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当代北京戏剧史话 胡金兆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9787801707246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胡金兆著著 | 胡金兆著编 | 胡金兆著译 | 胡金兆著绘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胡金兆著著| 胡金兆著编| 胡金兆著译| 胡金兆著绘
    •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0
    • 页数:237
    • 开本:16开
    • ISBN:9787801707246
    • 版权提供:当代中国出版社
    • 作者:胡金兆著
    • 著:胡金兆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0.00
    • ISBN:9787801707246
    •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8-08-01
    • 页数:237
    • 外部编号:374854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北京是个戏剧根基深厚的城市
    一、挑战昆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争”
    二、“四大徽班”进北京——早期京剧诞生
    三、晚清谭鑫培、王瑶卿的艺术革新使京剧成熟
    四、“梆黄两下锅”,女班与科班
    五、民国后京剧突飞猛进,出现四大须生、四大名旦
    六、过去北京的戏园、剧场
    七、上世纪30年代的京剧极盛
    八、梆子有市场,评剧在新兴
    九、沦陷以后北京剧坛的畸形变化
    十、话剧在北京是从无到有慢步走

    第二章 古城庆新生,演剧再繁荣
    一、革命新戏剧征服了古都观众
    二、解放区的新戏曲让老北京观众耳目一新
    三、“推陈出新”指引戏曲的繁荣
    四、话剧、歌剧欣欣向荣迈上北京剧坛

    第三章 时代变,戏剧随之新
    一、戏曲艺人爱国热情高
    二、全国戏曲会演扩展了人们眼界
    三、北京诞生了新剧种——曲剧
    四、群众看戏积极,戏剧评论活跃
    五、改造陈年老戏园,建设现代新剧场

    第四章 昆曲《十五贯》带来的冲击波
    一、首届全国话剧会演后的新繁荣
    二、一出《十五贯》救活了昆曲
    三、面对戏曲剧目贫乏的困难

    第五章 十年大庆,首都戏剧舞台万紫千红
    一、大跃进“现代戏为纲”,北京戏剧界没有乱
    二、紧锣密鼓,筹办建国十年大庆
    三、十月的北京戏剧舞台绚丽多彩
    四、欢庆献礼之后,好戏仍然接睡

    第六章 三年困难,不坠繁荣戏剧之志
    一、周恩来关切程砚秋身后的艺术传承
    二、“三并举”方针诞生,青年新手现异彩
    三、生活虽然困苦,却难挡佳剧迭现
    四、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的巅峰之作
    五、异军突起的话剧《甲午海战》
    六、康生搅和北京戏曲工作
    七、盖叫天北来,梅兰芳仙去
    八、高盛麟、张君秋“走马换将”掀热潮

    第七章 样板戏的由来和十年舞台荒凉
    一、首都戏曲座谈会贯彻“推陈出新”遭抵制
    二、江青其人和样板戏
    三、样板戏“一花独放”,戏剧舞台一片荒凉

    第八章 北京的戏剧回归正常化
    一、《杨门女将》成了试探性气球后的种种
    二、新时期新话剧。出现革命领导人的舞台形象

    第九章 时代观众变化。戏剧萌生危机
    一、戏曲京剧在兴盛中突现萧条
    二、北京的话剧倒还差强人意
    三、振兴热潮与“梅花奖”的诞生

    第十章 不断有创意的演出再次活跃了北京戏剧舞台
    一、话剧还是走在前面——佳作频出
    二、新时期促进了歌剧舞剧大步前进
    三、面临困境气不馁。戏曲在奋力爬坡
    第十一章 21世纪的新北京、新戏剧

    第一章 北京是个戏剧根基深厚的城市
    一、挑战昆曲主流地位的“花雅之争”
    从昆曲在明中期兴起,到清乾隆年间,作为社会尤其首都北京的主流戏曲,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具有无可动摇的地位,出现了大量的好戏、好演员,使中国的民族戏曲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是,任何事物都难免有其局限:昆曲演出用的是文人所写的传奇,文词优美却过于典雅深奥,唱的是曲牌体,作者按曲牌填词度曲,演唱节奏缓慢,适宜有高文化修养的有闲阶级欣赏,备受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推崇而尊为“雅部”;一般文化层次较低的普通百姓看起来却比较吃力,他们更喜欢看通俗易懂、有家乡音乐风格的民族地方戏曲。这就逐渐形成了在北京之外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多种戏曲竞奏的局面。
    南昆指的是昆曲,诞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北弋指弋阳腔,弋阳在江西,是那里流行的戏曲声腔。二者都属于南戏唱曲牌体的范畴。但在明朝中叶,昆山腔在音乐上进行了丰富改革,又获得文人的传奇剧本的支持;获得城市上层社会的喜欢而得到发展;弋阳腔主要演出于农村,还是无伴奏演唱,却受到普通百姓包括农民的欢迎。弋阳腔没有局限于江西,而是东南西北漂流几乎席卷了中国大地,在南方,川剧、湘剧的高腔就源自弋阳腔,到北方与北曲结合,形成了北方的高腔以至后来的北方昆曲。对它官方还是承认的,把昆弋并列。东柳是指山东、淮北的地方戏曲,今天还有山东柳子戏;西梆是流行在山西、陕西一带的梆子腔,即后来的秦腔、晋剧、河北梆子等。这些来自民间的戏曲声腔,流行在农村,音乐上比昆曲简单,却通俗易懂又好听,剧目很丰富。此外还有好多地方戏曲,很受民众欢迎。但是却受到上层士大夫鄙视,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贬之为“花部”,也称“乱弹”。
    在清朝初年,北京的经济有所发展,京城聚集了一些商人,以晋商为主。他们更喜欢看诞生不久、流传在山陕一带的梆子腔。有观众就会有戏班活动,陕西、山西的梆子腔也来到北京。开始,它们无法抗衡强大的昆曲,只能在城外周围简陋的小戏园子演出,看客大多是来自晋、陕的商人和北京城郊当地的普通百姓。梆子不是典雅的曲牌体,而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板腔体,一种板式可以演唱各种押韵的唱词,叙述性强,演出的戏多是民间故事,唱腔、做工、表演、武打都有。但是它们进不了北京城。清王朝规定北京城内满汉分居,旗人住内城(今东城和西城区),内城不许设立戏园;汉人住外城(今宣武和崇文区),戏园只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