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北宋倒马金*传(第6卷永平安)付爱民
  • 正版
    • 作者: 付爱民著 | 付爱民编 | 付爱民译 | 付爱民绘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付爱民著| 付爱民编| 付爱民译| 付爱民绘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 版次:0
    • 印刷时间:2019-02-01
    • 字数:285千字
    • 页数:36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71400811
    • 版权提供: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付爱民
    • 著:付爱民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0.00
    • ISBN:9787571400811
    •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1-01
    • 页数:364
    • 外部编号:30459395
    • 版次:0
    • 成品尺寸:暂无

    【头本·闯山会兄】……1
    〖头回〗……3
    〖二回〗……12
    〖三回〗……20
    〖四回〗……28
    〖五回〗……36
    【二本·夺营渡河】……45
    〖头回〗……47
    〖二回〗……56
    〖三回〗……65
    〖四回〗……73
    〖五回〗……81
    【三本·攒状进京】……89
    〖头回〗……91
    〖二回〗……99
    〖三回〗……107
    〖四回〗……115
    〖五回〗……1
    【四本·摆箭谏君】……131
    〖头回〗……133
    〖二回〗……142
    〖三回〗……150
    〖四回〗……157
    〖五回〗……164
    【五本·扫殿下边】……173
    〖头回〗……175
    〖二回〗……183
    〖三回〗……190
    〖四回〗……197
    〖五回〗……203
    【六本·雁门摘印】……209
    〖头回〗……211
    〖二回〗……217
    〖三回〗……2
    〖四回〗……229
    〖五回〗……5
    附录:《北宋倒马金传》评书整理与研究……243

    付爱民锡伯族,1972年生于北京。博士。中国美协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教育系副主任、硕士导师。 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一中并参加美术组,师从美术教育家金玉峰先生;199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96年至1998年就职于北京炎黄艺术馆,从事展览设计、理论研究工作;1997年至1999年兼任北京电视台节目编导;2001年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并获得硕士,师从李魁正先生、毛水仙(女)先生;2006年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并获得博士,师从李魁正先生。 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首届中国工笔画名家线描艺术学术邀请展;曾获中华民族书画艺术大展奖、第二、三届民族百花奖全国少数民族美展铜奖、全国美术院校师生速写展奖、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奖等;20篇学术发表于专业期刊或核心期刊,负责“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目两项,负责雪域胜境大型壁画设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博物馆建设项目),负责澜沧拉祜族旅游形象设计县级建设项目,已出版专著两部。

     【头本·闯山会兄】  〖头回〗  诗曰: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方才为您念的是宋代文豪苏辙的怀古诗一首,引出来咱这部北京传统评书《北宋倒马金传》的第六卷书《永平安》里的头一本书《闯山会兄》。
      这卷书为什么会叫作“永平安”呢?“平安”二字对仗是“富贵”,“永平安”对的是“长富贵”。此一卷书,小英雄呼延丕显十二岁下边庭锁拿奸贼,奸一网得擒,对于来说,可说是“永平安”。那么更深一层来说,自此呼延氏祖孙就得到了世袭的爵位,这是“长富贵”。说书人曾经给您念叨过,这部书出在清朝,说演的艺人要根据在旗人贵族家族里年长者爱听的内容对故事略作修剪。比如这卷书能叫“永平安”,就是这个意思。徐德亮老师在录制的过程中曾经与我沟通过,说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奉旨下边庭,身担那么大的责任?这个情节很不合理。的确,从咱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十二岁的孩子才刚刚小学,能够负担这么重的责任?这么说这书很不合情理。但是在清代中期以后,在旗的家族在的积累之下,分支越来越多,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四十多岁的父辈阵亡或者罹难身故,继承人往往才十二三岁,能做主吗?甭管能不能,真到这个时候,你还就得顶上,承接上一辈的衣钵和责任,做起一家之主来。所以我们纵览杨家将的故事,十二岁下边庭的呼延丕显故事诞生得晚,应当是与清代乾隆、嘉庆以后清代旗人家族出现的特殊情况有关。在京剧里也有一出同名的剧目,本名是《下边庭》,也叫《雁门摘印》,也有叫《雁门关》的,也有叫《拿潘洪》的,偶尔也写作《永平安》。
      上一回老令公碰碑,引出这一首诗。历的杨业兵败被俘,不食三日殉国。一过去以后,宋辽两国已然罢兵通好了。到七帝哲宗即位之后的第四年,南北两国有来有往,翰林院的学士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奉旨出使辽国。经过幽州北的古北口,就见到了一座北国人为杨令公所建造的“杨庙”——哎,如今您要是有工夫到古北口去瞧瞧,这座庙还在那儿呢。杨继业作为一代戍边名将,生与辽国决战三十余年。在沙场上战死之后,不但说南朝子弟争相传诵他的功业,敌国上下也能够有如此的敬奉——虽说屈死于奸臣陷害,死后能得享塞外的香火,也足以慰藉千古白发英雄。因此苏辙在古北口见到这座杨祠,深有感慨,写下这么一首怀古诗:“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这周子隐是谁呢?就是西晋时候的那位出了名的除三害虎将,名叫周处,字子隐。周处生刚直中正,得罪了当朝的权贵梁王司马肜(r5ng)。后来外邦氐羌王进犯,晋王派周处为先锋、司马肜为监军征讨羌王。梁王蓄意要报私仇,等大军到了前敌,逼迫周处带着本部的五千人马强攻。周处再三辩解也不行,没别的办法,只好遵令出征。周处怀必死之念,与番王齐万年阵前拼死决斗。可是众寡悬殊,从早上打到了日暮西山,直战到人马腹馁肠鸣、弦断矢尽,司马肜也不派一兵一卒来救援,周处战死在疆场。苏辙说我看令公您哪,好比就是西晋的那位名将周处,是“一败可怜非战罪”,您这一仗败得太冤了——不是您不善作战打不好这场仗,是有奸佞小人——就好像西晋时期的司马肜一般,是他们成心地挤对您,我恨不得杀了那个陷害周处的奸臣司马肜来安慰忠魂——他这是打个比方。
      略叙诗话,再说正书。上回书说到,在雁门关外两狼山虎牙峪内,老令公杨继业苦战四日,到,就跟周处一样,麾下残兵,也是腹馁肠鸣、弦断矢尽,番兵重重围困,自己的弟兄们死守在狼牙寨山口。老令公弓弦断裂,臂膀伤重,自己也已经抡不动自己的九环金刀再去御敌了!万般无奈,退回到山上的苏武庙中。在狼牙寨口又遇见一位放羊的老汉,拿老羊说事,趁机夺走了令公的九环金刀。令公此刻是连佩剑都没带着啊,赤手空拳,手无寸铁,赶紧进了苏武庙。本打算是正殿看一看苏武的神像,想知道自己的刀到底是怎么丢的,进了山门一抬头,哟,瞧见李陵碑了。前两天自己给孩子们讲苏武和李陵的掌故,这碑文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叫人给铲了呢?走近一看,上边多了四行小字:“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令公兵败此,卸甲又丢盔!”啊……令公盯着李陵碑可就是一愣,猛然间想起来了!想当初,自己屯兵五台山,拜会过菩萨顶智聪大,他曾经就劝过我,将八个儿子里的七个都交给他,跟着他在山上剃度出家,去掉俗世名姓,得改名换姓才能保活命。当时老这个话我没信,我就认为他是在骗我留下几个孩子给他当徒弟。现在看来,都说是前知五,后知五百载啊,果然没错!唉……我这膝下八个虎子,死了四个,还活着的四个呢,除了郎,郎八郎改名换姓投降了北国,五郎出家出离了俗世,这不都是改换了名姓才得存身的吗?哎呀!猛然间想起来,老禅师曾经给了我四句偈语:“立名无佞,建业天波,辛勤劳苦,李陵荣枯。”没错啊!智聪说得太准了,“立名无佞,建业天波”,太祖皇爷赠我无佞府、天波楼,到今天大半辈子辛勤劳苦,在李陵碑前……我这命数就算尽了!想到此,老令公心灰意冷,打掉头盔,卸去铠甲,撩袍蒙面,一头碰死在李陵碑前!
      是这么回事吗?这位智聪果有如此神通,能前知五,后知五?当然不是啦!按我所听到的老先生们给解说的,说这部书里的这位智聪可不是会,而是对时局的判断超过一般人。智聪本来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托儿”,怎么讲呢?当初杨令公是在北汉称臣,统兵拒宋,赵匡胤几次要收服杨家将,杨继业都不肯背弃旧主。后来是遭受汉王猜疑,北汉和北国联军前后夹击,令公不得已兵退五台山。这会儿赵匡胤私下里派来信使,嘱咐帮着自己恩收杨家将。智聪在山上劝告令公夫妇,你们应当投归明主,不要再死心眼儿死保河东刘氏了。老禅师先就知道赵匡胤在汴梁城里给火山王修造了府邸,府名无佞,楼题天波,就把这两个名字给嵌在偈语当中。他是要暗示杨继业,你应当扶保大宋开国太祖建功立业。后两句呢,辛勤劳苦,这你以后难免啊,镇北安边就是你杨家的责任。你杨继业如若不肯听我的劝,与大义为敌,死保自己的狭隘“名节”,那你接着就得是“辛勤劳苦”,你的日子松快儿不了!你北边得防着你多年来的北辽宿敌,南边你还得防着宋朝的兵将,你还怎么镇守你的应州呢?您能不辛勤劳苦吗?那为什么说“李陵荣枯”呢?汉将李陵乃是名将李广之后,你杨继业也是,祖上三代扫北戍边,功名显赫……但也要小心,你以之名侍奉汉王,难免要遭到宿将们的妒忌,所以你要小心将来会遭到李陵一般的下场。李陵怎么样?自以为名将之后,骁勇善战,称雄当世,被小人陷害,被迫孤军深入,退路无援,无奈之下为了权宜之计暂且先投顺了北国单于,落得个身败名裂。
      这句话本来是要告诫他,你杨继业在河东扶保北汉刘氏,无异于当初的名将之后李陵在汉。你细想想,你俩不是一回事吗?你在北汉,必被猜忌,英雄必无用武之地,归宋才是你的真功名、长富贵。所以句说“李陵荣枯”,令公你若是顽抗扶汉,以后要处处小心,小心不要走李陵的老路。后来杨继业归宋进京,果然是天波楼、无佞府,有那么一段他还真就服了智聪老禅师了。前文书提起过,老禅师找太祖皇爷翻账本,说当初是您让我给您当托儿,跟杨继业扯谎话,非得说人家那八个虎儿子得改名才能得活于世,否则是必得个个死于非命!这妨人的话是您教给我这么说的,本来是想吓唬住杨继业,将八虎留几个在我山上修炼,免得八虎下山跟宋军决战,有了伤亡,你们不好收场。这回倒好,全都归了宋啦!“可是您不能把老衲我给搁里边哇!您得把这个谎话给圆上。要不回头杨令公再来找老衲我翻旧账,非得说我蒙哄过他,说你看,我这八个虎儿子不都没事吗?你不是说得跟着你改名换姓吗?我们这没改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哎,杨家进京,脚跟脚老禅师也进京来偷偷地面圣,也是来贺喜的——大宋朝开国十七年了,总算是统一了南北,安定了边庭。正赶上华山隐士陈抟也赶来贺喜,太祖皇帝忍着伤痛陪着二位方外故友,老哥儿俩给皇上一把脉,老泪就下来了,都知道这一回,呼延赞鞭打肉龙头,肉龙崩裂,该着是赤须火龙归天,老主爷没多少日子就要龙归沧海啦!太祖皇爷正在发愁呢,开宝年间自己三下南唐被困在寿州,二弟晋王把持朝纲日久,担心太子德昭不能够顺利嗣位。老主爷向两位方外的老友问计,陈抟老祖就提出来,您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向文武群臣表明您的心意,日后您是要传位给德昭的。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了,自然慢慢就会有人找德昭套近乎,晋王的势力慢慢就不如太子了——贫道我拿药石将万岁你的肉龙毒疮封死,您还能过上一些日子,只要是肉龙不破,暂时您的命无忧!只要您还在,晋王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谋叛犯上!老主爷也就明白了。哎,正赶上金殿设宴给杨家将正式册封,对着杨家八虎将的名字泰、正、高、贵、春、景、希、顺,按老圣僧的约定,自己正要降旨给这哥儿八个赐新名……嗯?眼前一亮!顺手就写!
      老主爷心里话,眼前满朝的文武都在这儿,一双双一对对的眼珠都盯着我手底下,我何不借着这几个字表明我的心迹?抬手就写,心里想着的就是平、定、广、惠、德、昭、嗣、顺这八个字。皆因为纷纷五代,离乱十国,一直到自己亲征南唐,南唐以南的这些个小国都纷纷纳降书、递交顺表、上缴图册,拜求纳土归统。这些小一一家都做得不错,哎,唯有这么一家,就是在广惠称霸二十来年的南汉王虽然臣服大宋,可是南汉王驾前有位军师白云洞主踞广惠谋叛,已然聚集了十几万人马,附近的地方官屡屡发来紧急战报。太祖三下河东征服北辽,回京以后商议南下用兵之策,都知道这就要发兵广惠去平南汉……太祖借此就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了。待能平定广惠,愿我儿德昭嗣位百顺!这是太祖爷心中所想。
      临到下笔之时,群臣注目观看,金殿上鸦雀无声,谁都不知道太祖爷打算给杨家八虎将赐什么名儿,都盯着看呢,身边离得近的还是自己的二弟,勤孝晋王赵匡义。下笔写了:平、定、广……这仨字都写出来了,临到“惠”字,身为大哥的太祖爷就有点儿于心不忍了。这话要是说得太明白了,二弟身边的人就会有如大厦之崩——全都散啦!写出来“平定广”三个字,到“惠”字就停笔了,想一想……延平、延定、延广……这都还可以,要是延惠?嗯,也不能够太过露骨,给二弟颜面要留足,留一点儿余地,让大家伙儿都在自己的心里多掂量掂量也就是了。想到这儿一转笔锋,改写出一个“辉”字。都写完了,老令公和佘太君只知道这是圣驾御赐八虎将的新名,“平定广辉德昭嗣顺”,一张蓝底儿金字的匾要挂在自己家天波无佞府的门头,便率领全家跪倒谢恩,口中朗诵三遍,声震殿宇,进到谁的耳朵里还不都是平定广惠一般吗?文武百官一起跪倒磕头称颂,晋王赵匡义也一同跪倒,念到“德昭嗣顺”,心里还不跟明镜儿似的?知道哥哥这是什么心意啦!这也就是赵匡义下定决心要先动手谋夺皇位的原因。
      这一段,很多书里都说不明白,今天给您说的这个是正本!说六郎杨延昭是姓杨名景字延昭?其实这是以讹传讹。按正本的说法,杨景和杨延昭都是他的名,按今天流传下来的元代杂剧剧本所说,杨六郎的本名是杨延景,字是彦明。当年老主爷配合高僧智聪之计,给八虎将御赐新名,令公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老跟老主爷之间商量好的。自此以后,令公对智聪大心里头多一半儿是敬服,大这些话大多数都是应验了的。今天这书得这么说,智聪说的“李陵荣枯”也就是个巧劲儿,正赶上老令公兵败两狼山穷途无路之际,哟,瞧见李陵碑了——正应了当初老禅师的话,我将要落得李陵兵败被俘的下场。咱们书接前文,令公兵败两狼山,尤其是败得如此之惨,自己这辈子“”的名头儿保不住不说,还损折了自己麾下多年的好儿郎,这个是令公真伤心的地方。因此说,再见李陵碑,老令公已然怀抱必死之志,再一看,跟着自己这么多年的弟兄们都战死在山崖,他还能独活世上等着叫北国人活捉吗?这才想起李陵二字,想一想,得了,按说我就该死在此碑之前——二十年前老就点给我了,是我自己不开窍哇!
      以往的老书都按照宿命论的论调这么给听众们说,就说老令公瞧见石碑上的字了,猛然间想起来当初智聪给自己留的偈语,明明说到自己是死在李陵碑下哇!如此幡然领悟,明了天机,知道自己该归位回到上方天庭去了,干脆就碰死在李陵碑前。过去这书如此编写,也有古代文人和艺人们因循说唱艺术习惯的做法。插这么几句书外书,所要评讲的并不是古代故事宿命之论的对错,而是要说李陵故实和令公两狼山被奸臣陷害情理之间的惊人相似,所以古代艺人才会创造出一段“李陵碑”的故事来。
      书归正传,令公卧马丢刀,回到苏武庙,面对着李陵碑,老英雄此刻已然是万念俱灰。回头看看苏武庙的神祠殿堂,扭头再瞅瞅李陵碑,苏武守节成其美名,可是如今我哪里有保全名节之路?李陵失节于北国,历代为他立碑于苏武庙前,不是敬重他,而是让后人引以为戒!可是后人还偏偏造出李陵答书,为他投敌辱节一事诡辩!得了,我一人无能,牵累三军,不能全节,可以殉国!耳中听到庙宇之外喊杀阵阵,知道北国军兵已经杀过山道口,这是在狼牙寨里和自己的部下拼杀呢!追兵就快要进庙了吗?也不知道王源兄弟几个现在如何?唉!低头看看自己,此刻手无寸铁,再有敌军攻进苏武庙,我臂膀有伤,就连手搏杀敌都做不到啦!决不能被敌军生擒在此!也罢!老英雄此刻心中如明镜一般,知道此战之败败于奸贼陷害,也败在自己的无智。明知潘洪贼心不死,可是一时糊涂,误信了奸贼的鬼话,负气行兵出征,招致被困在两狼山虎牙峪。跟着自己十几年的部将士卒,此一战尽皆阵亡,罪责全在自己哇,自己焉能独活于世?
      再看石碑上新刻的歪诗:“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哈哈!刻字之人知道此碑就是李陵碑,这是萧银宗有意引我上山哇!我明白了,什么苏武显圣,这是有人怕我归降北国,有意在此留诗嘲讽于我,令我羞愧难当自尽于此碑之下!老头儿什么都明白了!按说,我不能死,我要是死了,谁来杀老贼潘洪雪此仇恨?可是,摆在我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就是学李陵投降,我活下来,再图报复!一条就是死啊!除此别无他途!我就是真能顺着山后的小道逃出两狼山,身边再他,我多咱才能回到中原?如果我不死,老贼还不知道会怎么上奏当今哪?还又要造出多少的谎话?若是我不死,日后我有一百张嘴我都说不清——打这儿起我杨继业就是贪生怕死的鼠辈!我杨继业横了一辈子,能容这个吗?嗯……我死以后,但凡是六儿福大命大,能够回到京城,跟三弟一同找八千岁告御状,有千岁相……或许能扳倒老贼潘洪,或许能灭掉潘门之一……嗯……如真有那,大宋国朝也就有国运回转的,也就能百代绵长永平安!哈哈……如此说来,老将我死在此碑前,并不白死!我的长子延平、次子延定、三子延广,都在金沙滩为国捐躯,他们是为了什么?舍此肉身,若果然能够换来天下苍生的平安永续,又有什么可怜惜的呢?哈哈哈哈……想到此再细看碑文:“令公兵败此,卸甲又丢盔!”着哇!当年我误闯武周山,得此三宝:耀日黄金盔、含星锁子甲和我的这口老伙计九环金锋!如今两狼山虎牙峪中是我命数之尽,此三宝应当归还上苍神灵!老英雄解开袢甲丝绦,脱上的含星宝铠,挂在古松之上,又把自己的耀日盔摘下来,也挂在古松枝头,有缘人将此三宝放在一处,或许日后还有英雄人物,秉此成名,不枉费了古人的一番心血!
      到还剩下一个心愿,这李陵碑当年有人将“李”字砍掉,这是羞于为李姓后人。这块石碑显然是历代为人所指摘唾骂,碑身已然是不稳啦!可是这几来,石碑不肯倒,看起来这是等有缘之人来触倒石碑!我杨继业终得李陵荣枯的下场,为告诫世人,我杨继业但学苏武,绝不肯做李陵,今日我来碰倒李陵碑!日后有断碑为,北国人就能见到我的尸身,言传开去,老贼再要编造自己没死的就不能得逞啦!此一战,只有我死才能逼当今下决心铲除奸佞,萧墙祸灭,才有安定的那天!想到此杨继业后退十步,手指李陵碑高声大骂:“李陵呀李陵!你贪图一己私恨,不忠于国,也配立碑于此吗?哼哼哼哼……你这碑还能不倒?我杨继业,受陷害,死后要找你李陵辩一辩自古来的忠奸正邪!这碑……就由我来断绝于世!”这话说完,耳中听见山门外有厮杀之声,心里话该我走的时候到了!一横心,咬紧牙关,腾腾……噗!哐当!老英雄头碰李陵碑,真是用尽了浑身的力量,李陵碑果然应声断为两截,摔落在碑座之后。老英雄的尸身也是仰面躺倒在地。可叹这一代名将,被奸佞小人所陷害,丧身在李陵碑前。
      令公的尸身刚刚落地,就听山门外有人高声喝喊:“爹爹!爹爹!你在哪里?孩儿我搬兵回来了!”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