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我的小裂帖(精)[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
  • 正版
    • 作者: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著 |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编 |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译 |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绘
    • 出版社: 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著|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编|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译| [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绘
    • 出版社: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0000
    • 页数:160
    • 开本:32开
    • ISBN:9787208169883
    • 版权提供:格致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
    • 著:[日]志村福美著;张逸雯译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69.00
    • ISBN:9787208169883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6-01
    • 页数:160
    • 外部编号:3117160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忆母亲和小裂
    织就自然现象——晕染
    苏芳
    红花与茜根
    蓝与绿
    所谓言传 其一
    所谓言传 其二
    色彩——难言说的部分
    古拙的织物
    春的野草
    红花的再发现
    洋葱
    紫之象征
    翠鸟的青衣——翡翠
    臭树
    关于媒染
    致色彩的遗言
    关于裂(一)
    关于裂(二)
    关于裂(三)
    后记
    植物染 色彩样本

    忆母亲和小裂
    一段记忆至今难忘。
    当年在东京资生堂的艺廊举办人生次个展,富本宪吉的夫人一枝女士与从近江赶来的母亲一同出现在会场,并留下这样一句话:“今天会场没有值得一看的东西。你妈妈身上那件蓝染的盲缟和服,才是全场的。”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剌在我胸口。如今回想,母亲当时所穿的,那件她亲手织的蓝染和服,的确是的。作为新人,我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自那以后,我以蓝染为重,像个傻瓜一样,痴痴不倦地织着微尘、盲缟等蓝染的花纹。但蓝染之深邃,就像那无法轻易把握的井户茶碗,无论我如何探求,都无以穷尽,引我随追至今。
    仔细端量成长于大阪道顿堀附近的祖母和母亲所
    留下的和服面料,能窥探到当时大阪商人家妇女的衣装风格。
    低调内敛却不失洒脱、
    清气动人的条纹和小纹‘:艳丽的友禅中沉静雅致的樱花纹样;华美的纹饰下不经意出现的素朴茶色、
    谐美的黄雀色,样样精彩。
    罩在衣柜和琴架上的盖布,紫藤纹样的底色上开
    着一朵牡丹,那份优雅亦叫人过目难忘。
    母亲年轻时,身上总缀
    着这些纹饰,却不知从何时起一改调,全换成了近乎禁欲般的素朴调子。
    衬领总是黑色,和服则清一色蓝染。因为埋身于近江油绿的田园生活,蓝染的衣服相宜?
    那个时候,滋贺县的蓝染坊因经营不善纷纷关了门。母亲为之叹息,每次总要跑六七家染坊订。“这家染坊的蓝色是我心仪的。”“水浅葱的色度不够
    。”她会对染色提出各种要
    求,对制织亦严格。
    我常常被母亲教诲:“你对和服理解得还不够,修炼不到家。”竟,生于明治时代的母亲是以和服为日常装扮的人,我岂能与之抗衡。和那些身姿挺立、作风果敢的工作女不同,母亲身上的和服总不那么周正,姿态略显稚拙,不类人师,但她看东西的眼光却十分犀利,审美。
    曾有人在看了我于1961年出展日本传统工艺展的那件名为“雾”的和服后,留下一句让我颇受震动的评价:“这样的和服,只有呼
    吸过明治的空气的人才能做出来。”我的身体里好像活着明治出生的母亲,她对织物那股炙热的执念,像不灭的火种,如今又在我身体里燃烧。那段时期
    ,我每天一睁眼就坐到织机前,点燃染坊的火炉,伏案创作。
    与其说是为了不负母亲的期待,不如说是我俩互不相让的个克使然。
    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母亲激烈的反抗,也有母女之间无上快乐的畅聊时光。
    多年来,母亲一直坚持
    织着各种条纹布样,她称之为“诸国缟帐”。这本小裂
    帖中,也展示了两三件母亲织就的条纹小裂。母亲在织机前一直坐到了八十
    岁。如今,已过八十的我,依然每天对着织机。
    织就自然现象一晕染不记得是从何时开始,紬织逐渐成为一种个人的创作手法。像信州紬等地方上的紬织,本是利用疵茧、双宫茧等“问题茧”缫丝织成的民间织物,未料一
    部分成品入了文人雅士的眼,得以登上大雅之堂,甚至还有高级百货店举办过信州绌的展览,我也去看了。
    大约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柳宗悦先生率先发现了丹波绌中的美,民艺馆里也由此渐渐展示起紬织的作品。其时还没有植物染料的专卖店,我便跟着
    研究植物染料的人上村六郎先生走访汉方药店,寻来杨梅树皮、儿茶钩藤等草木原料。至于蓝染,则交给了滋贺县野洲的绀九染坊。绀九曾为桂离宫制作袄纸,在和纸上染出绀白两色的方格纹。
    仅以绀、茶、黄的色彩织成的条纹,必然是质朴的。这让我的小裂帖,前半部看上去无甚区别。正想要省去一些,一一细辨,又发现它们各异其趣,哪一片都舍不得扔。
    柳宗悦先生有言:“色彩并非越多越好。能熟练运用三色以上的,是天才。”当时的我对于色彩,则尚属于无知者无畏,在蓝染的底色上无所顾忌地织入了各种黄茶、鼠灰。如
    今回想,蓝属于天空与大海,茶则是大地的颜色,两者可能不配,是必然亲和的。
    从浮世绘上就能了然这一点。不过只用了蓝、茶与鼠这几种颜色,却自然地描绘出了人物一个个生
    动的瞬间,且还是在版画这一约束下实现的。
    P1-1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