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这样管教更有效杰里·威科夫9787508536026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杰里·威科夫著 | 杰里·威科夫编 | 杰里·威科夫译 | 杰里·威科夫绘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杰里·威科夫著| 杰里·威科夫编| 杰里·威科夫译| 杰里·威科夫绘
    •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3-01
    • 字数:102000
    • 页数:23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8536026
    • 版权提供:五洲传播出版社
    • 作者:杰里·威科夫
    • 著:杰里·威科夫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4.8
    • ISBN:9787508536026
    •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3-01
    • 页数:239
    • 外部编号:码头附近3719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笫一章 基本理论
    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教育他们
    学会判断孩子的哪些行为需要纠正
    父母要知道的基本育儿准则
    打骂孩子只会起到反作用
    家长要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鼓励自己
    男孩女孩大不同,教育也要有区别
    和孩子一起努力,为上小学打好基础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里程碑
    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七大育儿秘笈”
    本书使用指南
    第二章 生活习惯
    不爱吃饭
    暴饮暴食
    摆弄食物
    不肯睡觉
    半夜总是醒
    不爱洗澡
    不喜欢上厕所
    沉迷于电脑电视
    第三章 情绪管理
    害羞
    爱发脾气
    任,缺乏耐心
    固执,拒绝改变
    嫉妒
    第四章 格培养
    不愿意分享
    磨蹭
    不听话
    逞能,非要自己做事
    黏人
    好动
    破坏东西
    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不收拾
    拿别人的东两
    第五章 行为约束
    骂人
    总是说“不”
    与兄弟姐妹争抢
    爱哭闹
    顶嘴
    第六章 安全教育
    喜欢攻击别人
    总是一个人跑出门
    乱动东西,热衷“冒险”
    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把所有东西都当武器
    不肯使用安全座椅
    不能安心愉快地自驾旅行
    在公共场合乱跑
    附录I 我的孩子多动?附录II 儿童安全备忘录

    巴巴拉·优内尔,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格教育专家,美国知名育儿杂志《双胞胎》创始人。 杰里·威科夫,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

    本书所总结的原则,明确说明了当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不过事实上,我们通常的做法却是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或打孩子,尤其当孩子接二连三地犯错时,我们更是如此。但是,打和骂这两种做法只会起反作用!打骂永远不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明白这一点,才是家长管教孩子的要务。其实,对着孩子喊叫或打孩子只会教孩子学会相反的东西:怎么喊叫、骂人怎么打人怎么耍滑头怎么担惊受怕怎么感到羞愧、自卑怎么把火发到别人身上对孩子任何程度的喊叫和打骂,不管是轻微的、
    不痛不痒的、偶尔为之的、家常便饭一样的,都会带给孩子错误的认识,误导孩子。如果让家长喊叫和打骂成了孩子能获得家长关注的方式,那么他们就会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捣蛋。
    其实,家长也不知道打孩子管不管用,因为他们不会真正去观察打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只是把打孩子当作对孩子的惩罚。但这种惩罚只会让孩子把不好的行为“转到地下”:孩子在家长面前很听话,背地里继续犯错误。
    这样虽然阻止了孩子在家长面前犯错,但不会完全杜绝孩子不好的行为。换句话说,这只会让孩子成为不被抓现行的“行家里手”。在管教时家长可能甚至会说:“别让我再抓到你这么干!”这就更不对了。
    在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中,初阶段的定义为“为了逃避惩罚而守规矩”,阶段则是“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奉行不悖”。当家长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打孩子的时候。就是将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准停留在了层次上。这样,孩子就只会想着如何逃避惩罚,而不会关注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对自己有利的。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挨打也是孩子早接触暴力的体验。孩子会从大人那里学会暴力行为,这正是我们呼吁家长不要打孩子的原因,尤其是现在媒体上关于孩子使用暴力的报道越来越多(见22~219页)。当你因为孩子打人而去打孩子的时候,再警告他“不要动手打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孩子是通过具体的方式来看待世界的。当他们看到大人可以随便打孩子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认为,自己也可以随便去打别人,比如打爸爸妈妈、打小伙伴。暴力只会引起暴力,还会让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
    愤怒、报复情绪,也会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破裂

    当家长冲着孩子叫喊或打孩子时,传达出的主要的信息就是,成人比孩子更高大、更强壮、更有力量,如果大人不高兴,就会让别人恐惧和痛苦。在更高大和更有力的一方面前成为受害者,并且无力还击,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焦虑和不安,当他们心烦意乱的时候自然也想要使用武力来发泄情绪。
    打人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结果,相反,孩子遭受暴力对待还会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情绪管理。因此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日托班、幼儿园,以及任何环境中,都必须对打人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当然,制定一个零容忍政策不是说对打人者进行惩罚,而是说这个政策应该成为你始终如一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将和与之相符的管教行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孩子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
    暴力的本质——暴力是学来的科学家做过很多研究来明儿童时期的经历和成人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
    朗尼·阿森斯博士(Dr.LonnieAthens)对因暴力而入狱的罪犯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采访表明,经常被虐待、恐吓或是目击人遭受虐待的儿童,极有可能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保护自己不受恐吓的方式。当使用暴力达成了这些目标,孩子就会觉得他是“没人敢惹”的那种人。
    他们会因此而洋洋得意、自吹自擂,暴力也就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极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使用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会产生危险的后果,不论这些形式是威胁的,还是带给他人实际痛苦的。当家长了解到这种风险的时候,我们相信他们就不会把打孩子作为管教孩子的一种方法了。
    P10-1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