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新书]后浪正版 听音乐 全彩插图精装版 扫码同步听西方交响乐欣赏教程入门经典参考 古典现代基本乐理书籍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谢谢合作。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 罗杰·凯密恩著 | | 罗杰·凯密恩译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杰·凯密恩著| 罗杰·凯密恩译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7907159052
    • 版权提供:北京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如不联系统一不发货,做不发货处理。

    著  者:[美]罗杰·凯密恩(Roger Kamien)     译  者:韩应潮

    编  辑:熊  娟                                  字  数:820千

    书  号:9787559616654                    页  数:614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  张:41

    尺  寸:215毫米×275毫米                 开  本:大16开

    装  帧:精装                                    定  价:350.00元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必备之书。

    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

    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最大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Ø 风靡世界的西方音乐入门经典教材,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作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音乐欣赏和音乐文献导论课程教材,《听音乐》享誉世界,引导无数读者领略音乐的魅力。

    Ø 涉及各类音乐的介绍与欣赏,体系完备,提升你的理解能力。

    本书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除古典音乐外,旁涉爵士、音乐剧、电影音乐、摇滚、非西方音乐,如非洲音乐、印度古典音乐等,类型全面。并且,与一般音乐史作品不同的是,本书作者将特定时期的音乐风格特色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化读者理解。

    Ø 少见的听读结合模式,逐句解析音乐作品,大幅提高聆听技巧。

    “聆赏要点”与“声乐导聆”是本书的突出特色,作者通过对音乐的配器、力度、旋律变化、音响特质的说明以及对歌词内容的解读,达到真正的“理解”音乐。理论与聆听的紧密结合,让音乐赏析不再泛泛而论。

    Ø 全新升级的聆听形式,以扫码代替CD,随时随地开启你的音乐之旅。

    新版提升了配套音频的文件质量,并以二维码代替传统C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随时下载及在线试听相关音频。更便捷的聆听形式让你的音乐自修课突破时空限制。

    Ø 第11版精装典藏设计,采用全彩印刷,内容更加丰盈,大幅优化阅读体验

     

    名人推荐

    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鉴赏教材,《听音乐》一书用清晰的脉络和权威的笔触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历史发展和代表作曲家与作品,不仅深入介绍古典音乐,而且旁涉爵士乐、流行音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非西方音乐等范畴,一册在手,让读者对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全景式的了解。特此推荐。

    ——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

    《听音乐》是一部视野开阔、体例新颖、笔触精炼、趣味丰富的音乐欣赏教程。它以深入浅出的亲切口吻,呈现了西方艺术音乐、经典通俗音乐乃至世界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则、价值和乐趣,既有极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作为导引,又有经过注释且随时可听的音乐实例作为辅助,由此可让阅读者在生动的感性体验中获得理性认知,在体系化的内容设计中感受“进阶”之乐。尽管市面上的赏乐书籍已然林林总总,但《听音乐》的魅力无可替代。相信这部享誉西方的畅销读物也能让每一位认真的中国读者获得惊喜的回报。
        ——孙红杰,上海音乐学院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若能认真地阅读本书,再配合附赠的录音资料,一定能够循此顺利地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

    ——陈佐湟,国际著名指挥家,国家大剧院前音乐艺术总监

    《听音乐》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名的一本音乐欣赏作品,在美国广受欢迎,同时也是一本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结合得很好的书,特别适合广大公共课或非音乐专业的爱好者使用。

    ——余志刚,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

    著者简介

    罗杰·凯密恩(Roger Kamien),1934年出生在巴黎,六个月时被父母带到美国定居。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音乐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随娜迪亚·雷森伯格(Nadia Reisenberg)和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学习钢琴。1957年,他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回到巴黎进行为时三年的关于18世纪音乐的研究。

    凯密恩教授在亨特学院教授音乐史、音乐理论和音乐文献两年之后,到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工作。在皇后学院工作的二十年间,他主持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同时还作为音乐会钢琴家在欧美各地演出。1983年,他受聘担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祖宾·梅塔音乐学教席。

    除了《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之外,凯密恩教授还主编《诺顿谱例集》(The Norton Scores),参与编写《键盘和声新指南》(A New Approach to Keyboard Harmony)和《剑桥贝多芬手册》(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eethoven)。他还在多种音乐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和书评。


    译者简介

    韩应潮,福建漳州人。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音乐学硕士,美国音乐学学会会员,现为美国肯塔基大学音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译有《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贝多芬在美国》等。


    陈佐湟序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1

    余志刚序 让音乐在生活中飞翔  3

    作品导聆与声乐导聆曲目列表 25

    配套数字音频列表  28

    前言 32


    第一部分 音乐要素 1


    第一章 音:音高、力度和音色 4

    音高:音的高低 4

    力度 6

    音色 7

    作品导聆、声乐导聆与音的性质 7

    理查德·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1848) 8

    作品导聆 8

    弗雷德里克·肖邦:C小调钢琴前奏曲,Op. 28-20(1839) 8

    作品导聆 9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第二幕(1910) 9

    作品导聆 9

    埃灵顿公爵和他的爵士乐队:《C-Jam蓝调》(1942) 10

    作品导聆 10


    第二章 表演媒介:人声和乐器 10

    人声 10

    乐器 12

    弦乐器 13

    木管乐器 17

    铜管乐器 20

    打击乐器 22

    键盘乐器 25

    电子乐器 27

    本杰明·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指南》,Op. 34(1946) 29

    作品导聆 30

    约翰·菲利普·苏萨:《星条旗永不落》(1897) 31

    作品导聆 31


    第三章 节奏 31

    节拍 32

    拍子 33

    重音和切分音 34

    速度 35

    乔治·格什温:《我找到了节奏》(1930) 36

    戴夫·布鲁贝克:《不对称舞》(1961) 36


    第四章 记谱 37

    记录音高 37

    记录节奏 38

    记录静止(休止符) 39

    记录拍子 39

    总谱 40


    第五章 旋律 41

    哈罗德·阿伦:《彩虹之上》(1938) 44

    旋律与歌词 46

    歌曲曲式 47


    第六章 和声 47

    协和与不协和 48

    三和弦 48

    分解和弦(琶音) 49

    弗雷德里克·肖邦:E小调钢琴前奏曲,Op. 28-4(1839) 49

    作品导聆 50

    诠释观点 钢琴家罗杰·凯密恩演奏肖邦的E小调前奏曲 51


    第七章  51

    大调音阶 52

    小调音阶 54

    调号 54

    半音阶 55

    转调:调的变换 56

    主调 56


    第八章 音乐织体 56

    单声部织体 57

    复调织体 57

    主调织体 58

    织体的变换 59

    乔治·比才:《法兰多尔舞曲》,选自《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1879) 59

    作品导聆 60


    第九章 曲式 61

    构造音乐曲式的方法 61

    重复 61

    对比 61

    变奏 61

    几种曲式 62

    三部曲式:A B A  62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芦笛舞曲》,选自《胡桃夹子》组曲(1892) 62

    作品导聆 63

    二部曲式:A B  6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布列舞曲,选自E小调鲁特琴组曲(约1710) 64

    作品导聆 64

    聆听曲式 65


    第十章 表演 65

    表演者 66

    指挥 67

    录音与现场演出 68

    对表演的评判 69


    第十一章 音乐风格 69


    第一部分总结 71


    第二部分 中世纪 75

    年表 中世纪(450—1450) 76

    中世纪(450—1450) 77


    第一章 中世纪的音乐(4501450 79


    第二章 格里高利圣咏 79

    教会调式 80

    《哈利路亚:我们看见他的星》 80

    声乐导聆 82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哦,追随者们》 83

    声乐导聆 84


    第三章 中世纪世俗音乐 85

    埃斯坦比耶(13世纪) 86


    第四章 复调的发展:奥尔加农 86

    圣母院乐派:有量节奏 87

    佩罗坦:《哈利路亚:诞生》(约1200) 87


    第五章 14世纪音乐:意大利和法国的“新艺术” 88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88

    兰迪尼:《春天来了》(14世纪) 89

    作品导聆 89

    纪尧姆·德·马肖 90

    《自从被你遗忘》(约1363) 90

    声乐导聆 91

    《圣母弥撒》(14世纪中叶) 91

    羔羊经 91

    声乐导聆 92

    诠释观点 保罗·希利尔指挥马肖《圣母弥撒》之“羔羊经” 93

    第二部分总结 94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 97

    年表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98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99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4501600 102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征 102

    歌词与音乐 102

    音乐织体 103

    节奏与旋律 103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103

    若斯坎·德普雷与文艺复兴经文歌 104

    《圣母颂》(Ave Maria…virgo serena,1475) 104

    声乐导聆 105

    帕莱斯特里纳与文艺复兴弥撒 106

    《马尔塞鲁斯教皇弥撒》(1562—1563) 106

    慈悲经 108

    声乐导聆 108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 109

    声乐 109

    文艺复兴牧歌 109

    托马斯·威尔克斯:《当维斯塔下山时》(1601) 109

    声乐导聆 110

    文艺复兴鲁特琴歌曲 111

    约翰·道兰德:《潸然泪下》(约1600) 111

    声乐导聆 112

    器乐 113

    皮埃尔·弗朗西斯科·卡鲁贝尔:帕萨梅佐与加亚尔德,选自米夏埃尔·普拉托利乌斯的《舞蹈缪斯》(1612) 114


    第四章 威尼斯乐派: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 116

    乔万尼·加布里埃利和多合唱团经文歌 116

    《鼓掌吧》(1597) 117

    声乐导聆 117


    第三部分总结 118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 121

    年表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122

    巴洛克风格(1600—1750) 123


    第一章 巴洛克音乐(16001750 126

    巴洛克音乐的特征 126

    情感的统一 126

    节奏 127

    旋律 127

    力度 127

    织体 127

    和弦与通奏低音 127

    歌词与音乐 128

    巴洛克乐队 128

    巴洛克曲式 129


    第二章 巴洛克社会中的音乐 129


    第三章 大协奏曲与回归曲式 132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首(D大调,约1721) 132

    第一乐章 133

    作品导聆 134


    第四章 赋格 135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G小调管风琴赋格(小赋格) 137

    作品导聆 137


    第五章 歌剧的要素 138


    第六章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 142


    第七章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 144

    《奥菲欧》(1607) 145

    第二幕:宣叙调,“你死去了” 146

    声乐导聆 146


    第八章 亨利·普赛尔 147

    固定低音 147

    《狄多与埃涅阿斯》(1689) 148

    第三幕:“狄多的哀歌” 148

    声乐导聆 148


    第九章 巴洛克奏鸣曲 149


    第十章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 150

    A小调三重奏鸣曲,Op. 3-10(1689) 150


    第十一章 维瓦尔第 151

    小提琴与弦乐协奏曲《四季》之《春》,Op. 8-1(1725) 152

    第一乐章 152

    作品导聆 153

    第二乐章 154

    第三乐章 154

    诠释观点 小提琴家珍妮·拉蒙演奏和指挥维瓦尔第的《春》协奏曲 155


    第十二章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56

    巴赫的音乐 158

    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选自《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约1722) 158

    C小调前奏曲 159

    作品导聆 159

    C小调赋格 160

    作品导聆 160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首(D大调,约1721) 162

    第二乐章 162

    第三乐章 162

    B小调弥撒(开始创作于1733年) 163

    钉十字架 163

    复活 164


    第十三章 巴洛克组曲 16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D大调第三组曲(1729—1731) 165

    第一乐章 165

    第二乐章 165

    第三乐章 165

    第四乐章 166

    第五乐章 166


    第十四章 众赞歌和宗教康塔塔 166

    宗教康塔塔 166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第140康塔塔《醒来吧,一个声音在呼唤》(1731) 167

    第一乐章 169

    声乐导聆 170

    第四乐章 171

    声乐导聆 171

    第七乐章 172

    声乐导聆 172


    第十五章 清唱剧 172


    第十六章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173

    亨德尔的音乐 175

    《弥赛亚》(1741) 175

    弦乐与通奏低音的交响曲(法国序曲) 176

    “安慰我的百姓” 176

    声乐导聆 177

    “一切深谷都要填满” 178

    声乐导聆 179

    “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而生” 179

    “哈利路亚合唱” 180

    声乐导聆 181

    声乐导聆 182


    第四部分总结 184


    第五部分 古典时期 187

    年表 古典时期(1750—1820) 188

    古典时期(1750—1820) 189


    第一章 古典风格(17501820 192

    古典风格的特征 192

    情绪的对比 192

    节奏 192

    织体 193

    旋律 193

    力度与钢琴 193

    通奏低音的消失 193

    古典时期的管弦乐队 193

    古典曲式 194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赞助人与公众 195

    维也纳 196


    第三章 奏鸣曲式 197

    呈示部 198

    展开部 198

    再现部 198

    尾声 199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G小调第40交响曲,K. 550(1788) 199

    第四乐章 199

    作品导聆 200


    第四章 主题与变奏 201

    约瑟夫·海顿:G大调第94交响曲 (“惊愕”) 202

    第二乐章 202

    作品导聆 202


    第五章 小步舞曲与三声中部 204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弦乐小夜曲》,K. 525(1787) 204

    作品导聆 205


    第六章 回旋曲式 20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C小调弦乐四重奏,Op. 18-4(1798—1800) 206

    第四乐章 206

    作品导聆 206


    第七章 古典交响曲 207


    第八章 古典协奏曲 208


    第九章 古典室内乐 209


    第十章 约瑟夫·海顿 209

    海顿的音乐 212

    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1791) 213

    第一乐章 213

    第二乐章 214

    第三乐章 214

    第四乐章 215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1796) 215

    第三乐章 215

    作品导聆 216


    第十一章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 217

    莫扎特的音乐 219

    《唐璜》(1787) 220

    序曲 221

    第一幕:引子 221

    声乐导聆 221

    第一幕:列波莱罗的名册咏叹调(Madamina) 224

    声乐导聆 224

    第一幕:二重唱“让我们手拉手” 225

    声乐导聆 226

    第二幕:终曲 227

    G小调第40交响曲,K. 550(1788) 228

    第一乐章 228

    作品导聆 229

    第二乐章 230

    第三乐章 231

    第四乐章 231

    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 488(1786) 231

    第一乐章 232

    作品导聆 232

    第二乐章 234

    诠释观点 钢琴家默里·佩拉西亚独奏并指挥莫扎特的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 488第一乐章 235

    第三乐章 235

    D小调安魂曲,K. 626(1791) 236

    震怒之日 237

    声乐导聆 237


    第十二章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238

    贝多芬的音乐 241

    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Op. 13 243

    第一乐章 243

    第二乐章 244

    第三乐章 245

    C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7(1808) 245

    第一乐章 246

    作品导聆 246

    第二乐章 249

    作品导聆 249

    第三乐章 250

    第四乐章 251


    第五部分总结 253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 257

    年表 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 258

    浪漫主义(1820—1900) 259


    第一章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18201900 263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263

    风格的个性化 263

    富于表现力的主旨与主题 263

    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 264

    标题音乐 264

    富于表现力的音色 264

    色彩性的和声 265

    力度、音高与速度范围的扩展 265

    曲式:小品与大规模作品 265


    第二章 浪漫主义作曲家与他们的听众 266


    第三章 艺术歌曲 269

    声乐套曲 269


    第四章 弗朗茨·舒伯特 270

    舒伯特的音乐 271

    《魔王》(1815) 271

    声乐导聆 273

    《鳟鱼》(1817) 274

    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1819) 275

    第四乐章 275

    声乐导聆 275

    作品导聆 276


    第五章 罗伯特·舒曼 277

    舒曼的音乐 278

    《狂欢节》(1834—1835) 278

    琪安丽娜 279

    肖邦 279

    埃斯特蕾拉 279

    重逢 280


    第六章 弗雷德里克·肖邦 281

    肖邦的音乐 281

    降E大调夜曲,Op. 9-2(1830—1831) 282

    作品导聆 282

    C小调练习曲(“革命”),Op. 10-12 283

    作品导聆 284

    降A大调波兰舞曲,Op. 53(1842) 284


    第七章 弗朗茨·李斯特 285

    李斯特的音乐 286

    《超技练习曲》第十首,F小调(1851) 287

    作品导聆 288


    第八章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 289

    门德尔松的音乐 290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1844) 290

    第一乐章 291

    作品导聆 291

    诠释观点 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64,第一乐章 293

    第二乐章 294

    第三乐章 294


    第九章 标题音乐 295


    第十章 埃克托·柏辽兹 296

    柏辽兹的音乐 298

    《幻想交响曲》(1830) 298

    第一乐章 299

    第二乐章 300

    第三乐章 300

    第四乐章 301

    作品导聆 301

    第五乐章 302

    作品导聆 303


    第十一章 19世纪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305

    俄罗斯五人团 306

    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1874);莫里斯·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版(1922) 307

    “基辅大门” 307

    作品导聆 308


    第十二章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309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310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 310

    作品导聆 311


    第十三章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 313

    《沃尔塔瓦河》(1874) 314

    作品导聆 314


    第十四章 安东宁·德沃夏克 315

    E小调第九交响曲 (“自新大陆”,1893) 316

    第一乐章 316

    作品导聆 317

    第二乐章 318

    作品导聆 318

    第三乐章 319

    第四乐章 320


    第十五章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321

    勃拉姆斯的音乐 323

    F大调第三交响曲,Op. 90 323

    第三乐章 324

    作品导聆 325

    《德意志安魂曲》(1868) 326

    第四乐章 326

    声乐导聆 327


    第十六章 朱塞佩·威尔第 328

    威尔第的音乐 330

    《弄臣》(1851) 330

    第三幕:“女人善变”与四重唱 330

    声乐导聆 331


    第十七章 贾科莫·普契尼 335

    《波西米亚人》(1896) 336

    第一幕:鲁道夫与咪咪的场景 337

    声乐导聆 338

    诠释观点 男高音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在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中扮演鲁道夫 345


    第十八章 理查德·瓦格纳 346

    瓦格纳的音乐 347

    《女武神》(1856) 348

    第一幕:爱情场景(结束部分) 348

    声乐导聆 350


    第十九章 古斯塔夫·马勒 353

    马勒的音乐 354

    《旅行者之歌》(1883—1885作曲,1891—1896配器) 354

    “今早我走过田野” 355

    声乐导聆 355


    第六部分总结 357


    第七部分 20世纪及以后 361

    年表 20世纪及以后(1900—2013) 362

    20世纪的发展 363


    第一章 音乐风格:19001945   367

    1900—1945:音乐多样性的时代 367

    20世纪音乐的特征 369

    音色 369

    和声 370

    传统调性体系的改变 371

    节奏 373

    旋律 374


    第二章 社会中的音乐与音乐家:1900年以后 374


    第三章 印象主义与象征主义 375

    法国印象派绘画 376

    法国象征派诗歌 377


    第四章 克劳德·德彪西 377

    德彪西的音乐 378

    《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 380

    作品导聆 381

    “帆”(Voiles),选自钢琴前奏曲第一集(1910) 382


    第五章 莫里斯·拉威尔 383

    《波莱罗》(1928) 384

    作品导聆 385


    第六章 新古典主义 386


    第七章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387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 389

    《春之祭》(1913) 390

    第一部分:引子 391

    第一部分:春之预兆—少男少女之舞 392

    第一部分:诱拐的仪式 392

    作品导聆 392

    第二部分:牺牲之舞 394

    《诗篇交响曲》(1930) 394

    第一乐章 395

    声乐导聆 395


    第八章 表现主义 396


    第九章 阿诺德·勋伯格 397

    勋伯格的音乐 398

    无调性 399

    十二音体系 399

    《月迷皮埃罗》(Op. 21,1912) 402

    醉月 403

    声乐导聆 403

    《华沙幸存者》(Op. 46,1947) 404

    声乐导聆 405


    第十章 阿尔班·贝尔格 406

    《沃采克》(1917—1922) 406

    第三幕,第四、第五场 408

    声乐导聆 408


    第十一章 安东·韦伯恩 411

    韦伯恩的音乐 411

    五首管弦乐小品,Op. 10(1911—1913) 412

    作品导聆 412

    第三首:很慢,极其安静 413


    第十二章 贝拉·巴托克 413

    巴托克的音乐 414

    乐队协奏曲(1943) 415

    第一乐章 416

    作品导聆 416

    第二乐章 418

    作品导聆 418


    第十三章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419

    D小调第五交响曲 421

    第二乐章 421

    作品导聆 421


    第十四章 美国音乐 423

    殖民时期 423

    19世纪的美国音乐 423

    美国音乐中的民族主义 425

    1900年后的美国音乐 426


    第十五章 艾米·比奇 426

    《春天来了》(1900) 427

    声乐导聆 428


    第十六章 查尔斯·艾夫斯 428

    艾夫斯的音乐 430

    “康涅狄格州里丁的普特南营地”,选自《新英格兰三景》 431

    作品导聆 432


    第十七章 乔治·格什温 433

    《蓝色狂想曲》(1924) 434

    作品导聆 436


    第十八章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 437

    《非裔美国人交响曲》(1931) 438

    第三乐章 438

    作品导聆 439


    第十九章 艾伦·科普兰 440

    《阿巴拉契亚之春》(1943—1944) 442

    第七部分:“简单的赠与”主题与变奏 443

    作品导聆 443


    第二十章 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 444

    《埃斯坦西亚》组曲,Op. 8a(1941) 445

    舞蹈终曲:马兰波 446

    作品导聆 446

    诠释观点 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指挥希纳斯特拉《埃斯坦西亚》组曲中的舞蹈终曲:马兰波 447


    第二十一章 1945年以后的音乐风格 448

    1945年后音乐的特征 448

    十二音体系的广泛运用 449

    十二音体系的扩充:序列主义 450

    偶然音乐 450

    简约派音乐 452

    音乐引用 453

    调性音乐与调性的回归 454

    电子音乐 454

    “音的解放” 455

    混合媒介 457

    节奏和曲式 458


    第二十二章 1945年以后的音乐:八首代表作品 458

    约翰·凯奇:《为预制钢琴而作的奏鸣曲与间奏曲》(1946—1948) 458

    第二奏鸣曲 458

    埃德加·瓦雷兹:《电子之诗》 459

    作品导聆 461

    乔治·克拉姆:《童年旧音》(1970) 461

    “你从哪里来,我的爱,我的孩子?”(生命循环之舞) 462

    声乐导聆 462

    阿斯托尔·皮亚佐拉:《自由探戈》(1974) 463

    作品导聆 465

    诠释观点 大提琴家马友友演奏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 465

    菲利普·格拉斯:《爱因斯坦在海滩》(1976) 466

    《膝戏I》 467

    作品导聆 468

    艾伦·塔菲·兹维里希:《大协奏曲1985》(以亨德尔D大调小提琴与通奏低音奏鸣曲第一乐章为基础) 468

    第一乐章 469

    作品导聆 469

    约翰·亚当斯:《快机器上的短旅程》(1986) 470

    作品导聆 471

    埃里克·惠特克:《光与金》(2000,为无伴奏合唱而作) 471

    声乐导聆 472

    诠释观点 埃里克·惠特克指挥他的《光与金》,由虚拟合唱团演唱 473


    第七部分总结 474

    第八部分 爵士乐 477

    爵士乐 478

    第一章 爵士乐风格:19001950 480

    爵士乐的起源 480

    爵士乐的特征 481

    音色 481

    即兴 482

    节奏、旋律与和声 482

    第二章 拉格泰姆 483

    斯科特·乔普林 483

    《枫叶拉格》(1899) 484

    第三章 蓝调 484

    贝西·史密斯:《迷失蓝调》(1926) 487

    声乐导聆 488

    诠释观点 贝西·史密斯演唱《迷失蓝调》 488

    第四章 新奥尔良风格 489

    奥利佛国王和他的克里奥尔爵士乐队:《大嘴蓝调》(1923) 491

    作品导聆 491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491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与他的热力五人组:《更加狂热》(1927) 492

    作品导聆 493

    第五章 摇摆乐 493

    埃灵顿公爵 495

    第六章 比波普 496

    比波普风格 496

    查理·“鸟”·帕克 497

    查理·帕克:Koko(1945) 498

    作品导聆 498

    第七章 1950年以来的爵士乐风格 499

    酷爵士 499

    自由爵士:奥内特·科尔曼与约翰·科川 500

    爵士摇滚(融合) 501

    迈尔斯·戴维斯:《迈尔斯摒弃巫术》(1969) 502

     

    第八部分总结 503

    第九部分 音乐剧与电影音乐 507

    音乐剧与电影音乐 508

    第一章 音乐剧 509

    音乐剧的特征 509

    音乐剧的发展 509

    音乐剧的起源 509

    美国音乐剧的黄金时代(1920—1960) 510

    1960年后的音乐剧 511

    第二章 伦纳德·伯恩斯坦 512

    《西区故事》(1957) 513

    《美国》 513

    重唱曲《今夜》 514

    作品导聆 515

    第三章 电影音乐 516

    早期电影音乐 516

    电影音乐的功能与风格 516

    制作电影音乐 517

    音乐与影像 517

    《眩晕》(1958),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伯纳德·赫尔曼作曲 518

    塔场景(片段) 518

    第九部分总结 520


    第十部分 摇滚乐 523

    摇滚乐 524

    第一章 摇滚乐风格 525

    摇滚乐的发展 525

    摇滚乐的特征 528

    音色 528

    诠释观点 卡洛斯·桑塔纳 529

    节奏 530

    曲式、旋律与和声 530

    第二章 美国社会中的摇滚乐 530

    摇滚乐与录音 532

    摇滚乐与电视(MTV) 533

    摇滚乐与舞蹈 533

    第三章 披头士 534

    《比伯军曹寂寞芳心俱乐部》(1967) 535

    《露西在钻石天空中》 535

    作品导聆 535

    《生命中的一天》 536


    第十部分总结 537

    第十一部分 非西方音乐 541

    非西方音乐的多样性 542

    第一章 非西方文化中的音乐 543

    非西方音乐的特征 543

    口头传统 543

    即兴 543

    人声 543

    乐器 543

    旋律、织体和节奏 544

    非西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 545

    第二章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音乐 545

    社会中的音乐 545

    非洲音乐的要素 546

    节奏与打击乐器 546

    声乐 547

    织体 547

    非洲乐器 547

    体鸣乐器 547

    膜鸣乐器 548

    气鸣乐器与弦鸣乐器 549

    Ompeh 549

    作品导聆 550

    Mitamba Yalagala Kumchuzi 550

    作品导聆 551

    第三章 印度古典音乐 551

    表演者 551

    即兴 552

    印度古典音乐的要素 552

    旋律结构:拉格 552

    节奏结构:塔拉 553

    诠释观点 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尔演奏Maru-Bihag 554

    乐器 554

    拉维·香卡尔:Maru-Bihag 555

    第四章 日本筝乐 556

    日本筝 556

    历史背景 556

    日本筝乐 557

    光崎检校:《五段砧》(19世纪) 559

    作品导聆 559

     

    第十一部分总结 560

    附录 562

    致谢 575

    照片来源 577

    索引 579

    译后记 613

    出版后记 614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