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许晖9787208112810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许晖著 | 许晖编 | 许晖译 | 许晖绘
    • 出版社: 上海人民世纪集团
    • 出版时间:2013-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许晖著| 许晖编| 许晖译| 许晖绘
    • 出版社:上海人民世纪集团
    • 出版时间:2013-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4-01
    • 字数:224千字
    • 页数:387
    • 开本:32开
    • ISBN:9787208112810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世纪集团
    • 作者:许晖
    • 著:许晖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2
    • ISBN:9787208112810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3-04-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04-01
    • 页数:387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3489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A
    “按图索骥”的“图”是什么图/11
    B
    “八面来风”来的是哪八种风/13
    “板荡识诚臣”的“板荡”指什么,15
    “爆竹”原来真是烧竹子/17
    “背井离乡”的“井”不是指水井/19
    “弼马温”为何是养马之官/21
    “睥睨”竟然是女墙的代称/
    “冰人”为何代指媒人/25
    “不齿”的“齿”原来是排座次/27
    “不名一钱”的“名”是什么意思/29
    “不欺暗室”为何比喻光明磊落/31
    “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33
    “不肖子孙”并非指不孝顺的子孙/35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是什么墙/37
    “步骤”原来是指由慢走到快跑/39
    C
    “差强人意”原来是夸赞之辞/41
    “长跪”跟谢罪无关/43
    “吃茶”原来是指女子受聘/45
    “驰道”只能供国君行驶车马,47
    “充耳不闻”的“充耳”原来是耳塞/49
    “筹码”原来跟“马”大有关系/51
    “春梦”从来不用于男女情欲/53
    “唇亡齿寒”遭遇的反击,55
    “匆匆”原来是“勿勿”之误/57
    “出恭”为何代指上厕所/59
    D
    “大红大紫”为何比喻显赫/61
    “大快朵颐”为何形容大饱口福/63
    “大相径庭”的“径庭”原来是失礼之举/65
    “”原来是“登极”之误/67
    “得饶人处且饶人”原来是指下棋让先/69
    “地老天荒”的“天”到底有多“荒”/71
    “电光石火”的“石火”乃是取火之法/73
    “垫背”原来是往死人身下垫钱/75
    “丁忧”的“丁”是什么意思/77
    “冬烘先生”为何称“冬烘”/79
    “咄咄怪事”原来是无声的抗议/81
    “敦伦”原来是房事的隐语/83
    E
    “恶客”专指不饮酒的客人/85
    F
    “方舟”原来是大夫所乘的船/87
    “分庭抗礼”为何形容平等相待/89
    “风靡”原来是形容厨刀太锋利/91
    “烽火”原来是两种信号/93
    “浮以大白”原来是指罚酒/95
    G
    “高屋建瓴”的“瓴”是什么东西/97
    “阁下”为何是敬称/99
    “骨朵”原来是一种兵器/101
    “鼓噪”原来是军事术语/103
    “鬼见愁”原来是一味/105
    “衮衮诸公”的“衮衮”是什么东西/107
    H
    “和缓”原来是秦国的两位良医/109
    “合葬”原来是从周公开始的/111
    “皇亲”、“国戚”地位差别大/113
    J
    “急急如律令”原来是汉代公文用语/115
    “集腋成裘”集的是狐狸的腋毛/117
    “结缡”为何代指成婚,119
    “戒指”原来是皇帝宠幸后妃的标志/121
    “井水不犯河水”原来是天文学术语/1
    “九五之尊”为何指皇帝/126
    “酒有别肠”不是形容两副肠胃/128
    “酒德”竟然是指酒后无德/130
    “角色”原来跟饮酒的等级有关/132
    K
    “开荤”开的是什么“荤”/134
    “开天窗”原来是比喻侵吞财物/136
    “开先河”为什么要以河为先/138
    “扛鼎”到底怎么“扛”/139
    “口实”原来是陪葬品/141
    “哭丧棒”原来有竹杖和桐杖之分/143
    “夸海口”夸的原来是孔子的口/145
    “会计”的称谓是怎么来的/147
    L
    “滥觞”原来指浮起酒杯/149
    “腊月”为何称“腊”/151
    “老死牖下”为何代指善终/153
    “敛衽而拜”原来不是妇女的专利/155
    “恋栈”为何比喻贪恋官位/157
    “吝啬”原来是对大地母亲的赞美/159
    “灵柩”不是棺材/161
    “喽哕”竟然是赞美的词/163
    “銮驾”为何比喻天子的车驾/165
    “乱点鸳鸯”竟然是做好事/167
    M
    “马弁”原来出自冠服制度/169
    “买路钱”原来是出丧时撒的纸钱/171
    “蛮夷戎狄”原来并非蔑称/173
    “蟊贼”原来是两种害虫/175
    “媒妁之言”的“媒妁”指什么/177
    “门婿”特指入赘的女婿/179
    “靡靡之音”原来特指之音/181
    “名列前茅”的“前茅”原来是军旗/183
    “名”、“字”原来是两回事/185
    “模棱两可”原来是讽刺唐朝宰相苏味道/187
    “墨守成规”的“墨”原来指墨子/189
    “牝鸡司晨”的“牝鸡”是什么鸡/191
    “墓木已拱”原来是诅咒之辞/193
    N
    “男女授受不亲”是怎样演变的/195
    “内子”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197
    “女红”的“红”原来是通字/99
    “弄璋之喜”原来是指生儿子/201
    P
    “佩服”为何跟衣服有关/203
    “琵琶别抱”为何比喻妇女改嫁/205
    “姘头”的称谓是怎么来的/207
    “平易近人”原来是形容政事简易/209
    “屏风”的称谓是怎么来的/211
    “扑满”为何用作存钱罐的代称/213
    “蒲柳之姿”并非专门用来形容女人/215

    “桥梓”为何比喻父子/217
    “秋老虎”原来是“秋老火”之误/219
    R
    “人尽可夫”原来不是形容女人/221
    “如坐针毡”竟然是真的坐/2
    “人流”原来跟古代官制有关/225
    S
    “三魂七魄”是哪三魂哪七魄/227
    “三宫六院”是哪三宫哪六院/229
    “山盟海誓”为何不能说成“山誓”、“海盟”/1
    “上乘”原来指四马共驾一车/
    “尚方宝剑”的“尚方”原来是官署名/5
    “少艾”原来是指美男子/
    “身怀六甲”为何表示怀孕/
    “尸位素餐”的“尸”不是指尸体/241
    “时髦”原来出自古人的发型/243
    “谥号”不可能生前就有/245
    “私淑弟子”是什么样的弟子/247
    “首当其冲”的“冲”应该指战车/249
    “首饰”原来是男人戴的帽子/251
    “寿终正寝”的“正寝”是什么地方/253
    “授人以柄”早竟然指彗星/255
    “书信”原来指传递信札的人/257
    “说项”原来是夸姓项的人/259
    “顺手牵羊”原来不是贬义词/261
    “素面朝天”的“天”指天子/263
    “随和”原来是两件宝物的并称/265
    T
    “胎教”原来自古就有/267
    “堂皇”原来指盛大的厅堂/269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271
    “天潢贵胄”为何比喻帝王或贵族的后裔/273
    “天之骄子”原来是匈奴的自称/275
    “挑衅”原来跟祭祀有关/277
    “跳槽”竟然是青楼用语/279
    “同僚”为何指同事/281
    “铜臭”原来是买官钱/283
    “窃玉”为何比喻男女/285
    “兔死狐悲”不是比喻物伤其类/287
    W
    “挽歌”必须执绋而歌/289
    “望洋兴叹”的“望洋”竟然是一种眼病/291
    “为虎作伥”的“伥”是人还是鬼/294
    “尾大不掉”形容哪种动物的尾巴大/296
    “文身”原来是为避蛟龙之害/298
    “稳操胜券”操的原来是左券/300
    “蜗居”原来不是形容居室窄小/302
    “乌贼”为何用“贼”来命名/304
    “无它”原来是古人相见的问候语/306
    “五毒”竟然是良药/308
    “梧桐引凤”为何能引来金凤凰/310
    X
    “希望”原来是仰望星星/312
    “犀牛望月”为何比喻长久盼望/314
    “喜鹊”喜从何来/316
    “下海”竟然是指接客/318
    “信封”为何用“封”来作计量单位/320
    “星期”原来指浪漫的婚期/322
    “新郎”原来指新科进士/324
    “薪水”为何代指工资/326
    “薪尽火传”不是指火种传了下来/328
    “刑不上大夫”原来是让大夫/330
    “姓”、“氏”原来有差别/332
    “学而优则仕”不是形容/334
    “血气方刚”不是形容青年人/336
    “寻短见”为何比喻/338
    Y
    “妖孽”本来不是形容女色/340
    “”原来是百姓的呼声/342
    “摇钱树”原来是形容/344
    “烟视媚行”不是形容女人风骚/346
    “一顿饭”为何用“顿”作为计量单位/348
    “一日三餐”原来始于汉代/350
    “遗孀”为何代指寡妇/352
    “阴沟翻船”的“阴沟”为何会翻船/354
    “鱼水”不是形容男女欢爱/356
    “宇宙”本来指屋檐和栋梁/358
    “玉树临风”的“玉树”原来是槐树/360
    “元宝”的“元”原来指改元/362
    “辕门”原来是象征的门/364
    Z
    “在下”竟然是裹腿布/366
    “再醮”为何形容女人改嫁/368
    “簪缨世家”为何代指显贵人家/370
    “糟蹋”竟然是遭水獭之祸/372
    “张冠李戴”的“张”、“李”到底指谁/374
    “正室”、“侧室”原来不是指妻妾/376
    “支吾”为何形容说话含混/378
    “指南”为什么不叫“指北”/380
    “状元”的称谓是怎么来的/382
    “捉刀”和“捉笔”混用/384
    “作家”原来是管理家务/386

    许晖,六十年代生,主编过《“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著有《身体的媚术:中国历的身体政治学》、《乱世的标本:中国历的乱世人格症》。自由作家。现居北京。

    《西游记》第四回,太白金星招安美猴王,到了天庭之上,玉皇大帝询问百官哪里有闲缺的官职,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孙悟空就此上任,担任了“弼
    马温”这个养马之官。
    养马之官为什么叫“弼马温”?历朝历代都没有人考清楚过。
    原来,中国古人有一种奇特的传说,认为猴子对消除马的瘟疫有。
    北魏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六中,总结了怎样相马之后,如此写道:“常系狳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一本失传的《马经》,也有类似的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其实猴子不仅仅能避马的瘟疫,还能治疗人类的疾病,《本草纲目》在“猕猴”条下写道:“(猕猴)肉:主治诸风劳……治久疟,食之避瘴疫。”为什么猴子能避马的瘟疫呢?明代政治家赵南星
    在《赵忠毅公文集》中同样引用了那本失传的《马经》:“《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
    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西游记》之所
    本。”天癸就是母猴的经血,母猴的经血流到马的饲料上,马吃了之后就不会患上马瘟了。
    马厩里养猴子是古代的惯例,因此古代的南北方言中有很多有趣的对猴子的称谓,比如北方管猴子叫“马流”,南方管猴子叫“马骝”或者“马留”,都是蔑视的称谓,也都跟马离不了干系。
    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其实是人尽其才,再合适不过了。“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转写,孙悟空如
    果是只母猴,那就更加严丝合缝了。另外,吴承恩创造地为孙悟空量身定做这个官职,还有大慈悲的劝谕之意。且看《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丹炉里跳出来后,大闹天宫之前,吴承恩意味深长地加进了三首诗,第三首诗日:“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论,官封弼马是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
    理,如来同契住双林。”这首如同参禅的诗中,不仅直言“官封弼马是知音”,而且吟诵的“马猿合作心和意”不就是心猿意马这个成语!“心猿”之所以能够跟“意马”组合在一起,当然是因为马厩里拴着猴子!果然,吴承恩让孙悟空不再心猿意马,从而陪伴唐三藏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睥睨”竟然是女墙的代称“睥睨”是一个书面语,形容斜视的样子,有厌恶、轻蔑或高傲之意。比如睥睨一切、睥睨众生、睥睨千古等词,简
    直高傲到了极点。
    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词早却是名词,而且特指女墙!
    女墙也叫女儿墙、女垣,是古时城墙上面呈凸凹形连续排列的齿形矮墙,作用是守城士兵瞭望来犯之敌,同时又可作掩体。今天很多古城的城墙上还完好地保留着“女墙”的形制。
    《左传·宣公十二年》:“守陴者皆哭。”孔颖达注解道:“陴、堞、
    俾倪、短墙、短垣、女墙,皆一物也。”陴,《说文解字》:“城上女墙俾倪也。”“睥睨”又可写作“俾倪”,《墨子·备城门》中说“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睥睨的不同写法,段玉裁解释得
    清楚:“俾倪叠韵字,或作睥睨,或作埤霓,皆俗字。城上为小墙,作孔穴可以窥外,谓之俾倪。”那么,为什么女墙又称作“睥睨”呢?孔颖达说:“俾倪者,看视之名。”东汉学者刘熙在《释名·释宫室》中说:“城上垣日睥睨,言
    于其孔中睥睨也;亦日陴,陴,裨也,言裨城之高也;亦日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明清之际著名才子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引《古今注》:“女墙者,城上小墙。一名睥睨,言于城上窥人也。”“于其孔中睥睨”,是指从女墙的孔中窥伺敌人的动静;“言于城上窥人也”亦是此意。显然,这种窥伺之状跟“睥睨”之斜视的样子相像,女子则更善于“睥睨”之态,故把女墙称作“睥睨”。至于刘熙所谓“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不过是男尊女卑的比附而已。斜视的样子很容易跟厌恶、轻蔑或高傲联想起来,因此“睥睨”由此而引申为此类义项。
    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提出质疑:“凡户以内之及肩小墙,皆可以此名之。盖女者,妇人未嫁之称,不过言其纤小,若定指城上小墙,则登城御敌,岂妇人女子之事哉?至于墙上嵌花或露孔,使内外得以相视,如近时园圃所筑者,益可名为女墙,盖仿睥睨之制而成者也。”揣摩李渔的意思,大概是说“女墙”之得名,盖出于防止深闺女子与外界接触的矮墙;“墙上嵌花或露孔,使内外得以相视”,则女子睥睨之态,红杏出墙之意呼之欲出矣!
    P21-24

    这个词,原来有这个意思,那个用法! 重返语言的历史现场,原来汉语是这么有趣,连语文老师都要吓一跳。 一部有关词语身世的故事书,一部让你的中文水平迅速提升的书,读了《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编著:许晖),你再也不会错用、误用和滥用中文了! 连续20周高踞台湾诚品书店榜。 世纪文景继作家张大春《认得几个字》之后又一部有关认字学词的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