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亲爱的,和最亲爱的
  • 菲茨杰拉德、泽尔达情书集中文版面世
    • 作者: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著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3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著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3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10-01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未知
    • 版权提供:陕西人民出版社

    菲茨杰拉德、泽尔达情书集中**版**面世

    20世纪惊才绝艳的情侣

    疯狂而绝望的婚姻

    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是“美国爵士时代的金童玉”,二人之间爱情的话题性一直延续至今。本书为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的往来书信合,也是二人书信集的中**版本。这些时而轻灵、浪漫,时而现实、沉重的**字,清晰地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对**脱俗的夫妻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他们的人生,在大时代的幕布前,显得那样清晰、孤独、浪漫,而又悲凉。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泽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泽尔达塞尔·菲茨杰拉德是美国小说家,诗人和舞蹈家。美国**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她是20世纪20年代的偶像,被认为是爵士乐时代典型的代表。 

     

    章关于爱情 1918~19201

     

    第二章结婚十年1920192931

     

    第三章别离1930193861

     

     

    .次别离64

     

    瑞士普朗然河畔医院,

     

    19306月至19318

     

     

    .第二次别离114

     

    马里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亨利·菲普斯精神病诊所,

     

    19322月至4

     

     

    .第三次别离137

     

    格瑞克疗养院,贝肯,纽约,

     

    19343月至5

     

    第四章后的**子 19391940199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19187, 司各特和泽尔达在阿拉巴马州的首府蒙哥马利认识了。

     

     

    泽尔达要满18岁了,刚刚高中毕业,是镇上受欢迎的女孩。司各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因为战争的缘故,成为步兵中尉,他在这一年的秋天也要满22岁了。

    命运把他送到了泽尔达——这个镇上漂亮、自信,追求者无数的姑娘身边。

    泽尔达在自传体小说《后的华尔兹》里记录了他们初次见面的情形,她说司各特穿着私人定制的西装,非常英俊,而且“闻起来充满欢愉的味道”,在他们跳舞的时候,她把头“靠在他的耳朵和笔挺的军装领子之间”。

    两个月之后,司各特在他的日记里也记录了这件事:7号,我恋爱了。”

    司各特虽然不谙世事,未露锋芒,但是他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要成为有史以来伟大的文学家”,而他的爱人将是“棒的姑娘”。

     

     

    泽尔达更年轻,她有三个姐姐,都已经出嫁了,泽尔达小姐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都是南方公主式的,天天生活在聚光灯之下。

     

    这时候,战争爆发了,更加滋生了小镇上的浪漫气息,镇上的年轻人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人人都急着要去恋爱。

     

     

     

    塞尔法官家的门廊在当地非常有名,那里种满了鲜花,也种满了泽尔达的追求者。士兵们为了表达爱意,纷纷把自己的军章送给她,泽尔达不久就攒满了整整一手套盒子的军章。司各特很快也奉上了自己的。

     

     

    美国决定参加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全美设立了32个空军训练营,其中泰勒训练营(Taylor Field)就设在蒙哥马利附近。年轻的飞行员们为了讨泽尔达的欢心,冒险驾驶着飞机在她家房子上空做特技表演。面对这样的炫技,司各特的招数是不停地跟泽尔达吹嘘他将来会成为多么著名的作家。

    司各特终没有参战,战争在司各特被准备送往法国的时候结束了。19192月,司各特退伍了,他去了纽约,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一名作家。他打算在报社工作,结果却成为一个广告公司的低薪职员。

    他无与伦比地想念泽尔达,324日那天,他给泽尔达寄去了一枚订婚戒指,这枚戒指是他母亲的。泽尔达被深深打动了。虽然她的来信充满了各种甜言蜜语,但她在蒙哥马利的生活却一如往昔,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飓风一般包围着她,她依然跟男孩子们约会,而且把这一切都写信告诉司各特。

    司各特这边的生活却与他设想的格格不入。他讨厌他的工作,讨厌挣这么少的钱,讨厌穿的衣服一点儿也不体面。而且糟糕的是,他的小说都卖不出去。

    多年以后,他在回首往事时写道:“——我极度地心神不宁——每天都在等泽尔达从阿拉巴马的来信,今天会有信吗?信里会说什么?——我的破烂西装,我的穷困潦倒,我的爱——我一败涂地,在广告界我根本就平庸无奇,我甚至没有办法开始我的作家梦想。”

    虽然他在23岁的时候名满天下,但是那个时候,他默默无闻,成名遥不可及。

    4月中旬,当司各特重新回到蒙哥马利去见泽尔达的时候,他已经落落寡合,毫无信心了。泽尔达一直都在信里给他鼓励,但是她也一样不落地汇报自己的夜夜笙歌。

    19196月的时候,本来就脆弱的订婚越发摇摇欲坠,这期间泽尔达不小心把给其他追求者的信放在寄给司各特的信封里了,司各特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警告她再也不要跟这个人联系了。但是当收到泽尔达的解释之后,他又迫不及待地跑到蒙哥马利,乞求她马上嫁给他。泽尔达哭倒在他的怀里,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

    司各特伤心欲绝地回到纽约,心怀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不管是他的小说,还是他的爱人。他写信给一个朋友说:“我一直以来都竭尽全力,但是全都失败了,这是个悲剧,我感觉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除非能够娶她,否则我终身不娶。”

    他辞去了工作,三个星期里天天酗酒,后他回到圣保罗圣保罗(St. Paul),明尼苏达州的首府。他父母那里,开始着手修改1918年被斯克利伯纳出版公司退稿的小说《浪漫的自大狂》。这期间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他和泽尔达之间没有任何通信。

    19199月的时候,出版公司接受了这本小说,并改名为《人间天堂》出版。司各特马上重新给泽尔达写信,并计划重返蒙哥马利,两个年轻人于是恢复了订婚。他们之间的通信越来越多,司各特去往蒙哥马利的次数也越来越多。1920年的4月,泽尔达和司各特结婚了,距离上次司各特寄订婚戒指给她刚刚一年。

    在司各特的想法里,他不可避免地把物质上的胜利与赢得泽尔达这件事联系起来,从此爱与金钱成为他写作的两大主题。

     而对泽尔达来说,爱情的魔力才是至高无上的。

     

    虽然两个年轻人在《人间天堂》准备出版之后恢复了订婚,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本书可以大获成功。当他们订婚的事敲定之后,泽尔达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前往纽约跟司各特会合,这种急迫是基于爱情。

    这一时期的信件除了尽可能呈现他们相爱的真相之外,也让我们看到一个18岁的泽尔达,那么鲁莽、迷人,生活中充满了朋友、派对和恶作剧。

    这期间一些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并伴随这两个年轻人一生。嫉妒是其中一项,根据司各特的传记作家亚瑟·梅森的说法,当泽尔达和司各特刚刚开始恋爱的时候,一次泽尔达把她的另一个追求者拉进灯火通明的电话亭,热烈地亲吻,事后泽尔达说:“司各特来了,我想让他嫉妒。”

    等到司各特准备如法炮制,写信告诉泽尔达他发现了一个极其迷人的少女的时候,泽尔达轻描淡写地说你不过是在虚张声势,去追求她吧。于是司各特投降了,反而更加担心泽尔达会为此在蒙哥马利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但是悖论却是,让两个人互相吸引的特质,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同样会造成很多的矛盾和争吵。嫉妒在恋爱过程中制造了很多情调,但是在婚姻中却是摧毁性的。

    另一个问题是酒精。司各特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对酒精的依赖,泽尔达也是,但明显比司各特要好一些。

    酒精虽然在年轻时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品,但是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让人无法摆脱,终其一生都深受其苦。

    除了嫉妒和酒精之外,两个人的性格也有问题,他们都极具个性,具备双重性格,并经常自我抵触。

    司各特的双重性格让他成为优秀的作家,但也让他成为20世纪20年代物质成功与道德堕落的象征人物。

    泽尔达在自己的小说《后的华尔兹》里曾经恰如其分地描述过自己性格中的矛盾之处:“怎么才能同时成为两个人呢?又随心所欲,又无辜可爱。”

    虽然这是泽尔达年过三十之后对自己年少岁月的回顾,但是从她18岁的信件中,你依然可以看出这个小姑娘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摇摆不定,看到这个年轻的、朝气蓬勃的、任性的姑娘在充满激情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宣言时,是多么渴望与自己的爱人尽可能地相知相守。

    遗憾的是,这期间司各特的很多信件没有保留下来,这里只列出了一些他的紧急电报(泽尔达把这些电报剪贴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了),这些电报可以表露出一个迫切的、一有时间就前往蒙哥马利的年轻人的心,那么不顾一切,生怕自己不在身边,心爱之人就被抢走了。

    司各特在19202月给朋友的信里也提到了她,“朋友们都直言不讳地劝我不要娶泽尔达这样小野猫一样的女生,他们说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接着,司各特在同一封信里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像泽尔达这样个性强烈的姑娘,是不可能不饱受争议的。但是我知道我爱她的勇气,爱她的真诚,爱她如火般的自尊。而这些都是我在这世间看重的东西,即使整个世界都在疯狂地质疑她,我也珍视她。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我爱她。这就是事实的全部。

    虽然损失了司各特的信件非常可惜,但这会让我们更加关注泽尔达本身。

    长久以来泽尔达都是以一个文化标签的面孔出现,扮演司各特情绪不稳的妻子:一开始是个脾气暴躁的南方佳人,后来又成为20年代的上流淑女,后的结局是一个被关进医院的疯女人。

    但是在这一章的信件里,您会看到一个活泼俏丽、口齿伶俐的妙龄女子,她有趣,迷人,有话要说。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产品特色
    • 书摘插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