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选堂书札致曾宪通曾宪通编
  • 正版
    • 作者: 曾宪通编著 | 曾宪通编编 | 曾宪通编译 | 曾宪通编绘
    • 出版社: 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曾宪通编著| 曾宪通编编| 曾宪通编译| 曾宪通编绘
    •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01
    • 版次:1
    • 印次:1
    • 页数:19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7516089
    • 版权提供:上海百家出版社
    • 作者:曾宪通编
    • 著:曾宪通编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60.00
    • ISBN:9787547516089
    • 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11-01
    • 页数:195
    • 外部编号:120200251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整理说明 / 1

    选堂书札(致曾宪通)
    (一)一九八〇年一月六日/ 2
    (二)一九八〇年三月二十日/ 4
    (三)一九八〇年六月十五日/ 6
    (四)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二十二/ 10
    (五)一九八一年一月三十日/ 14
    (六)一九八一年二月九日/ 18
    附曾宪通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函
    (七)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20
    (八)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22
    (九)一九八一年六月五日/ 24
    (一○)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七日/ 28
    (一一)一九八一年七月二日/ 32
    (一二)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五日/ 36
    (一三)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38
    (一四)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日/ 42
    (一五)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46
    (一六)一九八四年二月/ 48
    (一七)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50
    (一八)一九八四年三月五日/ 54
    (一九)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三日/ 56
    (二〇)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一日/ 58
    (二一)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62
    (二二)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 64
    (二三)一九八四年六月八日/ 66
    (二四)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70
    (二五)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72
    (二六)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 76
    (二七)一九八四年九月五日/ 78
    (二八)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82
    (二九)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八日/ 84
    (三〇)一九八四年十月三十日/ 86
    (三一)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 88
    (三二)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六日/ 92
    (三三)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九日/ 94
    (三四)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 96
    (三五)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 98
    (三六)一九八五年七月二日/ 100
    (三七)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104
    (三八)一九八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106
    (三九)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108
    (四〇)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112
    (四一)一九八六年一、二月间/ 116
    (四二)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118
    附曾宪通一九八年月十六日回函
    (四三)一九八年月七日/ 122
    (四四)一九八六年七月七日/ 126
    (四五)一九八六年九月十日/ 128
    (四六)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30
    (四七)一九八七年一、二月间/ 132
    (四八)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 136
    (四九)一九八七年五月十六日/ 140
    (五〇)一九八七年八月六日/ 142
    (五一)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 144
    (五二)一九八七年十月三日/ 146
    (五三)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148
    (五四)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150
    (五五)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一日/ 152
    (五六)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54
    (五七)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二日/ 156
    (五八)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160
    (五九)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四日/ 162
    (六〇)一九八八年八月二日/ 164
    (六一)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五日/ 166
    (六二)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八日/ 168
    (六三)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 170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172
    (六五)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六日/ 174
    (六六)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二十二日/ 178
    (六七)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日/ 180
    (六八)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三日/ 182
    (六九)一九九三年十月二日/ 184
    (七〇)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186
    (七一)一九九四年/ 188
    (七二)一九九九年八月中旬/ 190
    (七三)二〇〇三年十月/ 192
    附《文集》后记(曾宪通抄录)

    编后记/ 195

    曾宪通,1935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很好社会科学家,有名古文字研究专家。与饶宗颐先生合作完成的《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被誉为该领域的奠基之作。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深受容庚、商承祚、饶宗颐诸位先生影响,侧重从字形入手,联系词的意义,阐释出土文献的内涵,进而窥探语言、历史、文化等现象与规律,揭示其中的底蕴。

    近,中西书局陆续出版了刘鹗、刘体智、饶宗颐等名家的日记、书札,书局知道我手头保存有饶宗颐先生写给我的一批书简,希望能列入出版计划。本人闻之不胜忭欣。在得到饶宗颐先生的女公子饶清绮、饶清芬女史的首肯后,即着手做有关书札的编辑工作,再一次领略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藉以缅怀和纪念我们景仰和爱戴的靠前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
    饶宗颐先生写给我的书简共有七十多通,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开禧之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段。为了便于理解,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与书札有关的背景资料。1979年11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广州举行,商承祚先生任本届理事会理事长,赵诚先生和我任秘书长负责秘书处的具体工作。会前,商承祚理事长向新华社发表谈话,欢迎海外的古文字学家到内地参加古文字学术研讨会,并表示已为港澳台的同仁预留了参会的席位。当时,我们通过香港中华书局的李祖泽先生了解到饶先生刚刚从中文大学退休,有意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商先生立即给饶先生发了邀请函,饶先生遂答应将在日本京都讲学后前来赴会。这次古文字研究会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老一辈的古文学家到得齐,二是抢先发售有海外的学者(香港地区的饶宗颐和美国的周鸿翔)出席会议。对于饶宗颐先生的到来,当时的省委领导十分重视,时任省委书记的吴南生先生特地在广东迎宾馆设宴欢迎饶宗颐先生。席间吴书记说:“这次是饶先生阔别故土三十年后抢先发售回到广州,希望今后多回家乡看看,多到内地走走。”当时饶先生显得很好激动,他说:“我从小熟读地方文献,十四岁写了《楚辞地理考》,在顾颉刚先生主编的《禹贡》杂志上发表文章,与钱穆先生辩论《楚辞》中的地名和江名的所在处,对各地的方志亦熟读在胸,可是我现在却是个无家可归的游子,真的很想到各处去走一走,看一看呀!”吴书记当即表示,“欢迎,欢迎!”并对着在座的高教局局长林川和省社科联杨樾同志(他们都是饶先生的同乡)说:“必要时可叫中山大学的曾宪通同志陪同,他陪容老、商老到过许多地方,对那里的人和地都比较熟悉。这也是向饶先生学习的好机会啊!”就这样,饶先生回到香港后又转到日本京都大学讲学。饶先生早写给我的这些书简,就是在第二届古文字研究会后回到香港和在日本讲学时写给我的,这也就是这批书札开始于1980年的原因。
    个时段从1980年初到1981年10月。
    饶先生在广州参加第二届古文字学术研讨会后回到香港,于1980年1月6日来信云:

    回港后,在中大(中文大学)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议,忽染强烈感冒,旬日为之不快。久久未致书道谢,驰想无已。此次返国,有机会接触新资料,真胜读十年书!而旧雨新知,聚首一室,倍感亲切。而弟又得与昆仲会面,愉快万分。一切多得吾兄妥为安排,谨此深致万二分之谢意。
    商老不知决定何时赴美?兄如与同行,经港时,请在舍下暂屈数日,可以长谈。弟如前议,四月中赴法,五至八月,在京都大学。……九月及十月,希望在国内多作逗留,参观各博物馆,或先至敦煌一行,再至成都,届时不知能如愿否?

    1980年9月20日,饶先生从香港乘直通车到广州,住广东迎宾馆,与广东省高教局林川局长会面,正式确定由我全程陪同饶先生北上作学术考察。21日上午,饶宗颐先生与中山大学参加第三届古文字研究学术年会的学者一道,乘飞机飞往成都。这次成都学术年会在饶先生的影响和带动下,日本学者来得多,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也由系主任常宗豪先生带队,组团出席会议。从日至26日讨论卜辞分期和数字卦问题,饶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略论马王堆易经》的,得到张政烺先生的高度赞赏。27日起,饶先生由文物出版社专程前来迎候的郑昌政先生和我两人陪同(郑先生陪至北京),走访了全国十四个省市的三十三个博物馆和考古队后,于12月15日返回香港。先生在察程中对楚地的出土文物情有独钟,在北京收到文物出版社王仿子社长的新出《云梦秦简日书》一书时,便兴奋地对我说:“你所写的《楚月名初探》初步揭示了秦简日书的价值,现在有了这本完整的日书,我们应该找机会一起来认真研究才行啊!”遂确定以“楚地出土文献研究”作为进一步共同探讨的课题。
    饶先生回到香港后,于12月22日来信说:

    八十天同游,陪同到底,真余一生经历永远难忘之事,十分可念,复万分感谢!回港稍憩,即患大伤风,旬日未愈,虽云气候转变,想亦积劳所致。久久不想握管,迟至今日始写信,歉疚之至!
    ……兄来港事,各方已谈妥。只是研究所所长赴法未返,须一九八一年一月七日才回港,方能发出聘书,请稍待旬日。……
    影片全部冲洗,尚不错。其中在承德胶卷不同,只能冲成幻灯片,不甚佳。其一须寄澳洲冲洗。末一卷即上海以后至富阳、衡阳者,因装入时大意,全交白卷,至为可惜!

    我曾经在《选堂访古留影与饶学管窥》一书中简单交代过书中的照片为何“缺头”(因胶卷装不好,缺成都、兰州和敦煌三地照片),由此信则可确知照片“缺尾”的原因所在了。总之,个时段前后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通信的主要内容是谈参加两次古文字学术年会和给我赴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相关事宜。以上这两通书札,都是从内地回到香港后所写。
    自1981年10月至1983年年底,本人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聘,任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副研究员,在饶先生的直接指导下,与饶先生共同完成了《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和《楚帛书》三本著作。
    第二个时段开始于1984年初至1988年底,即我从香港中文大学回校后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的通信大体上围绕着下面这几项主要内容:
    一是通报我们联名发表著作的出版情况。饶先生在内地聘请年轻学人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一般都是由先生提出研究课题,共同研究和讨论研究对象的主体内容和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各自写成单篇,以联名方式发表成果。这是先生对这些年轻后辈的扶掖和栽培。我于1981年10月抵港,1982年便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联名出版了《云梦秦简日书研究》。当时,先生指导我将秦简《日书》中的《岁篇》与时代相近的《淮南子?天文篇》相比较,写成《秦简岁篇讲疏》一文,交给先生看后,他特地在《云梦秦简日书研究》的首页写了一篇“卷前语”,指出:“关于日书某月份内日数和夕数的记录,代表昼夜的长短,我尝初步指出二月和八月,其数皆八,即《淮南子》所谓‘日夜分平’,这和刑德七舍有着密切的关系。曾君宪通进一步明所谓‘分平’即是春、秋分,这些代表一年中各月份昼夜的长短共有七式,正是七舍、七衡;汉人所说的日行十六所或十六道,和秦简以日夕为十六个单位接近一致,又论日书中的楚历月名,并据秦楚月名对照表以追溯未经秦人改造过的楚历原貌,研究更为深入,特别写成《岁篇讲疏》专文,今与拙作合为一书,希望方家加以指正。”饶先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于此可见一斑。
    关于《楚帛书》研究,饶宗颐先生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从不间断地从事楚帛书的研究并发表新著;二是他拥有一套高倍数的放大照片,对于解决楚帛书疑难字的释读十分有益。本人的《长沙楚帛书文字编》就是根据这套照片编撰而成的。这里有个细节需要加以说明。1980年11月,我陪饶宗颐先生到北京,住在华侨大厦。有晚上,考古所的李零前来拜访,李零把他准备参加会议的有关《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的油印稿(缺帛书释文和考)送给饶先生。饶先生对李零的著作很好重视,经常有所参考和引用,他在给我的信札中,经常关心“李零书出版未?”在1985年的一通信札中还提到“港中华书局告知《楚帛书》可于七月中旬出版”。因为我们的《楚帛书》有些地方参考或引用了李零的《子弹库楚帛书》,故先生一再告知香港中华书局,一定要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李零的《子弹库楚帛书》后,再出版香港版的《楚帛书》,并且说“这是学术界的规矩”,由此可见,饶先生作为学术大师的风范实在令人钦佩!
    二是关于《饶宗颐史学论著选》的篇目及请季羡林先生作序。1982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三卷本的《选堂集林?史林》。我曾经在香港《大公报》“艺林”发表过一篇读后感,指出此书与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可并称为“南北学林双璧”。1984年中山大学胡守为教授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邀约,正欲编纂《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一书,作为内地介绍饶先生的部著作,并请季羡林先生为此书作序。饶先生对此很好重视,除从《选堂集林?史林》中提取有关篇目外,还积极补充相关资料,进一步加以充实。季羡林先生在序中指出:“饶先生治学方面之广,应用材料之博,提出问题之新颖,论方法之细致,已经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在给我们以启发。”这篇长序在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自此之后,所谓“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了。
    三是关于《明本潮州戏文五种》的纂集和出版。上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广东的潮汕地区分别在揭阳和潮安两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两个明代戏文的抄本,一为出自揭阳的明嘉靖年间的潮剧抄本《蔡伯皆》(也就是《白兔记》),另一为出自潮安的明宣德年间的写本《金钗记》。此外还有早已流出国外的嘉靖刻本《荔镜记》,和同一刊本现藏英国牛津大学的另一刻本,以及现藏日本东大学洋文化研究所的万历刻本。饶宗颐先生特地从国外找到这些流失海外的戏文,并在奥地利维也纳图书馆找到明万历刻本《荔镜记》戏文的复印件。饶先生建议将这三个流失海外的明本潮州戏文刻本加上国内出土的两个手抄本,编成《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饶先生在写给我的书札中,多次提到这些珍贵资料,并由我带交给广东省社科联文学研究所的杨樾先生。这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得到饶宗颐及李一氓、吴南生等先生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印成,在潮剧目前具有重要的影响。
    选堂书札的第三个时段开始于1989年,这一年的7月13日饶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谈到了“老”的问题。信中说:

    我近时目力已大不如前,深觉“老”之已至,作书写画,尚可胜前,獭祭钻研,已感吃力,幸记忆与联想力,犹未衰退。方将平生结集删订,以后惟从事译述,以排遣岁月。

    这通书札十分重要,是饶公此后近三十年发展路径的优选表述。按照饶公自己的描写,这里的所谓“老”的表现,一是目力大不如前,二是獭祭、钻研已感吃力。信中的所谓“獭祭”,是指罗集经典名句成文者,乃饶公和钱钟书两位为擅的一种文体。所幸这时的饶公记忆力与联想力尚未衰退,作书写画尚可胜前,这就是饶公晚年大量创作书画作品的原因所在。从这批选堂书札来看,自饶公发现自己“‘老’之已至”以后近三十年间,他自己所处理的重要事项,现加以梳理并略作说明。
    一是筹建“饶锷纪念馆”。
    在1987年10月日信函的右侧边缘上写着密密麻麻、芝麻大小的小字,云:

    弟潮州市故居事,曾函吴南生先生,请其主持。昨间于宴会上晤见潮州市书记及副市长,均告该产即可发还,并能协与暹罗方面进行交换商量诸事。余已请泰京友好侨领郑君出面调解,希望可以成事。南生先生见面时,请代为致谢!

    前段时间,有友人传来一封饶宗颐先生致季羡林先生的信札,信中提及请中大曾宪通君面陈款曲,请季老为题写“饶锷纪念馆”五字的匾额事。信中提到:“所以敦请先生题榜者,因先君著有《国记疏》,惜已散佚,颐之从事梵学,实受诸庭训,未敢忘本。敬乞先生文字,用述先德。”时间是在11月15日。另据本人记事本的记载,1991年11月13日晨饶公来电嘱办数事,其中就有请季羡林先生题写“饶锷纪念馆”五字,可用小字书写再放大刻匾。这段记载与饶公致季老书所言相符,可以印。加上此信所言故居之事,三者正可以互相说明。但此事几经周折,在潮州市的主持下,后来演化为在饶家“荣成号”榨油厂旧址的基础上建造“饶宗颐学术馆”(即“颐园”,饶公尊翁饶锷先生的事迹也陈列其中),并将东城区下东平路305号原“天啸楼”宅院开辟为“饶宗颐故居”,成为潮州市两处有名的人文景观。1998年5月,我追随饶公参加北京大学华诞汉学研究靠前会议,提交了一篇《潮州饶宗颐学术馆记》,文载《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靠前会议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将潮州饶宗颐学术馆推向靠前学术界,潮州市府此举深获。
    二是增订《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在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饶宗颐先生和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云梦秦简日书研究》、《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及香港中华书局出版的《楚帛书》三种著作,在内地不容易看到。因此,北京中华书局想请饶先生修订后印行内地版,以应需求。但饶先生在来信中表示,自己实在没有时间逐一修订,独立成书,故建议将三者合一,由北京中华书局印行内地版。关于这本内地版的书名,饶先生在来信中有多次讨论。因为新的书名需顾及三种出土材料的地点、时代及内容质的不同,颇费周章,考虑到秦简的出土地云梦原属楚之南郡,出土曾侯乙编钟编磬的随县后亦归楚,出土楚帛书的长沙则一直是楚之重镇,三者皆属楚地,故新的书名确定为《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以总括之。该三种书的内容都略有增订,于1993年8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印行。
    三是创办大型学术集刊《华学》。
    1993年12月,中山大学敦聘饶宗颐先生为名誉教授及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饶公筹募资金于中山大学创办大型学术集刊《华学》。他在这一年2月所写的发刊辞中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从未间断的文化综合体。我们所要揭橥的华学趋向有三个方面:一是纵的时间方面,探讨历的重要的突出事件,寻求它的产生、衔接的先后层次,加以疏通整理。二是横的空间方面,注意不同地区的文化单元,考察其交流、传播互相挹注的历史事实。三是在事物的交叉错综方面,找寻出它们的条理——错综关系。《华学》由崇圣大学(泰国)、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合编,迄今已编辑出版十二辑,、二、五、七、十一、十二辑于中大刊行。我保存有饶公关于《华学》稿件和版式要求的一通书札,是随意写在装文稿的封套上的。他写道:

    宪通兄:
    各文皆可用,请注意行文及误抄处,望撰者校时能自行改正。简体字应一律改成繁体。排版照北大《国学研究》格式横排,小字注系于篇末,同一版勿分为多段,字排疏点,务使好看。全部排列次序目录盼拟定fax一份来看。

    随着通讯工具的发达,来往书札便逐渐为电话、传真所代替了。
    四是启动《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
    饶公在信中提到要把“平生结集删订”,在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启动。初拟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关于编辑出版《饶宗颐文集》的方案(初稿)”中提出:“本文集收录饶先生自1936至1993年期间完成的学术专著四十种,及文章三百篇(包括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约六百万字,拟分二十册五年出齐。”饶先生委托本人担任编委会主任。当时在国内聘请顾问十名,编委及特约编委十四名,并在中大梁銶锯堂第三会议室举行“饶宗颐文编委抢先发售会议”,向新闻界发出了重大信息,后因经费等问题未能实现。直至两千新禧之年,台湾地区新文丰出版社找到饶公,表示愿意无条件为饶公出版文集。下面这通书札,是由饶公的女婿邓伟雄先生带来的。信中说:

    宪通如晤:
    拙集重新安排后,拟命名为《饶宗颐廿世纪学术文集》,面目将为之一新,略志缘起数语,未知当否,请酌。
    未刊之新著除《三星堆西南文化创世纪》一书之外,将增入“郭店楚简一覕”数篇于简帛学之前,有改订及新增之,候旧年底归港后一一影出补上,以竟全功。
    此书得兄鼎力相,望能在本年出世,作为古文献廿世纪学术之小结。
    ……
    《在开拓中之训诂学》,拟附入尊著论楚易卦一文,请影出增入,又及。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终于在2003年10月由新文丰出版社分十四类二十册全书出齐。饶公在此书后记中写道:“《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之构思,肇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得廖烈智先生巨资勷,工作得以进行,又得曾宪通教授延揽粤中及中外文史名宿,主持编审文稿,经多次商讨,联络出版事宜,浓情渥谊,殊深铭感。惜种种原因,未能成事。至二千禧年底,余在台北‘中研院’主讲,与新文丰出版社高本钊董事长言及此事,蒙其一诺,由新文丰出版社担承付梓。”饶公在给我的信中提到“略志缘起数语”者,即此文集“后记”之谓也。
    饶宗颐先生是一位既有“学”之渊博,又有“汉学”家之专精,更兼具“华学”家之中华文明史观的特质型上级大师。他的书札,也同先生的精神产品一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的睿智和风范,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珍惜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