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
  • 当父母是世界上**的事,有了良好的父母教育,才能谈到良好的儿童教育。
    • 作者: 陈鹤琴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鹤琴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00:00:00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12-18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7208134409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家庭教育的主要人物,当然是父母了,故父母负着教养儿童的天职。有了良好的父母教育,然后才能谈到良好的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若希望个个儿童都能获得良好的儿童教育,我们应该先去宣传父母教育,普及父母教育,使个个当父母的,知道怎样去尽他父母的责任,‘当父母是世界上**的事’,也需要一种艺术哩。他以“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全新形式,将儿童心理的基本特点,儿童学习的性质和原则,家庭教育101条原则编集起来,“供负教育子女之责者之参考”,为中国的父母教育提供了**部现代的家庭教育通俗读本,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分“家庭教育”、“父母教育”两篇。上篇的《家庭教育》是一本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单本著作。此次选用的是1925年商务印书馆重印的版本。下篇“父母教育”中的“《现代父母》发刊辞”、“在儿童节告全国成人们”、“以现代人的眼**谈谈家庭教育”、“家庭娱乐”、“中华现阶段之父母教育”是陈鹤琴先生的后人新近发现的没有收录到全集的几篇**章。他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主要以自己的孩子陈一鸣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总结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包括儿童的吃喝拉撒睡,而且包括待人接物和做人,面面俱到,堪称家庭教育的“宝典”。他主张应在儿童的自然和自由发展中,匡正儿童的行为和习惯。他在约一百年前倡导的这些家庭教育的原则仍适用**的家庭和父母,这部名著的魅力依旧。

        陈鹤琴先生(1892--**2)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名望卓著的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专家,也是我国的教育改革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上篇家庭教育
    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003
    家庭教育007
    序007
    自序009
    **序011
    章儿童的心理012
    (一) 小孩子好游戏的013
    (二) 小孩子好模仿的013
    (三) 小孩子好奇的014
    (四) 小孩子喜欢成功的015
    (五) 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016
    (六) 小孩子喜欢合群的017
    (七) 小孩子喜欢称赞的018
    第二章学习之性质与原则020
    (一) 学习的性质021
    (二) 学习的原则024
    第三章普通教导法029
    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好用积极的暗示,
    不要用消极的命令。029
    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030
    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
    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032
    原则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
    的小孩子。033
    原则五: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如果已
    经说出,则不应当曲从小孩子的意思而**行更改。035
    原则六: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之时候,做父母的应
    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
    听,给小孩子看。036
    原则七: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
    做事动机。037
    原则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039
    原则九: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040
    原则十: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041
    原则十一:游戏式的教育法。045
    第四章卫生上的习惯048
    原则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好用诱导的
    方法去叫他穿。048
    原则二:小孩子应当天天洗牙齿。049
    原则三:小孩子洗面刷牙应当在一定的地方内做的,
    不应当在任何地方洗刷。050
    原则四:小孩子洗面的手巾,应当独自一条。052
    原则五:小孩子洗面须注意到耳鼻和眼睛。053
    原则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面刷牙以前,不宜吃东西。054
    原则七:小孩子吃东西以前须洗手,吃后须揩手。055
    原则八:小孩子吃饭的时候,应当有适当的盘匙。057
    原则九:小孩子吃饭时,应当要有适当的椅桌。057
    原则十:小孩子吃饭的时候,须要有围巾。059
    原则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要有定时。060
    原则十二:应当叫小孩子独自先吃饭。061
    第五章卫生上的习惯(续)063
    原则十三:对于食物不准小孩子自己随便乱拿。063
    原则十四: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
    食物随便乱藏。064
    原则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将食物随便乱摊。066
    原则十六:小孩子吃午饭后,好安睡一点中觉。067
    原则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应该有适当的娱乐。068
    原则十八:小孩子夜里睡眠的时候,应当穿睡衣。069
    原则十九:小孩子不应当有人抱了睡。070
    原则二十:不准小孩子点灯而睡。071
    原则二十一:小孩子好独睡一床,独睡一室。073
    原则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须有定所。074
    原则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须一**一次,而且要有定时。075
    原则二十四:婴儿不应当终**感受外界的浓厚刺激。077
    原则二十五:小孩子不应当终**抱在手里的。078
    第六章游戏与玩物081
    原则一:小孩子须要有适宜的伴侣。081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与动物玩弄的机会。082
    原则三:小孩子平时宜穿运动套衣。084
    原则四:小孩子东西玩好以后应当整理好放在原处。085
    原则五:小孩子好有玩水的机会。087
    原则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089
    原则七:玩物的作用,不仅仅是博小孩子之欢心,乃是
    也要使他因此得着自动的机会。090
    原则八:凡凶恶丑陋、不合卫生而有危险的玩物,一概
    不要给小孩子玩弄。091
    原则九:小孩子应当有适当的地方以储藏他的所有物。091
    原则十:小孩子的玩物应当合乎几种标准的。093
    第七章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096
    原则一: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096
    原则二:小孩子应有看图画的机会。097
    原则三: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098
    原则四: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099
    原则五:小孩子应有着色的机会。100
    原则六:小孩子应有穿珠的机会。100
    原则七:小孩子应有锤击的机会。101
    原则八:小孩子应有浇花的机会。101
    原则九:小孩子应有塑泥的机会。102
    原则十:小孩子应有玩沙的机会。102
    第八章小孩子为什么怕的,为什么哭的104
    原则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发生惧怕。104
    原则二:小孩子的惧怕有时要迁移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
    要格外当心,使小孩子不致发生惧怕。106
    原则三:不要以“父亲”的名义来恐吓小孩子。106
    原则四:小孩子发生惊慌时,须要慎防其他重大的声响,
    免增他的惊慌。108
    原则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们应当设法把它
    免除才好。109
    原则六:小孩子疲倦了,或是要哭的,或是容易发脾气的。**
    原则七:小孩子以哭来要挟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
    地拒绝他。112
    原则八:当小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做父母的或“用人”不应
    当去暗示他哭。113
    第九章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115
    原则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115
    原则二: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应当在小孩子面前
    取同一态度。116
    原则三: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117
    原则四: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
    的坏习惯。119
    原则五:做母亲的不要叫小孩子打骂他的父亲以取乐;
    做父亲的也不可那样。120
    原则六:切不可欺骗小孩子。121
    原则七:做母亲的不应当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小孩子。123
    原则八:小孩子作伪是由父母养成的。124
    第十章小孩子怎样学待人接物的125
    原则一: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125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128
    原则三: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
    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130
    原则四: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131
    原则五:我们应当教小孩子对待长者**貌。132
    原则六:不可准小孩子对待“用人”有傲慢的态度。133
    原则七:做父母的须禁止小孩子作伪。134
    原则八:不准小孩子打人。136
    原则九: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138
    原则十: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139
    第十一章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143
    原则一:“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来得好。143
    原则二:做父母的应当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144
    原则三:做父母的打骂小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考察
    他究竟有甚过失。146
    原则四: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小孩子。147
    原则五:早上和晚间都不宜打骂小孩子。149
    原则六: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150
    原则七:小孩子弄坏东西,做父母的去责罚他,并不是因
    为可惜东西,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151
    原则八:做父母的,当小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应当重
    责其事,轻责其人。152
    原则九:父亲或母亲打骂小孩子的时候,旁边人不宜
    来帮着说“可怜!可怜!苦呀!”这许多话。153
    原则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致打后懊悔不及。154
    原则十一:当小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应当
    为要博小孩子的欢心,就去责备别人。155
    原则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小孩子。156
    原则十三:做父母的不应当以一己之喜怒来支配小
    孩子的动作。158
    第十二章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格外充分些161
    原则一: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161
    原则二: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
    代做。162
    原则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
    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的。164
    原则四:不应当禁止小孩子去试**物质。166
    原则五: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
    的一种良好动机。167
    家庭教育课程标准草案171
    下篇父母教育
    《现代父母》发刊辞181
    在儿童节告全国成人们183
    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185
    (一) 健康和发育185
    (二) 父母教育与儿童教育188
    以现代人的眼**谈谈家庭教育190
    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193
    (一)  游戏的环境195
    (二)  劳动的环境197
    (三) 科学的环境**
    (四) 艺术的环境**
    (五) 阅读的环境200
    家庭娱乐202
    中华现阶段之父母教育207
    怎样教小孩210
    (一) 教小孩的方法210
    (二) 教小孩服从213
    (三) 教小孩爱人214
    怎样做父母217
    序217
    (一) 怎样使小孩子不哭218
    (二) 怎样培养小孩子的良好习惯220
    (三) 怎样使小孩子到处受欢迎**
    (四) 怎样消除小孩子的惧怕心理224
    (五) 怎样培养小孩子的勇敢精神226
    (六) 怎样激发小孩子后五分钟的勇气228
    (七) 怎样使小孩子不说谎话231
    (八) 怎样指导小孩子求学233
    (九) 小孩子不是出气筒238
    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之书,也不为过。这本书虽有许多贡献,但还是初步试**的成绩。有志儿童幸福者,倘能拿此书来做个基础,**谋进一步的贡献,那就更是我们所希望的了。——郑宗海
    大概教育界人都知道,本书作者陈君鹤琴很是喜欢研究儿童心理和幼稚教育的。
    他一方既在东南大学教授儿童心理一科,一方又实地研究。他的兴味,自然益发浓厚。现在陈君把他数年的研究和经**实地的所得,作有系统的叙述。陈君且将稿件交我,使我有先睹为快的机会。我阅过之后,但觉珠玑满幅,美不胜收,有数处神乎其技,已臻乎艺术的范域。私幸有此一卷,置诸案头。可以奉为龟鉴。——陶行知使我们敬佩的是陈鹤琴先生的仁爱坦白的性格。郑宗海先生称他“行年五十尚婴儿”,俞子夷先生称他为“永远微笑的儿童教育家”,我亦常尊他为“斑白的儿童”。原来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尝自称为“斑白的儿童”,因为他有儿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陈先生原有“中国的裴斯泰洛齐”的尊号,其仁爱的性格亦极相似。只有爱儿童而又为儿童所爱的教师才是理想的儿童教育家,才配称为“中国的裴斯泰洛齐”。——  邱  椿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饿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看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
    然何以到后来有的会怕狗怕猫,有的敢骑牛骑马;有的身体强健,有的身体孱弱;有的意志坚决,有的意志柔弱;有的知识丰富,有的知识缺乏;有的专顾自己,有的体恤别人;有的多愁病,有的多喜乐;有的成为**公民,有的变为社会败类?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
    若从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生来怕狗猫,到大来也敢骑牛马的;虽生来不甚强壮,到大来也会健康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
    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一) 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地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像他动了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智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做父母的应有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有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 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两岁**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他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他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
    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
    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 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
    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它怎样生长的。又有一个小孩子把一只钟拆得粉粉碎,要看看这个钟究竟为什么会敲的。小孩子不但有这样的动作,也发种种问句。他常要问你“这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 那个东西怎样做的;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看见不懂的东西,就要来问你。这些问句也是一种好奇的表现。
    现在我们要问这种好奇的动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是很对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倘使他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不会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紧要的门径。
    (四) 小孩子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的。比如,一个二岁**景的小孩子在沙箱里玩沙。他尽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从表面一看没有什么成就;仔细考察起来,一把一把地捞进罐里去固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小孩子虽喜欢捞沙的动作,也喜欢捞沙成功呢。
    一鸣有一天将大小木块,搬到天井里去,用了许多力气,费了许多时间,方才搭成小小一座房子的样子。他搭好之后,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来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见了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欢喜,就极力地称赞他,而且叫他**去造。他玩了木块以后,又跑到书房里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动物。他画了以后,又对我说:“象,这是尾巴、头、耳朵、眼睛、嘴巴、鼻头。”我回头一看,果然不错,就连说“好,好”。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小孩子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的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鼓励他去做各种事情。
    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与成功因此互相为用的了。
    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
    (五) 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
    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的。到门外去就欢喜,终**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有许多小孩子在家里哭的原因虽则不一,但是不能到外边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种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说他,去骂他,那真正冤枉极了。一鸣有一天,坐在摇篮哭个不了,他母亲给他东西吃,他不要吃;给他东西玩,他也不要玩。后来我就抱他到门外去玩玩,他一到门外就不哭了。他仰起来看看天的颜色,低下头去看看草木的样子,看看飞禽走兽的形状,歇了一歇,他就笑逐颜开了。又有一天,天已晚了,街上已经没有人了,他还不肯回家。不但一鸣是如此喜欢到外边去的,普通儿童大概都是如此的。在我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凡天气晴和的时候,我们就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
    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小孩子的年龄为断。如年龄较小的儿童,你们叫他采采花呀,种种树呀,举行短距离的远足会呀。年龄较大的儿童,我们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智识,以强健他们的身体,以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着许多好处。但是我们中国有许多做父母的总不放心他们的小孩子到外面去,一则恐怕身体疲乏,二则恐怕衣服弄脏,三则恐怕感冒风寒,所以一天到晚,将他们关在屋里,好像囚犯一样。所以这种儿童长大起来,往往身体孱弱,智识缺乏。当年做父母的爱护子女,到了**适足见其贻害子女了。做教师的不愿多事且以带领学生到路外游玩为麻烦,所以学生就失去与天然界相接触的一种良好机会。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的,也应在天然界得的,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天然界中学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应当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总说一句,小孩子不论年纪大的小的,不论男的女的,大概喜欢野外生活的,我们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虽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总须领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
    (六) 小孩子喜欢合群的
    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发得更加强了。假设此时没有伴侣游玩,他一定要觉得孤苦不堪了。有时候还要发生想象的伴侣。他同这个想象的伴侣一同游玩,一同起居,一同饮食,那就不致孤苦。但是他的伴侣到底是想象的,他一定要觉得寂寞不堪的。到了十余岁,儿童就欢喜结队成群的游玩了。倘使儿童在这个时候,在家中得不到伴侣,他一定要往外求了。我现在举个例,以证乐群心的发轫与重要。
    (1) 我的小孩子一鸣在四十七天的时候就发生乐群的心理了。在这一天,我抚抚他的下颔,他就对我说:“a——ke”。这“a——ke”究作何解,我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推想他的意思,总是一种快乐的表示,也是一种对于我抚他下颔的反应,也是一种承认他人存在的符号。
    (2) 到了三个月的时候,一鸣喜欢别人同他玩讲。若你接近他,他就笑逐颜开,牙牙学语了。
    (3) 邻人的小孩子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一定要别人站在他的旁边,倘使别人离开他,他就哭;一看见有人来就不哭了。
    (4) 我的友人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因为孤独的缘故,就常常有一个想象的伴侣同她游玩。后来进了幼稚园之后,这个想象的伴侣就慢慢地消没了。
    小孩子好群的已如上述。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以教育小孩子。,我们要使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等作他的伴侣;第三,我们**给他小娃娃之类以聊解他的寂寞。
    (七) 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比如**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给他父亲看;着了一双新鞋子,就要给他同伴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这种喜欢嘉许的心理还要来得浓厚。假使他不愿意洗牙齿,你可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洗牙齿的小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洗牙齿,你的牙齿也会像他这样整齐好看呢。”小孩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的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
    一鸣画图,若画得好,我就称赞他几句,鼓励他几句,并且替他在图画上写“很好”的字样;他就显出很快乐的样子;所以以后他常常喜欢画图画的,画了之后,常把图画纸拿了来给我看,并且叫我在纸上写“很好”二个字。
    这种赞许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为妙。
    总结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戏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和(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这几点儿童的心理,不过是荦荦大者而已;至于不甚紧要的,略而不述了。即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第二章学习之性质与原则
    初生的小孩子比各种初生的动物都来得柔弱。下等动物一出卵差不多就能自由行动。我们先看小鱼,它出卵之后就能追随大鱼游泳,我们**看小鸡,它脱壳之后,不到一**就能行走自如。鱼鸡固无论矣,即初生的哺乳动物如羊狗等类,比婴儿也强健得多了。小羊生后天就能行走,第二天就能跳跃。小狗比小羊稍微软弱一些,然生后也能爬行,不到十**也能行走。
    我们现在要问初生的小儿是怎么样的呢?说起来,也很可笑。他的眼睛是像瞎的;他的耳朵是像聋的;他的嘴巴是像哑的;他的脑筋是像呆的。除了几种简单感觉(如痛,触,冷热,饥饿,等等)和几种简单动作(如手足上下左右伸缩,头向左右转动,吸乳,打喷嚏,打呵欠,等等)之外,差不多别无所能。
    然而渐渐地眼明了,耳聪了,口能发音了,脑筋中有观念了。到了三四个月,他的头颈健了,他的身子要直竖了;到了四五个月,他一看见东西就能伸手向前来拿了;到了六七个月他能坐了;到了**个月他能爬行了;到了一岁**景,他能叫爸爸妈妈了,恐怕也要开始学走了;到了二三岁就能跑跳自如了;到了四五岁,普通的方言就能说了,而那时所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胜猫狗万万了。例若他晓得米可以煮饭的,钱可以买东西的。例若他能图画、剪纸,也能执刀、捻筷,较之初生时诚不可以道里计了。
    我们现在要问,这样柔弱的婴儿如何能达到这样有知识有技能的小孩子呢?
    笼统说来,由于先天的遗传属一半,由于后天的学识也占一半。小孩子的天赋虽好,必藉后天的教育方能得着发展;反而言之,后天的教育任凭怎样优良,若无先天的遗传为之基础,也无所施其技的;所以天赋与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急要知道的就是小孩子怎样学的,有什么原则可以总括他的学习呢?
    (一) 学习的性质
    小孩子究竟怎样学习的?他如何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呢?明了这种学习的性质,我们就知道我们应当怎样教小孩子的。现在我把学习的意思写出来,以资讨论。
    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就是感觉、联念、动作。
    这三种能力在初生时虽很薄弱,但到后来渐渐能发展起来的,而且这三种能力愈练习愈强大的。我们先说:1. 感觉
    初生的小孩子生来有几种感觉。他的眼睛虽瞎,但能感觉**线的。他的嘴巴虽哑,但能感觉食物的。他的耳朵虽聋,但三四天后就能听声的。他的皮肤上的感觉虽不敏捷,然痛、触、冷、热都稍微觉得的。他的筋骨肌肉觉得运动的。以上几种感觉,不到几个月功夫就发展很敏捷了。普通的声音他能听得出了;普通的颜色和东西他能看见了;普通的滋味他能尝得出了;普通的气味他能闻得出了;普通痛的、触的、冷的、热的东西,他都能感觉到了。总说一句,普通的感觉不到几个月功夫,都发展得敏捷了。2. 联念
    不过单有感觉而没有联念的能力,也是学不了什么东西的。比方,他现在看见了他母亲这个人,看了之后就忘记了。下次他**看见他母亲的时候,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不记得这个人就是方才看见过的那个人。这样,这个小孩子断不会认识他母亲的。又比方此刻他听见他母亲叫唤他,听过之后也就忘记了;那下次他母亲叫唤他的时候,他只听见有人叫唤他,而不知道这个叫唤的人就是上次叫唤他的那个人。这样,这个小孩子永不会听得出他母亲的声音的。初生的小儿有了听觉、视觉之后,还不能十分记得所听见的东西和所看见的声音,所以他不能认识人物,也不能辨别声音。
    但是到了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他的记忆力稍微强一些了,他就能记得各种感觉了,认识人物了,辨别声音了。
    但只能记忆感觉,而不能把所记忆之感觉、联念合起来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比方,他母亲叫唤他的时候他没有联念的能力;那他只能认识叫唤的声音,而不知道这个声音就是他母亲叫唤的声音。反而言之,若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听不见他母亲的声音,他只认识这个母亲,而不知道这个母亲就是叫唤他的那个人。若有了联念的能力,他一听见他母亲的声音就知道他母亲在旁了。
    然而这个联念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看不出来的,我们只晓得联念的作用而不晓得联念的本质。不过从联念的作用,我们推想联念的本质。假定有二个小孩子同时都被蜜蜂刺了一下;歇了一歇,同时都**看见几个蜜蜂。一个小孩子这次看见蜜蜂时就缩手不敢去拿了,一个小孩子还是要去拿。我们说个小孩子**看见蜂的时候,就想到被刺的情形和痛苦;第二个小孩子就没有联念了。我们也可以说个小孩子学得蜜蜂要刺人的,第二个小孩子没有学会;我们又可以说个小孩子比第二个小孩子聪明一些。
    这样说来,联念能力在学习途径上是非常重要的东西。3. 动作
    但小孩子若只能感觉外界的刺激,只能联念感觉而没有反应动作,也是不够的。他一看见了他母亲的人和一听见了他母亲的声音的时候,他应有相当的反应以达到他所需要的目的。否则,是无补于事的。让我**举几个浅近的例子来证明反应动作之必要。设有一个小孩子,他看见了地上的白雪而不能用手去玩弄,那他永不会知道白雪之性质。又假使他看见一辆车子从后拉来而不能退避,那他就要立被撞倒。前者是与事物相接触的经**,为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后者是由经**而来的适当反应,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但前者是后者之母,没有与事物相接触的经**,临事哪有适当的反应。所以小孩子应有与事物相接触的机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则事物之性质愈容易明了,而适应事物之动作也愈容易发生。
    总说起来,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
    刺激与反应是看得出来的,联念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一方面须支配小孩子所接触的刺激,一方面须指导小孩子所发出的反应,一方面还须巩固小孩子所有的联念。这三方面都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
    (二) 学习的原则
    现在我们把刺激、反应和联念的原则写在下面,以资参考。1. 刺激的原则
    (1) 适宜的刺激。小孩子所有的联念与反应,可以说是受刺激支配的。刺激来得优良,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优良的;刺激来得卑劣,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卑劣的。小孩子初生时是无知无识的,他所看的、所听的和所接触的都要印刻在他的脑海中间,而他的反应动作也是以这种印象为张本的。倘若他所听见的言语都是**雅而不粗俗的,那他将来说的话也一定是**雅不粗俗的;倘若他所看见的东西都是齐整清洁的,那他定能爱护清洁整齐的东西。所以做父母的一方面必须事事以身作则,一方面必须选择优良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
    (2) 实地施教。小孩子的脑筋很简单,我们起先不应用抽象的事情去教他的。比方我们要教他“顾恤他人”这一个美德,我们不应单单对他说:“做人不要专为自己,应当体贴别人,顾恤别人,假使别人生病的时候,你应当轻轻地出入,不要乱吵使得病人烦恼不安。”这种抽象的教法,小孩子是不会懂的。我们应该当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实地施教的。那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一方面自己要示范给他看,一方面要他实行体恤病人的意思。比方,他的小妹妹生病了,做父母的自己先讲话必低,走路必轻,然后教他也要低声轻步。这样一来,他就了解体恤的意思了。
    不但对于道德之培养我们应当实地施教的,就是对于知识之灌输,我们也要从具体而后抽象的。
    有一天,我问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说:“你曾看见过松鼠吗?”他说:“看见过的。”我**问他说:“有多少大呢?”他举起两手的食指来在空中摆着两指相距约两寸许的样子回答说“这样大”,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他说“在书上”。我说“你把那本油印的读本拿来给我看,”他拿给我一看,图中那个松鼠画得“非驴非马”,不像一个松鼠。
    你看这个小孩子完全得了一种谬误的观念。他看了这种书上“非驴非马”的死松鼠,就得了这种谬误的印象。要知图是代表事物的,不能当作事物的。即以图画来教小孩子,所画的图必须画得正确。但画得正确的图画万万不及真的活的东西来得好。我们虽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东西来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时候,经**未丰富,想象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应当先给他看真的和活的东西才好。2. 联念的原则
    关于刺激的两条主要教育原则:①刺激必须优良与②刺激必须正确,我们在上已经约略地说过了。现在我们要问,怎样能够使得优良正确的刺激深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呢?举几条主要的原则如下:
    (1) 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游戏心理去教育他。比方我们要教他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我们不要呆板板地对他说:“这是红的,那是绿的。”这样,他未必肯听,也未必能记得牢。若是我们叫他穿颜色的珠子,或是叫他画图画,那他无形中能把各种颜色学会。比方他穿珠子的时候,我们在旁称赞说:“这颗绿的珠子多好看,那颗红的珠子多**滑。”又比方他画图的时候,我们也可无意中说这个颜色那个颜色,给他听。这样,那几种颜色他就容易学会了。所以我们必须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发生乐感才好。
    (2) 凡刺激发现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坚固。比方我们教小孩子唱歌,我们先把歌唱给他听,把调弹给他听。唱弹之后,又叫他唱。他唱得不对,又教他这样唱那样唱。**唱得不够,明天**唱;明天唱得不够,后天**唱,务使他能唱为止。这种练习原则说起来就明了,但做起来就不容易。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3. 动作的原则
    (1) 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无论什么事,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比方小孩子开始用蜡笔画图画的时候,他歪了头,错捻了笔,随便乱画,那以后没有相当的矫正就要歪了头,错捻了笔画了。若当初他学的时候,你先挺了胸,直了头,画给他看,看后,也叫他挺胸直头地画;下次他画的时候,他未必一定挺胸直头的,也许驼背歪头的。但是挺胸直头的趋向比较驼背歪头的趋向来得强大,所以对于次的动作,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护导,以免错误。
    (2) 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比方我们要小孩子养成每天早晨大便的习惯。(若早晨起来即大便,那身体就可在一天内觉得很畅适,做事也不致有妨碍。所以我以为在早晨大便比在别的时候都好。)我们天就叫他坐在便桶上去解解看,坐了一歇,他不肯坐了。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他坐着,后来歇了一歇,他果然解了。明天早晨又叫他这样做。到了第四五天,这个好习惯几乎要养成功了。不料,第六天早晨他正要去大便的时候,忽然听见外边喧哗的声音;他要去看看,他母亲始则阻挠他,不准他出去,后来因为他哭了,就让他到外边去了。他一到外边,看见许多人正在那里打架。看了回家已经八点多钟了,赶快吃了一口早饭,就跑到学校里读书去了。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正在上课的时候,他忽然要大便了;第二天早晨坐在便桶上坐了半晌仍旧解不出,但到了下午二点多钟的时候又要解了。后来他母亲差不多费了“二虎九牛”之力,才使他养成早起大便的好习惯。倘若那天早晨这位母亲不准他出去看打架,那他大便的习惯早已养成了。所以在养成习惯时,不宜有例外的举动。不但在习惯未养成之时,不应有例外,就是在习惯已养成之后也不应发生与习惯相**的事情。举例以明之:我的小女儿现在已经有一岁零二个月了,她晚间睡后素来不**醒来吃奶的。这种好习惯是从小在医院里养成的,她的母亲就因此省了无数精力,她也能够安安稳稳地睡眠,这样相处已非一**。不料到一岁零三个月大的时候,她忽生起寒热病来了,饮食起居遂为之颠倒,有一晚醒来要吃,她母亲以为她睡前没有吃饱,就喂她了;岂知一载来晚间睡后不吃奶的好习惯,竟因此而大受打击。那天晚上喂后,她就**入睡乡,但第二天晚上醒来又要吃了;不给她吃,她就大哭。她母亲固然不得安眠,别人也被她哭得难以熟睡了。第三夜又要吃;如是者五六夜。你看好好儿的一个好孩子竟因此而吃了几夜苦,而别人也无辜地受了几夜罪。这些不是当初心肠太软而喂她吃奶的缘故吗?所以习惯已养成之后,我们也不应当有例外的动作,以破坏她已成之习惯。
    (3) 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的。小孩子生来好动的。因为好动的缘故,他就能与事物相接触;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知道事物的性质,他的动作能力因此得着发展。若我们替他代做,他总是学不会的。比方在陆地上我们教他游泳,我们教他这样做,那样做,费了许多心力;但他学了许多游泳方法之后,一到水里去还是要沉下去的。所以我们要叫他自己游泳,而且要他在水里游泳的。
    这种原则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却困难极了。小孩子自己要做做,你就替他代做;或者小孩子要动动,你没**会给他动。比方他现在要学走了,你一看见他跌了一跤,就赶快抱他起来。又比方他看见别人玩皮球也要玩,但你不买一个皮球给他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学一定要自己学的,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
    总结1.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2.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3.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4.要实地施教。5.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6.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坚固。7.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8.不要有例外。9.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的。第三章普通教导法

    陈鹤琴著《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一书,自2013年1月初版以来,以其内容全面、科学、切实、文字通俗易读等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与许多版本不同,本书强调“现代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在陈鹤琴先生看来,父母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父母教育,然后才能谈到良好的儿童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不仅担负养护儿童的天职,还担负教育儿童的责任。父母的人格、品行、身体、知识、技能与家庭、社会氛围组成儿童成长的环境,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是儿童的任教师,家庭是儿童初的课堂。
    在陈鹤琴看来,培养、教育儿童的目的不仅是为儿童个人或少数家庭的幸福,而是担负培育新的民族幼苗的责任。在他的教育学说中,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格、个性、自主性、适应各种环境的基本能力,不仅由儿童在放任状态下激发天性而来,更重要的是来自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教育;“刺激”与“教育”的适宜程度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人生发展。
    与许多主张儿童自由成长的教育家不同,陈鹤琴的现代儿童教育学说,一方面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倡导尊重儿童的“天性”、“个性”与身心发展各阶段特性;另一方面强调“环境”与“教”对于儿童成长与认知的重要性。他告诫父母们,教育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而且要从小教好,正如中国古语“慎之于始”。与此同时,父母不仅应“以身作则”,还应该成为儿童成长的伴侣。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儿童提供各种游戏与工作的环境、机会,使儿童在“做”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陈鹤琴提出儿童教育有四方面内容:(一)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二)锻炼儿童坚强的意志;(三)培养儿童科学的态度;(四)教导儿童正确的方法。父母指导儿童求学,不仅限于读书,更要包括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其先决条件是培养儿童“立志”。因为“有了志向,做人、做事、做学问就有目的,也会起劲。不然,让一个小孩子糊里糊涂地去学,那一定学不好的。”当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儿童克服困难,激发“后五分钟的勇气”。
    今年适逢陈鹤琴著《家庭教育》问世90周年,我们作为陈鹤琴先生的后人,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此次再版《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一书,希望以此唤起更多的人对于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的重视与热情,使更多儿童与父母在“幸福源泉”中绽放鲜花般笑容。
    引述陈鹤琴先生名言: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

    编者2015年11月10日0000目录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媒体评论
    • 图书书摘
    • 前言
    • 产品特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