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拜占庭帝国史(精)(美)A.A.瓦西列夫
  •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 作者:(美)A.A.瓦西列夫
    • 著:(美)A.A.瓦西列夫
    • 装帧:精装
    • 印次:4
    • 定价:158.00
    • ISBN:9787100166317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1-01
    • 页数:1320
    • 外部编号:3120694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中译者序
    前言

    章 拜占庭历史研究的回顾
    第二章 自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到查士丁尼的帝国
    第三章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直接继承者(518—610年)
    第四章 希拉克略时代(610—717年)
    第五章 破坏圣像时代(717—867年)
    第六章 马其顿王朝(867—1081年)
    第二卷
    第七章 拜占庭与十字军
    第八章 尼西亚帝国(1204—1261年)
    第九章 拜占庭的灭亡
    附录
    拜占庭帝国皇帝年表(324—1453年)
    拜占庭王朝世系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A.A.瓦西列夫(1867-1953),靠前历史学界认可的、20世纪中期以来很不错的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曾在圣彼得堡大学师从职业拜占庭学者学习,后来在该校教授阿拉伯语。1897—1900年,他去巴黎深造。1902年,他陪同尼古拉•马尔考察西奈半岛的圣卡特琳修道院。1904—1912年任教于塔尔图大学。1912年回圣彼得堡大学任教,后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25年,他移居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工作。1944年,他移居哈大学顿巴登橡树园研究中心工作。瓦西列夫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拜占庭与阿拉伯人》《拜占庭帝国史》《世界两端:西方和东方的中世纪思想》《斯拉夫人在希腊》等。徐家玲,东北师范大史学教授,拜占庭研究专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理事长,第二十届巴黎靠前拜占庭大会中国代表,世界拜占庭研究会中国理事。译著和出版著作多部。主要译有《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世纪文明》《伟大的海: 地中海人类史》,著有《拜占庭文明》《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史纲》(主编)等。

    瓦西列夫对拜占庭历史的研究在该领域是专享的。该书完整地涵盖了每个时期的作品,而相关著作,即使是近期新的著作,却要么限于较短的时间,要么忽视东方文明的某些方面……这个广为人知且备受推崇的《拜占庭帝国史》不需要任何评论者的表彰。它一直是学生的很爱。“ ——The Catholic Historical Review对于任何对罗马历史感兴趣但刚刚开始探索西方罗马沦陷、东方罗马延续的人来说,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都是必须的。A.A.瓦西列夫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有其深刻的把握,他了解的背景、他们面临的问题、公众面临的问题,以及以往历史学家试图解释历史的许多理论……他在让人容易理解方面做得那么好,这真是令人惊讶。……如果你喜欢历史,喜欢罗马历史,并希望了解有关拜占庭帝国的更多信息,我建议你好好阅读这两卷。——有名书评人Michael Valdivielso本书有于我国从事世界史,特别是欧洲、西亚历史的学者们深入了解和研究中世纪的东欧、巴尔干地区史、地中海政治史及小亚、阿拉伯伊斯兰教发展的早期历史,以及东西方在宗教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战争方面的历史脉络和个别细节问题,也有于法学家和政治史学者们对晚期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政治、法律制度史作深入的研究;同时对那些有志于研究东正教及阿拉伯文化区各民族的交往和军事、外交斗争的人们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徐家玲

    纵观查士丁尼的整个对外政策,我们必须说,他的无休止的、并没有实现其全部计划和愿望的长期战争,对帝国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灾难的。首先,这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消耗了巨额金钱,普罗柯比在他的《秘史》中估计(可能有些夸张),阿那斯塔修斯留下的积蓄,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巨大的财富,即价值32万镑的黄金(相当6500万或7000万美元),却由查士丁尼在极短的时期内(即他舅父查士丁当政时期)全部用光。据6世纪另一则史料,即叙利亚人以弗所的约翰披露:阿那斯塔修斯时期帝国的国库积蓄在查士丁尼死后,直到查士丁二世时期才用完;然而,这一结论是不正确的。阿那斯塔修斯留下的资金肯定比普罗柯比欲使我们相信的数目要小,这笔钱在查士丁尼的事业中一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仅凭此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新的税收比疲惫不堪的居民能够承受而且付出的数目要大。皇帝以节约军费来削减开支企图导致军士数量的减少,这自然使得西部征服地十分不安全。
    从查士丁尼作为罗马人的观点来看,他的西征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自然的。但从帝国的实际利益出发,应该承认,这些西征活动是不必要的、有害的。6世纪的东西方之间的鸿沟已经如此巨大,欲使两者统一的愿望本身就是时代的错误。真正的统一是不可能实现的。已经征服的诸省只能靠武力来维持,而帝国既无军力,也无财力。查士丁尼沉湎于他的美好梦想中,没有认识到东方边境及东方诸省的重要,而后者才是拜占庭帝国的根本利害所系。仅仅出于皇帝本人之愿望的西征活动,不可能带来长久的结果,而且,恢复罗马帝国的计划也随着查士丁尼之死而废弃了,尽管它并没有永远被废弃。与此同时,查士丁尼的整个对外政策在帝国内引起了特别严重的经济危机。
    (摘自卷第三章)君士坦丁堡的崩溃给西欧留下了可怕的印象,他们想到的是土耳其人的继续进攻,都充满了沮丧之情。更重要的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的毁灭,即使从大公教会的角度来看,认为希腊教会是宗教分裂者,也不能不引起西方虔诚的基督徒们的恐惧心理和试图补救这种状况的热情。当时教宗、各国、主教、诸侯和骑士们留下的许多书信和文献资料生动描绘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恐惧,他们还呼吁发动一次十字军去对付胜利的伊斯兰和它代表者穆罕默德二世,这个“反基督教的先锋和第二个森那克里布。”在许多信件中,人们把君士坦丁堡的毁灭视为一个文化中心的毁灭而悼念。在方弗里德里希三世向教宗尼古拉五世的呼吁中,称君士坦丁堡的崩溃“是基督教信仰的全面灾难”,并写,君坦丁堡是“文学和所有人文研究的真正殿堂。”红衣主教贝萨里翁悼念这座城市的崩溃时,称它是“的艺术殿堂”。著名的埃尼亚?西尔维奥?皮科罗米尼,即后来的教宗庇护二世,号召人们关注对拉丁人而言仍是一无所知的无数拜占庭书籍,他称土耳其人对这座城市的征服是荷马和柏拉图的第二次死亡。
    (摘自第二卷第九章)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是靠前历史学界认可的、20世纪中期以来很不错的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史》(1928年初版)至今仍然是与爱德华•吉本和弗奥多尔•乌斯宾斯基、奥斯特洛戈尔斯基的作品齐名的,对拜占庭帝国史拥有综合的、详尽的论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