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汶川地震次生灾害与地表破裂带调查周庆//何玉林//胥广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著 |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编 |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译 |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绘
    •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著|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编|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译| 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绘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01-01
    • 字数:371千字
    • 页数:22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2837006
    • 版权提供:地震出版社
    • 作者: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
    • 著:周庆//何玉林//胥广银//张春山//王士革等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00
    • ISBN:9787502837006
    • 出版社:地震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1-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1-01
    • 页数:222
    • 外部编号:涿仝西I757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1 工作概况及范围
    1.1.1 工作目的
    1.1.2 工作区范围
    1.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1.2.1 气象水文
    1.2.2 地形地貌
    1.. 地层岩
    1.2.4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2.5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1.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1.3.1 地质灾害类型
    1.3.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1.3.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1.4 次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4.1 次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
    1.4.2 典型地质灾害调查
    1.5 结论与建议
    1.5.1 主要结论
    1.5.2 建议
    第二章 典型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沟特征剖析
    2.1 典型地震滑坡特征剖析
    2.1.1 青川东河口滑坡
    2.1.2 安县大光包滑坡
    2.1.3 漩口牛眠(圈)沟滑坡
    2.2 典型泥石流沟特征剖析
    2.2.1 汶川县磨子沟
    2.2.2 汶川县牛圈沟
    2.. 彭州谢家店子沟
    2.2.4 彭州高家子沟
    2.2.5 北川魏家沟
    第三章 堰塞湖、震损水库和重要堤防风险源调查统计和危险程度分类
    3.1 堰塞湖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3.1.1 基本情况
    3.1.2 堰塞湖危险评估
    3.2 水库工程风险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3.2.1 基本情况
    3.2.2 险情分级
    3.3 堤防工程风险源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3.3.1 基本情况
    3.3.2 险情分类
    3.3.3 堤防险情程度的评估方法
    3.3.4 灾区堤防险情调查及风险源分析
    3.3.5 四川省堤防震损情况及风险源
    3.4 结论与建议
    3.4.1 次生水灾害源的成因
    3.4.2 次生水灾害源的分布特征
    3.4.3 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震区断裂活动调查
    4.1 震区地震地质构造环境
    4.2 震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4.3 震区主要断裂活动调查
    4.3.1 岷江断裂
    4.3.2 龙泉山断裂带
    4.3.3 龙门山构造带
    4.3.4 蒲江-新津断裂
    4.4 汶川8.0级地震破裂带特征
    4.4.1 北川-映秀断裂地震破裂带
    4.4.2 彭县-灌县断裂地震破裂带
    4.4.3 小鱼洞地震破裂带
    4.4.4 青川-带北川-映秀断裂地震破裂研究
    4.4.5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小结
    4.5 龙门山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
    4.5.1 龙门山断裂带几处典型探槽研究
    4.5.2 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原地复发特点的分析
    第五章 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
    5.1 引言
    5.2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建筑物破坏调查
    5.2.1 地表形变带宽度的测量
    5.2.2 地表破裂带宽度与建筑物破坏调查
    5.. 汶川地震地表形变带宽度
    5.3 历史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宽度
    5.4 建筑物的抗震标准问题
    5.5 结论
    第六章 震区次生地质灾害与地震断层相关调查
    6.1 引言
    6.2 地质灾害的不对称分布
    6.3 地震等烈度线图的不对称
    6.3.1 垂直发震断层方向上的不对称
    6.3.2 沿发震断层方向上的不对称
    6.4 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及两侧建筑破坏情况
    6.4.1 北川县城及其北部茶坝村
    6.4.2 虹口镇深溪沟
    6.4.3 白鹿镇白鹿中学
    6.4.4 小鱼洞镇
    6.5 地震灾害非对称分布的成因分析
    6.5.1 地震断层的上盘效应
    6.5.2 沿断层破裂方向的多普勒效应
    6.5.3 场地效应
    6.5.4 断层地表破裂带应力下降
    6.5.5 建筑物抗震能的差异
    6.5.6 地震断层倾角变化
    6.6 结论
    第七章 震区强余震地震动预测
    7.1 引言
    7.2 全球逆断层型地震余震资料
    7.3 余震震级时间序列统计分析
    7.4 唐山地震余震序列
    7.5 余震衰减规律
    7.6 汶川地震的余震活动趋势综合估计
    7.7 汶川地震余震震级累计频度关系
    7.8 汶川地震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7.9 强余震地震动预测
    7.9.1 概率方法预测
    7.9.2 确定方法预测
    7.9.3 讨论
    第八章 重灾区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
    8.1 引言
    8.2 灾后重建时期面临的主要灾害
    8.2.1 余震
    8.2.2 地质灾害
    8.. 堰塞湖
    8.3 泥石流
    8.3.1 北川“9·24”泥石流
    8.3.2 高川二郎村泥石流
    8.3.3 清平泥石流
    8.4 地质灾害易发生地段
    8.4.1 潜在的泥石流沟及沟口
    8.4.2 地表破裂带通过地带
    8.4.3 有可能发生滑坡的山坡地带
    8.4.4 河谷两岸
    8.5 灾区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
    8.5.1 灾害来源
    8.5.2 地质灾害危险分析评价
    8.5.3 地质灾害的预测分析评价
    8.6 灾后重建调查
    8.6.1 关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情况
    8.6.2 关于学校、医院恢复重建情况
    8.6.3 灾区重建实地调查
    8.7 汶川地震工业企业受灾情况与恢复重建条件分析
    8.7.1 工业企业受灾情况
    8.7.2 工业企业建设选址分区
    8.7.3 实地调查
    8.8 结论与建议
    8.8.1 严格执行新的灾区地震区划图
    8.8.2 建筑物应避开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
    8.8.3 居民点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
    参考文献

    “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科技快速响应项目”第3课题“灾区次生灾害快速调查与建设选址评估”下设5个专题:①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②灾区堰塞湖、震损水库和重要堤防快速调查;③震区断裂活动调查;④震区强余震地震动预测;⑤综合灾害危险区划分及居民点、重要企业建设的选址评估研究。本书《汶川地震次生灾害与地表破裂带调查》为该系列成果的总结,由周庆等人合著。


      为了快速评估未来余震的活动趋势及其影响范围,震区强余震地震动预测专题组根据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特征,结合地震构造模型,估计未来强余震的可能发生地点的展布范围;通过与同类地震序列的类比分析,估计未来强余震的趋势和强度;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强余震地震动的强度及其影响范围,并根据汶川地震的震害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编制出汶川地震强余震地震动预测图。
      在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调查,灾区堰塞湖、震损水库和重要堤防调查,震区地表破裂带调查,强余震地震动预测等基础上,综合考虑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地层岩、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各种因素,进行了灾区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划分,明确划分出适宜恢复重建地区、不适宜恢复重建地区(生态重建区),或适度重建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