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儿童的人格教育(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奥〕阿尔弗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编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绘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编|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译|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绘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7-0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16810637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著:〔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26
    • ISBN:9787516810637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10-01
    • 页数:0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9716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引言
    章 人格的统一
    第二章 对优越感的追求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的引导
    第四章 自卑感
    第五章 儿童的成长:防止自卑感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儿童的发展障碍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处境:这种处境的心理感受及其补救
    第八章 新环境的考验
    第九章 儿童的学校教育
    第十章 外界环境的影响
    十章 青春期以及教育
    第十二章 教育失误
    第十三章 教育父母
    延展之一:个体心理问卷
    延展之二:案例及讨论
    译后记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对于人类本身的贡献。他提出“自卑与”“社会情感”是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观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勤于著述,发表、出版著作300余种。主要著作有《自卑与》《理解人》《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意大利语、俄语、汉语、日语、韩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无论接触到这件事的哪一方面都会沉迷其中。这其中明显的事实或许就是必须为了理解某一特定行为而去了解儿童生活的全部历程。儿童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其全部的生活和个人格,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隐藏在其行为中的生活背景,就很难理解儿童的有些行为。对于这些行为表现我们称为“人格的统一”(unityofpersonality)。
    这种统一的发展就是行为和行为的表现方式协调统一为一个单一模式,这在儿童幼年就开始了。生
    活的需求迫使小孩用一个统一的模式作出应对,而且这种应对环境的统一模式不仅构成了孩子的格,也
    使其所有行为个化,从而与孩子相区别。
    人格统一这一事实,通常被大多数心理学流派所忽略。即使还没完全被忽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理论和精神病学实践会经常将一个特别的手势或者一个特殊的表达方式孤立出来进行研究,仿它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时这样一种手势或表达会被称为一种情结,且定了它们可以从个体的整体行为中孤立出来。但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类似于从一整段旋律中挑出一个音符,而且尝试着抛开整段旋律音符而只去理解这一个音符的意义。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合适,但是却被广泛地传播。
    个体心理学不得不站在反对这种广泛传播的错误的立场上,因为如果这种错误被应用于儿童的教育,那么将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危害。这一点在对儿童的惩罚理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一个小孩做了招致惩罚的事情,通常会怎么样呢?的确,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会考虑小孩的整体人格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但是人们常常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因为如果一个儿童多次重复同一个错误,老师或家长就会带有偏见地看待小孩,且会认为其无可救药。但是如果一个儿童的表现良好,只是偶尔犯错,那么人们就会基于儿童留给人们的总体好印象而不会那么严厉地惩罚他,这也是一个事实。尽管如
    此,这两种实例还是没有触及问题的真正根源,即我们应该基于对儿童人格统一的全面理解,来探讨这些错误发生的根源。这种理解不当就好像我们试着去理解一个单个新音符的重要,但是却将它从整段旋律中隔离了出来。
    当我们询问一个小孩为什么懒惰时,我们不能指望他能够认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根本原因,而这个原因对于我们了解其整体人格来说具有关键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能期待他会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撒谎。对人有深邃理解的苏格拉底,他有句传千年的谚语,至今还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即“了解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权利要求
    小孩回答如此复杂深奥的问题,即使是心理学家,恐怕也很难回答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个体某一行为的重要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我们首先要有方和理来理解儿童的整体人格。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描述孩子做了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而是要去理解孩子对于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的态度。
    下面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了解儿童整体生活环境的重要。这里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他还有个妹妹。5岁之前,他是家中的孩子,父母对他关爱有加,但这时妹妹出生了。以前男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乐意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这位母亲也毫无疑问地对他溺爱娇惯。同时,他的父亲是一个温厚和蔼、
    喜欢安静的人,也很享受儿子对他的依赖。因为父亲是一个长年在外的陆军军官,所以自然而然地,儿子和母亲比较亲近。他的妈妈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她总是尝试着满足这个依赖又顽固的儿子每一个要
    求。即便如此,她还是会常常为儿子的没有教养和威
    胁的手势而恼火不已。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这主表在儿子想不断地欺压母亲——他命令她,取笑她。总之,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明显表现出自己的不愉快以引起母亲的注意。
    虽然这个男孩的行为很让他的母亲恼火,但因为他并没有特别恶劣的本,母亲还是容忍了他,还是帮他整理衣服,辅导功课。这个男孩总是相信,母亲会帮他走出任何一个他陷入的困难。他无疑是个聪明的小孩,像同龄人一样受到了应有的良好教育,而且在小学的时候还不错。但是直到他8岁时,他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使父母再也无法忍受和他之间的关系。他不仅完全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以此来控制母亲的情绪。而且,一旦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去拉扯母亲的头发。他绝不会让母亲得到片刻安宁,他常常去拧她的耳朵或者掰她的手。他也拒绝放弃自己的恶作剧,而且由于他妹妹的长大,他更加固守自己的行为模式。很快,他的小妹妹就成了他恶作剧的新目标。他并不会真的伤害小妹妹,但是他的妒忌已经显而易见。他的恶劣行径始于妹妹的诞生,因为从那时开始,妹妹在家庭中处于有利位置,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P15-18P15-18

    口、床、孤僻、说谎、装病……这些存在于儿童身上的问题,都需要大人严肃看待。这些问题,都源于儿童被忽视或他们内心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若不在儿童时期将这些问题纠正过来,这些问题在以后将会衍生出各种大的问题,严重者会让孩子走上歧路,成为孩子一生的负担。因此,帮儿童建立健康的人格尤为重要。《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集结了阿德勒多年来研究儿童心理的精华,归纳了他对儿童人格问题的一些研究结论。阿德勒在本书中例举了多个真实的案例,对这些案例中的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从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孩子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提供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帮孩子纠正问题,帮孩子正确看待问题,从而帮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且,阿德勒在书中反复强调,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儿童。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