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为什么是马勒? 一个人和十部交响曲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诺曼·莱布雷希特著 | 诺曼·莱布雷希特编 | 诺曼·莱布雷希特译 | 诺曼·莱布雷希特绘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8-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诺曼·莱布雷希特著| 诺曼·莱布雷希特编| 诺曼·莱布雷希特译| 诺曼·莱布雷希特绘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出版时间:2018-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0-01
    • 字数:328千字
    • 页数:479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8060808
    • 版权提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 作者:诺曼·莱布雷希特
    • 著:诺曼·莱布雷希特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9
    • ISBN:9787108060808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8-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8-10-01
    • 页数:479
    • 外部编号:京白库7569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致中国的读者们
    序:马勒之后的另一波洪流?
    引言:苦寻马勒
    部 为什么是马勒?
    1 常见的疑问
    第二部分 马勒是谁?——生平与时代
    2 生在无名之地(1860-1875)
    3 城市之梦(1875-1887)
    4 如世界般壮阔的交响曲(1887-1891)
    5 再次复活(1891-1894)
    6 那些爱教会我的事(1895-1897)
    7 权力的滋味(1897-1900)
    8 维也纳的姑娘(1901)
    9 幸福的小插曲(1902-1906)
    10 三锤重击(1907)
    11 进军美国(1907-1910)
    12 为你而生,为你而死(1910-1911)
    13 马勒之后的世界(1911-1920)
    第三部分 马勒属于谁?
    14 如何诠释马勒?
    第四部分 如何理解马勒?
    15 找到开启私人空间的钥匙
    致谢
    文献目录

    诺曼·莱布雷希特,1948年出生于伦敦。有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专栏作家、小说家、制片人、主持人。他曾担任过《旗帜晚报》的理主编,为《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日报》《卫报》《立场》等报刊撰稿,他的十余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被翻译成17种语言,其中包括优选的《大师神话》《谁杀了古典音乐》《音乐逸事》《永恒的日记》等。他的博客Slipped Disc是英语世界阅读量多的古典音乐自媒体。

    常见的疑问马勒可以改变你的生活?1991年8月,正在克里米亚(Crimea)度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寓所接见了军方代表,由于试图抵抗苏联极权专制重返舞台,军部当场对其实施软禁。之后的三日,一切对外联系被中断,戈尔巴乔夫处于隔离状态。他的妻子赖莎·戈尔巴乔娃(Raisa)突发高血压,身心几乎崩溃。此时在莫斯科,抗议的人群涌入大街,俄罗斯共和国总统叶利钦(BorisYeltsin)在国会外部署了守夜的武装警戒。通过电视直播,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政变被粉碎后,戈尔巴乔夫重新回到办公室,同年底被酗酒又贪婪的叶利钦罢黜。
    12月,身为总统几天的某个夜晚,戈尔巴乔夫带他太太去听了由阿巴多指挥的马勒第五交响曲。在此之前,他们对马勒毫无概念。当晚的音乐极大地震动了他们。“我有种感觉,”戈尔巴乔夫写道,“不知何故,似乎马勒的音乐与我们的处境相连,他所传达出的‘重建精神’与当时的俄罗斯经济改革运动这一背景完全吻合,充满热情又百般挣扎。”赖莎称:“这音乐让我震惊,听完后整个人心灰意冷,仿生命不再有出口。”阿巴多安慰她,称这绝非马勒的本意,但赖莎依然久久不能平复心绪。作品中个人化的感受令手握世界第二大权柄的夫妇坐立难安。后来,戈尔巴乔夫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
    与矛盾,但要是少了它们,生命也就不成立了。马勒精准地捕捉到了身为人的、左右为难的境况。”与矛盾——对于一位政治袖而言这算是相当不错的音乐分析了——的确是马勒艺术的精髓,不过仍然无法解释,这位坚毅的政治家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对抗时,为何仍能立刻感受到马勒作品所带来的冲击。音乐里某些东西刺穿了戈尔巴乔夫面对公众时所披挂的盔甲,直击个体的无意识层面。有些改变发生了,我想我知道是什么。很多人与戈尔巴乔夫一样,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终其一生都在聆听马勒。历经数十年的冷战、热战、贪污、低能荒谬的行政效率,苏联的艺术已具有了一
    系列人人不得越界的标准化模板,任何违背既定方针路线的诗人、作家都会被放逐。事实上,苏联的音乐就是人们生活的背景乐:永远的官方、情绪激
    昂。
    然而,音乐家总有办法扭曲官方路线。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Shostakovich)用15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描绘了他那个时代的生
    活,听众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表达方式,而人民委员会却完全找不到起诉他的理由。施尼特凯(AlfredSchnittke)用音乐记述了苏联解体的开始,但也没有冈此被发配到盐矿做苦力。这两位都借鉴了马勒的表现手法——在乐谱中使用“反讽”。

    为什么是马勒?他的音乐如何影响我们?为什么会影响我们?我们听到的是不是他想要我们听到的,亦或者一切都只是诠释所带来的想臆断?为什么马勒令我们哭泣? 诺曼·莱布雷希特著的《为什么是马勒(一个人和十部交响曲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叙述了谁是马勒?他截取自己的生活作为音乐创作的模板,他揭露黑暗私密的精神创伤,将它们摆在公众面前一一分析,只为缓解身为人的苦难。他所呈现出的外表不但暴烈,而且变幻莫测。马勒说自己是“三重的流浪者”,同时拥有三层纠结的身份:犹太人出身,说德语,又无以逃脱被整个世界拒绝的命运。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