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扫码下单

  • 音像音乐之源(音乐便利贴)杜磊//田敬英
  • 正版
    • 作者: 杜磊//田敬英著 | 杜磊//田敬英编 | 杜磊//田敬英译 | 杜磊//田敬英绘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杜磊//田敬英著| 杜磊//田敬英编| 杜磊//田敬英译| 杜磊//田敬英绘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6-01
    • ISBN:9787533455460
    • 版权提供: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杜磊//田敬英
    • 著:杜磊//田敬英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0.00
    • ISBN:9787533455460
    • 出版社:福建教育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1-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6-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202514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音乐”探源
    2.“歌曲”探源
    3.乐徽的来历
    4.五线谱的来历
    5.简谱的来历
    6.工尺谱的来历
    7.拍号的来历
    8.大小调的来历
    9.唱名的演变
    10.音阶的由来
    11.商音的来历
    12.雅乐起源于何时
    13.乐府小探
    14.国际标准音高的来历
    15.音叉的来历
    16.拍节机的来历
    17.指挥棒的演变
    18.“靡靡之音”的由来
    19.“梨园弟子”小考
    20.军歌探源
    21.《新四军军歌》的来历
    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来历
    .军乐探源
    24.哀乐的由来
    25.圣诞歌的来历
    26.校园歌曲的起源
    27.表演唱的由来
    28.弦子歌舞的产生
    29.交响曲的来历
    30.轻音乐小探
    31.爵士音乐的起源
    32.圆舞曲史话
    33.电话音乐小史
    34.唱片小史
    35.钢琴小史
    36.手风琴小史
    37.琴史话
    38.小提琴的来历
    39.单簧管史话
    40.吉它探源
    41.小号的演变
    42.圆号的来历
    43.长号的起源
    44.大号的来历
    45.口琴的由来
    46.合成器的兴始
    47.口哨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48.古琴的创造与发展
    49.焦尾琴的来历
    50.二胡探源
    51.琵琶溯源
    52.唢呐史话
    53.巴乌探源
    54.阮的来历
    55.擂琴小史
    56.芦笙小考
    57.管子史话
    58.马头琴的由来
    59.冬布拉的由来
    60.伽仰琴小史
    61.箫的来历
    62.笙的来历
    63.箜篌的来历
    64.口弦的来历
    65.磬的来历
    66.拍板小探
    67.说鼓
    68.话锣
    69.鼓吹乐探源
    70.学堂乐歌的兴始
    71.京剧的来历
    72.京剧角色名称小考
    73.京剧四大名旦的由来
    74.歌仔戏溯源
    75.舞蹈小考
    76.芭蕾舞的起源
    77.剧场溯源
    78:文艺会演的兴始
    79.音乐会的由来
    80.音乐节的来历
    81.国际音乐节的来历

    田敬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发表和获奖的主要作品、有《节日舞曲》、《音乐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十余件,出版《乐坛大师轶事录》等专著,编导或指导的舞蹈、声乐节目多次获得各级各类专业比赛、演出一等奖。 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楚天艺术教育》杂志编委。多年来在海内外发表各类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等500余件,出版《儿童少年美育全书》、《乐坛大师轶事录》、《舞台与讲台的对话》等专著18部(含合作),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中学《音乐》教材教参及湖北省高中、初中、小学《音乐》教材教参的编写,计约48册(套)。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音乐,起源于劳动。那么,“音乐”一词是怎样形成的呢?
    “音”和“乐”,在中国古代,是含意上有区别的两个字。在商代甲骨文中,“音”写作“□”,下部是口字、上部为管乐器的象形,意思是用口吹管乐器而发“音”,所以是会意字。商代,“音”与“言”两字还可通用;在商代甲骨文中,“乐”写作“□”,上方是丝字,下方是木字,丝(弦)附在木上,正是用来奏“乐”的弦乐器的象形。在先秦典籍中,特别是在诸子言“乐”的著述里,“乐”不是指音乐而言,它一般与“诗”、“歌”、
    “舞”等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当时多种艺术类型的总称。正如《乐记·乐本篇》所说:“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旄,谓之乐。”“音”与“乐”两字在古代文献中分别出现时,多具有不同的含义。如
    ,《乐记》中载:“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将“音乐”两字连用早的例,是《韩非子·说林下》:“吾尝好音乐,此人遗我鸣琴。”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大乐篇》中也出现了这一词:“音乐之所以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然,时的“音乐”一词的含义和现在的不尽相同。当时是指一种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
    英语中的“音乐”一词写作“Music”,是由拉丁语“Musica”演化而来的,早源于古希腊语“Motlsike”一词。直到公元前五世纪,“音乐”一词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形式而被人们接受并沿用下来。现在,欧洲各国语言中的“音乐”一词,大都由古希腊语——拉丁语的词根变化而成。在日语中,原来是没有“音乐”一词的,只是借用汉字的书写和发音。产生于八世纪中叶的日本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中,才开始见有“音乐”一
    词,其写法和含义与中国古代文献相同。直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采用了中国《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中的“音乐”一词作对应用语而加以意译使用。1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曾志□、沈心工等人,又将日语汉字中的“音乐”一词再传回中国。从此以后,在中国人的口语及书籍中,“音乐”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词汇就广泛地流传开了。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主表手段是节奏、旋律、音色、力度以及和声、复调、曲式、管弦乐法等等。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不同的演唱、演奏风格。丰富的人民生活、火热的劳动实践和各民族民间的音乐,是专业和业余音乐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每首作品必须在演唱、演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按形式、体裁和风格等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独唱、重唱、合唱等歌曲;独奏、重奏、合奏等乐曲;吹打、丝竹、
    民族管弦乐曲和交响乐曲;戏曲、曲艺音乐以及新歌剧、秧歌剧、舞剧、电视、电影或话剧的配音歌曲、乐曲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
    歌曲,是音乐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歌词与曲调构成。歌曲必须通过演唱才能为听众所感受而产生艺术效果。那么,“歌曲”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现代汉语中的“歌曲”一词,是从古代汉语中“歌”和“曲”两个含意有所不同的词组合、演化而来的。
    “歌”,这个字起源可能比较晚,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见到这个字。“歌”字的右边是个(打哈欠的)“欠”字,甲骨文写作“□”,像是一个人跪着张大嘴打哈欠的形象。因为唱歌也要张嘴,所以用欠字为意符。跪着
    的人形正反映了古代乐工的身份。“歌”字左边的哥,是个声符。所以,歌是个形声字。
    “曲”,这个字在小篆中写作“□”。《说文解字》记载:“曲,像器曲受物之形。”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段玉裁注释:“引申之为凡委曲之称。
    又乐章为曲,谓音宛曲而成章也。”可见,“曲”原来是一种旁曲而可以盛放物品的器皿的名称,转意引申为歌曲,是表示歌声婉转曲折的意思。我国远古时代的宗教歌曲和劳动歌曲,旋律大都比较简单平直。后来,旋律有了变化发展,特别是一些抒情民歌中出现了比较婉转动听的旋律,这类民歌即称为“曲”。我国先秦文献中有“献曲”之说(见《国语》),就是收集民歌供周王了解民情的意思;汉初收集的先秦文献中,还有“声曲析”一类书籍,可能就是指经过整理的古代民歌集的曲谱。
    我国古代将不用伴奏的清唱(多数是民歌)称为“曲”,也称为“谣”;加上伴奏的则称为“歌”。大约在唐朝以后,“歌曲”二字就逐渐连在一起而通用了。直至现代,“歌曲”则专指一种用声乐来演唱的艺术形式(包括有伴奏和无伴奏的),而与由器乐演奏的器乐曲相区别。
    我们经常可以在音乐书刊、音乐会节目单以及音乐会舞台上,见到一个象征音乐艺术的图案,这就是“乐徽”(见图),意大利文写作“Lyra”。
    然而,知道“乐徽”来历的人还不多。
    “乐徽”,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种民间乐器——抱琴(希腊文写作“Lyre”,读作“拉爱尔”;意大利文写作“Lyra”,读作“里拉”)。这种乐器的外形是一个呈“U”字形的框子:上端有一个横梁,中间悬有若干条弦线(少则三条,多至十余条,通常为三至五条),底端为共鸣箱。演奏时,抱于怀中,放于两膝之间,左手按弦,右手握拨子弹奏(也有站立演奏的)。相传,这种乐器为古希腊乐神所创。为帮广大民众解脱苦难,便把它赐给人类。从此,抱琴便传播于人间。抱琴是欧洲古老的乐器之一,欧洲人亦称之为“古琴”;又因为古希腊诗人常用它来给自己的抒情诗伴奏,可算得上是一件早配乐诗朗诵的乐器。故在当时,人们又称抱琴为“诗琴”。
    由于抱琴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因而各国人民十分喜爱和珍视这件古老
    而又有代表的器。所以,便将它作为“乐徽”,用以象征音乐艺术。后来,人们为使“乐徽”的图案更加对称和美丽,便在原乐器外形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修饰,使其更加华美庄重,而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
    五线谱,是用五条等距离的平行横线来记录音符及休止符等的一种记谱方法。它是由谱表、谱号、音符、节拍、调号等的逐步出现、组合而至完善的。五线谱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五线谱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大多用文字谱来记录、表述音的高低。文字谱产生于中世纪以前,那时,由于基督教做礼拜、唱弥撒圣歌的需要,产生了一种以A、B、C、D、E、F、G作为音阶各音的字母谱,A代表音名序列的“1”音,后几个字母根据七个音依次类推。高八度的音则用H、I、K、L、M、N、O、P等字母来代表(中间省去J)。后来,有人认为用这么多的字母太复杂,于是改用只重复A到G的七个音字母,大写代表低音,小写代表高音,重复的小写字母则代表更高的音。我们现在所用的音名,大体就是起源于这种字母谱。
    到了公元6世纪,教会音乐家觉得用手在空中比划,来表示歌曲的抑扬气势,很不方便。于是,逐步产生了一种叫“纽姆”的记谱法。.它的特点是用“点”、“划”、“钩”等符号,来表示音的趋向和高低。这些纽姆符号记在字母谱上,使试唱者大致知道了音名和高低,但还是脱离不了有人教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会音乐中出现了符号谱,用纽姆符号记在一线或三线上,称为“纽姆谱”。公元纪末,已有两种纽姆谱:一种是在意大利流行的拉丁纽姆谱;另一种是在君士坦丁堡流行的比昌池纽姆谱。P1-5

    《拍号的来历》、《大小调的来历》、《唱名的演变》、《音阶的由来》、《商音的来历》、《雅乐起源于何时》、《乐府小探》、《国际标准音高的来历》……《音乐之源》(作者杜磊、田敬英)一书,由81篇短文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们关心、常用的音乐文化知识,力求比较系统、简洁、准确地介绍这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突出其知识、通俗、趣味。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