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大学农村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以新农村发展研究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著 |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编 |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译 |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绘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著|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编|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译|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绘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01
    • 版次:1版1次
    • 印刷时间:2015-12-01
    • 页数:131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8908875
    • 版权提供: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
    • 著:刘冬梅,许竹青,李强 等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36.00
    • ISBN:9787518908875
    •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3-12-01
    • 页数:131
    • 外部编号:8723918
    • 版次:1版1次
    • 成品尺寸:暂无

    一、我国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 (一)高校在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二)高校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优势 (三)高校主导的农村科技服务供给的特征分析 (四)高校主导的农村科技服务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外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经验借鉴——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基本情况 (二)美国农技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三)启示与借鉴 三、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运作现状及问题 (一)引言 (二)新农院农村科技服务的现状及特点 (三)新农院开展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 (四)总结与政策建议 四、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服务效果评估指标构建研究 (一)评价缘由 (二)评价思路 (三)构建原则 (四)评价方法 (五)问题与结论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下 篇 六、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探讨 (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三)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制度保障 (四)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科技服务的成效 (五)存在的问题 (六)启示及建议 七、浙江大学(综合性高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模式探讨 (一)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概况 (二)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主要特点 (三)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成效 (四)综合性大学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所面临的挑战 (五)启示及建议 八、西北农林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一)引言 (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发展轨迹 (三)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运行机制分析 (四)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思考与启示 九、南京农业大学新农院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与政策启示 (一)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政策启示与建议 十、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华中农业大学社会服务模式的历史基础 (二)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运行模式 (三)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服务模式 (四)成效与经验 (五)问题与建议 十一、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农业科技示范模式”案例分析 (一)四川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优势 (二)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农业科技示范模式”案例分析 (三)“雅安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十二、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调研报告 (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优势分析 (二)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三)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成功经验 (四)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未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发展与建设的思路 十三、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主要做法和案例分析 (一)主要做法 (二)案例分析 (三)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刘冬梅、许竹青、李强、王伟楠编著的《大学农村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例》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主要是将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以此形成对我国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现状的认识;下篇主要是将八所典型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主要经验、机制创新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形成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典型模式的认识。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是我国高校承担的重要使命,大学在农村科技服务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高校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工作蓬勃发展,在形式、内容、手段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探索。从2012年起,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在全国39所高校批准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近年来,以这39所高校为代表的大学农业科技服务不断开展机制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在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书经过对8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2-2015年的跟踪调查,分析了我国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描述、对比美国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经验,研究我国高校新农院不同模式及机制,探讨当前我国高校新农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