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中国扶贫——制度创新与理论演变(1949-2020)王曙光978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王曙光著 | 王曙光编 | 王曙光译 | 王曙光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0-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曙光著| 王曙光编| 王曙光译| 王曙光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0-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无
    • 页数:308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0184946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王曙光
    • 著:王曙光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78
    • ISBN:9787100184946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8-01
    • 页数:308
    • 外部编号:京白库9074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基于贫困发生学的研究1

    一、引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反贫困成就1

    二、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贫困发生学的视角2

    三、如何反贫困?——减贫类型、战略选择与实施主体5

    四、结论:族群型贫困与综合反贫困模式的运用10

    第二章中国扶贫政策框架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1949—202012

    一、引言:我国扶贫事业70年的基本脉络、历史成就与世界意义12

    二、阶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阶段(1949—1978)13

    三、第二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农村经济迅展阶段(1978—1985)17

    四、第三阶段:扶贫组织体系的系统建立和有计划地大规模扶贫阶段(1986—1993)20

    五、第四阶段: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大规模减贫的攻坚阶段(1994—2000)22

    六、第五阶段:我国扶贫开发的转型和进一步深化阶段(2000—2012)25

    七、第六阶段:和之后的扶贫攻坚决胜阶段与消除贫困阶段(2012—2020)29

    八、结论:中国扶贫事业的制度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31

    第三章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扶贫转型33

    一、包容式(普惠式)增长、机会均等与赋权33

    (一)反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特征34

    (二)什么是好增长,什么是坏增长?35

    (三)实现包容式(普惠式)增长36

    (四)赋权、改善民生与提升可行能力37

    (五)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正义38

    二、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推动内生式扶贫,实现全面小康39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39

    (二)实施差别化、倾斜政策,外生力量与内生力量相结合41

    (三)立足长远和基础,切忌形式主义扶贫43

    三、实现精准脱贫,提高扶贫的精准和可持续45

    (一)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分析贫困根源45

    (二)精准扶贫的有效有赖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46

    (三)精准扶贫要着眼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管理48

    (四)针对不同贫困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的扶贫49

    (五)精准扶贫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建立长效机制50

    第四章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与实践51

    一、引言:我国扶贫事业的历史成就与战略转型51

    (一)我国扶贫事业的几个基本历史阶段及其主要成就51

    (二)我国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55

    二、贫困的内涵和致贫根源:相关文献梳理56

    (一)贫困的内涵:从收入标准到可行能力与赋权原则56

    (二)贫困发生学:从一般分析到社会网络58

    三、社会网络的内涵与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60

    (一)社会网络的内涵60

    (二)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之一: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60

    (三)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之二:社会网络与共同体建设62

    四、社会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64

    (一)经济与社会制度网络64

    (二)社会组织网络65

    (三)政治组织网络66

    (四)宗族组织网络66

    (五)宗教组织网络67

    五、社会网络扶贫的实践模式67

    (一)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构建和创新社会网络的底线保障基础67

    (二)组建各种社会组织,促进农村居民的联合69

    (三)加强村委会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69

    (四)引导家族、宗族和宗教组织合理运行,村庄的社会黏合度70

    (五)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进行“参与式扶贫”70

    第五章内生扶贫的根基、机制、载体与抓手72

    一、如何正确地看待贫困?72

    二、以多元综合的方式推进扶贫79

    三、精准扶贫和社会网络扶贫81

    四、从外生式扶贫到内生扶贫3

    五、内生扶贫的根基:乡村善治与发展集体经济85

    六、内生扶贫的有效机制:市场机制培育与社会力量动员88

    七、内生扶贫的组织载体:把分散小农整合为“大农”89

    八、内生扶贫的有效抓手:产业扶贫、互联网与新型乡村工业化90

    九、:为中国减贫和农村发展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条件93

    第六章微型金融发展与减贫机制创新96

    一、引言:我国反贫困的成就与深度贫困地区减贫的挑战96

    二、微型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有效减贫的能机理:七大效应的分析98

    (一)滴落效应99

    (二)赋权效应100

    (三)赋能效应100

    (四)社会网络效应100

    (五)治理效应101

    (六)文化伦理效应101

    (七)乡村产业链效应102

    三、公益机构型、商业机构型和型微型金融102

    (一)福利主义和机构主义微型金融102

    (二)公益机构型微型金融103

    (三)或准型微型金融105

    (四)商业机构型微型金融107

    四、微型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减贫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107

    五、未来微型金融如何力解决深度贫困?——着眼于乡村全面复兴的制度框架110

    第七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与反贫困112

    一、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减贫的核心机理112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制度特征115

    三、农民合作组织的弱内生影响了农民和贫困人群的福利?118

    四、提升农民合作社自生能力,促进减贫和农村发展128

    第八章社区型发展与社会网络扶贫133

    一、社区型发展的目标和内涵133

    (一)传统农村社区面临的问题:“双重消解”与“社区溃败”133

    (二)社区型发展的目标和内涵134

    二、社区型发展和社区型扶贫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136

    三、传统乡村社区治理模式与贫困者救济机制:一种借鉴140

    (一)中国古代的传统乡村社区的特点140

    (二)传统乡村社区治理的五大基本理念141

    (三)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贫困者救济和保障机制143

    四、社区型发展与社会网络扶贫:村社内置金融模式146

    五、社区型发展与社会网络扶贫:社区发展模式150

    六、社区型发展与反贫困:新乡贤机制153

    第九章农民资金互与反贫困158

    一、农民资金互与反贫困:核心机理158

    二、农民资金互的主要形态与发展状况160

    三、农民资金互面临的风险与挑战162

    四、农民资金互的未来趋势165

    第十章乡村民主政治治理与反贫困168

    一、乡村民主政治治理与减贫:核心机理分析168

    二、中国乡村民主政治机制的历史演变170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早期试验和推广170

    (二)村民自治进程与各地的村庄民主试验172

    (三)村民自治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问题173

    三、中国乡村民主政治的创新:村民议事会制度175

    四、多元共治的乡村协商民主、社会网络与反贫困177

    十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反贫困182

    一、引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中国减贫事业182

    二、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减贫的核心机制184

    三、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类型和质分析190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93

    五、结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为扶贫注入更大内生动力197

    第十二章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与普惠金融构建200

    一、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与金融反贫困的重要200

    二、普惠金融与机制创新:基于内蒙古边疆牧区金融服务实地考察201

    (一)牧区金融服务的特殊与金融服务创新202

    (二)边疆民族地区普惠金融建设进程中的各类金融机构204

    (三)倡导差异化的牧区金融监管206

    三、挑战与应对:突破边疆民族地区金融服务的困境208

    四、新技术和新思维在边疆民族地区金融服务方面的重要意义210

    五、结束语211

    第十三章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多元模式213

    一、把贫困送进博物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挑战和模式创新213

    二、民族地区反贫困经验(一):救济式扶贫的实施及其意义214

    (一)救济式扶贫的对象214

    (二)救济式扶贫的意义和对象瞄准215

    三、民族地区反贫困经验(二):能力增进型扶贫与金融反贫困216

    (一)商业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扶贫模式和挑战217

    (二)的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与对象定位218

    (三)非组织的信贷扶贫模式:社区发展的运作机制220

    四、民族地区反贫困经验(三):普惠型扶贫的整村推进式战略222

    (一)整村推进扶贫战略的政策、理论背景与评价222

    (二)云南大理的整村推进模式和解决族群式贫困的易地扶贫搬迁224

    五、结论:民族地区反贫困模式和反贫困主体需要多元化226

    第十四章中国反贫困的地方创新与未来趋势228

    一、言:国扶贫事业的成就与制度深化228

    二、宁德的贫困发生机理与反贫困机制229

    (一)制度供给不足型贫困和制度变革型扶贫模式229

    (二)区域发展障碍型贫困与基础扶贫和生态恢复型扶贫0

    (三)可行能力不足型贫困与能力增进型扶贫1

    (四)族群型贫困与族群系统型扶贫模式2

    三、宁德扶贫模式探索:内生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一)宁德扶贫模式体现了我国扶贫思路与战略的三大转变

    (二)宁德内生扶贫的核心是培养农民主体、扶贫机制、脱贫可持续

    四、宁德内生扶贫模式实现三大融合

    (一)市场机制与功能的有机融合

    (二)内生力量与外生力量的有机融合241

    (三)普惠型扶贫与精准型扶贫的有机融合242

    五、内生扶贫:宁德模式的启示与未来方向243

    第十五章中国的反贫困与生态保护247

    一、引言:生态资源、保护困境与农村贫困247

    二、生态保护与减贫——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机制之一:替代计的选择及其可持续249

    三、生态保护与减贫——发展双重目标的实现机制之二:生态环境教育及其可持续252

    四、结论:在生态保护和减贫中实现外生力量和内生力量的有机融合255

    第十六章易地扶贫搬迁与反贫困256

    一、引言:深度贫困区的反贫困与易地扶贫搬迁256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与约束条件259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259

    (二)“搬迁陷阱”: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262

    三、广西深度贫困的分布结构与易地扶贫搬迁机制及模式264

    (一)广西深度贫困的分布结构与特点264

    (二)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机制266

    (三)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271

    四、结论:如何避免返贫和回流:易地扶贫搬迁的系统制度框架279

    (一)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成就279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经济——社会——文化”系统制度

    框架280

    后记283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三亚学院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后留校任教至今。

    本书从理论上深入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扶贫实践经验,是将理论建构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