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田家青9787108050137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田家青著 | 田家青编 | 田家青译 | 田家青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4-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田家青著| 田家青编| 田家青译| 田家青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14-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5-01
    • 字数:150千字
    • 页数:233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8050137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田家青
    • 著:田家青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8
    • ISBN:9787108050137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5-01
    • 页数:233
    • 外部编号:涿物流园1248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感怀
     拜识
    登堂入室
    业余的专业研究者
     亦师亦友 学术研究
    相知 期望
    教诲
    激励
     劳心累神编辑《则例》
    执著的著述
     无奈的合约
    恼人的粗劣印刷
    苦尽甜来
    提掖
    制新
    鉴赏
    品位
    本色
    安居
    天意
    逸事
     说山(一)
    说山(二)
    说山(三)
     “猴儿精猴儿精的”
    不冤不乐
    当断不断
     “这要我们如何是好”
    “他不懂还瞎说”
     “这儿就挺好的”
    有事儿不怕事儿
     “你站住”
    “没给他切了轴”
    再说板儿爷
     八月十五
    一个人一块钱,一个烧饼分两半
     “吃会”与会吃
    我不是收藏家
     惜时如金
    动物都属“猪”?
     看足球—你又跑这儿玩来啦
    永诀

    田家青,1953年出生。中古典具域内著名的学者、专家,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惟一的入室弟子。其专著《清代家具》(1995年中英文版)是学术界该领域开创和作;世襄评价为:“这是部关于清代家具的学术专著,研究、著述从填补尚付阙如的空白开始,并能达到如此规模,值得赞贺!”而经他创新设计的具有时代风格的“明韵”及“家青制器”系列家具,近年来屡屡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大型拍卖会上与历代古董珍玩同场拍卖,开创了著名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现代家具作品的先例。

    三十多年前,国内真正能高水准掌握英语的人并不多见。王先生的英语好,讲英语的口音略带特殊的北京味儿,在来京外国人的交际圈中口碑颇佳,这在与他同时期的文博专家中极为罕见。也正因如此,他有着更为宽阔高瞻的眼界和远超一般学者的知识,而他所做出的成就,便具有了世界意义。
    认识王先生的时候,我仅稍有一点英语基础。与他的接触,使我意识到英语的重要。那时,中国艺术史研究方面的中文新文献和新资料几乎为零,而西方学界则一直在不懈地努力研究,其学术成果遥遥,因此新进的研究资料都是英文的。当时王先生收集的英文书刊资料,在别处根本看不到,仅一览封面,已让我艳羡不止。再者,当年重要的收藏家和研究者也大都在海外,因此掌握英语是战略的。
    我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英语。
    所谓“啃英文”,不是指学学日常生活用语,而是学习理解专业论著所用的学术英文。那时没有英语学习环境,基本上碰不到外国人,也缺乏英语交流
    的渠道,能做的是狠下死功夫,“啃字典”,“啃语法”,同时,阅读从王先生那里借来的同时期的英文刊物。经过概三年多的时间,我掌握的单词量已成倍于当年外语学院对英文生所要求掌握的词汇量。
    我对古玩较为熟悉,阅读相关的书籍不算很吃力,这也对促进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帮。当时,王先生是极少数可以按时获得海外专业刊物的大陆学者。每次从他那里借阅回来当月的新刊物,我总会如
    饥似渴地阅读。待归还刊物时,我能把心得感悟告诉他,起初是用中文讲,后来慢慢地可以夹杂着部分英文,几年后我已可以完全以英文表达。随着阅读理解的进步,再有新刊物,不必借走,在王先生那里浏览个把钟头,便可以告诉他内容梗概。几年下来,英语水平提高,鉴赏力也有了质的飞跃,扩大了眼界,因而能从较高端的视角领略世间珍品。我慢慢尝试着按照国外学者的文体用英文写文章。开始真费劲。
    我曾在Orientations等海外介绍中国文物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四篇文章。篇,关于明式家具的鉴赏,由中文稿简化后翻译成英文,邮寄回来的原稿,几乎被英国的编辑批改成通篇红色了。即使这样,依然很兴奋,自比二战时盟军诺曼底登陆,伤痕累累,但好歹上了岸。认真分析这篇涂满红批的改稿,我找到了主要原因:稿子是由中文译成英文,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语句结构的先天不足。英文学术,按英语习惯直接用英文书写,而不是翻译。咬咬牙,我又开始尝试纯用英文写作。
    这算得上“啃英文”所拼的口气了。待第四篇文章的原稿寄回来时,除了几个单词之外,几乎没有改动(见右图)。其后,《清代宫廷家具》和《圆明园家具的特征》两篇较有影响力的,都是直接用英文写成,且已不觉得比写中文更难了。十年后,文物出版社在出版集时,收入了这两篇,反是从英文稿翻译回来的。从九十年代起,我已经能用英文在国际研讨会上宣读了。屈指算来,攻克英文过程大概用了十年时间。
    回想当年,在没有语言环境,没有教授辅导,能以干“啃”的方式攻克英文,与我太想明自己的能力、太想拿出过人的不无关系。随着英语的过关,阅读了越来越多的英文图书和资料,人的眼界开阔了,涉猎的领域拓展了,思考方式会有本质的提高。
    这些,王先生都了然于心。对于学习英语,记得前些年有个报道,有艺术学科的教师抱怨我国高考入学和教学制度,使有艺术天分的学生因英语不过关而不能进大学或不能。当时,王先生对此颇不以为然,特意对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即使是艺术类的学生,掌握英语也是必需的。现在英语的环境又这么好,如果连这点儿毅力都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成事儿。
    这样的人再有天分,我也看不上。”言下之意,似乎在肯定我为学习英语而付出的辛劳。
    到了九十年代,王先生认为我已有能力,更应该走出去提高眼力和眼界,他建议我循着他一九四八年去美国考察的路线也走一圈,并写了以下的这封信。
    P9-11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主要以田家青对王氏夫妇老年生活的回忆琐记为中心,旁及其所交往的名人雅士,贩夫走卒,皆是田亲见亲闻的手材料。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潮起潮落,胡同坊巷生活的市井风物,人情冷暖,王、袁身上不折不从、处变不惊的大家风范,日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传统美学趣味,都让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