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苦海求生: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萧邦齐9787203097266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萧邦齐著 | 萧邦齐编 | 萧邦齐译 | 萧邦齐绘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萧邦齐著| 萧邦齐编| 萧邦齐译| 萧邦齐绘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9-01
    • 字数:285千字
    • 页数:331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3097266
    • 版权提供: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萧邦齐
    • 著:萧邦齐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6
    • ISBN:9787203097266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9-01
    • 页数:331
    • 外部编号:京白库6976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千人坑
    章 鬼哭神嚎的世界
    上海序曲
    浙北陷落
    宁绍战役
    浙赣战役
    难民数量及目的地
    第二章 面对难民危机
    处理难民面临的障碍
    金华:难民围困的个案研究
    以工代赈
    形式的救济
    非难民救济组织
    第三章 转乎沟壑
    即将来临的战争
    去何方?
    从石门湾到杭州
    从杭州到桐庐
    缘缘堂
    第四章 苦日子
    社区与家庭:冯宗孟的叙述
    汪梦松日记中记录的局部灾难
    金锡辉的日记
    逃难经历
    桃花源
    第五章 掳掠中国平民
    战争中的颠沛流离
    吴英才的例子
    第六章 流动中的
    迁至
    离散的
    方面的困难
    迁往松阳县
    阮毅成与南迁
    流离失所
    云和的生活
    幸存
    第七章 与敌人玩捉迷藏
    流动的余姚县
    两极化世界中的行动家
    秋季的复兴
    情报与牺牲
    王乃仁的报告
    辞职还是免职?
    第八章 游击的教育
    绍兴县立中学
    绍兴嵇山中学
    湘湖师范在松阳
    省临时联合中学
    嘉属联中
    第九章 战时的商业
    浙江省铁工厂
    工业内迁
    浙江省地方银行的战时角色
    浙江印刷厂
    交通运输障碍
    “如雨后春笋”:处州的战时商业
    利用染织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章 焦土
    炸毁闸口电厂
    炸毁钱塘江桥 宁波的非商业化
    破坏铁路和公路
    衢州空军基地
    浙赣战役
    十章 贸易和走私
    温州与前往内陆的新通道
    走私
    内地的贸易模式
    经济繁荣
    经济位移与替代
    第十二章 鼠疫弹
    各异的政治文化
    宁波的防疫战
    衢州的防疫战
    义乌的间接传染
    结语 重建家园
    致谢

    萧邦齐,现为马里兰洛约拉大学亚洲史德勒讲席教授。有大量中国史著作和教材问世。其著作有:《血路——中国中的沈定一传奇》(Blood Road: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荣获1997年度列文森很好史学著作图书奖;《个纪的悲歌:湘湖地区社会变迁研究》等。

    这种离奇的吃人肉细节的描述警醒我们,冯振华在此段回忆中所记得的极有可能是他母亲告诉他的——当年他年仅六岁。尽管他可能对某些创伤事件或连绵的磨难记忆犹新,但他的记忆可能一直依赖于别人所述,其母亲肯定想用这件事向儿子和家人表明她是个德行高洁的妻子。
    冯父死后,冯母和三个孩子——冯振华和两个姐妹(一个14岁,一个4岁)回到距离崇福镇几公里远的夫家。虽然冯振华的祖父已经去世,但祖母和两个婶婶仍住在那里。冯振华的父亲是长子。冯振华的二叔在上海绸厂工作,战争爆发时,他——既有趣也可能一开始是莫名其妙——跟随厂里同事而不是与妻子一
    道撤退到安徽。然而,这一选择可能正突出了社会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40年代关于中国婚姻的论述,他指出,之间缺乏亲密关系(特别是感情上的亲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和同年龄的群体中。冯振华的三叔在离老家30英里远的一家嘉兴酱酒厂做工,这个距离太远,没法正常通勤往来。不过,战争一爆发,他就回了老家,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待在一起。战时的选择仓促拼凑或(更雅致地说)组成了一个新家庭。这个家庭里面包括一个成年男人,一个祖母,三名妇女和五个孩子(年龄从2岁到14岁不等)。战争和危机带来了新的社会组合,改变了旧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冯振华的祖母和两个婶婶带着两个堂弟妹一起生活时,显然是女人当家。三叔回家后,整个局面为之一变。作为家里的成年男人,冯三叔认为祖宅太靠近沪杭铁路,留在老家太过危险。他坚持(当然,他独行其是并成功了)全家搬到离祖宅西面22公里外的永秀乡。对于他为何要选择永秀乡以及他在那里有什
    么关系,不得而知。不过,事实明这非明智之举,永秀乡和附近一带饱受强盗的骚扰。侵华日军的到来如同台风,催生了诸多如同龙卷风般的小强盗团体。这些为非作歹的团体(用中文的说法即“土匪”)趁乱偷窃打劫。在杭州湾的海宁县,大量难民从县城逃到镇上、乡村和西边的山区后,一伙盗匪打劫了硖石港。后来,他们又被地方保卫队打退。
    永秀乡的土匪尤其暴力。据说,晚上经常能听到混合着哭喊声。冯振华一家寝食难安。祖母埋怨冯振华的母亲把家搬到强盗窝里——这是个不合逻辑的推论,但又是个符合传统家庭动力学的反应。冯振华说他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在强盗窝里避难显然并非逃难之旅的目的(冯振华的母亲认为离家太远,不应搬到此地)。
    当时,日军的船天天挤在附近的大运河里。冯家讨论,如果要搬家的话,哪里更容易找到船只。冯母天天去河边寻找渔船,好不容易联系到有专门运送难民的船只,其上装有渔网做掩护。付了船费后,冯家第二天晚上启程回老家。当他们途经崇德北门外的茅桥埭时,被桥上的军队拦住了。一开始冯家以为对方是要强行征用这艘船做军用。对于坐船的百姓而言,这是普遍而又完全现实的恐惧。士兵们在冯家的行李里翻来翻去找钱。要注意到,大战在即,正常的社会秩序已陷落,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是很可能发生的事。冯家的钱都分藏在几个成人身上——这是个很可能因搜身而被挫败的战略。两个婶婶在行李中的衣服里藏了点私房钱,都被士兵们拿走了。不过,冯家还是回了老家。
    P24-25

    萧邦齐著的《苦海求生(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讲述一段“鬼哭神嚎”的历史,一代中国人苦痛的经历。 破亡里,百姓如何生存、应对、抵抗,甚或死亡?省与地方、汉奸与抵抗者、战士与平民、中国人与日本人、官员与老百姓、教师与学生、员与非盟友或敌人,在这个危难时刻,做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不管长途或短途迁徙,用艺术家和作家丰子恺的话来说,当难民就是“苦海”求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