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修订版)傅国涌
  • 正版
    • 作者: 傅国涌著 | 傅国涌编 | 傅国涌译 | 傅国涌绘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傅国涌著| 傅国涌编| 傅国涌译| 傅国涌绘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字数:282000
    • 页数:267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1556467
    • 版权提供: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傅国涌
    • 著:傅国涌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32.80
    • ISBN:9787561556467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2-01
    • 页数:267
    • 外部编号:339215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篇 告别“衰世”———龚自珍、魏源
    第二篇 “维新公子”陈三立
    第三篇 不悔与悔:“戊戌第七君子”徐致靖
    第四篇 “开国会以便人民实地练习”———汤寿潜与晚清立宪运动
    第五篇 宋教仁登南高峰
    第六篇 火一样燃尽自己的师复
    第七篇 烟霞洞中日月短———“新思潮”的代言人胡适
    第八篇 寄一袋西湖边的桃花给徐志摩
    第九篇 “应笑书生不自量”———“中间势力”代言人张东荪
    第十篇 “昌明教育平生愿”———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
    十篇 “拨伊铜钱”———一代银行家蒋抑卮
    第十二篇 “棉纱大王”穆藕初筑庐西湖
    第十三篇 胡氏三兄弟的科学报国梦———兼说“中国科学社”
    第十四篇 登临吴山———邵飘萍的不归路
    第十五篇 “纸头敌不过弹头”———史量才为守护“报格”而死
    第十六篇 陈布雷为何“悔之晚矣”
    第十七篇 “我们的校长”———经亨颐与浙一师风潮
    第十八篇 “书傻子”校长———竺可桢与浙江大学
    第十九篇 燕京大学:一个“实现了的梦想”———司徒雷登与我比邻而居
    后记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的命运史、企业家的本土传统等,并坚持独立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多家重要报刊开设评论或历史专栏。主要著作有:《金庸传》《叶公超传》《历史的误会》《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辛亥的台前幕后》《笔底波澜——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等。

    篇告别“衰世”——龚自珍、魏源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今天很多人知道龚自珍和他的诗,大概都是因为这首熟悉的绝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他的这些名句也都传诵不衰,不过人们想起这些诗句时并不一定联想到龚自珍。当然,他一生中重要的还是他在杂文、时论中所透露的光和影,那些不见容于那个时代的思想、那些洞若观火的判断。尽管他还想象不出新、旧文明碰撞的浪花,没有看到更大、更辽阔的世界,没有预见新文明的模样,但他知道“衰世”已走到尽头,他要为无良医、无良相,连合格的小偷也产生不出的不死不活的衰迈文明画一个句号。
    青年梁启超说,1纪末,当时代变革之际,向往新学的读书人几乎人人都经历过一个崇拜龚自珍的时期,他自述在南国花城初读龚自珍文集,“若受电然”。这种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如同一后我初读哈维尔文集的体验。龚自珍的表述方式,对时代的概括力、穿透力,他提出深刻命题时的举重若轻,他的敏锐,他风流洒脱的精神气质,他锐利的目光穿越了那个时代花团锦簇的表象,看到了本质上的糜烂、
    平庸和无聊。他要唱出自己的歌,尽管歌声里依然弥漫着农业文明的气息,这是他无法超脱的宿命,但他郑重而明白地提出了告别“衰世”和“自改革”等至为重要的题目。如何告别?如何改革?他还来不及思考。在这一点上,和他同时代的魏源(只比他小两岁
    ,但活到了1857年)向前跨了一步,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时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今天看来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知的见解,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洋务运动乃至维新运动。1858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皇帝,将《海国图志》“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之可御”,也就是希望清廷将这本书当作救国良方。22岁的康有为对西方发生兴趣,就是从阅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这些书开始的。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认为,林则徐译西报,魏源编《海国图志》“实为变法之萌芽”。龚自珍和魏源,确是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波,虽未构成一个澎湃的浪潮,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痕。它使中国人次对世界有了新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传统的“天下观”被打破了,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的虚妄感幻灭了。近代的帷幕就是由这两个科场不得志的读书人揭开的。以他们有限的思想资源,电光火石,尽管照不亮幽暗的专制长空,却留下了极为可贵的火种。
    龚自珍慷慨论天下事,确实开了一代风气,隔代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戊戌一代的人物,而且影响了更晚的苏曼殊、柳亚子、
    鲁迅等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还不是自成一家的文章、诗词,而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启迪。表面上一切貌似盛世,举国上下醉生梦死,又有几个人像青年龚自珍那样感受到大厦将倾的“衰世”气息,有几个人察
    觉了“将萎之花,惨于槁木”?那个时代,也许只有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未即于床。”从龚自珍到苏曼殊,承接他们前面纳兰容若的词和黄仲则的诗,一样地呼吸到了末世的空气,一
    个庞大的专制王朝呼啦啦即将倒塌,所以,他们唱出的乃是末世的挽歌。1816年,龚自珍只有25岁,他的文章议论放在整个近世思想史的平台上却足以光芒四。康有为推举龚自珍的散文“清朝”,恐怕主要不是指文采。年轻的谭嗣同对龚自珍和魏源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千年暗室,龚、魏诸人才算得上是真才。龚自珍有诗“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在他身后50多年,果然发生了甲午之战,泱泱大国被邻邦小国击败,举国震惊,由此引发维新变法的热潮。
    杭州是龚自珍的故乡,他的先人随宋室南渡,先到余姚,再迁杭州,到他这一代在杭州定居已有400年,他的《己亥杂诗》中有“家住钱塘四百春,匪将门阀傲江滨”的诗句。龚家至少从六世祖起,世代为官,从他祖父、父亲到他这三代,居京官之久。
    杭州马坡巷是他的出生地,1839年回乡时他曾写下“马坡巷外立斜阳”一句。斯人已去,如今的“龚自珍纪念馆”并不是他当年住过的老屋,只是他家附近幸存下来的一处清代旧宅。
    马坡巷离西湖近在咫尺,西湖是龚自珍儿时熟悉的地方。当他童年时,月朗星稀的春夜,梳着双丫髻、穿着淡黄衫的他,在西湖六桥凭阑吹笛,唱起苏东坡的《洞仙歌》,观者无不惊讶,有人还写出了《湖楼吹笛图》纪其事。那时他不过十来岁。1812年,他21岁,新婚蜜月,曾和妻子泛舟西湖,并作词一阕《湘月·天风吹我》,其中有“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等句子,既有满腹的抱负,也传达出幽怨的气质。
    箫、剑是他一生的爱物,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他抒情的中心词之一,之后不断出现在他的诗词中,成为他传达内心世界的一个精神道具。P2-4


    在文明史的视野中,在增量历史观下,我注视的是生前并无显赫权势的龚自珍、胡适、竺可桢,一笔在手的邵飘萍、史量才……正是他们才把一个老大民族带入了近代文明社会。他们才是真正推动历史的人,一部通向希望之门的中国近代实际是他们书写的。

    ――傅国涌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的转型是从张元济、蔡元培、张謇、汪康年等人开始的,这一代读书人都是自科举之路走上来的,他们是进士、翰林甚至状元及弟,但他们在20世纪前夜告别朝廷,转向社会,成为出版家、教育家、实业家、报人,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在他们之后,随着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派留学,一个新型的知识阶层在中国破土而出,他们各走各的道路,拓展出了新的社会自主空间,建立起新的尺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