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编者:廖洁连
  • 正版
    • 作者: 编者:廖洁连著 | 编者:廖洁连编 | 编者:廖洁连译 | 编者:廖洁连绘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廖洁连著| 编者:廖洁连编| 编者:廖洁连译| 编者:廖洁连绘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印次:2
    • 印刷时间:2017-01-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0977867
    • 版权提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编者:廖洁连
    • 著:编者:廖洁连
    • 装帧:暂无
    • 印次:2
    • 定价:78.00
    • ISBN:9787560977867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77010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廖洁连
    序一 吕敬人
    序二 杉崎真之
    序三 安尚秀
    序四 UtaSchneider
    字体设计基本知识
    新一代字体作品
    中国字体设计人
    朱志伟:“汉字字体有太多内涵,跟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风尚,以至人的内心世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位中国人都应为汉字感到自豪,我也时常为自己创作的字体感到骄傲。”
    钱焕庆:“先要练这三个手指头的劲力,拿着一把刀,什么草稿都没有,要刻出字来,那个字,就火柴棒大。”
    谢培元:“一个人每天只能设计四个字。一个人少要设计几年才完成。问题来了,天设计的和千天设计的,不统一了。”
    余秉楠:“友谊体是当年东德给国一九五九年国庆十周年的礼物。这套字体的命运,是很惨的。”
    柯炽坚:“我相信,俪宋体是世界上套繁体汉字外框字,终于在香港研发成功!”
    倪初万:“我始终就是一个想法:字体更人化一些,就是对生命更加关注一些。”
    齐立:“当设计师看到自己设计的字体出现在各种场合,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所运用,心中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快乐。”
    邹秀英:“字变得飞起来,感觉很活泼。那个点呢,我就用了一颗心,新鲜点嘛。”
    徐学成:“我的宋体字,应用了仿宋写法,风格饱满,更加秀气。”
    周今才:“我们现在的情况很糟糕、很糟糕,真的很糟糕!”
    钱震之:“我是深感痛心。我这辈子跟字拜拜了,但还是很关心的。”
    陆华平:“现在我们的感觉是有一点吃力不讨好,字体设计的发展要看以后的市场趋势,好一点的话,还有生存的空间。”
    附录

    廖洁连女士获纽约大学颁授硕士后,曾于美国与香港出任艺术总监及设计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廖洁连的设计作品多次在香港及海外作个人及团体展出,其平面设计及设计教学方面的卓越表现,获香港理工大学颁授Presiden'sAwardsforAchievementinResearchandScholarlyActivities奖项,而立年获颁发的设计奖项超逾四十个,其中包括一九九六年度WhitePaper两项金奖及一九九九年度ThinkCLICK两项金奖,有关作品于idea,Tokyo,TypeDirectorsClub,ArtDirectorsClub,USA及HongKongDesignersAssociation发表,并获HKHeritageMuseum及OsakaCityMuseum收藏。近年,廖洁连专注于“中文字体设计”及“香港杂志设计三十年的发展和变化”等研究项目。

    序一 吕敬人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一九九六年,我与宁成春、吴勇、朱虹三位书籍设计师在北京三联书店举办书籍设计四人展。经香港三联书店编辑李安小姐的介绍,?我们认识了特意赶来的香港理工大学的廖洁连老师。我们当时请她作一场演讲,生硬的广东普通话夹带着英语,听来特别有趣。她那与众不同的新鲜设计理念,?生动、幽默,充满活力和磁的叙述,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她设计的书籍《纸白》?更让在场人士耳目一新,?惊叹四座。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成为良师益友。 二〇〇四年,我在北京主持国际设计家论坛,特邀廖老师来演讲,她与在场听众的互动式演说出人意料,风趣诙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当时年轻设计师们亢奋的场景至今挥之不去。 二〇〇六、 二〇〇七连续两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两地互动教学。廖老师设定课题“生活中寻找文字”,让两地学生感受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文字魅力。她对授课方法的探究态度、对教学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注入大量心力和热情的责任心,让所有师生感动,我亦受益匪浅。 这些年来,?我们每年在上海见面,?担任?“中国的书”的评委,谈得多的仍然是文字与字体,她已经对文字走火入魔,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利用每次来内地出差的机会,不厌其烦地追踪做字的历史痕迹,寻访少有人问津的字体设计师,努力记录即将遗忘的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心路铺设,做字追踪,一部讲述半个多世纪中国印刷字发展进程和字体设计人故事的书,终于面世。 一个在西方学习生活几近十七年,平时在教学和生活中惯用英文交流,连普通话尚没熟练掌握的中国香港学人,却对汉字如此恋慕、痴迷、执着、锲而不舍,也许就是种淌在血脉中的中华文化令她对汉字魂牵梦萦吧。 前些日子,廖老师传来她的部分书稿,让我给写序,实不敢当。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更谈不上对我所敬仰的字体设计大师评头论足。但我每天都在读取、应用这些文字,却不知由谁而为。其实那些无名氏恰恰是我们这些用字人的衣食父母。此话怎讲?一日,父亲问孩子:“饭和馒头从何而来?”答曰:“从商店里买来。”今天不识稻谷的人大有人在,孩子们不知餐桌上的饭食是由农民辛辛苦苦栽培而来的。同样,读书人关心的只是由文字组成的资讯,却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印刷文字、字体由何而来一无所知,甚至一些文字工作者、出版社的编辑也说不上来,无知的回答是字从电脑中来。孰不知不管是过去活版印刷的铅字,还是今天数码时代的电脑字,其中的每一个字,均是字体设师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成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文字,作家学者何以将它们拿来“烹制”不同体裁的文章,印制成漂亮的书籍,以飨读者?从某种意义看,字体设计师可算是读书人获得精神食粮的衣食父母吧。 浏览全书,可让我们了解中国印刷造字活动近一的时间跨度,明白近代中国印刷文字创造的由来、现状和发展进程。更让我们有幸聆听到像谢培元、钱震之等极少数字体设计大师的字韵遗音。他们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将汉字的“笔形、结构、灰度”掌握得恰到好处,创造了新报宋、清刻体、宋一体、华文楷体、华丰仿宋、小姚、楷体……广泛应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辞海》等各种文化载体,改变了中国这个汉字大国却需从日本印刷字体的历史。也让我们认识了朱志伟、倪初万、齐立、陆华平、柯炽坚等第二代字体设计人以及北大方正字体创作团队,他们一方面对文字执着传承,一方面不拘泥于固化模式,以字体美学认知和人化的阅读观,设计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新字体。朱志伟创作了适合大众阅读的“博雅宋”;倪初万的“水柱体”,以及他由生活经验转化为创作灵感,创作出个动的标题字等。文中的采访,让你感受到他们甘于寂寞,对文字充满情感,忍受劳动价值不被认同,忘我的创作历程。读后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充满感激。 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印刷字体,从形制,体制到印制的演进过程,?以及对中国文化、经济、科技和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了解到一九四九年来中国对字改和字体设计的关注与投入,及全国仅有的做字单位“一所三厂”不断尝试改革的成功与失败。 本书更专业地陈述字体设计的艺术规律和知识,让读者认识到字体设计人,以及他们从事的艺术活动的价值,认知到文字的审美和功能应用,使人们对汉字之美有全新的理解。 通过对这十几位字体设计师的采访纪实,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作为个人,映衬出新中国印刷字体发展进程的历史轨迹。 传说古时候,人们对仓颉造出来的文字十分崇敬,一个个文字完成了它的使命后,?会拿到“惜字亭”焚化,文字变作一只只蝴蝶飞往天宇,回到仓颉神的身边,向他诉说芸芸众生对文字感恩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仓颉”们为创造美的字体,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他们付出耕耘、忍受孤独的代价,却给人们留下阅读文字之美的享受。感谢廖老师给我们带来字体设计师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让大家懂得敬畏文字、感激文字。

    本书收录了十二位中国字体设计人的故事,作者用了超过八年时间进行访谈和资料搜集,记录了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两代字体设计人的造字故事,还有中国字的结构、美学、和欣赏价值。他们述说的,又岂止文字的故事,还隐含着字体设计人身后所折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以及发展。 
    在谈到中文字体的设计时,字体设计人的言谈间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当前国内字体设计行业的忧虑。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中国的字体设计行业如何发展,是所有热爱汉字、热爱中国文化的有识之士所深思的。读完此书,你才能真正地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地懂得这些字体设计人终其一生把自己奉献给字体设计这个行业的艰辛,不得不感叹汉字的魅力,人的魅力! 
    正如作者所说,十二位字体设计人,他们的字体设计生涯编织了一段一段“活生生”的历史,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能够愉快地阅读,能够欣赏甚至热爱每天阅读着的印刷字体,属于我们的汉字。他们之后,又有他们,怎能让她们继续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希望这本书,让字体设计人的故事活着,而我们不活在无知里。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