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岸边/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巴兰华
  • 正版
    • 作者: 巴兰华著 | 巴兰华编 | 巴兰华译 | 巴兰华绘
    • 出版社: 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巴兰华著| 巴兰华编| 巴兰华译| 巴兰华绘
    • 出版社: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9-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6389969
    • 版权提供:青年作家杂志社
    • 作者:巴兰华
    • 著:巴兰华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5.00
    • ISBN:9787506389969
    • 出版社:作家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09-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9-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67275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辑 黄河岸边
    茵陈
    我与冬天有个约会
    匹军马
    蒙尘的书信
    燃烧的棉袄
    冬天不冷
    腊月
    千年香火(一
    千年香火(二)
    橘红的霞光
    黄河滩头的红柳
    心中有杆秤
    寻不回来的童年
    历史的误会
    第二辑 生命飞翔
    北方晓歌
    远方的柿子红了
    神庙下的蜂胶
    石门坊的女人
    西湖印象

    大门外的老人
    变味的同学会
    让生命在文字里飞翔
    第三辑 天使告白
    碌碡
    生命的红痕
    生死瞬间
    天使的告白
    失去土味的男人
    流浪的燕子
    听雨
    看不见的手
    明月几时有
    溅落夜幕里的云朵
    逝去的味道

    巴兰华,男,1968年生于山东垦利。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届作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山花》《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散文百家》《百花园》《当代小说》等期刊,曾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散文奖、“2012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十名、《山东文学》2011年度散文奖、首届“齐鲁散文奖”。入选第二届山东省十佳青年散文家、第三批“齐鲁文化之星”。

    茵陈每一个殷红的荚里都包裹着一粒墨黑晶亮的种子,圆而小,小米粒的样子,然而却泛着晶莹的黑宝石似的微光,学名叫作翅碱蓬,我们黄河滩人家则唤它“种子”。
    望不到边的退海之地,辽阔而平坦,种子声势浩大,粘连一片,殷红的荚梢,如无垠的火焰一样鲜艳,凄美。此时,姐也许正收拢地上一撮撮斩割的种子头梢,用镰刀勾拉到一起,沉着地把包袱展开,一层
    一层压实,直到四个包袱带子刚刚挽起疙瘩……一大包种子被夕阳映过,西边的火苗燃烧得灿烂,背阴处却黑暗如铁,地平线刚刚凸出一座小山。
    姐用粉色的的确良衣袖擦下被汗水蒙住的眼睛,把镰刀扛到松软的黄河滩上,双手扶膝,无力地瘫倒在“小山”上,眼睛凝视着欲坠的夕阳,慢慢喘息着
    ,恢复体力……我家跟所有黄河滩人家一样,都养猪。养猪,年关时可以出圈卖钱;猪,日夜拉尿踩圈可以给土地里的庄稼以的给养,一举两得。苦的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每天下午下课,我跟姐放下书包,我挎着竹篮,她背上包袱,就急急火火地往村外跑。一点工夫耽误不得,否则,太阳一会就落山。黄河大坝下的土泥院落里,一群生灵正张着嘴等我们呢!
    姐,在等我。当我们会合后,她把镰刀柳木的长柄穿过包袱带子,身子仰面躺倒在“小山”上,镰刀
    往前,木柄夹到胳肢窝里。当包袱带子勒进肩头时,姐会“嘿”,低沉地吼一声。我仿接到冲锋的命令,两手死死抠住“小山”的底部,攒出吃的劲往
    上提溜。姐,借着我的力,一下子坐起来,再慢慢往
    起站,两条腿在肥大的军绿色棉布筒子里打摆,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我曾多少次担心这两条秫秸般瘦弱的腿,总有会被“小山”压垮而折断……尽管我胆战心惊,却每每都幸运地错过。尽管她是那么的艰难。
    每次,我们都竭尽全力,有一个人松懈,行动便告失败,没有第二次,气力此时已经全部流失给黄土
    地,饥饿像潮水一样劈头盖脸地向我们袭来。
    姐,瘦弱的躯体托着一座红艳艳的“山”,慢慢往家的方向蠕动……我挎着黄绿相间的芦草叶梢以及苍红的苦菜的竹篮,周旋在“红山”的周围……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记忆却永远停滞在八岁时跟
    姐一起去黄河滩割种子、挖野菜的情形,如不褪色的胶卷影像,无法抹平的印痕。一晃好多年过去了,仿就在昨天,那被斩去荚梢的种子芥子上还冒着淡淡的红水珠……刚被挖走野菜留下的小坑周围,淡黄而贫瘠的土还是新鲜的……姐,尽管学习好,但是,因为弟弟出生,她辍学了。她的人生又重新分工:早上晚上看孩子;正午时间干农活。那个时候我体会不到父母的疾苦,却总为姐抱不平。姐,总是笑笑,拍拍我稚嫩的肩头,说,家里出来一个大学生就够了!在说这话的空当,我分明捕捉到姐那明亮的眸子里一星泪光在闪现。为了掩饰或者别的原因,姐抿一下刘海,端着洗衣盆无言地走开。
    眼睛涩涩的,心里酸酸的,想哭,可是,我没那个胆量。
    暑,我跟姐去黄河滩上的高粱地锄地。姐已经是大姑娘了,即使穿着普通的衣裤,那高挑匀称的腰身也那么俊俏飘逸……我说,姐真美!姐就笑了,整洁的牙齿闪着晶莹的光泽。姐在地头折了一截植物凑到鼻子上嗅。然后,就闭起眼睛,脸向上慢慢仰起,对着太阳……瞬间,“阿嚏”,一个喷嚏打得惊天动地。我吓得一个趔趄,差点坐到草地上。姐,却笑得花枝乱颤。我问姐那是啥。姐说,是蒿。
    蒿,三月叫茵陈,春暖花开时节,它在松软的黄沙土上早绽放,颜色灰绿,闪着金属的光泽,样子酷似菊花,贴在地皮上,下面是隔年的尘土草屑,上面是暖暖的阳光。用镰尖剜下,回家择去枯叶水洗,拌上面粉锅蒸,蘸醋和的蒜泥,可谓佳肴,去火消炎,青嫩爽口,是大自然给予黄河人家不可多得的礼物。茵陈到了四月,就不叫茵陈了。此时,秸秆从菜心蹿出,已经一筷子高,就叫作蒿了。蒿,人不能吃,山羊倒是挺喜口的。蒿,到了十月,用的时光释放着独特的芬芳。姐说,我就喜欢蒿这苦的味道,薄荷一样清新的气息。我接过来闻闻,的确如姐所说,浓浓的薄荷气息夹带一丝淡淡的苦味道。
    晚上,我睡到母亲为我搭建的临时住处,借着停放地排子车的简陋芦苇敞篷,两边各立起一张芦苇席子,大门用废弃的水淋布拉上,一侧剪开一道小门……我跟姐对视的一刻,可能我恓惶的眼神触动了什么。姐一笑,幽幽地说,弟你小时多好,姐还可以揽着
    你睡。切!我脸一下红了,不自觉地一撩手,像遮挡着什么,低头走开了。姐见状,反而哧哧地笑起来。
    看我愈加不作声,姐停了笑声,推我一把,说,晚上冷,姐把毛毯借你。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忆起自己还是儿童的时候,白天姐是姐,晚上姐就像娘。给我洗脚,脱衣服,按到被窝里掖好被角,给我烤地瓜,有时也有胡萝卜,还用铁簸箕放上沙土在炉子上爆玉米花……我有晚上蹬被子的习惯,然而,冬天夜里我从来都没有感冒过,醒来时,总是卧在姐温暖的怀里,小脚丫被姐用腿牢牢地夹着……姐是我童年的保护神。
    母亲说起这些陈年往事来不是流泪,就是连连叹息。
    姐,在没有任何讯息的提示下就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接到电话,向学校请了半个月的,鞋子都跑破了,也没有寻到姐的踪影。我垂着头难受地撕扯着
    头发,跟同样抽泣的母亲无言以对。母亲说,你姐再也不会回来了,即使死在外头。原来姐喜欢上村东头的君,家里人因为辈分和属相不合没有同意。姐就一
    直没有再找对象。君跟邻村一个女孩结婚的当天夜里,母亲发现姐不见了……我理解姐。一个女孩子没有权利选择出生的家庭;一个女孩为了父母可以任劳任怨为家操劳;一个女孩可以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牺牲学业……但是,作为一个人,不会永远为别人活着
    。特别是自由被别人无端剥夺的时候……这就是姐,一个逆来顺受默默无闻的黄土地上的女孩子。
    ……听着妻儿细微的鼾声,我披上外套轻轻合上门,步出小弟的新房。外面月光如水,月亮拖着我的影子诱惑着我,竟然向南面老宅子而去。拆迁得七零八碎的老土屋,被月光照得参差不齐,突兀的山墙背处阴阴的,一种荒凉和恐怖的气息如升腾的雾凇,慢慢侵袭而来。我深一脚浅一脚寻着久远的记忆,嗅着那丝丝缕缕的蒿的气息,摸到西头残破的已经没有了顶子的房间——是姐原来的闺房。
    触摸到土炕上布满灰尘的榆木炕沿,现实的冷意与回忆的炙手的温度一起传送我的指,关节神经质地在颤动,在探索。立在阴影里,我想姐一定站在月色下望着我,不远不近,若即若离……没有被破坏的土炕,席子还完好无损地铺在那儿,我坐到炕沿上,轻轻把身子放倒,泪,就这样不知不觉淌下来,凝成一片冰凉。姐,轻盈地飘过来。她还是多少年前的样子,一手捏着蒿,一手轻抚我的额头……一股巨大的悲伤捶打着我久远的记忆。
    姐背负种子的景象又一次闪现在我眼前:那托着
    一座“红山”的坚韧而挺直的脊梁,以及面对大千世界的淡然而无畏的眼神!
    我静卧在寒冷的月华里,杂乱无章的梦中,我看到初生在荒凉的黄河滩上楚楚可怜的茵陈,嗅到十月蒿的浓浓薄荷气息以及夹杂的淡淡的苦味,我却怎么抓也抓不到它了……P3-6

    巴兰华,男,1968年生于山东垦利。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届作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 打开巴兰华著的《岸边》,恣肆千里的黄河横陈眼前,一览无余,这就是养育我们两岸儿女的母亲河……她的含混,她的疲惫,她的无奈,叫人五味杂陈。混迹于喧嚣的尘寰,物欲横流,生老病死……若水三千,是一苇渡河?抑或回头是岸?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