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悉达多的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金木水97875443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金木水著 | 金木水编 | 金木水译 | 金木水绘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金木水著| 金木水编| 金木水译| 金木水绘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字数:140千字
    • 页数:23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4370431
    • 版权提供:海南出版社
    • 作者:金木水
    • 著:金木水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2
    • ISBN:9787544370431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5-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4-01
    • 页数:239
    • 外部编号:京白库4894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两种智慧
    部 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为什么我们对这门学科不能预期过高
    1. 谁有病,谁没病,谁治病
    2. 我爱心理,所以我批评心理学
    3. 理的冲击,上帝死了
    4. 科学的冲击,实验活了
    5. 行为的冲击,心不见了
    6. 关不上也打不开的另一扇窗:弗洛伊德
    7. 加一点动机,加一点认知
    8. 真科学、伪科学及中间地带
    9. 说“不够”,以用户的名义
    第二部分 悉达多的心理学——为什么抛开神秘学仍有其理值?
    10. 哪一个悉达多,哪一个
    11. 以自为洲,不太像宗教的宗教
    12. 以法为洲,不太够哲学的哲学
    13. 说心理:从苦开始
    14. 说治疗:灭苦为终
    15. 一种想,思维不是我
    16. 一种我,我也不是我
    17. 一种觉,验无我
    18. 悉达多的认知疗法:无主亦无客
    19. 悉达多的行为疗法:实践于正道
    第三部分 连接生命的心理学——为什么学能解决现代心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20. 有信念,有感受,才有生命
    21. 吾爱吾师,尤爱他对生命的专注
    致谢
    索引

    金木水,于北京大学,获得芝加哥大学理学硕士及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旅居海外。作者视野开阔,文笔轻松,自幼爱好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学、哲学、心理学,擅于理地介绍学的原理与方法。另著有《当励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静的五步锻炼》,该书侧重陀的方法,而本书侧重陀的原理。

    1.谁有病,谁没病,谁治病——心理学似乎不足以解决心理问题上个世纪初,美国正经历着工业化的冲击:一方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另一方面,每人都希望出人头地,精神压力剧增。于是社会上出现一种怪病,症状是失眠、忧郁、头痛,有时还有皮疹、眩晕、胃溃疡,严重的情况出现“脑崩溃”。为什么叫它怪病呢?这些人生理正常——按当时的医学标准不算病人,也没有幻觉——按当时的医学标准也不算疯子,医生不得不给“怪病”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神经衰弱。
    据说,神经衰弱当初在美国如此流行,以至于有一本通俗读物就叫般有人没有神经衰弱》。还据说,美国心理学开创者威廉·詹姆斯当初产生对心理学的冲动,就因为自己、亲戚、朋友、同事都得了神经衰弱。
    这个故事是我从心理学家舒尔茨的书中读到的。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发现一多后,这种“怪病”终于传到了中国:看看我们周围,同样存在着
    物质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烦的反差,也同样流行着
    失眠、忧郁、焦虑、头痛。于是就像一个世纪前的威
    廉·詹姆斯那样,一个世纪后的我也产生了对心理学的冲动。
    什么样的契机,会使一个人对心理学感兴趣?
    心理问题。荣格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觉醒。提到心理问题往往被想得太严重,其实它可大可小:的心理问题才算心理疾病,普遍的心理问题只算烦恼,它们都是心理健康的反面,只不过反面的程度不同罢了。可以说:正是每个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把他或她引向了心理学。
    又是什么样的契机,会使一个人对学感兴趣?
    陀说:人生是苦。如果你对这句话不曾体会,也就不会对学感兴趣。回想年轻时的我就是这样,烦恼虽然很多,解脱似乎很快,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人生是苦,我一定会反驳说:“不,人生是快乐。”直到中年后,发现身、心、境变化无常时,我才体会到人生“有”苦。再到发现“苦”无法逃避时,我才体会到人生“是”苦。虽然每人情况不同,但可以说:正是每个人对解脱苦的向往,把他或她引向了学。
    要说心理问题和苦有什么关联,它们基本是一回事。之所以听起来像两回事,因为它们来自两个系统
    ,对现代人来讲,两个系统的语言都过于生僻罢了。
    其实心理问题说白了,开始于烦恼,大部分是烦恼;苦说白了,也开始于烦恼,大部分也是烦恼。没错,正是烦恼,把心理学、学与我们连接起来。
    当然上述契机是对普通人而言。如果考大学时,你稀里糊涂地报了心理系,那你不需要心理问题这种契机。类似地,如果小小年纪,你阴差阳错地被送进庙里,那也不需要苦这种契机。除了以上“专业人士”,如果各位自觉地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肯定有一
    种契机——烦恼就是你的契机。
    之所以提到契机,因为我们要定义“够不够”。
    想想看,从怎样的契机出发,决定了以怎样的标准为“够”。比如口渴的朋友,以解渴为“够”,不会以你递来的本书为“够”;而求知的朋友,以求知为“够”,不会以你递来的馒头为“够”。
    P-

    阅读《悉达多的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说不够》就像是在理地山麓上漫步,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要小心高处的严寒。 这是一本“如此”批判现代心理学的书,它批判之后宣扬用学中的理去弥补现代心理学的不足。 作者金木水对现代心理学进行理的质疑,出代心理学在应对心灵问题时的“不够”,并分析了思想中的理值;提出两者在应对心灵问题层面上的互通互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