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 周立群等著 经济科学出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周立群等著著 | 周立群等著编 | 周立群等著译 | 周立群等著绘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立群等著著| 周立群等著编| 周立群等著译| 周立群等著绘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08-01
    • 字数:480000
    • 页数:378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14118223
    • 版权提供: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周立群等著
    • 著:周立群等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3.00
    • ISBN:9787514118223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2-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1-04-01
    • 页数:378
    • 外部编号:781314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总论
    一、中国增长第三极
    二、内源性区域协调体系
    三、区域一体化:进程与展望
    四、区域竞合关系:演化与策略
    第一章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二、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三、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第二章 京津冀经济振兴、产业发展及影响
    一、京津冀在环渤海区域中的地位
    二、区域经济联系与竞争合作关系
    三、京津冀经济发展现状与潜力
    四、近30年京津冀产业演进轨迹
    五、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
    一、产业同构理论研究聚焦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同构实证研究
    三、产业同构影响辨析
    第四章 产业同构、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的比较视角
    一、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的测度与比较
    二、产业同构与产业发展绩效:京津冀和沪苏浙比较研究
    三、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的区别
    四、产业同构与要素密集类型
    五、产业同构正负面效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五章 京津冀的产业创新战略研究
    一、京津冀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二、产业创新的必要性与新产业模式
    三、京津冀产业创新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政府推动和市场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地方政府推动的区域发展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二、市场推动的区域发展机制:一个理论模型
    三、区域协调中的政府策略与市场机制
    第七章 京津冀都市圈的地区差距:理论、测度与比较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较的视角
    一、地区差距的研究回顾
    二、地区差距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
    三、地区差距测度及其结果分析
    四、对子指标的进一步分析
    五、区域协调发展的比较现状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测度、比较与对策--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二、一体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计算
    三、一体化的测度及其结果分析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启示
    第九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进程与现状--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二、三大区域的一体化进程
    三、三大区域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第十章 经济联系度、非均衡发展与经济增长
    一、京津冀经济联系度的测度研究
    二、经济联系度与地区差距
    三、经济增长、资本形成和城市规模
    四、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
    第十一章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机遇与前景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
    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区域竞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选择
    一、建设世界城市的选择
    二、建设世界城市与区域腹地支撑
    三、北京与区域腹地的合作路径选择
    第十三章 区域竞合:天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区域产业合作理论基础
    二、区域竞合发展下的产业竞合关系
    三、区域产业竞合关系中天津产业竞争力分析
    四、提升天津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第十四章 区域竞合: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战略选择
    一、区域多极发展下的各省市经济特征
    二、区域竞合中河北省比较优势分析
    三、竞合中的河北省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周立群,1951年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市经济学会会长、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主编等职,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首席专家。著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中国经济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创新、整合与协调: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实现整体联合、增长极驱动和层级推进,无论在中国经济整体层面,还是在各区域经济层面,都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重要引擎,追踪其发展轨迹,阐释其发展机理,是破解中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命题。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和创新战略来引领。京津冀都市圈崛起以产业自主创新为先导,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以承担起“承南促北”、“带动中西”的使命。周立群等编著的《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了京津冀省市行政规划、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的协调障碍,解析了体制改革和政府合作对区域内部帕累托改进和促成区域协调互补的作用。

    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尚处探索阶段,其进程明显加快。但京津两个城市与河北间的差距始终存在并不断扩大,区域内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了这种差距的成因与累积效应,认为提高区际贸易自由度、市场一体化、有效的主体组织和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

    区域竞合关系呈现新特点。各省市的重新定位对区域经济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提升到靠前的高度,区域合作备受重视和强调。同时竞争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产业研发合作、市场开发、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构建,是区域竞合关系的核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自主创新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将成为东部率先发展的重要引爆点。

    区域经济梯度发展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和创新战略来引领。京津冀都市圈崛起以产业自主创新为先导,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以承担起“承南促北”、“带动中西”的使命。周立群等编著的《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了京津冀省市行政规划、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的协调障碍,解析了体制改革和政府合作对区域内部帕累托改进和促成区域协调互补的作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