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中华法系研究(增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郝铁川著
  • 正版
    • 作者: 郝铁川著著 | 郝铁川著编 | 郝铁川著译 | 郝铁川著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1-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郝铁川著著| 郝铁川著编| 郝铁川著译| 郝铁川著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1-05
    • 版次:1版1次
    • 印次:1
    • 页数:494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0197748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郝铁川著
    • 著:郝铁川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68.00
    • ISBN:9787100197748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5
    • 页数:494
    • 外部编号:11159470
    • 版次:1版1次
    • 成品尺寸:暂无

    简目:
    绪论
    上篇 中华法系的特点
    一、法制的法典化
    章 从先秦多元法制到秦汉一元法制的形成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典的法家化
    第三章 夏商周宗法贵族制
    第四章 战国至元朝的宰相制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独断制
    第六章 中西封建社会君权比较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结构形式
    二、法官的儒家化
    第八章 中国古代法官的儒家化
    第九章 从《樊山判牍》看古代身份和契约的关系
    第十章 在民法视角下中国古代法律与罗马私法之比较
    三、民众的鬼神化
    十章 鬼神信仰是中华法系习惯法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章 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的法律职能
    下篇 中华法系的近代化
    第十三章 近代中国对大陆法系的选择
    第十四章 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与法制近代化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
    后记 我是怎样穿过史学隧道迈入法这殿堂的
    附表目录

    郝铁川,说他是学者,耕耘中法史40年;说他是官员,参加中国政治实践,历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委副部长,香港特别行区政官员,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行政部部长,现任上海文史馆馆长。所以,他是一位具有长期政治实践的学者。这样的社会阅历,使他对中国法律的认识保持着与中国政治的思考同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著述有独到的见解。其中对中华法系特点的归纳,从法制的法家化、法官的儒家化和民众法意识的鬼神化,他的“三化论”,至今受到学界称道。这些观点,对自汉唐以来中华法系呈现出儒家化的大家(瞿同祖先生)之说、固有之说大胆提出质疑,将中华法系成熟形成时期提前到战国时期的秦律,并进而总结出了法家是中华法系的主要思想源泉。

    中华法系的历史意义作者提出中华法系三化论,此说一出,将春秋战国大秦帝国时代能够吞并六国,统一中原,从而形成中原帝的国治理方法归结到法律上的令行禁止,奖励军功,这个结论还商鞅以公正的法律史册地位,而不仅仅是两次变法失败被杀,变法失败而告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制的法家化具有厘定是非的学术意义。如果带着多元视角看中华法系,就会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中华法系形态,而不是简单化的、平面化的中华法系。试想,如果把中华法系延绵数千年,今天依然保持生命力,过于简单化地理解,那么就只能勾画出中华法系儒家化、伦理化、礼法不分,进而发展成为法律与政治同一无有区别,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忽视中华法系研究的独特视野与方法,使法学成为主流学科(比如历史、文学)的附庸,其结果法学将被日益边缘化,其支撑政治管理,其作为政治家身边的手的功能就会消失,那么法学的使命就会大大弱化、渐渐稀释,走向虚无。这是法学者们万万不愿看到的。作者研究,为法史学者冲破固有藩篱,奠定学科独立地位,开创了一条解说之路。

    《中华法系及其现代化研究》全书分两部分,一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二是中华法系的现代化。在中华法系的特点部分,下分三小部分,分别讲述中华法系法制的法家化、法官的儒家化和民众法意识的鬼神化。在中华法系的现代化部分,下分近代化与现代化,近代化部分分析清末至中华民国1949年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法系近代转型的客观历史;现代化部分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0年中国法治现代化之路,阐释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同政治时期法律发展的特征,其中特别侧重了文化传统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范式,进而总结当代法治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全书19章,从时间上说贯通古今,用丰富的史料展现了中华法系的独特发展道路,从空间上说兼容政治学说,深刻解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客观社会政治基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发展惯,阐明中国法治道路是中国政治发展与客观历史的必然产物,是适合国情的,是的法治时代。

    作者提出中华法系三化论,此说一出,将春秋战国大秦帝国时代能够吞并六国,统一中原,从而形成中原帝的国治理方法归结到法律上的令行禁止,奖励军功,这个结论还商鞅以公正的法律史册地位,而不仅仅是两次变法失败被杀,变法失败而告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制的法家化具有厘定是非的学术意义。如果带着多元视角看中华法系,就会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中华法系形态,而不是简单化的、平面化的中华法系。试想,如果把中华法系延绵数千年,今天依然保持生命力,过于简单化地理解,那么就只能勾画出中华法系儒家化、伦理化、礼法不分,进而发展成为法律与政治同一无有区别,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忽视中华法系研究的独特视野与方法,使法学成为主流学科(比如历史、文学)的附庸,其结果法学将被日益边缘化,其支撑政治管理,其作为政治家身边的手的功能就会消失,那么法学的使命就会大大弱化、渐渐稀释,走向虚无。这是法学者们万万不愿看到的。作者研究,为法史学者冲破固有藩篱,奠定学科独立地位,开创了一条解说之路。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