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现代日语示证范畴研究 杨文江 南开大学出版社 97873100628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杨文江著 | 杨文江编 | 杨文江译 | 杨文江绘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文江著| 杨文江编| 杨文江译| 杨文江绘
    •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0
    • 页数:216
    • 开本:其他
    • ISBN:9787310062850
    • 版权提供:南开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杨文江
    • 著:杨文江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2.00
    • ISBN:9787310062850
    •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1
    • 页数:216
    • 外部编号:1222172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绪论PAGEREF_Toc100568459\h 1 1.1?何谓示证PAGEREF_Toc100568460\h 1 1.1.1?示证的定义PAGEREF_Toc100568461\h 1 1.1.2?本研究对示证的基本观点PAGEREF_Toc100568462\h 2 1.2?本研究的理论方法 PAGEREF_Toc100568463\h4 1.2.1?语法素的多功能性PAGEREF_Toc100568464\h 4 1.2.2?语言类型学的视角PAGEREF_Toc100568465\h 6 1.3?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术语 PAGEREF_Toc100568466\h6 1.4?本书的结构 PAGEREF_Toc100568467\h10 1.5?本书的体例PAGEREF_Toc100568468\h 11 第二章?世界语言的示证研究概说PAGEREF_Toc100568469\h 13 2.1?示证研究简史PAGEREF_Toc100568470\h 13 2.2?示证功能的分类PAGEREF_Toc100568471\h 15 2.3?目前示证研究中的主要争议问题 PAGEREF_Toc100568472\h18 2.3.1?示证与(认识)情态的关系PAGEREF_Toc100568473\h 18 2.3.2?示证是语法范畴还是语义功能范畴 PAGEREF_Toc100568474\h20 2.3.3〈亲知〉与〈推知〉的连续性问题 PAGEREF_Toc100568475\h22 2.3.4?强制范畴与非强制范畴PAGEREF_Toc100568476\h 23 2.3.5?示证范畴与自知范畴的关系 PAGEREF_Toc100568477\h24 2.4?示证研究的近期新动向PAGEREF_Toc100568478\h 26 2.4.1?示证研究的两大阵营PAGEREF_Toc100568479\h 26 2.4.2?TAME的普及 PAGEREF_Toc100568480\h29 2.5?evidentiality的汉译问题 PAGEREF_Toc100568481\h30 2.6?小结PAGEREF_Toc100568482\h 32 第三章?日语示证研究的历史PAGEREF_Toc100568483\h 33 3.1?20世纪前期的文献PAGEREF_Toc100568484\h 33 3.2?20世纪50—60年代的国语学文献 PAGEREF_Toc100568485\h35 3.3?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英文文献 PAGEREF_Toc100568486\h36 3.4?寺村(1979,1984)对示证概念的介绍 PAGEREF_Toc100568487\h40 3.5?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文文献中evidentiality的译词 PAGEREF_Toc100568488\h42 3.6?日语语言学工具书中示证相关术语的收录情况 PAGEREF_Toc100568489\h45 3.7?小结PAGEREF_Toc100568490\h 46 第四章?现代日语的示证系统PAGEREF_Toc100568491\h 48 4.1?现代日语的示证范畴、示证策略和表达信息来源的 词汇形式PAGEREF_Toc100568492\h 48 4.2?现代日语的主要证语PAGEREF_Toc100568493\h 55 4.2.1「ヨウ」和「ミタイ」PAGEREF_Toc100568494\h 56 4.2.2「ラシイ」PAGEREF_Toc100568495\h 60 4.2.3「ソウ1」和「ソウ2」PAGEREF_Toc100568496\h 61 4.2.4「ッテ」PAGEREF_Toc100568497\h 63 4.2.5「ッポイ」PAGEREF_Toc100568498\h 66 4.2.6「様子」和「模様」PAGEREF_Toc100568499\h 67 4.2.7?证语的独立用法PAGEREF_Toc100568500\h 70 4.3?日语示证范畴的体系性PAGEREF_Toc100568501\h 71 4.4?小结PAGEREF_Toc100568502\h 74 第五章?亲知示证PAGEREF_Toc100568503\h 75 5.1?文献中有关日语证语<?亲知?>相关用法的论述 PAGEREF_Toc100568504\h76 5.2?日语〈亲知〉示证的特征PAGEREF_Toc100568505\h 79 5.2.1?前接小句谓语的特点PAGEREF_Toc100568506\h 79 5.2.2?可用于过去时PAGEREF_Toc100568507\h 81 5.2.3?可用于疑问句PAGEREF_Toc100568508\h 81 5.3?<?亲知?>与<?委婉?> PAGEREF_Toc100568509\h82 5.4?小结PAGEREF_Toc100568510\h 86 第六章?推知示证PAGEREF_Toc100568511\h 87 6.1?三种推理方式PAGEREF_Toc100568512\h 87 6.2?日语〈推知〉示证与认识情态在推理方式上的异同 PAGEREF_Toc100568513\h89 6.3?日语〈推知〉示证的其他特点PAGEREF_Toc100568514\h 98 6.3.1〈推知〉结论命题的现实性PAGEREF_Toc100568515\h 98 6.3.2〈推知〉证语难以用于连体修饰 PAGEREF_Toc100568516\h98 6.4?小结PAGEREF_Toc100568517\h 102 第七章?闻知示证PAGEREF_Toc100568518\h 103 7.1〈闻知〉的复合事件结构PAGEREF_Toc100568519\h 103 7.2〈闻知〉信息来源的明示问题PAGEREF_Toc100568520\h 105 7.3〈闻知〉信息与心理距离PAGEREF_Toc100568521\h 107 7.4〈闻知〉与〈引用〉的联系与区别PAGEREF_Toc100568522\h 113 7.5?小结PAGEREF_Toc100568523\h 118 第八章?日语示证与认识情态的关系PAGEREF_Toc100568524\h 119 8.1?日语(认识)情态分类的主要观点PAGEREF_Toc100568525\h 119 8.2?日语示证与认识情态的区分标准PAGEREF_Toc100568526\h 125 8.3?日语证语是否表达确信度PAGEREF_Toc100568527\h 132 8.4?小结PAGEREF_Toc100568528\h 137 第九章?日语的自知-非自知对立 PAGEREF_Toc100568529\h139 9.1?自知范畴简介PAGEREF_Toc100568530\h 139 9.2?日语感情形容词自知-非自知的形式对立 PAGEREF_Toc100568531\h142 9.3?日语感情动词自知-非自知的形式对立 PAGEREF_Toc100568532\h145 9.3.1?文献中对「テイル」非体功能的描述PAGEREF_Toc100568533\h 145 9.3.2?自知范畴与语义角色PAGEREF_Toc100568534\h 147 9.3.3?日语各语义角色中的人称敏感现象与「テイル」的非自知功能 PAGEREF_Toc100568535\h148 9.3.4「Vル」与「Vテイル」体现的自知-非自知对立的特点PAGEREF_Toc100568537\h 155 9.4?日语自知与示证的关系PAGEREF_Toc100568538\h 157 9.5?小结PAGEREF_Toc100568539\h 161 第十章?日语示证与其他功能范畴的依存关系 PAGEREF_Toc100568540\h162 10.1?示证与时体 PAGEREF_Toc100568541\h163 10.2?示证与情态PAGEREF_Toc100568542\h 168 10.3?示证与否定PAGEREF_Toc100568543\h 171 10.4?示证与疑问PAGEREF_Toc100568544\h 172 10.5?示证与礼貌PAGEREF_Toc100568545\h 174 10.6?示证的人称效应PAGEREF_Toc100568546\h 179 10.7?小结PAGEREF_Toc100568547\h 181 第十一章?结论与展望PAGEREF_Toc100568548\h 182 11.1?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PAGEREF_Toc100568549\h 182 11.2?本研究的创新点PAGEREF_Toc100568550\h 185 11.3?今后的课题 PAGEREF_Toc100568551\h186 参考文献PAGEREF_Toc100568552\h 189 语料来源PAGEREF_Toc100568553\h 216

    杨文江,目前任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获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日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已出版该领域学术论文、译文和书评二十余篇,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时类型学视角下的日语示证范畴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历史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日语时体研究”,均已结项。

    本书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时类型学视角下的日语示证范畴研究”(项目批准号:15BYY86)结项报告的一部分。该项目于2015年6月立项,2021年1月结项,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本书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考察了现代日语的示证范畴,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语言示证研究的概况、日语示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现代日语各主要示证功能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日语示证与认识情态、自知以及其它功能范畴的关系。书中对日语示证研究史的梳理、对三大示证功能的分析以及对日语示证与其他范畴关系的论证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对今后日语示证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借鉴意义,对国内日语语法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