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人类学研究(7辑)梁永佳 主编
  • 正版
    • 作者: 梁永佳 主编著 | 梁永佳 主编编 | 梁永佳 主编译 | 梁永佳 主编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3-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梁永佳 主编著| 梁永佳 主编编| 梁永佳 主编译| 梁永佳 主编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0219785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梁永佳 主编
    • 著:梁永佳 主编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128.00
    • ISBN:9787100219785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3-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72261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特稿
    王铭铭 祭祀理论:从泰勒到史密斯再到弗雷泽
    葛兰言专栏
    许烺光 关于古代中国婚级与亲属关系的问题
    评葛兰言教授新著并重新解释古代中国祖先崇拜中的昭穆制度
    杨 堃 葛兰言汉学导论
    夏白龙 马塞尔·葛兰言和他的著作
    宗树人 葛兰言的中国文明研究对法国人类学理论的影响
    黄子逸、张亚辉 试论葛兰言中国研究的比较方法
    毛若涵 昭穆制度争议与许烺光父子轴的发现
    研究
    王琛发 “地方”的消解与复原:重读消失在历史中的姓王桥
    清末民初同安县銮美社族亲槟城事迹的再解释
    何贝莉 民族认同与“信仰溢出”
    以与藏族族别相关的川康民族识别为例
    马斌斌 云南德钦阿墩子“藏回”结合式婚姻与家庭的人类学解读
    研究述评
    褚建芳 田汝康芒市傣族研究中的心理学贡献
    加运豪 从经济生活回归“总体”社会生活:评莫斯《礼物》
    稿约

    梁永佳,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曾执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近年来,梁教授主张“以中释外”,致力于用中国古代思想解读远方的社会文化,同时通过加强当代中西方学术的对话,探索中国概念的社会科学意义。研究旨趣包括本土宇宙观、亚太民族志,田野工作点遍及中国西南地区、南印度和新加坡。目前已出版《地域的等级》《象征在别处》、ReligiousandEthnicRealnaChineseMinority等多部著作,并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AmericanAnthropologist等期刊发表多篇。

    编者按葛兰言(MarcelGranet,1884—1940)对中国先秦文献的研究,长期湮没在“汉学”领域,甚至一度受到有意忽视。近年来,葛兰言的学术思想逐渐为国内外人类学家所重视。王铭铭、汲喆、赵丙祥、宗树人(DavidPalmer)、纪仁博(DavidGibeault)、梁永佳、张亚辉等诸多学者都认为,葛兰言不应被简单地视为汉学家、研究中国的社会学家,而应被视为一位对一般人类学有原创贡献的人类学家。实际上,葛兰言对法国人类学有影响的人类学家,例如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évi-Strauss)、路易·杜蒙(LouisDumont)、菲利普·德斯科拉(PhilippeDescola),均有直接甚至决定的影响。我国老一代学者、葛兰言的学生杨堃先生(1901—1998),曾多次撰文提醒学界重视葛兰言的学说。值得一提的是,写下《社会人类学的中国时代》的英国人类学家莫里斯·弗里德曼(MauriceFreedman,1920—1975),晚年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放弃了从村落逐级向上认识中国的思路,转而投入对葛兰言的研究。可惜天不年,弗里德曼未能完成这项研究。四十多年过去了,从中国社会生产一般人类学理论的思路,早已被用中国经验探讨西方理论的模式所取代。尽管几乎所有欧美高校都为研究中国的人类学家提供了教授席位,但中国人类学领域的研究越做越小,很少出现新的、能人类学风格的议题,也没有出现过像葛兰言这样对一般理论产生影响的人类学家。甚至,很长时间内葛兰言的主要作品连英文版都没有,也没有中文版。听法国朋友说,葛兰言的文笔绚丽多彩,追求老派文人的风格,并不容易懂。看来,语言的隔阂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葛兰言到底做了什么。好消息是,听说葛兰言文集的中文版翻译进行得颇为顺利,这令人十分期待。
    本期“葛兰言专栏”,我们重刊三篇曾湮没在历史中的珍贵文章,并配上几篇当代学人的新作。我们希望配合已有的葛兰言研究,将这个领域引向深入。感谢岳永逸、宗树人、张亚辉、黄子逸、毛若涵和几位译者的鼎力相。
    祭祀理论:从泰勒到史密斯再到弗雷泽王铭铭祭祀(sacrifice)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借供奉与各种“他者”(天地、物、神、物神、逝者等)交往的方式,是人处理广义人文关系(物我自他和人神关系)的办法,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亦富含对世界及人与其关系的宇宙观想象。
    关于祭祀,人类学奠基者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urnettTylr,832—1917)、威廉·罗伯森·史密斯(WilliamRobertsonSmith,1846—1894)及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GeorgeFrazer,1854—1941)给予了程度不一的重视,并相继提出三种不同的解释。三位巨匠活跃于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鼎盛期(泰勒和麦克伦南)及鼎盛期向式微期过渡的阶段(史密斯与弗雷泽)。他们带着时代气息和与之相关联的关切求索祭祀的“原始”,通过源流辨析界定了祭祀的由来与本质,并得出了不同结论:泰勒改良曾被用以贯通物我的精神论概念,提出了万物有灵论(animism)解释;史密斯基于约翰·弗格森·麦克伦南(JohnFergusonMcLennan,1827—1881)的定义提出了图腾论(totemism)解释;弗雷泽对其前辈泰勒和史密斯的解释进行批判和综合,提出了巫术论(magic)解释。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崇新弃旧,淡忘乃至抹杀了这些曾有广泛影响的解释。然而,必须指出,学术上“温故”不仅是必要的(借此我们方能明了所从事工作的本来旨趣),而且对“知新”是有益的(从中我们能得到启迪)(王铭铭,2020a,2020b)。具体就祭祀这个课题而论,20世纪以来,人类学界给出的新解释很多。做理论溯源或学术史定位时,新主张提出者至多只会提到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的解释,殊不知这一解释是在对英国古典人类学“原始宗教理论”之一解释(史密斯解释)的反思继承中提出的(埃文斯-普理查德,2001:57—92)。为了“破旧立新”,年鉴学派有选择地对当年的另一种解释(泰勒解释)进行了“否”(Hubert&Mauss,1964:1—9),但其事业与其批判对象——如泰勒的智识论(intellectualism)——思想遗产之间的关系难以切断,因而年鉴学派实难阻碍“另类思想”以新的面孔——如结构人类学的“野思维”理论——重返学界(埃文斯-普理查德,2001:24—56、93—118;Jones,1986)。显而易见,要理解新解释,我们不能不理解与之相对、相关的旧解释;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年鉴学派还是其后的“新学”,都是在返本开新中“创新”的。
    鉴于从学术的“现在时”返回其“过去时”有以上必要和意义,我将通过撰写本文重返1纪晚期诸祭祀理论,并对其形成与变异过程加以再现。
    行文之前,有几点“技术问题”需要交代:1.本文述及的经典都具有极其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容,而我这里重点关注的是其中一个特定方面——祭祀(特别是其“原始”)——的解释。由于我写作本文的旨趣仅在于讲述古典人类学祭祀理论演变的“故事”,因而,本文必然有其局限,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构成对原典的全面复原。
    多数学者在对西学进行翻译时将本文重点关注的“sacrifice”译作“献祭”,而一些汉学家在研究东方古礼时则将“祭祀”一词译作“sacrifice”。我在本文选择以“祭祀”来翻译“sacrifice”。这样做考虑有二:其一,在本文及的献中,并不是所有“sacrifice”都被解释为自下而上的“献”的等级化人神关系。其二,倒过来用被“西译”的汉语概念“祭祀”翻译“sacrifice”,有于我们对即将进入的不无困难的西学之旅与所在文明关联看待。
    2.本文将追溯和理解古典人类学的祭祀理论(当作其写作主旨),这无疑会使本文有其缺憾——如,使之缺少思想的社会史和“集体心态”文脉分析。所幸者,有关于此,人类学史大师史铎金(GeorgeW.Stocking,1928—2013)的论著(特别是Stocking,1987,1995)专业而翔实,既为本文将要进入的学术思想史之旅铺平了道路,又为我减少了原本必然会承担的代价——若须承担说明思想与时代相关的任务,那么我便会顾此失彼,失去专注于思想的理解之机会。
    3.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经典引据了大量民族志素材。作者如何用这些素材来论他们的观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但由于我在此处要做的工作主要在于识别先贤提出的祭祀理论,因而,有理由“悬置”分析这些素材的由来、可靠及作的工作。
    4.本文引用的文献有不少只有外文版,但有两部经典(《原始文化》和《金枝》)已有了汉文版。研究时我诉诸原版,但引用时,有汉文版者,我主要依据汉文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