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悼念忆:师友回忆录(精装珍藏版)季羡林978721306965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季羡林著 | 季羡林编 | 季羡林译 | 季羡林绘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季羡林著| 季羡林编| 季羡林译| 季羡林绘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字数:183000
    • 页数:270
    • 开本:32开
    • ISBN:9787213069659
    • 版权提供: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季羡林
    • 著:季羡林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8
    • ISBN:9787213069659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1-01
    • 页数:270
    • 外部编号:涿仝东9049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
    辑 我的先生们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西谛先生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回忆吴宓先生
    忆念胡也频先生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扫傅斯年先生墓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恩师董秋芳先生
    寅恪先生二三事
    追忆哈隆教授
    第二辑 同学少年
    忆章用
    怀念衍梁
    怀念乔木
    悼组缃
    追忆李长之
    悼念周一良
    忆念张天麟
    第三辑 老友飘零
    悼念曹老
    悼念姜椿芳同志
    悼许国璋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念赵朴老
    忆老友于道泉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第四辑 回首士林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
    寿作人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郎静山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回忆汤用彤先生
    赵元任先生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1946年归国,任北大学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西谛先生不幸逝世,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时,我正在莫斯科。我仿当头挨了一棒,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我是震惊多于哀悼,惋惜胜过忆念,而且还有点儿惴惴不安。当我登上飞机回国时,同一架飞机中就放着西谛先生等六人的骨灰盒。我百感交集。当时我的心情之错综复杂可想而知。从那以后,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我不时想到西谛先生。每一想到,都不禁悲从中来。到了今天,震惊、惋惜之情已逝,而哀悼之意弥增。这哀悼,像烈酒,像火焰,燃烧着我的灵魂。
    倘若论资排辈的话,西谛先生是我的老师。30年代初期,我在清华大学读西洋文学系。但是从小学起,我对中国文学就有浓厚的兴趣。西谛先生是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教授,在清华兼课。我曾旁听过他的课。在课堂上,西谛先生是一个渊博的学者,掌握大量的资料,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他那透过高度的近视眼镜从讲台上向下看挤满了教室的学生的神态,至今仍宛然如在目前。
    当时的教授一般都有一点儿所谓“教授架子”。
    在中国话里,“架子”这个词儿同“面子”一样,是难以捉摸、难以形容描绘的,好像虚无缥缈,但它又确实存在。有极少数教授自命清高,但精神和物质待遇却优厚。在他们心里,在别人眼中,他们好像是一等,不食人间烟火,而实则饱餍粱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其中有人确实也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成了令人羡慕的对象。存在决定意识,因此就产生了架子。
    这些教授的对立面就是我们学生。我们的经济情况有好有坏,但是不富裕的占大多数,然而也不至于挨饿。我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处境相同,容易引起类似同病相怜的感情;爱好相同,又容易同声相求
    。因此,我就有了几个都是爱好文学的伙伴,经常在一起,其中有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等等。虽然我们所在的系不同,但却常常会面,有时在工字厅大厅中,有时在大礼堂里,有时又在荷花池旁“水木清华”的匾下。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20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我们经常高谈阔论,臧否天下人物,特别是古今文学家,直抒胸臆,全无顾忌。幼稚恐怕是难免的,但是没有一点儿框框,却也有可爱之处。我们好像是《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任纵情,毫不矫饰。我们谈论《红楼梦》,我们谈论《水浒》,我们谈论《儒林外史》,每个人都努力发一些怪论,“语不惊人死不休”。记得茅盾的《子夜》出版时,我们间曾掀起一场颇为热烈的大辩论,我们辩论的声音在工字厅大厅中回荡。但事过之后,谁也不再介意。我们有时候也把自己写的东西,什么诗歌之类,拿给大家看,而且自己夸耀哪句是神来之笔,一点儿也不脸红。现在想来,好像是别人干的事,然而确实是自己干的事,这样的率真只在那时候能有,以后只能追忆珍惜了。
    在当时的社会上,封建思想弥漫,论资排辈好像是天经地义。一个青年要想出头,那是困难的。
    如果没有奥援,不走门子,除了极个别的奇才异能之士外,谁也别想往上爬。那些少数出身于名门贵阀的子弟,他们丝毫也不担心,后爷老子有的是钱,可以送他出洋镀金,回国后优缺美差在等待着他们。
    而绝大多数的青年经常为所谓“饭碗问题”担忧,我们也曾为“即失业”这一句话吓得发抖。我们的一线希望就寄托在教授身上。在我们眼中,教授简直如神仙中人,高不可攀。教授们自然也是感觉到这一
    点的,他们之所以有架子,同这种情况是分不开的。
    我们对这种架子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怪了。
    P9-P11

    民国怀旧热潮未退,民国怀旧和人物传记是持续热点。 《悼念忆--师友回忆录(精装珍藏版)(精)》季羡林亲定自选集,浓缩季羡林一生著作精华,「精装珍藏版」,单册、套装同步上市! 季羡林亲切回忆与他有过交集的20世纪大师,家国情怀、个人与时代的命运贯穿期间。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