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现代光学镜头设计方法与实例毛文炜 著9787111567691
  • 正版
    • 作者: 毛文炜 著著 | 毛文炜 著编 | 毛文炜 著译 | 毛文炜 著绘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毛文炜 著著| 毛文炜 著编| 毛文炜 著译| 毛文炜 著绘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版次:2
    • 印次:1
    • 字数:615千字
    • 页数:365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1567691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毛文炜 著
    • 著:毛文炜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111567691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7-01
    • 页数:365
    • 外部编号:1201538033
    • 版次:2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章光学镜头优化设计概述
    1.1引言
    1.2光学镜头设计中常用优化方法的数学原理
    1.2.1适应法
    1.2.2阻尼二乘法
    1..阻尼因子p、权重因子μj和评价函数φ
    1.2.4边界条件
    第2章简单镜头设计实例
    2.1He—Ne激光光束聚焦物镜设计
    2.1.1镜头片数及玻璃选择的考虑和初步分析
    2.1.2以“正前凸”型为基础的高折率双片镜头的优化设计
    2.1.3以“负前凸”型为基础的高折率双片镜头的优化设计
    2.1.4以“负前凹”型为基础的高折率双片镜头的优化设计
    2.2激光扫描物镜设计
    2.2.1自行构造评价函数优化设计激光扫描物镜
    2.2.2利用ZEMAX程序提供的默认评价函数优化设计激光扫描物镜
    .—5×显微物镜设计
    ..1依据初级像差理论求解初始结构
    ..2—5×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例1
    ..—5×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例2
    第3章三片镜头设计实例
    3.1三片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
    3.1.1RichardDitteon三片摄影物镜的初始解
    3.1.2RichardDitteon三片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例1
    3.1.3RichardDitteon三片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例2
    3.2三片数码相机物镜的优化设计
    3.3大孔径望远物镜优化设计例1
    3.4大孔径望远物镜优化设计例2
    3.5三片低折率激光聚焦物镜的优化设计
    3.6测距仪接收系统的优化设计
    第4章中等复杂镜头设计实例
    4.1中倍李斯特显微物镜优化设计例1
    4.1.1用改进了的配合法设计李斯特显微物镜
    4.1.2优化校正李斯特物镜的像散例1
    4.1.3优化校正李斯特物镜的像散例2
    4.2中倍李斯特显微物镜优化设计例2
    4.3四片放映物镜优化设计例1
    4.4四片放映物镜优化设计例2
    4.5双高斯物镜优化设计例1
    4.6双高斯物镜优化设计例2
    4.7双高斯物镜优化设计例3
    第5章非球面镜头设计实例
    5.1引言
    5.2非球面激光光束聚焦物镜优化设计
    5.3孔径角大于62°、后工作距大于22mm的非球面聚光镜优化设计
    5.4非球面光电转换耦合镜头优化设计
    5.5总长短的非球面广角物镜优化设计
    第6章复杂镜头设计实例
    6.1紫外投影光刻物镜的光路分析、消像差方案及初始基型选择
    6.2紫外投影光刻物镜后半部ga的优化设计
    6.3紫外投影光刻物镜前半部gb的优化设计
    6.4紫外投影光刻物镜的优化设计
    6.5优化改进参考文献(17)中的光刻物镜范例
    附录
    附录A初级像差系数
    附录B平行平板的初级像差系数
    附录C薄透镜初级像差系数的PW表示式
    附录D双胶薄透镜的求解步骤
    参考文献

    光学镜头的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和技巧. 它是科学. 因为设计者们在用数学和科学定律(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 来度量和量化设计. 它是艺术与技巧. 因为各种有效结果常常取决于设计者的个人选择. 如果把一个镜头设计问题交给12 个不同的设计师. 往往会得到12 种不同的设计结果. 这是因为光学镜头的设计问题与常见的学术问题是根本不同的.典型的教科书例题都有定义好的输入量和一个正确. 与之相反. 光学镜头设计问题通常都严重地定义不足. 并且可能有许多差别很大的解. 这说明. 光学镜头的设计是一项实践极强的工作.对于现代光学镜头设计而言. 其优化设计仍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有人计算过. 一个有15 个变量的镜头. 在计算机的计算速度为每秒106 光线面的情况下. 要找出这个镜头的全局很优解. 需要这台计算机运行约104 年. 现代光学镜头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点. 一是合理的初始结构. 二是正确的优化路线. 而且. 优化设计的路线不是“华山一条路”. 更不是“道路笔直又笔直”. 设计方法也将是五彩缤纷的.因此. 对于光学镜头设计的初学者来说. 若有一个类似于学习绘画中的“临摹”、学习书法中的“描红”、学习外语发音中的“Follow me” 的过程. 则对学习和掌握设计方法一定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 如果有若干初步设计的练习题目. 有步骤清楚、方案可行、结果可以复现的路. 初学者能一步一步地跟着走一遍. 完整、清楚地了解整个设计过程. 那么. 几个循环下来. 对学习一定是有帮的.事实上. “优化” 是一个修改已有系统以提高像质的过程. 而缺乏过程的结果在初学者看来似乎是“来路不明” 的. 是难以模仿的. 是难以学习的. 所以. 本书中的每一个设计例子都列有详细的步骤和优化设计过程. 初学者可以沿着这条优化设计路线从初始结构出发分若干步骤追踪到的结果.另外. 本书的优化设计实例不再是按通常的镜头使用范畴来归类. 而是按它们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或按有效变量的多少) 的顺序来划分. 这样对优化设计过程的介绍也就是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为将评价函数中的像差等操作数表述得更清楚完整. 书中提出了一种“ 操作语句括号”. 用它将程序中的标识与提示. 以及要求设计者填写的相应内容都简洁、完整、清楚地表示出来了. 这有于更清晰地描述优化设计过程.全书共分6 章. 本版新加内容为第3.. 5 节、第3.. 6 节. 及第6 章. 第1 章简述光学镜头优化设计在光学设计中的地位. 并简述镜头优化设的学原理. 其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优化设计中的基本原理、思路、过程与一些需注意之处.第2 章列有激光聚焦物镜、激光扫描物镜和低倍显微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 激光聚焦物镜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初始结构. 并给出了从这三个初始结构出发优化出来的几个结果及相应Ⅳ  现代光学镜头设计方法与实例的优化过程. 激光扫描物镜给出了两条不同的优化路线. 并给出了相应的两个优化结果. 低倍显微物镜的初始结构由两种不同的方法给出. 一种是依据初级像差理论解出初始结构. 另一种是参考同类镜头直接选用一对玻璃. 大致分配光焦度. 由此给出一个初始结构送入计算机进行优化.第3 章列有三片摄影物镜、三片数码相机物镜和大孔径望远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 三片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过程中. 主线是逐步调整各个初级像差的目标值. 使得初级像差与不错像差达到好的平衡. 从而优化出好的结果. 三片数码相机物镜的初始结构是由三片摄影物镜缩放而来的. 由此带来了镜片太薄的问题. 加厚镜片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七步完成的. 每一步都只增加一小点厚度接着就进行一次优化. 如此经过七步才将镜片的厚度加上去. 这样做是基于一个推测. 即推测镜头像差与镜头结构参数以及光学特参数间的函数空间在相当的范围内极有可能是连续空间. 在好的解附近. 情况更可能是如此. 这样. 一些自变量的小量变动引起的像差变化. 就比较容易通过自变量的小量变动补偿回来. 大孔径望远物镜的初始结构有两个: 一个是自行构造的. 另一个是参考同类物镜缩放的. 两个物镜的色球差和位置色差都校正得很好. 在像差曲线上看. 它的二级光谱像差就很好明确、很好清楚.在3.. 5 节中. 以激光聚焦物镜的优化设计为例. 用分裂透镜的办法减小了低折率材料产生的不错像差. 完成了物镜设计. 并给第6 章做了铺垫.3.. 6 节是一个特大孔径测距仪接收系统的设计实例. 它是由两片高折率激光聚焦物镜演变出来的. 用分裂透镜的办法减小了孔径大幅增加后产生的不错像差. 从而完成了物镜设计. 也为第6 章做了铺垫.笫4 章列有中倍李斯特显微物镜、四片放映物镜和双高斯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实例. 中倍李斯特显微物镜的设计采用改进了的配合法. 在配合设计过程中辅以初步优化. 从而省去了由中间数据手算透镜半径的过程. 使得过程简单可行. 因为那些中间数据一般是埋藏在光学设计程序中没有显式的输出. 另外又将配合法设计出的中倍李斯特显微物镜做进一步的优化. 从而消除了像散. 而在经典的配合法设计中. 李斯特显微物镜的像散是没有消除的. 四片放映物镜的初始结构的构成思路和偏角分配数据来自王树森的“ 堆砌法” 思想. 遗憾的是.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