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南北战争三: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李硕978720814831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李硕著 | 李硕编 | 李硕译 | 李硕绘
    • 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硕著| 李硕编| 李硕译| 李硕绘
    • 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字数:435千字
    • 页数:448
    • 开本:32开
    • ISBN:9787208148314
    • 版权提供: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
    • 作者:李硕
    • 著:李硕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9
    • ISBN:9787208148314
    • 出版社:北京文景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8-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01-01
    • 页数:448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3617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张国刚)
    前言
    编 骑、冲击与军阵:步、骑兵战术的演变
    章 早期骑兵战术特征:骑与游击
    节 匈奴骑兵战术与其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六韬》中的战国骑兵战术原则
    第三节 秦汉之际的骑兵战例
    第二章 汉匈战争与骑兵冲击战术的肇端
    节 汉军与匈奴的战术区别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文帝到武帝:探索中原骑兵进攻战略
    第三节 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战术革新:从骑到冲击
    第四节 再论李广与李陵
    第三章 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期(东汉到西晋)
    节 刘秀时代的“突骑”作战
    第二节 汉末三国骑兵冲击战术的强化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节 西晋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章 骑兵的马镫战术与北方民族政权转型
    节 关于马镫研究的学术史和考古据
    第二节 骑兵冲击战术的成熟:马镫与马槊
    第三节 冲击骑兵的战术运用特征
    第四节 游牧族对骑兵冲击战术的适应
    第五章 4—6世纪南北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节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二节 北方骑兵对南作战的特征
    第三节 南方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四节 南方骑兵作战特征
    第六章 古代步兵军阵的战术特征与发展历程
    节 古代步兵军阵的队列特征
    第二节 军阵的“非理异动”
    第三节 先秦至隋代的步兵军阵变化趋势
    第四节 南方步兵的特殊战术形式
    附录 戚继光对军阵战术的探讨和对世俗观念的纠正
    第二编 南征与北伐:经典战例
    第七章 东吴的江防作战与晋灭吴之战
    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隔江对峙与攻防战
    第二节 伐吴的前期部署及司马炎对将帅的戒备
    第三节 灭吴之役的部署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
    节 立国之初:与北齐的战事
    第二节 560年代陈内战与北周、北齐的渡江作战
    第三节 隋军灭陈之战的部署
    第四节 灭陈战事实际进程
    第九章 桓温对前燕的北伐
    节 南方对北作战的地理因素
    第二节 晋军北伐中的黄—淮航道
    第三节 桓温伐前燕
    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
    节 刘裕伐南燕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多篇。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根据各路军队的进展,晋伐吴之战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十八日,为阶段,战事主要发生在长江
    北岸诸地区,以及自三峡至江陵的长江南北两岸;自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五日,为战事第二阶段,王濬舰队从江陵东下,配合江北各军攻克敌沿江诸城塞,顺流直下,于三月十五日登陆占领建邺,尽俘吴后主朝廷,战事宣告结束。
    在阶段的战事中,各路伐吴军队所遇到的抵抗很强烈,且都有较大战果,但各路统帅对于战事进度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关键的争执,能顺利渡江。在第二阶段,晋武帝已明确指示王濬舰队攻占建邺,但未时厘清王濬舰队与下游陆路诸军(主要是中线扬州都督王浑)的指挥关系,导致王濬与王浑发生争执。下面将重点分析西晋高层对于伐吴进展的预判,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抵牾。
    阶段战事据《晋书·武帝纪》,晋武帝于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诏命前线各军展开全面进攻。由于诸军进入临战需要一些时间,加之原边界距离吴军重要城垒尚有一定路程,所以到次年正月、二月才进入激战阶段。关于王濬舰队启程的时间,《华阳国志》卷八载为咸宁五年(279年)“冬,十有二月,濬因自成都帅水陆军及梁州三水胡七万人伐吴”。《晋书·王濬传》则载为“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自建平郡(今巫山县)以下的三峡江段都由吴军控制,吴军预先在峡中“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而羊祜尚在世时已从吴军俘虏口中获悉这些布防地点,所以王濬舰队已有针对措施,顺利通过三峡江段。这表明在益州舰队的下江行动中,荆、益两州保持着密切的协作。
    按照晋武帝战前的诏书部署,王濬舰队在驶出三峡,进入荆州江段后,便开始接受荆州都督杜预的指挥(节度)。二月三日(庚申),王濬舰队攻克江
    北重镇西陵,继续沿江而下,攻击两岸吴军。
    自襄阳南下的杜预所部,正月时已包围了吴江陵城,但一直未能攻克。杜预遂派一部兵力沿长江北岸向上游进军,以便接应王濬舰队;同时又派少数兵力偷渡长江,“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埋伏于乐乡城外。乐乡是吴军在长江南岸重要的军事要塞,且是其长江舰队停泊基地。当上游吴军被王濬舰队击败,逃入乐乡城内时,杜预所遣伏兵随之混入城内。王濬舰队于八日(乙丑)抵达乐乡城外江面,与吴军舰队
    展开会战,将其尽数歼灭,吴荆州舰队统帅“水军督陆景”被俘。王濬军与城内伏兵里应外合,于当日攻克乐乡。此战消灭了吴军长江上游的水上力量,使得江北吴军孤立无援,杜预军遂于十七日(甲戌)攻克江陵。

    中国古代的战争究竟怎么打?史书记载得往往不是那么详细,《南北战争三》试图弥补正史、古籍中的这些缺陷,意图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再度诠释魏晋南北朝战争历程。 晋灭吴,隋灭陈,桓温、刘裕北伐……数场重大战役详细分析,还原冷兵器战争原貌。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李硕著的《南北战争三(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