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伊斯兰文化前沿研究论集 马明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0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马明良著 | 马明良编 | 马明良译 | 马明良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马明良著| 马明良编| 马明良译| 马明良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6-01
    • 版次:1
    • 印次:1
    • 页数:63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00468882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马明良
    • 著:马明良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00
    • ISBN:9787500468882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6-01
    • 页数:632
    • 外部编号:375112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导论面向新世纪,创建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体系
    伊斯兰文化与文明对话
    文明对话与大中东改革
    伊斯兰视阈中的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认同及其重构
    “以儒诠经”活动及其对当代文明对话的启示意义
    王岱舆的“天命三品”论对当今文明对话的启迪意义
    穆斯林的人生理想——兼与儒家文明的对话
    从《据理质证》看马德新的“回耶”对话观
    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
    伊斯兰文明中的人文思想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
    再论伊斯兰教的和平观——兼及“吉哈德”理念
    伊斯兰研究中的语汇问题——以“吉哈德”为例
    伊斯兰人权观
    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
    纳斯尔教授的“圣道伊斯兰教”观初探
    纳斯尔教授的伊斯兰哲学史观述评
    浅谈穆罕默德·阿布杜的“存在神学”观
    从努尔西到努尔库运动——一土耳其“文化伊斯兰”概说
    文化比较研究
    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主权观之比较
    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和平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伊斯兰法文化与中国法文化的比较研究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阈中耶稣形象之比较研究
    从“真一说”看明清之际的回儒融合
    儒家“五伦”思想和刘智“五典”思想之比较
    伊斯兰文化与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
    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
    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伊斯兰生态文明初探
    穆斯林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观念初探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穆斯林
    对王岱舆、刘智学术地位的再认识——致杜维明先生的信
    他山之石——西方学界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述评
    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
    西海固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权体制
    论法门门宦两份阿拉伯文苏菲传教凭证的文献价值及信息
    陕鄂交界地区回族、伊斯兰教考述
    维吾尔族jamaat群体研究
    《福乐智慧》中所反映的早期苏菲
    云南迪庆藏化回族调查报告
    伊斯兰教法研究
    论教法创制与文化创新
    论伊斯兰教与“神圣律法”伊斯兰法的辩证统一
    伊斯兰法渊源在其文化体系形成中的作用
    伊斯兰教育
    历史上的伊斯兰教育
    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兰州满拉的汉文化需求——以城关区为例
    伊斯兰文献研究
    《古兰经》注疏概观
    穆圣与《古兰经》注疏
    圣训花苑中的智慧花瓣

    伊斯兰文化与文明对话
      文明对话与大中东改革
      朱威烈
    伊斯兰世界在抗议和反对“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文明对话的主张,美国在伊战后提出了全面控制和改造中东的“大中东计划”。本文从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文化、改革文化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分析归纳了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美国“大中东计划”出台前后,开展改革初期的文化观察点和当前处境,旨在引起我国学者的关心和兴趣,推动、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工作。
      从“文明冲突论”到文明对话
      文明对话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冷战结束后美国塞缪尔?亨廷顿教授“文明冲突论”的问世。
    亨廷顿的论文《文明的冲突?》在美国《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上一发表,便引发了广泛而长久的批评和争论,被认为“是继20世纪40年代坎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它几乎刺激了所有文明的神经”。1996年,亨廷顿为“对该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又编写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学界认为,亨廷顿的文章发表以后,立即在国际舆论界与学术界引起相当强烈的反响,尤其以第三世界和中国为甚,因为“他特别担心的是儒教文明(实际上是指中国)与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可能联合起来对西方文明构成最严重的挑战”。亨廷顿的一文一书,前者政策性色彩浓重,后者侧重于提出一个“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和范式”,是一本国际政治学专著。虽说我们中国学者大都不同意他的结论性阐述,即:“这种合作的最突出形式是儒教一伊斯兰教的联系,这样的联系已经出现,对西方的利益、价值和权力提出挑战”;但是,“文明冲突论”客观上毕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更何况,它的主要观点,如“西方与伊斯兰之间几个世纪以来的军事冲突不可能减弱,而且可能会更加激烈”,“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是基本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是第二个冲突的根源”,“伊斯兰和西方之间的冲突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等,都已经反映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中。从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经济、民主列为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并提出在海外推行民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之一,到小布什政府明确提出“大中东计划”,不惜财力、人力、物力欲将伊拉克打造成中东民主国家样板的努力,都不难看出“文明冲突论”对美国全球战略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