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孩子独立靠父母 勇赫 中国物资 9787504740045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勇赫著 | 勇赫编 | 勇赫译 | 勇赫绘
    • 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勇赫著| 勇赫编| 勇赫译| 勇赫绘
    •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01-01
    • ISBN:9787504740045
    • 版权提供:中国物资出版社
    • 作者:勇赫
    • 著:勇赫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8.00
    • ISBN:9787504740045
    • 出版社:中国物资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2-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2-0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218701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孩子独立“靠”父母觉悟
    写给年轻妈妈
    孩子毕竟不是你
    给“望子成龙”思想做手术
    父母就“管”孩子到6岁
    生存之道>养育之道
    作不了三HAO生,作三H生
    贡献子女,保障自己
    第二章 孩子独立“靠”亲子关系
    协助孩子而非犒劳孩子
    亲子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秘方
    不应该“尊重”孩子
    孩子独立很简单
    孩子成熟靠“权商”
    走出亲子这个圈
    第三章 孩子独立“靠”心理教育(上)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模特——浅谈典范教育
    理性的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大师
    自卑“背”一生吗
    占有欲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告诉孩子,结果不一定
    第四章 孩子独立“靠”心理教育(下)
    没有危机感比危机更可怕
    独特产生自信
    保护孩子的叛逆
    世界和你一样不完美——浅谈客观教育
    用愿景点亮亲子教育
    如果别人老亲你,你该怎么办
    父母就是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第五章 孩子独立“靠”潜能开发
    生存是学习的理由
    洗衣先洗洗衣机,学习之前先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一棵“成长树”——浅谈背景理论
    专家宝宝还是管家宝宝
    兴趣是台动力不足的马达
    用你拥有的追求你没有的——我的全景教育观
    成功产生机会——还谈积极教育
    方法是知识与能力的桥梁
    第六章 孩子独立“靠”阅读指导
    读书就像处朋友
    潜能与儿童阅读
    绘本与早年教育及其他
    书为什么没有说明书?——谈少儿阅读的意义
    阅读的诀窍
    第七章 孩子独立“靠”案例分享
    父母不要作孩子的家教
    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小宅男”
    我为什么没有学习状态
    不想背唐诗
    教会孩子如何提升人际魅力
    读奥比岛的书有用吗
    奖励孩子学习是种“罪”
    到底和孩子聊什么
    家长与教师的关系越简单越好
    顶梁柱还是败家子
    参考文献
    后记

    勇赫,原名刘畅。一个“非典型”的80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外研社宣传策划主管,《东方教育时报》特邀专栏作家,被誉为“80后心理教育专家”。曾在芳古园小学、芳草地国际学校从事心理教师、科学教师、音乐教师及大队辅导员等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创办中国第一份专供小学生家长阅读的心理教育月刊——《拥报》。现从事外研社全民阅读推广及心理教育普及工作。 论文作品:《方法是知识与能力的桥梁》翻译作品:《宝贝熊玩转数学》音乐作品:《奥比岛之歌》《美好的时光》配音作品:《功夫汉语》《民族文化经典故事广播剧》《民族文化经典故事系列动画》

    1.父母不要作孩子的家教!
    勇赫大哥:你好!我今年32岁了,有个女儿7岁现在上一年级,平时孩子好动很机灵,可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反映小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回家读书时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她上课时没有记住的字或英语单词发音,不管我怎么重复给她教,就是很难记住,有时一个字或单词要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可以勉强记住,每天晚上要花很久的时间教她读书,进度很慢,而且每天要很晚才可以睡觉,我怕影响她休息,第二天上课有影响了!!我想请问勇赫大哥这种情况的孩子遇到过没有,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一下吗?
    谢谢!
    一名家长家长朋友:您好!感谢您的信任,由于工作较忙,没有很快回复您的邮件,向您表示抱歉。像这样的小女孩是非常常见的小女孩,像您这样的家长也是非常常见的家长。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正处在事业上升期,背负
    压力却勇往直前,要强奋进的心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落后给同龄的孩子?另一方面,刚上小学的孩子,环境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无忧无虑到严格要求纪律,从自由发挥想象力到统一的教学考试,让她怎么能那么快适
    应呢?
    两方都是无辜的,我去帮哪一方呢?在教育咨询上,我们把前来求助的人称作案主或来访人。这意味着,其实在生活或工作中,是您更加感受到内心的痛苦,并希望把问题在咨询师这里解决掉。那么,我想,我要帮的人,应该是您。
    从始至终,您一直围绕着一种标准来评判孩子,如“很难记住”、“勉强记住”、“进度很慢”,这个标准不是CCC标准,也不是ISO9001,是由您钦定的。您的这个标准也并没有客观数值厘定,而就是自我的感觉。
    最可怕的,是您拿自己和孩子进行比较。这就好比大象嫌小象力气小,老
    鹰怪小鹰飞得慢。“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是古今亲子教育的通病。
    还记得揠苗助长的故事么,我们的初衷都是伟大而善良的,而不当的行为却能真正伤害我们的孩子。
    小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平时好动又机灵。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个现象!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头脑会时常浮现家庭的场景。面对老师冷酷的脸,她更加迫切想念妈妈亲和的笑容。在很大程度上,小孩子的精神不集中表现了一种回避行为,即他们通过转移的方式来化解内心矛盾。另外,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精神不集中的孩子是因为大脑处理信息较快,所以这类孩子可以在很短时间处理不同的事情,而精神集中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应慢”。我觉得这种说法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并不绝对,但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人的反应是可以经过训练而改变的。
    至于您说有个重大的“发现”,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最最致命的问题。
    就像我们在单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一个职位都对应相应的职责。孩子的学习由谁负责?我敢说0-6岁是家长负责!6岁以后,就是孩子和教师共同承担的事情了。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也写到了,如果6岁之前,我们的孩子进行了丰富而合理的亲子教育,6岁就意味着他或她已经心理断乳了。他可以独立去思考他的生活,并通过求助与咨询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您在苦口婆心地教孩子学英语,显然是希望能够提高她的英文水平。您超越了您的权限,既没有帮助教师,也没有帮助到孩子。相反,儿童产生了一些错误认知。第一,学习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生活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第二,母亲可以给我做一些辅导,上课的时候听不到也没有关系。这种错误认知毒害太深,将会持续贯穿他们的学业生涯。
    第一,不要过多寻问她的学习,去关心她的生活与爱好。一个人只有爱生活,她才会更爱学习或工作。一个对生活都失去兴趣的人,也就失去了梦想,当然也就更加不重视实现梦想的手段——学习与工作。
    第二,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首先以访谈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于学习的讨论。静下心来,把眼前的孩子当作一个成年人。“现在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告诉妈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妈妈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不要着急,只要你努力就好了!”这样的语言就像“踢皮球”,始终把球踢给孩子,让他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哪怕你是大学教授!学校的教师与同学才是他去求助的最佳对象。在求助的过程中,他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沟通。
    第三,规律作息,养成良好习惯。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由她自己来规划,规划好了就要严格执行。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的效率,一
    方面也让他有更强的自主意识,进而提高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想说说如何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力。我不是英语老师,没有资格讲解。但是根据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睡眠之前是最好的时段。每天如果9点睡觉的话,8点30进行英语单词或其他背诵训练就足矣。由于睡前神经紧张于单词的记忆,睡眠时头脑会继续映射单词,大大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其他的时间,不要看单词,让他们多看看大自然吧!
    勇赫

    勇赫撰写的这本新作《孩子独立“靠”父母》,正是献给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一本心的礼物,其中的家庭教育观点及提法绝大多数是原创的,而这些观点及表述的形成依据则来源于——社会学的观念、心理学的思考、相关教育的实践经验。作者力图运用自己的相关体验和理念,以及创新式植入式的方法和在学校一线工作经验,为解决当下一些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模式及方法问题献计献策。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读同龄人写的亲子教育书籍,相信可以产生共鸣,并有助于家庭的幸福与和谐,还会为更多的家长与孩子成为好朋友助上一臂之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