166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167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68

    (三)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170

    (四)自然人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80

    (五)研究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183

    三、单位犯罪主体·184

    (一)单位犯罪的由来·184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185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及其法定刑的完善·187

    (四)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起刑点的差异·190

    十讲犯罪主观要件·192

    一、犯罪主观要件概述·192

    二、犯罪故意·192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192

    (二)犯罪故意的种类·193

    三、犯罪过失·197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197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197

    (三)犯罪过失的认定·201

    四、犯罪动机与目的·209

    (一)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概念·209

    (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210

    (三)研究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意义·211

    五、刑法中的认识错误·212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212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213

    第十二讲排除犯罪行为·221

    一、排除犯罪行为概述·221

    (一)排除犯罪行为的概念·221

    (二)排除犯罪行为的种类形式·222

    二、正当防卫·2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2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24

    (三)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228

    (四)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229

    三、紧急避险·0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2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

    第十三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范围·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本质特征·242

    二、犯罪既遂·245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245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247

    三、犯罪预备·248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248

    (二)犯罪预备的构成·249

    (三)犯罪预备的认定·250

    (四)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251

    四、犯罪未遂·252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252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255

    (三)犯罪未遂的存在范围·257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258

    五、犯罪中止·25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258

    (二)中止犯的刑事责任·261

    第十四讲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二)·263

    六、故意犯罪停止形态认定中疑难问题分析·263

    (一)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成立犯罪中止·263

    (二)危险状态下停止犯罪的形态·265

    (三)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态·269

    第十五讲共同犯罪·276

    一、共同犯罪概述·276

    二、共同犯罪的认定·278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278

    (二)片面合意的认定·279

    (三)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认定·282

    (四)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认定·286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289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292

    五、部分共犯停止犯罪问题·298

    第十六讲罪数形态·300

    一、罪数形态概述·300

    (一)研究罪数理论的意义·300

    (二)罪数形态的基本特征·302

    二、一罪的类型·303

    (一)单纯的一罪·304

    (二)实质的一罪·304

    (三)法定的一罪·305

    (四)处断的一罪·312

    三、数罪的分类·319

    第十七讲刑罚论(一)·320

    一、刑罚论概述·320

    (一)刑罚的概念与刑罚权·320

    (二)刑罚的功能与目的·321

    (三)刑罚的体系和种类·322

    二、刑罚裁量概述·336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336

    (二)刑罚裁量的原则·336

    (三)刑罚裁量中的情节·339

    三、累犯·343

    四、自首·347

    五、立功·351

    六、数罪并罚·353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征·353

    (二)数罪并罚的相关疑难问题·360

    第十八讲刑罚论(二)·365

    七、缓刑·365

    (一)缓刑的适用条件·366

    (二)缓刑的考验程序·366

    (三)战时缓刑制度与一般缓刑制度·367

    (四)缓刑适用的相关疑难问题·368

    八、刑罚执行制度·371

    (一)刑罚执行的特征与原则·371

    (二)减刑·372

    (三)释·374

    九、刑罚消灭制度·377

    (一)刑罚消灭的事由·377

    (二)时效·378

    (三)赦免·380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分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