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 夏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1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夏淼著 | 夏淼编 | 夏淼译 | 夏淼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夏淼著| 夏淼编| 夏淼译| 夏淼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8-01
    • 字数:261千字
    • 页数:26100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6146644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夏淼
    • 著:夏淼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0.00
    • ISBN:9787516146644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08-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8-01
    • 页数:261000
    • 外部编号:843024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第一章  乡村文明的基础概念
      第一节  乡村文明的概念及其建构
        一  “文明”的内涵
        二  “乡村文明”:一个关涉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范畴
        三  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对传统“农业文明”的继承与超越
      第二节  建构“乡村文明”的理论视野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
        二  新乡村建设理论
        三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建构
      第三节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的当代价值
        一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推进乡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三  重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是我国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乡村文明的内涵及其内在结构
        一  乡村文明的理论内涵
        二  乡村文明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乡村文明的内在要求
        一  乡村文明的基本原则
        二  乡村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  乡村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乡村文明的基本特征
        一  整体性与协调性
        二  开放性与包容性
        三  民族性与世界性
        四  时代性与稳定性
        五  创新性与前瞻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农业文明观及乡村文明建设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文明观提炼
        一  马克思:村社制度的历史沉淀性与出路
        二  恩格斯:农业文明与小农策略
      第二节  列宁、毛泽东的乡村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一  列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  毛泽东:特定历史阶段的农村集体化尝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的乡村文明建设指导思想
        一  邓小平理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农村建设战略思路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农村发展战略
    第四章  近现代中国乡村改造与文明建设的历史叙事与启迪
      第一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乡村建设模式探析
        一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
        二  梁漱溟的文化复兴思想及其乡村建设实践
        三  对民国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乡村改造运动
        一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乡村改造运动
        二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以生产关系变革为中心的农村社会变革
        一  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3)
        二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1953—1958)
        三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1958—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突破(1978—1984)
        二  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市场经济探索(1984—1992)
        三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2002)
      第五节  新世纪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一  开创农村经济社会综合改革的新路径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
      第六节  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改造与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启示
        一  以农民为主体,依靠多种社会力量建设乡村社会
        二  尊重农民主体意愿,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  结合乡村实际,发挥农村合作组织作用
        四  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教育
    第五章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  小农经济基础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二  乡村基层治理结构与发展要求的矛盾
        三  乡村文化传统的失序
        四  乡村社会关系中的信任缺失
        五  乡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  乡村文明建设的主体:政府主导,依靠农民,造福农民
        二  乡村文明建设的要求: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三  乡村文明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多样发展,循序渐进
        四  乡村文明建设的灵魂:传统回归,价值重塑,文化再造
        五  乡村文明建设的方针:科学发展,“统筹城乡”,“两个反哺”
        六  乡村文明建设的目标:文明传承,乡村优美,农民富裕
      第三节  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推进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给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二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乡村物质文明
        三  提升农民道德文化水平,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建设乡村精神文明
        四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民主权益,建设乡村政治文明
        五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增进农民社会福利,建设乡村社会文明
        六  倡导自然、和谐理念,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夏淼(1971- ),女,甘肃天水人,199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马思主义科学系,2001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马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马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已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市级软科学招标项目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出版译著一部,主讲《马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奖。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