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微观金融史(一个银行职员的档案寻踪1921-1942上下)刘平
  • 正版
    • 作者: 刘平著 | 刘平编 | 刘平译 | 刘平绘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2019-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平著| 刘平编| 刘平译| 刘平绘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时间:2019-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10-01
    • 页数:723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7315262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刘平
    • 著:刘平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99.80
    • ISBN:9787547315262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9-10-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10-01
    • 页数:723
    • 外部编号:3075545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邂逅陈伯琴(自序)
    引言
    章 上海(1921—1924)
    陈氏宗谱/陈理卿/学生时代/入行之初/规矩种种/薪酬与福利
    第二章 郑州(1924—1926)
    豫丰纱厂/初到郑州/洪雁艕/堆栈管理员/制度与通融/ 1925年记事/工潮记/鸿门宴
    第三章 汉口(1926—1927)
    劳资之争/“现金集中
    第四章 天津(1928—1934)
    津行/分理处主任/ /棉花与棉业/票据与票号/牙税与印花税
    第五章 青岛(1934—1937)
    开业之初/银钱业一瞥/银行公会/说票据/岛城风情/1935年记事/公余生活/撤销之前/紧急撤销
    第六章 上海(1937—1939)
    撤退/行务掠影/徐新六遇难/读书与训练/公余生活
    第七章 天津(1939—1942)
    津市/金融统制/行务点滴/公余生活/病故之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刘平,复旦大史学博士。先后供职于浙江省分行、杭州中心支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等。现供职于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兼任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金融档案史料中心特约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金融史,在《史林》《史学月刊》《银行家》等发表多篇,著有《大象无形:青年思想教育札记》《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从金融史再出发:银行社会责任溯源》《民国银行练习生记事》等,编纂、编著有《稀见民国银行史料丛编》《民银行管理思想论丛》等。

    章上海(1921一1924)对于本书的主人公陈伯琴而言,上海这座城市具有特别的意义。陈伯琴在这里先后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并且在这里进入了自己人生之中个、也是的工作单位—浙江兴业银行。
    寻觅陈伯琴的踪迹,自然应当从上海这座特殊的城市
    开始。
    早在1纪80年代,上海已有外资银行11家,资力雄厚的山西票号24家,汇划钱庄62家,金融活动相当活跃,金融业居于重要地位。然而,上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全国乃至东亚金融中心,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和30年代初。那是在经过了20世纪初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发展,各地苦于军阀纷争,社会生产萎缩,而上海凭借租界的有利条件,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获得巨大发展。“复由于国民在南京成立后,上海金融业资产阶级与蒋介石政权之间素有默契,上海在地理位置上又与南京紧密相连,金融业遂又获得的发展。”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金融中心之一,乃是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和良好机遇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雷麦曾把上海的地理位置与美国的几个城市进行比较。他说,如果我们把新奥尔良和纽约合为一个密西西比河口的城市,则这部分地域就有些像中国,而这两处合成的城市在重要上就有些像上海。
    ①上海作为当时的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机构数量与种类、金融资金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地位突出。有专家即作过如此的概括:一是金融首脑机关集中,在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的会员中,总部设在上海的占81%;二是社会货币资本惊人的集中,上海一地所占全国华资银行存款和资产的比重达到了47.8%;三是上海成为金银进出口和外汇吞吐的总汇,货币发行的枢纽;四是全国利率和金融资产行市均以上海为转移;五是具有市场的功能,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资金;六是各类金融市场进一步活跃,交易量持续上升;七是上海的大型银行于这一时期在全国各地广设分支机构,建立起“条块结合”的融资网络;八是经营近代银行所必需的人才、信息和设备日趋齐全,电信设施也不断完善。②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应当对陈伯琴的家世渊源、教育背景等有所了解。
    陈氏宗谱在上海市档案馆藏浙江兴业银行档案中,有一份陈伯琴的行员表,填写于1930年,籍贯一栏为“浙江镇海”。
    顺着这条线索,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一份《蛟川灵绪乡沙河陈氏西宅宗谱》。这一重要史料解答了我的不少疑问。
    宗约《蛟川灵绪乡沙河陈氏西宅宗谱》由陈廷钧等编撰,撰修时间为1925年。整个宗谱分为“卷首”和“正文”两大部分,其中“卷首”包括序言、宗规、宗约、诰命、像赞、传记、墓志铭、杂文等,正文卷一至卷六,包括世系、世次等内容。根据该宗谱记载,陈氏宗族始迁祖陈良一
    ,明正统间自鄞邑姜山迁慈东青林渡,再迁镇海沙河,十
    余代后别为东西宅。西宅下分王家港房派、堂廿七公派、
    堂廿六公派等。陈伯琴家族属于其中的堂廿七公派分支。
    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松散的情况下,修订宗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途径。1925年春,当时宗族中之年龄者陈日稔,受邀为该宗谱重修撰写序文,当时他年已80岁。
    在这篇序文中,陈日稔认为,“吾国之旧道德实赖家族制度以维持之”,并将宗谱视作家族制度的“纲纪”。
    他以为,“古之世,农恒为农,工恒为工,聚族而居,沿为风俗,今则物价腾贵,生计艰难。吾族僻处海隅,地隘民稠,无轮轨之交通以邮其智识,无丰富之物产、伟大之工厂以养其身家而植其子孙,以故聪颖子弟往往谋食四方,角逐于通都大邑名利之场,适乐国而忘故土”。在他看来,“苟无宗谱以序其昭穆、析其支流,恐数世之后,将有视宗族如胡越、遇昆季若途人者”①。
    P11-13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