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如何让读者手不释卷贵志祐介的72个小说写作要点[日]贵志祐介
  • 正版
    • 作者: [日]贵志祐介著 | [日]贵志祐介编 | [日]贵志祐介译 | [日]贵志祐介绘
    •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贵志祐介著| [日]贵志祐介编| [日]贵志祐介译| [日]贵志祐介绘
    •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06千字
    • 页数:192
    • 开本:32开
    • ISBN:9787555023517
    • 版权提供:海峡文艺出版社
    • 作者:[日]贵志祐介
    • 著:[日]贵志祐介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80
    • ISBN:9787555023517
    •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2-01
    • 页数:192
    • 外部编号:3134792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章 灵感
    想不出好点子 1
    随时思考“如果……是……会怎样呢” 5
    灵感的“保质期” 7
    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8
    与防盗侦探榎本的原型相遇 11
    打磨灵感的方法 16
    沉浸于故事之中的原始体验 18
    初次创作小说的体验 21
    创作出道作《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时的经历 24
    《黑屋吊影》的创意是如此诞生的 26
    职场是的信息来源 28
    第二章 纲确定三点:开篇、高潮、结尾 32
    故事需要多个“引擎” 36
    “大反转”结构的风险 39
    一切的判断基准,都在于“有趣” 41
    选择舞台 43
    使用真实地名还是虚构地名 45
    为何要将《来自新世界》的故事背景设定为一千年后的日本 48
    不要被“主题”所限 51
    小说题材有禁忌 53
    起书名的方法 54
    创作本格推理作品的独特理论 56
    大纲多达一百二十页稿纸的《天使的呢喃》 59
    不要过度拘泥于情节 65
    虚构内容也需要“理论” 68
    完成故事大纲后,请去验它 70
    感受现场的气氛 72
    信息准确度至关重要 77
    虽然“诡计”没有著作权…… 80
    如何使用收集来的信息 81
    第三章 角色
    为登场人物取名的事一定要重视 83
    想象角色的“声音” 86
    用减法塑造“莲实圣司” 87
    角色弱点成就角色魅力 89
    主人公在作品中应该被如何称呼 90
    “反面角色”的哪些行为可被允许 92
    男作家描写女时有多困难 94
    名著中的角色设计之妙处 96
    设计“华生”角色的规则 98
    第四章 写法
    了解自身笔法的“习惯” 101
    “行”要怎样写 103
    对娱乐作品来说,“易读”为关键 107
    注意不要乱用汉字 108
    合适的换行时机 110
    第三人称视角是创作根本 111
    “可读”的真面目 115
    《恶之教典》的目标是“一口气读完” 118
    想让作品“张弛有度”要下哪些功夫 1
    不要过度依赖对话 126
    文体要随作品类型变化吗 127
    不要单纯追求“辞藻华丽” 129
    创作长篇小说的必要条件 130
    这个素材适合长篇还是短篇 132
    顺利推进书写工作的秘诀 134
    第五章 推敲
    创作小说的手法不是“水墨画”而是“油画” 136
    推敲时的核验点 138
    感受削去文章赘肉的快感 140
    避免陷入“投机取巧”的注意事项 142
    生产之苦,死亡之苦 144
    第六章 技巧
    怎样的设置能使读者代入情感 146
    什么是有效的场景转换 149
    “作中作”的活用方法 151
    “对话”中要注意的部分 156
    营造“真实感” 159
    应该紧随科技和文化到何种程度 162
    意象产生的效果 163
    绝不可过度依赖“诡计” 164
    从电影和漫画作品中偷师 166
    拥有自我鞭策的开关 170
    和读者心灵相通 172
    别被条条框框束缚 173
    如何攻下新人奖 175

    贵志祐介,日本作家。
    一九五九年生于大阪。于京都大学。一九六年借《第十三种人格的恐怖》出道。翌年,《黑屋吊影》获日本恐怖小说大奖。二〇〇五年,以《玻璃之锤》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二〇〇八年,以《来自新世界》获日幻小说大奖。二〇一〇年,以《恶之教典》获山田风太郎奖。
    译者简介
    董纾含,日本东北大学比较文化论方向硕士,中央戏剧学院东方戏剧方向博士。时常笔译,零散口译。爱猫嗜闲散。

    章灵感
    想不出好点子想要创作出引人入胜的娱乐小说,首先需要什么呢?
    故事的大致结构吗?想要表达的主题吗?还是有趣的人物角色或独特的故事背景?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不过不先找到故事的“种子”,一切就无从开始。
    那么,我就先从如何获得构思小说、编写故事所需要的灵感开始讲起吧。
    有趣的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
    其实,任何事物都能成为产生创想的契机。虽然这样讲似乎有些过于直白,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关于从何处去着手“构思”,并没有的正确。
    有时候,首先浮现在创作者脑海中的可能是独具吸引力的人物形象,然后再从人物身上生发出故事构思。当然,也有从独特的故事背景着手思考的情况。或者是,先想到了一句极具冲击力的话,并准备拿它做标题,再从这个标题开始发酵。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
    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作品不同,我开始构思的契机也各不相同。
    谁都不知道灵感会从何处来。
    不过有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灵感”这种东西,并不是守株待兔,它就会宛如“天启”一般降临到你面前。
    想要达到某个目的,光是被动等待是不行的。必须要下功夫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机遇。想要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就不能干等着灵感从天而降,而是要我们自己去抓住机会。
    问题是,“灵感”在初阶段其实只是一颗“种子”。这种灵光乍现的“种子”真的能够成为极具魅力的作品,尚是未知数。也正因如此,我们有时会错失良机,有时会误选误判,甚至有时虽想将其捧在手心,它却会从指间滑落。
    那么,究竟该如何抓住这颗“种子”,令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我认为,创作一部小说,就是要抓住一个微小的灵感之“种”,然后费心劳神地去慢慢将它培养长。我们来具体谈谈吧。
    为了能够拾取灵感的“种子”,我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
    我会勤勤恳恳地每天记笔记。
    一些出人意料的诡计、崭新的设定、个鲜明的角色……总之,就是能够用作小说素材的各种类似“灵感”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浮现在脑海中,我就马上写在笔记本上,将它们储存起来。若想将“灵感”攥在手心,这个“灵感笔记”可担任着首要的职责。
    所以,我总随身带着笔记本。
    回顾我迄今为止的创作经验,比起挖空心思去拼命思索,反而是在大脑空白、身体半机械地运转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灵感”。
    比如说散步途中或者在浴室洗澡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灵感”。但是我再怎么随身携带,也没法把笔记本带进浴室,所以时常会出现急匆匆地擦擦身子就冲出浴室做笔记的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灵感都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一旦灵光乍现,就马上记录,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总慢条斯理地想着“之后再记也来得及”,基本都会漏掉些什么。所以,记录灵感是一场和遗忘的斗争。
    光是浮现在头脑之中,并不能算是灵感的“种子”。比如说,我们看电视或浏览网页的时候,会看到一些比较在意的新闻或引起我们好奇心的信息。如果只是“哦”了一声就不再管它了,那这些信息就会飞速被我们遗忘。但是,即便只是简略地做个笔记,它们也会变成一颗“种子”。虽不知这种子能否发芽,抑或它暂时还没有成形,无法直接使用,但是总有,它会和灵感融会贯通,茁壮成长起来。
    我会定期将积累起来的“灵感”笔记整理到电脑文档里,这样就做成了一份“灵感档案”。
    因为是急急忙忙手写的笔记,纸面会显得十分杂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候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写的字了,也读不懂自己当时的意思。所以要尽早将这些手写内容整理成“灵感档案”。也就是说,我要把这些笔记认真仔细地打捞整理成为“灵感的种子”,令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每当着手一部新作品时,我都会先把这份“灵感档案”浏览一遍。一边寻找能用得上的内容,一边在脑中架构接下来想要创作的故事。
    不嫌麻烦,养成认真记笔记,再定期将笔记“升级”成灵感档案的习惯,这样一来,我就再也没有被灵感枯竭的烦恼折磨过了。想要创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去翻翻灵感档案,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我再重复一遍,灵感是不会宛如“天启”一般降临到创作者眼前的。只有日复一日地积累想法,才能成为灵感的源泉。
    当然,创作者中也不乏奇思妙想宛如泉涌的天才吧。但我想,大多数小说家都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认真留意那些稍纵即逝的素材,小心地将它们捡拾起来,再将其塑造成形的,不是?随时思考“如果……是……会怎样呢”为了扩宽想象的范围,我时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如果……是……会怎样呢?也就是说,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稍下点儿功夫”进行改动。即便是本身并不罕见的事,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就能将它升级到某个,或者将其反转,再观察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我的某一部作品就是因此得来的灵感。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当时染上流感,发着烧,恍惚中,我脑子里闪过这样一个“妄想”。
    如果流感病毒带给人们的不是“痛苦”而是“快感”,会怎样呢?
    高烧伴随着剧烈咳嗽的流行感冒使人痛苦。我想,应该没人愿意主动染上流感。所以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我们会努力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漱口的习惯。然而,倘若流感是一种会为感染者带来“快感”的病症呢?人们还会努力去预防它吗?恐怕不会了吧。
    这样一来,大家都不再惧怕流感,反而会乐于感染,不是吗?如果身边有人得了流感,我们恐怕还会主动接近感染者,积极争取让自己也感染这种病毒吧。而从病毒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是有于它们繁殖的,就这样保持着被人类所需要的症状,对病毒来说也更有利。那么,流感应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席卷日本,甚至席卷全世界吧。
    那么,倘若这种“快感因子”和“极高”并存的流感真正蔓延开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我就这样不停地扩大灵感的范畴,创作出了一部作品。一切都不过是发端于“如果……是……会怎样呢”这样一个十分朴素的“妄想”。或者可以说,我是从这个“妄想”开始,玩了一局“联想游戏”。因为染上流感而卧床,我宝贵的时间被剥夺了。而躺在床上养病时,我从一个“妄想”出发,创作出了一部作品,这也算是报仇雪恨了吧。
    像这样从一个很小的“灵感”出发,进而发展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这种例子并不在少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