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黄河传张中海
  • 正版
    • 作者: 张中海著 | 张中海编 | 张中海译 | 张中海绘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中海著| 张中海编| 张中海译| 张中海绘
    •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60000
    • 页数:668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9136273
    • 版权提供: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张中海
    • 著:张中海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8.00
    • ISBN:9787209136273
    •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12-01
    • 页数:668
    • 外部编号:3157967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 1

    楔 子 / 1

    章 横空出世(源头) / 5
    两眼泉 / 8
    白夜,星星宿“夜”的海 / 15
    往求黄河源:另一源头,另一条河 / 19
    扎陵、鄂陵: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柏海”/ 25
    山为水宗 / 31
    冰川:悬挂于巨峰之上的河流 / 35
    沧桑:高原上的贝壳梁、海虾山 / 38
    孕育:聆听古湖的“地层韵律”/ 40
    华 诞 / 42

    第二章 奔突与融合(青海) / 45
    “黄河沿”的“草芥”和牦牛 / 48
    九曲之首,沼泽下泥炭厚十米以上 / 53
    走出巴颜喀拉:从官仓峡到“小三峡”/ 57
    第二曲藏族同胞的出牧节:顺着河流的方向 / 60
    撒拉人婚礼与东乡人的临夏 / 64
    吐谷浑,“ 虽有城郭,而不居之”/ 67
    赤岭界碑:“ 不以兵强而害义,不以为利而弃言”/ 70
    湟水谷地,百万年前的黄河源头 / 72
    亘古未见的黄河露底 / 76
    “昔”:“ 禹导河积石”的洪水记忆 / 80

    第三章 皇天后土(甘肃) / 83
    黄河第三大湾:屏障中原,襟带万里 / 86
    炳灵寺:“ 黄河飞渡”与“西来鳌柱”/ 88
    别树一帜的汉族 / 91
    大夏河边:花儿与少年 / 94
    洮河岸畔,马家窑是啥子窑? / 97
    祁连脚下,寻找黄河古象 / 99
    苦脊甲天下 / 103
    水窖与水井,水车与天车 / 106
    黄壤时代和它的董志塬 / 110
    大支流渭河 / 114
    黄河桥,八十岁生日收到的问候 / 118

    第四章 得天独厚(宁夏) / 121
    河佑山佐,从“胡地”到“河南地”/ 124
    青铜峡与“百八塔”/ 128
    郭守敬治水,河渠“封”与“俵”/ 129
    “河套人”的水洞沟遗址 / 133
    筏子与筏子客 / 136
    “三龙”相会沙坡头 / 140
    西夏:“ 宜附中国”,以五十匹良马换中原九经 / 142


    回溯或仰望:“ 我的心儿在高原”/ 144

    第五章 鄂尔多斯兴亡(内蒙古) / 149
    第四大湾:阴山下的草原与森林 / 152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 155
    “云中”的云,包头的鹿 / 157
    不再有的“居延海”与荒沙深处的黑水城 / 160
    统万城:匈奴留存的城堡 / 163
    “百眼井”与乌梁素海 / 167
    “一首制”引水的“三盛公”把“驯服黄河”牌匾收进了博物馆 / 169
    “三弯必急”,人间“ 河神”王同春开渠 / 171
    大汗童谣 / 175
    岩画:刻在崖壁上的远古密语 / 178
    “它在寻找它的骑手,来到我们中间”/ 180
    庞然大物,曾经的恐龙王国 / 183

    第六章 表里山河(山西) / 187
    晋陕峡谷 / 190
    走西口与黄土风 / 193
    壶口瀑布:一年上移1.05 米?/ 196
    “旱地行船”与“六股头”/ 198
    河出龙门 / 201
    “没过河的过了河,过了河的没过河”/ 203
    蒲州:桥与楼,与牛 / 205
    《秋风辞》与后土祠 / 208
    大河之子:司马迁的苟且与高迈 / 210
    汾河岸畔,一百八十万年前那一缕炊烟 / 212
    山西洪洞大槐树 / 214
    “黄土坬聚湫”与“瀵泉”与盐池 / 217
    揭河底:大河之奇观,大自然之欣悦 / 220

    第七章 黄土高坡(陕西) / 225
    河无定,风无定,什么有定?/ 228
    镇北台的“合盘地”与牛羊市 / 0
    穴居家园:窑洞与地窨 /
    鼓舞:黄土高坡的前身“黄土高原湖”/ 5
    那时蓝田,人还是猿?/
    炎黄大战,败了的炎帝重拾旧营生 / 240
    古罗马的禁丝令与嫘祖手里那一袭绸缎 / 242
    仓颉造字:“ 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243
    严阵以待的军团,“ 立正”抑或“齐步走”的秦俑 / 246
    李仪祉:“ 洛河小儿”弄潮风云 / 249
    蝗惶之忆 / 252
    光未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254
    黄土窑洞里的甲申三祭 / 258
    潼关:“ 百二重关”与再复东流的九十度弯 / 262
    秦岭:中央山脉 / 266

    第八章 问鼎中原(河南) / 271
    三门古湖切穿与大禹治水的虚构和想象 / 275
    发现地书,殷墟甲骨文 / 278
    偃师二里头寻找夏王朝 / 280
    “仰韶文化之父”和八千年前的骨笛天籁 / 282
    “视外族人为兄弟”:北魏迁都,以洛阳为中心 / 285
    河图洛书 / 287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289
    四水贯东京 / 291
    城摞城之下的奢华和云烟 / 294
    隋炀帝运河:“ 共禹论功不较多”/ 298
    “陈桥兵变”与“靖康之难”/ 301
    流散:“ 长安城一夜走汴梁”/ 303
    淤淀:粮食、农业,华夏格试探 / 306

    第九章 命脉(徐淮故道) / 311
    杜充决河肇始河移徐淮 / 314
    贾鲁治河,以保漕运 / 316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318
    朱元璋《黄河说》/ 320
    为堤防正名:谓之“太行”,双重堤防 / 3
    “重门待暴”:从“ 太行”再到“太皇”/ 325
    仍然说堤:“ 易作难守,核心是守”/ 327
    万恭之恭:潘季驯治河之道 / 329
    “必须注意河的上游”/ 333
    从神河到皇帝的河 / 335
    为什么漕运不开海路:“ 朝贡”与“海禁”/ 340
    刘大夏把郑和七下西洋的海图藏哪里了? / 342
    泗水与宿迁之迁 / 345
    永沉水底的泗州城 / 347
    下游古湖湮灭于无,唯洪泽生于乱世 / 349
    云梯关沧桑 / 352

    第十章 治与乱(大河治理) / 355
    以孟津为顶点,看大河左翻右滚 / 358
    道光二十一年河决祥符之众生相 / 360
    五次大改道 / 365
    “葵丘之会”与“无曲防”/ 368
    贾让之策,“ 不与水争”/ 370
    王景“汴、河兼治”,八安流 / 371
    三次回河,黄河依旧北流 / 373
    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抵决口之河 / 375
    刘鹗:送罗盘的郎中被打成“汉奸”/ 378
    孔祥榕 / 381
    “大利大害,当改不改者岂惟一河!”/ 384
    洪 流 / 387

    十章 湮与兴(文明萌芽) / 401
    降雨观测与洪水痕迹 / 404
    立竿见影,二十四节气量出时间长短 / 406
    举物候为水势命名 / 410
    水文纪事:火车开近秦安 / 413
    汛息传递:从水情到军情,从“飞报”到“羊报”/ 415
    “免夫钱”催生货币经济 / 418
    河堤:或是酝酿的温床? / 420
    福城小镇的前身:草市 / 422
    以邻为壑,麻湾决口与1935 年苏鲁水灾纠结 / 425
    滞洪区的滞—以濮阳为例 / 430
    都水监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专门治黄机构诞生 / 433
    名词解释:埽 / 435
    组织与解放,以河为中心 / 439
    河神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 441
    浚县四女台:神河面前没有个人 / 444

    第十二章 三门峡 / 449
    砥柱,“ 古无门匠墓”/ 451
    《隋书》砥柱“山崩壅河”考 / 454
    “我若不把洪水治平,我怎奈天下的苍生?”/ 456
    从“皇帝的河”到“人民的河”
    “大家都来支援三门峡啊!”/ 457
    1962,二届三次会议48 号提案 / 460
    情何以堪:三岁寿命的三座大坝 / 462

    第十三章 寻找济水(包括禹河故道) / 465
    铜瓦厢决口一六十祭 / 468
    禹河故道:那时河北,实为“河间”/ 470
    自海河一线回摆,大河重出山东渤海 / 474
    又名黄淮海平原的华北大平原 / 476
    津门渤海那四道贝壳堤 / 479
    九泽中的巨泽—大陆泽 / 481
    济水源头济渎庙 / 484
    “清济”玄思:三伏三见 / 485
    大野、平湖、梁山泊及 / 490
    “十年九不收”的东平州;一次也没启的石洼闸 / 493
    以后,再也没出现的海市蜃楼 / 496
    乡俗:找祖坟与放河灯 / 498
    襁褓:又名沙土布袋的“土裤”/ 500
    清河门 / 502

    第十四章 循环或(山东) / 505
    三角洲流路变迁循环的小三角洲版 / 508
    那时泰山 / 510
    条支流汶河与龙山文化考 / 512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何也?”/ 515
    小村演绎“礼失,求诸野”/ 517
    何以成为“酝酿的温床”/ 518
    袁世凯:对付得了“神拳”对付不了黄河 / 522
    太后过河:可怜天下父母心 / 525
    迎接黄河回家 / 528
    怎样成为“酝酿的温床”/ 531
    “采集”与“渔猎”:祖上看家本领教炎黄子孙“生产自救”/ 533
    “凌汛决口,河官无罪”/ 536
    固住河口,三角洲人的梦想与探索 / 543

    第十五章 长河夕烟(水土) / 551
    赵牧阳的《黄河谣》与新时期的“龙王庙”/ 554
    “悬河干河都是死河象征,这是民族的灵魂问题!”/ 557
    家 园 / 560
    再溯黄河源,断流何止仅下游 / 562
    史念海“泾渭分明”考 / 565
    启 蒙 / 567
    王化云、小、郎中和老地主 / 571
    沙坡头,以麦草方格护路治沙 / 574
    牛玉琴:一个一字不识的农妇治沙 / 578
    病?张应龙患的什么“病”? / 584
    保卫黄河:一组吴起的绿化照片被认为是的 / 589
    保卫黄河: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 593


    第十六章 新大陆(三角洲) / 599
    扬州东门何以曾称“利津门”? / 602
    旧时的“宽乡”之地,新时代拓荒者的乐园 / 605
    我的黄河口 / 608
    “河喘气”?神秘莫测的“ 潮”及 / 611
    “国主山川”,尊重自然 / 615
    多样态系统:河流不仅只是河水 / 618
    河、河山、江山、江湖的汉词掂量 / 620
    从标准化堤防看河与人的三次对峙 / 622
    “世界反水坝日”/ 626
    豪奢一次吧,那被“供养”的河口湿地 / 629
    “拦门沙”又名“铁板沙”/ 633
    宿命:“ 河伯”遭遇“海若”的那一场《秋水》/ 638

    后 记 为什么是黄河 / 643

    致 谢 / 647

    张中海,当代有名诗人和报告文学作家,中作协会会员。1981年获山东省作协文学奖,1983年获《萌芽》创作荣誉奖,《现代田园诗》获1989年泰山文艺奖,报告文学《强龙之舞》《一个抗战老兵的传奇人生》分别获1989年《光明日报》报告文学奖、2008年泰山文艺奖。先后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现代田园诗》《田园的忧郁》等4部作品。

    黄河是中华民族拥有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几千年来,围绕黄河产生了种种乱与治、疏与堵、沉与浮、湮与兴、大一统与分洪分流,几乎所有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屈辱,辉煌与灾难,文明与蒙昧,都可以从这一条大河反映出来。她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走出巴颜喀拉,终于归宿大海的历程,是一曲黄河精神、民族精神复兴的壮歌。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郑州主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战略,对于黄河文化的系统梳理和发掘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云霓之望。《黄河传》是一部符合“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战略大书,是对讲话的热情回应。作者怀着虔敬之心,用三十年的时间从黄河入海口溯源而上,跋山涉水,足迹踏遍黄河沿线的每一片土地,其作品内容涉及黄河沿岸的历史、民俗、传说、地理、水文、天文、植被、动物,用半生精力凝结成这部培根铸魂的力作,让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母亲河的前世今生,感悟河文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对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