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邂逅(汪曾祺精选集)/世纪文学经典汪曾祺
  • 正版
    • 作者: 汪曾祺著 | 汪曾祺编 | 汪曾祺译 | 汪曾祺绘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汪曾祺著| 汪曾祺编| 汪曾祺译| 汪曾祺绘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 版次:1
    • 印次:5
    • 字数:315000
    • 页数:38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0238803
    • 版权提供: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汪曾祺
    • 著:汪曾祺
    • 装帧:软精装
    • 印次:5
    • 定价:58.00
    • ISBN:9787540238803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1-01
    • 页数:384
    • 外部编号:3099548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确立艺术的精神季红真
    复仇
    小学校的钟声
    冬天
    翠子
    囚犯
    老鲁
    戴车匠
    艺术家
    邂逅
    异秉(一)
    异秉(二)
    受戒
    大淖记事
    岁寒三友
    故里三陈
    鸡毛
    晚饭花
    鉴赏家

    八千岁
    求雨
    小姨娘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薛娘名士和狐仙
    礼俗全侯银匠
    黄油烙饼
    七里茶坊
    八月骄阳
    讲用
    金冬心
    云致秋行状
    天鹅之死
    安乐居
    子孙万代
    祁茂顺
    瑞云
    双灯
    樟柳神
    鹿井丹泉
    创作要目季红真
    (本书目由季红真选定)

    \\\"汪曾祺于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县城。汪曾祺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他的父亲受过新式教育且多才多艺的人。汪曾祺受家庭影响,从小养成了平易、温和的格。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得以在闻一多、朱自清和沈从文等名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21岁,开始在校刊《文聚》上发表诗歌和小说。浓郁的乡愁与市井人物,奠定了他作品的基本风格。1946年起,在上海的民办致远中学教书两年。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作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很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汪曾祺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汪曾祺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优选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复仇——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一缶蜜茶,半支素烛,主人的深情。
    “今夜竟挂了单呢,”年青人想想暗自好笑。
    他的周身装束告诉曾经长途行脚的人,这样的一个人,走到这样冷僻的地方,即使身上没有带着干粮,也会自己设法寻找一点东西来慰劳的跋涉,山上多的是松鸡野兔子。所以只说一声:“对不起,庙中没有热水,施主不能洗脚了。”接过土缶放下烛台,深深一稽首竟自翩然去了,这一稽首里有多少无言的祝福,他知道行路的人睡眠是多么香甜,这香甜谁也没有理由分沾一点去。
    然而出家人的长袖如黄昏蝙蝠的翅子,扑落一点神秘的迷惘,淡淡的却是的如陈年的清的。
    “竟连谢谢也不容说一声,知道我明早什么时候便会上路了呢?——这烛该是信男善女们供奉的,蜜呢?大概庙后有不少蜂巢吧,那一定有不少野生的花朵啊,花许是栀子花,金银花……”他伸手一弹烛焰,其实烛花并没有长。
    “这是住持?是知客?都不是!因为我进庙后就没有看见过第二个人,连狗也不养一条,然而决不像一个人住着,座前放着两卷经,木鱼旁还有一个磬,……他许有个徒弟,到远远的地方去乞食了吧……“这样一个地方,除了俩是什么都不适合的……”何处有丁丁的声音,像一串散落的珠子,掉入静清的水里,一圈一圈漾开来,他知道这绝不是磬。他如同醒在一个淡淡的梦外。
    集起涣散的眼光,回顾室内:沙地,白垩墙,矮桌旁一具草榻,草榻上一个小小的行囊,行囊虽然是小的,里面有破旧的物什,但是够他用了,他从未为里面缺少些什么东西而给自己加上一点不幸。
    霍的抽出腰间的宝剑,烛影下寒光逼人,墙上的影子大有起舞之意。
    在先,有一种力量督促他,是他自己想使宝剑驯服,现在是这宝剑不甘一刻被冷落,他归降于他的剑了,宝剑有一种夺人的魅力,她逼出青年人应有的爱情。
    他记起离家的前夕,母亲替他裹了行囊,抽出这剑跟他说了许多话,那些话是他已经背得烂熟了的,他一日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也决不会忘记那些话。还让他再念一遍父亲临死的遗嘱:“这剑必须饮我的仇人的血!”当他还在母亲的肚里的时候,父亲死了,滴尽了滴血,只吐出这一句话。他未叫过一声父亲,可是他深深地记着父亲,如果父亲看着他长大,也许嵌在他心上的影子不会怎么深。
    他走过多少地方,一些在他幼年的幻想之外的地方,从未对连天的烟波发过愁,对蓊郁的群山出过一声叹息,即使在荒凉的沙漠里也不熠熠的星辰问过路。
    起先,燕子和雁子会告诉他一声春秋的消息,但是节令的更递对于一个永远以天涯为家的人是不必有所在乎的,他渐渐忘了自己的年岁,虽然还依旧记得哪是生日。
    “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他曾经跟母亲承诺过。
    曾经跟年老的舵工学得风雨晴晦的知识,向江湖的术士处得来霜雪瘴疠的经验,更从背箱的郎中的口里掏出许多的秘方,但是这些似乎对他都没有用了,除了将它们再传授给别人。
    一切全是熟悉的了,倒是有时故乡的事物会勾起他一点无可奈何的思念,苦竹的篱笆,络着许多藤萝的;晨汲的井,封在滑足的青苔里的,……他有时有意使这些淡漫的记忆浓起来,但是这些纵然如秋来潮汐,仍旧要像潮汐一样的退下去,在他这样的名分下,不容有一点乡愁,而且年青的人多半不很承认自己为故土所累系,即使是对自己。
    什么东西带在身上都会加上一点重量,(那重量很不轻啊)曾经有一个女孩子想送他一个盛水的土瓶,但是他说:“谢谢你,好心肠的姑娘,愿山岚保佑你颊上的桃红,我不要,而且到要的时候自会有的。”所以他一身无赘物,除了一个行囊,行囊也是不必要的,但没有行囊总不像个旅客啊。
    当然,“这剑必须饮我仇人的血”他深深地记着。但是太深了,像已经溶化在血里,有时他觉得这事竟似与自己无缘。
    晚头有瓦(也许是茅草吧),有草榻,还有蜡烛与蜜茶,这些都是在他希冀之外的,但是他除了感激之外只有一点很少的喜悦,因为他能在风露里照样做梦。
    丁丁的声音紧追着夜风。
    他跨出禅门(这门是圆的)。殿上一柱红火,在幡帐里跳着皈依的心,他从这一点静穆的发散着香气的光亮中走出,山门未闭,朦胧里看得很清楚。
    山门外有一片平地,正是一个舞剑的场所。
    夜已深,星很少。但是有夜的光。夜的本身的光,也能够照出他的剑花朵朵,他收住着,很踌躇满志,一点轻狂圈住他的周身,他把剑平地一挥,一些干草飞起来,落在他的袖上。带着满足与珍惜,在丁丁的声息中,他小心地把剑插入鞘里。
    “施主舞得好剑!”“见笑,”他有一点失常的高兴,羞涩,这什么时候来的?“师父还未睡,清韵不浅。”“这时候,还有人带着剑。施主想于剑上别有因缘?不是想寻访着什么吗?走了这么多路。”年事已大,秃顶上隐隐有剃不去的白发,但是出家人有另外一副难描画的健康,炯明眸子在黑地里越叫人认识他有许多经典以外的修行,而且似乎并不拒绝人来叩问。
    “师父好精神,不想睡么?”“出家人尽坐禅,随时都可以养神,而且既无必做的日课,又没有经诵道场,格外清闲些,施主也意不想睡,何不谈谈呢。”他很诚实的,把自己的矢志告诉,也知道本是行脚来到的,靠一个人的力量,把这个久已经颓圮的废庙修起来,便把漫漫的行程结束在这里,出家人照样有个家的,后来又来了个远方来的头陀,由挂单而常住了。
    “怪不道,……那个师父在哪儿呢?”他想发问。
    “那边,”手一指,“这人似乎比施主更高一层,他说他要走遍天下所有的地方。”……\\\"

    汪曾祺回忆拜沈从文为师之后的成长经历时曾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
    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人寻味,是散文化的小说,作品大多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汪曾祺在作品中表达了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本书收入汪曾祺早期和后期的代表作。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的《受戒》和《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受戒》被人们盛赞为新时期文坛的一只“报春燕子”、一枝芳香四溢的“奇花”。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