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茶路无尽
  • 走过万里茶路,踏访五十多座茶山,集数十年问茶经验 深入茶区,遍访茶农 追根溯源,严谨考证
    • 作者: 静清和著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静清和著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0842825
    • 版权提供:九州出版社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的茶山之行、问茶经验和心得体会的集结之作。作者试图结合茶山游学,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把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认真地交代清楚。为此,作者重走茶区,遍访茶农、茶人,严谨考证茶史、茶叶制作工艺、技术传承、茶树品种等等,力求从可靠文献和证据链中,得出每一个所要表达的结论。让自己的每一个观点,得到可靠的技术与正确的理论支持。尽可能地让每一张图片与文字对应,可赏可读,以图释文。

    ★知名茶人静清和继畅销书《茶味初见》《茶席窥美》之后又一茶界力作!

    ★作者走过万里茶路,踏访五十多座茶山,集数十年问茶经验;

    ★作者深入茶区,遍访茶农;追根溯源,严谨考证,内容详实可靠;

    ★随书附赠精美的《卖茶翁茶器图》一套;

    ★本书收录作者百余幅精美摄影作品,图文并茂,版式精美。

    本书为作者数十年的茶山之行、问茶经验和心得体会的集结之作。作者试图结合茶山游学,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把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认真地交代清楚。为此,作者重走茶区,遍访茶农、茶人,严谨考证茶史、茶叶制作工艺、技术传承、茶树品种等等,力求从可靠文献和证据链中,得出每一个所要表达的结论。让自己的每一个观点,得到可靠的技术与正确的理论支持。尽可能地让每一张图片与文字对应,可赏可读,以图释文。

    静清和,原名张茂林,出身于中医世家。山东著名茶人,济南茶艺学校副校长,国内知名茶席、茶道空间设计师,茶道与茶席美学的推广者、践行者。长期以来,致力于茶道、香道、传统插花、中医、文玩等传统文化的研习。多年来,秉持“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地制茶做茶理念,长期游走茶山,亲力亲为,遍访茶人,源头问茶,于茶史、茶类、茶性、茶器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代表作《茶味初见》《茶席窥美》。

    茶里幽物知多少

    殊途同归说茶陈

     

    绿茶篇

    绿茶汤清因芽贵

    碧螺峰下明前春

    西湖龙井豆花香

    高氨低酚安吉白

    竹下忘言对紫笋

    恩施玉露遗唐韵

    猴魁瓜片与松萝

     

     

    黄茶篇

    黄茶堆闷滋味醇

    君山银针金镶玉

    茶中故旧是蒙山

     

     

    白茶篇

    白茶清凉不揉炒

    政和大白醇厚佳

    福鼎白茶毫密布

     

     

    乌龙茶篇

    乌龙三红七分绿

    武夷岩茶别有韵

    墨绿观音重似铁

    凤凰单丛数乌岽

    台岛乌龙有古风

    自序

    去年的初秋,编辑于善伟先生,鼓励我把数十年的茶山之行、问茶经验、和心得体会,付诸笔墨,与爱茶的朋友分享,我愉快地答应下来。因为,此前出版的《茶味初见》,是一本引导大家顺应自然,深层次地鉴别茶、与健康喝茶的专业茶书。在饮茶的同时,让大家去领略,蕴含在24节气中的茶与茶汤之美。《茶席窥美》,是一本深入探讨习茶、泡茶、知味、择器、鉴水、尚美、格物的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专著,科学地指导爱茶人,如何运用人体工学,更合理、更健康、更风雅地去泡好一杯茶。在写完两本专著之后,我发现茶的知识构架,还不完整,还缺少一本详解六大茶类的书籍。如果能结合茶山游学,用一个理科生的思维和视角,把六大茶类的本质、与茶类起源的相互影响,认真地交代清楚,那么,从《茶味初见》、《茶席窥美》、到《茶路无尽》,我的个人茶书三部曲,算是趋于完美了。仔细梳理出的茶的知识体系,以及对茶的整体地深刻认知,也算基本建立,让知识不再碎片化。

    尽管勤奋地在学在写,也恐慌自己的才疏学浅。于是,重走茶区,遍访茶农、茶人,严谨考证茶史、茶叶制作工艺、技术传承、茶树品种等等,力求从可靠文献和证据链中,得出每一个所要表达的结论。让自己的每一个观点,得到可靠的技术与正确的理论支持。尽可能地让每一张图片与文字对应,可赏可读,以图释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和细节,给本书的写作,增加了诸多难度和挑战。为此,我只能事必躬亲,多少个假日与夜晚,行色匆匆,穿行在茶区与往返的问茶路上,以至于我们家丫头,取笑我说:“你问茶累积的机票和车票的厚度,早已超过了新书的页码。”这点我必须承认,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嘛!

    风霜雪雨,一路问茶,一路采访,力争在当天晚上,整理完一天的笔记,趁热打铁,草就该书每一章节的文稿。恩施的那个雨夜,记得在宾馆,灯下孤影,我用随身带的茶具,泡一壶“红袖添香”,插一枝半开的素心蜡梅,写下了“恩施玉露承唐韵”一章,花香浮动,茶润诗心,茶与花,都是旅途中最温馨地慰藉与陪伴。辛勤耕耘的每一个夜晚,虽苦尤甜,至今历历在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茶山迤逦,茶路孤独,但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风雨兼程,付出辛苦。最能激励我的,是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谆谆告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能医我愚,苦可砺我心,梅花之清香,不也是来自于苦寒吗?

    茶路漫漫,漫漫茶路。学无止境,我在路上,心永在茶路之上。

     

     

     静清和                          

                               2016年2月28日

                                写于静清和茶斋

     

    茶里幽物知多少

    “啜苦咽甘,茶也。”这是茶圣陆羽,对茶的最早定义。茶之所以能啜苦咽甘,从本质上讲,就是因为茶里,蕴含着一种特有的物质,它的名字叫茶多酚。茶汤的回甘,通常是以茶汤的苦涩滋味,作为前奏的,它是茶多酚和蛋白质耦合的结果,微苦弥散,清甜即来,滋味变得深长。

    茶中除了涩苦的茶多酚,还含有水分、生物碱、氨基酸、酶、糖类、芳香物质、色素、有机酸、类脂、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等。

    在茶的鲜叶中,茶多酚的干物质含量,一般在18%~36%。茶多酚不是一种物质,它是茶叶内,多种酚类物质的简称。茶多酚主要有以下四类物质组成:儿茶素、黄酮类、花色素、和酚酸类。茶多酚含量的多少,与茶树品种、季节、芽叶老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以及茶的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通常,大叶种比小叶种的茶多酚含量高,嫩叶比老叶含量高,春季低于夏、秋季,海拔越高、发酵程度越重,茶多酚的含量则会越低。但是,茶中所含的茶多酚,并非越多越好,茶多酚的含量越高,茶就会越苦涩,对胃肠的刺激也会加重。其保健作用,体现在不同人群、可以承受的适当阈值内,否则,过犹不及。

    儿茶素是组成茶多酚的主要物质,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它是影响茶汤苦涩滋味的重要物质,也是“茶为万病之药”的首要保健物质。对于发酵茶类,氧化的主要是苦涩味较重的酯型儿茶素,其氧化产物为茶黄素和茶红素,二者共同作用,致使茶汤的色泽亮丽,滋味醇和。茶多酚中的黄酮类,又叫花黄素,它是绿茶汤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苦涩的花青素一样,属于水溶性色素。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八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碱,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其次,是含量很低的可可碱、和茶碱等。故咖啡碱,有时会作为生物碱的代称。茶里的咖啡碱,与咖啡里的咖啡碱,结构并不相同,二者均会对人类的胃肠形成刺激。茶的苦寒性、与清热解毒的药效,主要体现在生物碱的含量上。咖啡碱在生长旺盛的嫩叶中,含量较高,一般是以新梢的第二叶含量最高,其次,是第一叶和第三叶,在老叶和梗茎中含量较低。这就是六安瓜片,为什么会选择第二片嫩叶,来制作味厚绿茶的原因。也是红茶和乌龙茶的茶青,要求具备一定成熟度的主要原因。另外,茶树的品种、季节、遮荫、施肥等因素,会影响到茶树的氮代谢,以及咖啡碱含量的高低。高温杀青、干燥、焙火等工序,都会降低茶中咖啡碱的含量。一般来讲,夏茶比春茶含量高,遮荫的茶园和大叶种茶树,咖啡碱的含量均会较高。

    咖啡碱是茶汤苦味的主要来源,易溶于热水,与茶汤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复合,构成茶汤的鲜爽滋味,同时,也会降低自身对茶汤带来的苦味。茶被饮用后,咖啡碱会在4~6个小时内,以尿酸的形式完全排除体外。咖啡碱虽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令人少睡,但是,对于敏感人群,只要在睡眠前的6个小时内、不饮茶或少饮茶,就不会对睡眠产生太大地影响。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虽然较高,但是,绝大部分会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力的作用,发生凝固变性,只有1%左右的蛋白质进入茶汤,一鳞半爪,却举足轻重。它对茶汤的滋味和粘稠度,有深刻地增益作用。皎然的“采得金芽爨金鼎”,以及卢仝的“先春抽出黄金芽”,阐述的即是叶色嫩绿、叶质柔软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茶青,这是制作好茶必需的基本条件。

    茶氨酸是茶树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它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在茶树的嫩叶及嫩茎中含量最多,尤其是嫩梗中的茶氨酸含量,甚至比芽叶高出1~3倍。茶氨酸是茶汤中鲜与甜的重要调味剂,对茶叶的条索、香气、和滋味的形成,影响巨大。茶叶的悦志、涤烦、及华佗所论的“久食益意思”,指的就是茶氨酸的安神作用。它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构成阴阳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可有效抑制咖啡碱的活跃程度。茶氨酸,只能在茶树的根系中合成,阳崖阴林的良好生态,使茶氨酸向儿茶素的转化受到抑制,由此产生的高氨低酚,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产生着重要作用。刘禹锡有诗:“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事实证明,有竹林萦绕,林间苔藓斑驳的茶园,所产的干茶品质最好。其原因为,湿润的地气,漫射光的存在,可促进茶氨酸的合成,这也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地理依据。

    茶叶中的糖类,包含单糖、寡糖、多糖、及少量其他糖类。单糖和双糖,是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可溶性糖,是茶汤滋味和工艺香气的来源之一,其甜味,对茶的苦涩滋味,有掩盖和协调作用。水溶性果胶素的高低,能够有效改善茶汤的粘稠度,明显提高干茶条索的紧结度和油润度。在黑茶地陈化过程中,其耐泡度和甘甜度的提高,与不溶于水的多糖、降解为可溶性的糖类密切相关。黑茶的“发金花”现象,多出现在5~6级毛茶的成熟叶片、或老叶中。较嫩茶叶的多糖含量低,故很难发花。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约占干物质总量的0.02%,却是“枝枝叶叶尽芬芳”的基础。成品茶中的愉悦袭人香气,一部分来源于鲜叶天成,一部分来自于加工环节。茶中的芳香物质,具有挥发性或不稳定性,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逐渐挥发、氧化、和分解,香气会逐渐减弱,乃至弥散。此去经年,朱颜辞镜,岁月摧茶,曾经迷人的花香或果香,最终会香消梦断,可能会仅余、各茶类所共有的腐熟的木质香。不仅如此,茶氨酸、咖啡碱、及茶多酚等内含物质,都会随之降解与减少。因此,茶叶作为饮品,一定具有一个最佳的、合理的黄金品饮时期,那些无时间局限的,所谓的“越陈越香”,则是一个容易被戳穿的、过于功利化的商业假命题。佳茗品饮当其时,不能“兰蕙芬芳总负伊”。

    一款好茶,不惟有紧结油润的外形,油亮清透的汤色,细幽绵长的清香、花香、果香、和沉香,更要有细腻醇厚的滋味。好茶的滋味,从本质上讲,要五味调和。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如果我们的味觉足够灵敏,或是茶汤里的呈味物质,达到一定的阈值,其中的甜、酸、苦、涩、辛、咸、与鲜味等,都是可以在茶汤里一一品出的。这些丰富各异的滋味,构成了茶汤的丰富性与层次感。茶汤的苦,主要是由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决定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是甜味的来源;酸,却是由茶中的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决定的。茶汤里新鲜愉悦的酸,不同于发酵过度的酸馊味,往往是在生态绝佳的野放茶中,方可觅到;咸,是无机盐的味道;涩,是由茶多酚决定的;辛,偶尔会在特殊的茶种中遇见,偶然相见,却是清冽绝伦。 

      好茶所谓的五味调和,从五行上分析,是当酸、苦、辛(涩)、咸四般滋味,达到协调平衡、纳化相依时,令人愉悦的甘味,会自然显现。何况,还有可溶性糖、与氨基酸综合呈现出的甜味,以及对其他滋味,呈现出的明显协同与掩盖作用。茶汤的浓,意味着茶汤内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较高;茶汤刺激的强烈与否,主要是由儿茶素、及其氧化物的含量高低决定的。因此,一泡完美且滋味丰富的茶汤,不会特别彰显出、其中的某一种滋味,或苦或涩,或酸或咸。应该内涵丰润,滋味协调,让人愉悦舒爽,否则,这泡茶,不是茶青有问题,就是制茶工艺存在缺陷。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