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新书]正版 受益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拖延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入门基础书籍 积极恋爱消费认幼儿微表情 怪诞创伤心理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谢谢合作。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 墨羽著著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墨羽著著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0589632595
    • 版权提供:中国商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如不联系统一不发货,做不发货处理。

    522869755

     

    受益一生的心理学效应

    作   者:墨羽◎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第1版

    ISBN:978-7-5208-0101-0


    一、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自己的行为都受到了哪些影响吗?你想规避“心理学效应”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吗?你想借助“心理学效应”的正面影响不断提升自己吗?只有准确揪出行为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操控之手,我们才能找到矫正自身行为、修正自身决策的正确坦途。

     

    二、内容推荐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提线木偶”,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心理学效应”的操控。人生活在社会和群体当中,这就注定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会受到他人和群体的制约和影响。在这些数量繁多的“心理学效应”影响下,你想知道自己的行为都受到了哪些影响吗?你想规避“心理学效应”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吗?你想借助“心理学效应”的正面影响不断提升自己吗?本书从自我认知、态度、社交、自控、情绪、职场、成功、管理、决策和人生十个方面,收集了100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这些“心理学效应”对我们的影响有好有坏,在文中结合生活、工作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具体的论述。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学到关于社会心理的知识,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察觉力”,帮助我们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客观、更独立的去决策和判断。

     

    三、目录

    第一章 心理照妖镜:准确认知你自己/001

    首因效应:别戴着有色眼镜看人/003

    权威效应:权威不一定是对的/005

    期待效应:他人的期待正在塑造你/008

    投射效应:小心以己度人/010

    晕轮效应:莫被“光环”迷惑双眼/013

    跳骚效应:目标决定人生的高度/015

    鸟笼效应:谨防无中生有/017

    巴纳姆效应:你在对号入座吗/020

    毛毛虫效应:可怕的盲从/022

    自我参照效应:小心庸人自扰/024

    第二章 人性向日葵: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027

    曼狄诺定律: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029

    韦奇定律:大胆去走自己的路/031

    舍恩定律:你要更自信一点/033

    不值得定律:只做值得做的事情/036

    塞利格曼效应:世上并没有什么绝境/038

    临界点效应:请再多坚持一会/041

    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财富/043

    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更容易失去/045

    特里法则:不要害怕犯错误/048

    豁达效应:退一步海阔天空/050

    第三章 缺点吸铁石:不完美才有好人缘/053

    互悦法则:好感通常是相互的/055

    刺猬法则:人人都需要安全空间/057

    缺点效应:不完美的人更受欢迎/059

    南风效应:待人温暖一点/062

    边际效应: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064

    多看效应:多见面的神奇效果/066

    瀑布效应:小心过度的心理防卫/069

    怀旧效应:学会运用情感武器/071

    自己人效应:让你和对方更近/073

    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创造奇迹/076

    第四章 自控石英钟:千万别败在自己手上/079

    墨菲定律:要允许自己犯错误/081

    空杯效应:请保持归零心态/083

    禁果效应:小心被诱惑/085

    蚂蚁效应:你有合作意识吗/088

    海LUO因效应:自制力是最宝贵的财富/090

    破窗理论:我们要时常检查自己/092

    淬火效应:挫折面前不要逃避/095

    蔡戈尼效应:切莫半途而废/097

    水煮青蛙效应:一定要有忧患感/099

    苏东坡效应:小心自我认知的盲区/102

    第五章 情绪魔法盒:心态能改变世界/105

    野马效应:你是一个易怒的人吗/107

    “踢猫”效应:坏情绪会传染/109

    蝴蝶效应:小情绪通常会有大影响/111

    对比效应:不要被嫉妒困扰/113

    牢骚效应:让对方宣泄一下/116

    相互效应:忘掉仇恨更轻松/118

    倾诉效应:排解情绪的好方法/120

    黑羊效应:凡人皆恶魔/122

    蜕皮效应:要不断地超越自我/124

    杜利奥定律:正面情绪的力量/126

    第六章 职场万花筒:四两拨千斤的技巧/129

    蘑菇效应:经得住考验才能成长/131

    囚徒效应:了解你的对手/133

    反馈效应:一定要对领导及时反馈/135

    共生效应:赢得他人支持很重要/137

    示弱定律:示弱也是一种智慧/140

    鲶鱼效应:有对手更努力/142

    丛林法则:不进取就会出局/144

    鹬蚌效应:别和对手死拼/146

    瓦拉赫效应:学会经营自己的长处/148

    齐加尼克效应:教你排解压力/150

    第七章 成功加速器:心理效应与制胜法则/153

    手表效应:你有明确的目标吗/155

    “困驴”效应:不要屈服于逆境/157

    心理定势:小心画地为牢/159

    二八法则:关键少数决定最终结果/161

    马太效应:强者会越来越强/163

    枪手博弈:制胜的关键在策略/165

    德西效应:做感兴趣的事就是成功/168

    马拉松效应:学会制订阶段性目标/170

    登门槛效应:成功也有捷径/172

    达维多定律:抢到先机就成功了一半/174

    第八章 管理小秘书:事半功倍的管理秘诀/177

    超限效应:批评不可过多/179

    互惠效应:人际关系的润滑油/181

    从众效应:管理员工要讲方法/183

    灯塔效应:有远景才有竞争力/185

    马蝇效应:不妨多一些激励/187

    热炉效应:违规者都要被惩罚/189

    贝尔效应:既要会选才,还要善用/191

    留面子效应:凡事多留一线/193

    懒蚂蚁效应:一定要勤于思考/195

    最后通牒效应:提高效率有方法/198

    第九章 决策指南针:运筹帷幄很简单/201

    儒佛尔定律:学会有效预测/203

    糖果效应:决策时,别被眼前的利益诱惑/205

    过度效应:少点想当然的猜测/207

    “布利丹”效应:要果断,别犹犹豫豫/209

    福克兰定律:要做有效的决策/212

    霍布森法则:决策就是要有取有舍/214

    木桶理论:弄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16

    沉锚效应:做决策时,一定要清醒/218

    麦克莱兰定律:集思广益做决策/220

    奥卡姆剃刀定律:学会剔除一切干扰/223

    第十章 人生快乐丸:从今天起轻松起来/227

    空白效应:让忙碌少一点/229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231

    羊群效应:不盲目跟风/233

    安泰效应:不妨适时依靠别人/235

    ………………

    五、序言

    在淘宝上选购商品时,你是否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哪些有更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呢?你确定这样的选择完全处于自己的独立判断吗?

    又到了衣服换季的时候,在选购新衣物时,你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选择“流行款”“网红款”“明星款”或者“网络爆款”呢?

    公司集体会议上,领导提出了一项新举措,并就此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看着大家纷纷举手表示赞成,内心持反对意见的你,会不会迫于集体压力而同样举起手?

    下午被领导批评了,憋一肚子火,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居然没写作业就在玩游戏,这时,你是否会忍不住气急败坏地训斥孩子一顿呢?

    老同学X现在住着别墅,开着豪车,家里请着保姆,还时不时飞去国外度假,再看看自己,每天辛辛苦苦上班,一边还着房贷,一边还要照顾一家老小,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真是嫉妒、怨恨、不平衡。

    喜出望外,老板突然发了一笔不菲的奖金,明明知道要理智地将这笔奖金存起来,等以后买房的时候用,可是一想到自己早就想买的化妆品和美食,你是否能禁得住马上把钱花掉的诱惑呢?

    我特别喜欢吃川菜,川菜这么好吃,肯定绝大部分人都爱吃,客户VV应该也爱吃,为了拿到这个客户的订单,专门定了一家不错的川菜馆请VV吃饭,可奇怪的是期间VV没怎么动筷子,也没吃几口,这么好吃的川菜,VV为什么不爱吃呢?你是否会犯这类“以己度人”的错误呢?

    …………

    相信,上述这些场景,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我们看似一直在“独立”地做出决定,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

    在心理学家的眼中,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提线木偶”,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心理学效应”的操控。生活在社会和群体当中,这就注定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都会受到他人和群体的制约和影响。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制约和影响无处不在。当我们处于悲伤的丧礼场景中时,再开朗乐观的人,也会在环境和他人情绪的感染下,呈现出情绪低落而肃穆的状态;当我们处于热闹的街头时,即便是再孤僻的人,也不会感觉到孤单;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好感时,对方往往也对我们抱有善意……

    心理学效应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好的方面。比如,豁达效应能让我们更豁达地面对挫折,懂得退让;最后的通牒效应能帮助我们提高做事效率,强化执行力;空杯效应提醒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学会保持归零心态;淬火效应告诉我们百炼才能成钢,要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主动去淬炼自己……

    坏的方面。比如,从众效应往往会让我们“随大流”,人云亦云,变得缺乏独立主见;对比效应则会令我们陷入“攀比”“嫉妒”“失衡”的糟糕心理状态;水煮青蛙效应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安逸,以至最后失去了对危险的警觉……

    在这些数量繁多的“心理学效应”影响下,你想知道自己的行为都受到了哪些影响吗?你想规避“心理学效应”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吗?你想借助“心理学效应”的正面影响不断提升自己吗?

    只有准确揪出行为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操控之手,我们才能找到矫正自身行为、修正自身决策的正确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懂得什么是心理学效应,不同的心理学效应会有怎样的规律和作用,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认知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心理学背景,即便是对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也缺乏全面、客观、整体的认识,这也正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从自我认知、态度、社交、自控、情绪、职场、成功、管理、决策和人生十个方面,收集了100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这些“心理学效应”对我们的影响有好有坏,在文中结合生活、工作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具体的论述。

    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学到关于社会心理的知识,还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察觉力”,帮助我们找出行为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从而更客观、更独立地去决策和判断。

    六、在线试读

    首因效应:别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交际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以后的交往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第一印象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但却是最直接、最鲜明,也最牢固的。和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最初的交际中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亲近,愿意和他交往,也非常有助于彼此了解,而这种内心的喜欢会对以后的一系列交往行为和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势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即便双方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进行接触,但表现出来的肯定不会是热情,而且很可能会和对方产生对抗心理。

    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对人们的交际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的印象,会成为对对方认识的核心。以后获得的信息都会融入到最初的信息中,这是一种同化模式。也就是后输入的信息都被同化到了最初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只是在先前的印象上的补充,也就具有了最初属性的印迹。

    基于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多人为了打开交际的通道,通常很注意塑造第一印象。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上都很注意,以期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从而为以后的交际铺平道路。

    我们注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谁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切忌不要过分相信首因效应,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第一印象都是正确的,切忌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把被测试的人分成两组,让他们看同一张照片。然后,他对甲组人说,这是一名屡教不改的惯犯;对乙组人说,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然后让这两组人分析一下照片中的人的性格。

    结果,甲组人说:深陷的眼窝表明这个人用心险恶、狡猾、凶狠,凸起的额头和皱纹说明这个人有着死不悔改的性格;乙组人则说:深沉的目光表明这个人有着深邃的思想,高耸的额头和皱纹显示出他有着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对于同一张照片,两组人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这就是首因效应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相信自己最初的认识,最后却发现完全是误会。

    曾经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

    一位单亲妈妈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她工作很努力,也很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都很热情。

    这天,售楼部来了两位农民夫妇,他们是开着拖拉机来的。这对夫妇走进售楼部之后,其他销售人员看了看,觉得他们是农民,而且穿着也不像是有钱人,于是纷纷转过头,假装忙其他事情,把这对老夫妻晾在一边。

    这个时候,这位单亲妈妈看到了想要咨询的这对老夫妻,连忙迎了上来,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通过简单的交流,这位单亲妈妈了解到,这对老夫妻的儿子要结婚了,他们想在城里给儿子买一套婚房。和儿子及未来儿媳商量之后,他们决定买一套大房子,这样一家人就都能住进去了。

    了解了老夫妇的要求之后,这位单亲妈妈给老夫妇拿来房产资料,并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老夫妇选中了房子之后,单亲妈妈又带着他们参观了房子,给他们讲解了房子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老夫妇不仅给儿子买下了满意的婚房,还打算在这个小区再买一套房子,做自己的养老房。

    看着单亲妈妈带着老夫妇办手续,当时看不起老夫妇的几个销售人员懊悔不已。但是让他们后悔的还不止这些,没过几天,又有几名穿着朴素的农民来到售楼部,点名找单亲妈妈买房,原来他们都是之前的那对老夫妇介绍来的。因为老夫妇觉得单亲妈妈很尊敬他们,所以把想要买房子的朋友都介绍了过来。

    大多数人都是感性而敏感的,别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内心生出极大的变化。而我们又很容易被第一印象左右,难免会对第一印象不理想的人,生出厌恶的表情。如果我们的负面情绪被对方感知,那么对两个人接下来的交往将十分不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要注重首因效应,又要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以免错失好人。


    权威效应:权威不一定是对的

    权威效应也叫权威暗示效应,指的是那些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他们的话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也都愿意相信他们的话的正确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权威效应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性,人们之所以会迷信权威,一方面是出于“安全心理”,人们普遍认为,权威人物的言论更正确,跟随他们就不会犯错,如此就能增加安全感;另一方面,人们都有渴望被赞许的心理,跟随权威人物就会和社会规范相一致,就不会出错,如此一来,就比较容易得到其他人的赞许。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学校的心理学教授,在给心理系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请来一位德语老师,教授告诉学生,这位德语老师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实验中,这位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容器,然后告诉学生,容器里装的是一种新物质,是他最近发现的。他介绍这种新物质无色,但是有轻微的气味。然后他请在座的学生闻了闻容器中的蒸馏水,并请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蒸馏水原本没有气味,但是在这位“权威人士”的暗示下,很多学生就闻到了“气味”。这些学生之所以会闻到气味,是因为他们相信权威人士是正确的,跟随权威人士不会出错,而且附和权威人士会让自己更安全,也更容易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

    像这种迷信权威的现象,日常中比比皆是。当然,我们不否认权威人士多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的言论更具有可信性。但是过度迷信权威人士,习惯性听从权威人士,则不利于个人思想的解放,也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严重的还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其实我们要具有批判的精神,这是培养自由精神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那些有批判精神、质疑精神的人,不会盲从他人,而且他们不会迷信权威,他们敢于质疑权威,这样的人才更能接近真理、真相。

    当然,如果是正确的、合理的,我们确实应该服从,如果不服从,必要的管理就无法进行。不过权威的话未必全都正确,因为权威也是人,也会犯错,也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我们盲目跟随权威,习惯听从权威,就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权威不在了,我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查拉图斯特拉要远行,他对追随自己的人和信徒们说道:“你们忠心地追随着我,数十年如一日。我的学说你们已经烂熟于心,并能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扯碎我头上的花冠呢?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耻呢?为什么不骂我是个骗子呢?当你们敢于扯碎我头上的花冠,以追随我为耻,敢于骂我是骗子的时候,你们才真正地掌握了我的学说。”

    这段话说明,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敢于质疑权威,不盲从权威,要能够辨别真伪,如此我们才能掌握真正的知识。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就是一个敢于质疑权威的人。11世纪初,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欧洲占据了统治地位,凡是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不一致的,都被视为“异端学说”。但是伽利略却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降落的时候,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物体的重量,物体越重,下降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但是伽利略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物体降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而是与时间成正比。后来就有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实验的传说,不过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后来,1971年8月2日,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没有空气的月球表面,用一个锤子和一根羽毛进行了这项实验。地球上的观众通过电视,亲眼目睹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的场景。

    可见,权威人士也并不是总是正确的,他们也有犯错的时候。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有的人敢于坚持自己的方向,结果他推翻了一个权威,自己成为了权威。”而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质疑权威的过程进步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要过于迷信权威,要坚持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见解。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不被权威迷惑,才能更加客观地认识事实。



    七、书摘与插画


    (扉页、版权页,见PDF文件)

     

    522869755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