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软件调试:卷1:硬件基础 张银奎 人民邮电出版社 97871154925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张银奎著 | 张银奎编 | 张银奎译 | 张银奎绘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银奎著| 张银奎编| 张银奎译| 张银奎绘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2-01
    • 版次:第2版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字数:781.0
    • 页数:485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5492500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张银奎
    • 著:张银奎
    • 装帧:平装-胶订
    • 印次:暂无
    • 定价:118.00
    • ISBN:9787115492500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4-12-01
    • 页数:485
    • 外部编号:9340447
    • 版次:第2版
    • 成品尺寸:暂无

    第 一篇 绪论

    第 1章 软件调试基础 3
    1.1 简介 3
    1.1.1 定义 3
    1.1.2 基本过程 5
    1.2 基本特征 5
    1.2.1 难度大 6
    1.2.2 难以估计完成时间 7
    1.2.3 广泛的关联性 7
    1.3 简要历史 8
    1.3.1 单步执行 8
    1.3.2 断点指令 10
    1.3.3 分支监视 11
    1.4 分类 12
    1.4.1 按调试目标的系统环境分类 12
    1.4.2 按目标代码的执行方式分类 12
    1.4.3 按目标代码的执行模式分类 13
    1.4.4 按软件所处的阶段分类 13
    1.4.5 按调试器与调试目标的相对位置分类 14
    1.4.6 按调试目标的活动性分类 14
    1.4.7 按调试工具分类 15
    1.5 调试技术概览 15
    1.5.1 断点 15
    1.5.2 单步执行 16
    1.5.3 输出调试信息 17
    1.5.4 日志 17
    1.5.5 事件追踪 17
    1.5.6 转储文件 18
    1.5.7 栈回溯 18
    1.5.8 反汇编 18
    1.5.9 观察和修改内存数据 19
    1.5.10 控制被调试进程和线程 19
    1.6 错误与缺欠 19
    1.6.1 内因与表象 19
    1.6.2 谁的bug 20
    1.6.3 bug的生命周期 21
    1.6.4 软件错误的开支曲线 21
    1.7 重要性 23
    1.7.1 调试与编码的关系 23
    1.7.2 调试与测试的关系 24
    1.7.3 调试与逆向工程的关系 24
    1.7.4 学习调试技术的意义 25
    1.7.5 调试技术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5
    1.8 本章小结 26
    参考资料 26

    第二篇 CPU及其调试设施

    第 2章 CPU基础 29
    2.1 指令和指令集 29
    2.1.1 基本特征 30
    2.1.2 寻址方式 31
    2.1.3 指令的执行过程 32
    2.2 英特尔架构处理器 33
    2.2.1 80386处理器 34
    2.2.2 80486处理器 34
    2.2.3 奔腾处理器 35
    2.2.4 P6系列处理器 36
    2.2.5 奔腾4处理器 38
    2.2.6 Core 2系列处理器 38
    2.2.7 Nehalem微架构 39
    2.2.8 Sandy Bridge微架构 39
    2.2.9 Ivy Bridge微架构 40
    2.2.10 Haswell微架构 40
    2.2.11 Broadwell微架构 41
    2.2.12 Skylake微架构 41
    2.2.13 Kaby Lake微架构 41
    2.3 CPU的操作模式 42
    2.4 寄存器 44
    2.4.1 通用数据寄存器 44
    2.4.2 标志寄存器 45
    2.4.3 MSR寄存器 46
    2.4.4 控制寄存器 46
    2.4.5 其他寄存器 48
    2.4.6 64位模式时的寄存器 49
    2.5 理解保护模式 50
    2.5.1 任务间的保护机制 50
    2.5.2 任务内的保护 51
    2.5.3 特权级 52
    2.5.4 特权指令 53
    2.6 段机制 54
    2.6.1 段描述符 54
    2.6.2 描述符表 56
    2.6.3 段选择子 56
    2.6.4 观察段寄存器 57
    2.7 分页机制 59
    2.7.1 32位经典分页 60
    2.7.2 PAE分页 66
    2.7.3 IA-32e分页 68
    2.7.4 大内存页 71
    2.7.5 WinDBG的有关命令 72
    2.8 PC系统概貌 73
    2.9 ARM架构基础 75
    2.9.1 ARM的多重含义 75
    2.9.2 主要版本 76
    2.9.3 操作模式和状态 78
    2.9.4 32位架构核心寄存器 80
    2.9.5 协处理器 82
    2.9.6 虚拟内存管理 83
    2.9.7 伪段支持 87
    2.9.8 64位ARM架构 88
    2.10 本章小结 90
    参考资料 90
    第3章 中断和异常 91
    3.1 概念和差异 91
    3.1.1 中断 91
    3.1.2 异常 93
    3.1.3 比较 93
    3.2 异常的分类 93
    3.2.1 错误类异常 93
    3.2.2 陷阱类异常 94
    3.2.3 中止类异常 95
    3.3 异常例析 95
    3.3.1 列表 95
    3.3.2 错误代码 97
    3.3.3 示例 97
    3.4 中断/异常的优先级 99
    3.5 中断/异常处理 100
    3.5.1 实模式 100
    3.5.2 保护模式 101
    3.5.3 IA-32e模式 109
    3.6 ARM架构中的异常机制 110
    3.7 本章小结 112
    参考资料 113
    第4章 断点和单步执行 114
    4.1 软件断点 114
    4.1.1 INT 3 114
    4.1.2 在调试器中设置断点 115
    4.1.3 断点命中 116
    4.1.4 恢复执行 118
    4.1.5 特殊用途 118
    4.1.6 断点API 119
    4.1.7 系统对INT 3的优待 119
    4.1.8 观察调试器写入的INT 3指令 121
    4.1.9 归纳和提示 122
    4.2 硬件断点 123
    4.2.1 调试寄存器概览 123
    4.2.2 调试地址寄存器 124
    4.2.3 调试控制寄存器 124
    4.2.4 指令断点 127
    4.2.5 调试异常 127
    4.2.6 调试状态寄存器 128
    4.2.7 示例 129
    4.2.8 硬件断点的设置方法 132
    4.2.9 归纳 134
    4.3 陷阱标志 135
    4.3.1 单步执行标志 135
    4.3.2 高级语言的单步执行 136
    4.3.3 任务状态段陷阱标志 138
    4.3.4 按分支单步执行标志 138
    4.4 实模式调试器例析 140
    4.4.1 Debug.exe 140
    4.4.2 8086 Monitor 142
    4.4.3 关键实现 143
    4.5 反调试示例 145
    4.6 ARM架构的断点支持 147
    4.6.1 断点指令 148
    4.6.2 断点寄存器 149
    4.6.3 监视点寄存器 153
    4.6.4 单步跟踪 155
    4.7 本章小结 156
    参考资料 157
    第5章 分支记录和性能监视 158
    5.1 分支监视概览 159
    5.2 使用寄存器的分支记录 159
    5.2.1 LBR 160
    5.2.2 LBR栈 161
    5.2.3 示例 161
    5.2.4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165
    5.3 使用内存的分支记录 166
    5.3.1 DS区 166
    5.3.2 启用DS机制 168
    5.3.3 调试控制寄存器 168
    5.4 DS示例:CpuWhere 169
    5.4.1 驱动程序 170
    5.4.2 应用界面 173
    5.4.3 2.0版本 175
    5.4.4 局限性和扩展建议 178
    5.4.5 Linux内核中的BTS驱动 179
    5.5 性能监视 180
    5.5.1 奔腾处理器的性能监视机制 181
    5.5.2 P6处理器的性能监视机制 182
    5.5.3 P4处理器的性能监视 183
    5.5.4 架构性的性能监视机制 186
    5.5.5 酷睿微架构处理器的性能监视机制 187
    5.5.6 资源 188
    5.6 实时指令追踪 188
    5.6.1 工作原理 189
    5.6.2 RTIT数据包 190
    5.6.3 Linux支持 191
    5.7 ARM架构的性能监视设施 192
    5.7.1 PMUv1和PMUv2 192
    5.7.2 PMUv3 194
    5.7.3 示例 194
    5.7.4 CoreSight 195
    5.8 本章小结 195
    参考资料 195
    第6章 机器检查架构 196
    6.1 奔腾处理器的机器检查机制 196
    6.2 MCA 198
    6.2.1 概览 198
    6.2.2 MCA的全局寄存器 199
    6.2.3 MCA的错误报告寄存器 201
    6.2.4 扩展的机器检查状态寄存器 202
    6.2.5 MCA错误编码 203
    6.3 编写MCA软件 205
    6.3.1 基本算法 205
    6.3.2 示例 207
    6.3.3 在Windows系统中的应用 208
    6.3.4 在Linux系统中的应用 210
    6.4 本章小结 212
    参考资料 212
    第7章 JTAG调试 213
    7.1 简介 213
    7.1.1 ICE 213
    7.1.2 JTAG 214
    7.2 JTAG原理 215
    7.2.1 边界扫描链路 215
    7.2.2 TAP信号 216
    7.2.3 TAP寄存器 217
    7.2.4 TAP控制器 217
    7.2.5 TAP指令 218
    7.3 JTAG应用 219
    7.3.1 JTAG调试 220
    7.3.2 调试端口 221
    7.4 IA处理器的JTAG支持 221
    7.4.1 P6处理器的JTAG实现 221
    7.4.2 探测模式 223
    7.4.3 ITP接口 223
    7.4.4 XDP端口 225
    7.4.5 ITP-XDP调试仪 226
    7.4.6 直接连接接口 226
    7.4.7 典型应用 227
    7.5 ARM处理器的JTAG支持 227
    7.5.1 ARM调试接口 228
    7.5.2 调试端口 228
    7.5.3 访问端口 229
    7.5.4 被调试器件 229
    7.5.5 调试接插口 229
    7.5.6 硬件调试器 231
    7.5.7 DS-5 232
    7.6 本章小结 232
    参考资料 233

    第三篇 GPU及其调试设施

    第8章 GPU基础 237
    8.1 GPU简史 237
    8.1.1 从显卡说起 237
    8.1.2 硬件加速 239
    8.1.3 可编程和通用化 240
    8.1.4 三轮演进 242
    8.2 设备身份 243
    8.2.1 “喂模式” 243
    8.2.2 内存复制 243
    8.2.3 超时检测和复位 243
    8.2.4 与CPU之并立 243
    8.3 软件接口 244
    8.3.1 设备寄存器 244
    8.3.2 批命令缓冲区 245
    8.3.3 状态模型 245
    8.4 GPU驱动模型 247
    8.4.1 WDDM 247
    8.4.2 DRI和DRM 249
    8.5 编程技术 250
    8.5.1 着色器 250
    8.5.2 Brook和CUDA 251
    8.5.3 OpenCL 252
    8.6 调试设施 252
    8.6.1 输出调试信息 253
    8.6.2 发布断点 253
    8.6.3 其他断点 254
    8.6.4 单步执行 254
    8.6.5 观察程序状态 254
    8.7 本章小结 254
    参考资料 255
    第9章 Nvidia GPU及其调试设施 256
    9.1 概要 256
    9.1.1 一套微架构 256
    9.1.2 三条产品线 256
    9.1.3 封闭 257
    9.2 微架构 257
    9.2.1 G80(特斯拉1.0微架构) 257
    9.2.2 GT200(特斯拉2.0微架构) 259
    9.2.3 GF100(费米微架构) 260
    9.2.4 GK110(开普勒微架构) 261
    9.2.5 GM107(麦斯威尔微架构) 263
    9.2.6 GP104(帕斯卡微架构) 263
    9.2.7 GV100(伏特微架构) 265
    9.2.8 持续改进 267
    9.3 硬件指令集 268
    9.3.1 SASS 269
    9.3.2 指令格式 270
    9.3.3 谓词执行 270
    9.3.4 计算能力 271
    9.3.5 GT200的指令集 271
    9.3.6 GV100的指令集 274
    9.4 PTX指令集 279
    9.4.1 汇编和反汇编 280
    9.4.2 状态空间 282
    9.4.3 虚拟寄存器 283
    9.4.4 数据类型 284
    9.4.5 指令格式 284
    9.4.6 内嵌汇编 285
    9.5 CUDA 286
    9.5.1 源于Brook 286
    9.5.2 算核 286
    9.5.3 执行配置 288
    9.5.4 内置变量 290
    9.5.5 Warp 291
    9.5.6 显式并行 292
    9.6 异常和陷阱 293
    9.6.1 陷阱指令 293
    9.6.2 陷阱后缀 293
    9.6.3 陷阱处理 293
    9.7 系统调用 296
    9.7.1 vprintf 296
    9.7.2 malloc和free 297
    9.7.3 __assertfail 298
    9.8 断点指令 299
    9.8.1 PTX的断点指令 299
    9.8.2 硬件的断点指令 300
    9.9 Nsight的断点功能 301
    9.9.1 源代码断点 301
    9.9.2 函数断点 301
    9.9.3 根据线程组和线程编号设置条件断点 302
    9.10 数据断点 304
    9.10.1 设置方法 304
    9.10.2 命中 304
    9.10.3 数量限制 306
    9.10.4 设置时机 306
    9.11 调试符号 306
    9.11.1 编译选项 306
    9.11.2 ELF载体 306
    9.11.3 DWARF 307
    9.12 CUDA GDB 307
    9.12.1 通用命令 307
    9.12.2 扩展 308
    9.12.3 局限 308
    9.13 CUDA调试器API 308
    9.13.1 头文件 309
    9.13.2 调试事件 309
    9.13.3 工作原理 310
    9.14 本章小结 312
    参考资料 312
    第 10章 AMD GPU及其调试设施 314
    10.1 演进简史 314
    10.1.1 三个发展阶段 314
    10.1.2 两种产品形态 315
    10.2 Terascale微架构 315
    10.2.1 总体结构 315
    10.2.2 SIMD核心 317
    10.2.3 VLIW 317
    10.2.4 四类指令 318
    10.3 GCN微架构 318
    10.3.1 逻辑结构 319
    10.3.2 CU和波阵 319
    10.3.3 内存层次结构 321
    10.3.4 工作组 321
    10.3.5 多执行引擎 323
    10.4 GCN指令集 323
    10.4.1 7种指令类型 323
    10.4.2 指令格式 324
    10.4.3 不再是VLIW指令 324
    10.4.4 指令手册 324
    10.5 编程模型 325
    10.5.1 地幔 325
    10.5.2 HSA 326
    10.5.3 ROCm 326
    10.5.4 Stream SDK和APP SDK 327
    10.5.5 Linux系统的驱动 327
    10.6 异常和陷阱 327
    10.6.1 9种异常 328
    10.6.2 启用 328
    10.6.3 陷阱状态寄存器 328
    10.6.4 陷阱处理器基地址 329
    10.6.5 陷阱处理过程 329
    10.7 控制波阵的调试接口 330
    10.7.1 5种操作 330
    10.7.2 指定目标 330
    10.7.3 发送接口 331
    10.7.4 限制 332
    10.8 地址监视 332
    10.8.1 4种监视模式 332
    10.8.2 数量限制 333
    10.8.3 报告命中 333
    10.8.4 寄存器接口 333
    10.8.5 用户空间接口 333
    10.9 单步调试支持 333
    10.9.1 单步调试模式 334
    10.9.2 控制方法 334
    10.10 根据调试条件实现分支跳转的指令 335
    10.10.1 两个条件标志 335
    10.10.2 4条指令 335
    10.11 代码断点 335
    10.11.1 陷阱指令 336
    10.11.2 在GPU调试SDK中的使用 336
    10.12 GPU调试模型和开发套件 337
    10.12.1 组成 337
    10.12.2 进程内调试模型 337
    10.12.3 面向事件的调试接口 339
    10.13 ROCm-GDB 340
    10.13.1 源代码 340
    10.13.2 安装和编译 340
    10.13.3 常用命令 340
    10.14 本章小结 341
    参考资料 342
    第 11章 英特尔GPU及其调试设施 343
    11.1 演进简史 343
    11.1.1 i740 343
    11.1.2 集成显卡 344
    11.1.3 G965 345
    11.1.4 Larabee 345
    11.1.5 GPU 346
    11.1.6 第三轮努力 347
    11.1.7 公开文档 347
    11.2 GEN微架构 348
    11.2.1 总体架构 349
    11.2.2 片区布局 350
    11.2.3 子片布局 351
    11.2.4 EU 352
    11.2.5 经典架构图 353
    11.3 寄存器接口 354
    11.3.1 两大类寄存器 354
    11.3.2 显示功能的寄存器 355
    11.4 命令流和环形缓冲区 357
    11.4.1 命令 357
    11.4.2 环形缓冲区 358
    11.4.3 环形缓冲区寄存器 359
    11.5 逻辑环上下文和执行列表 360
    11.5.1 LRC 360
    11.5.2 执行链表提交端口 362
    11.5.3 理解LRC的提交和执行过程 362
    11.6 GuC和通过GuC提交任务 365
    11.6.1 加载固件和启动GuC 365
    11.6.2 以MMIO方式通信 366
    11.6.3 基于共享内存的命令传递机制 367
    11.6.4 提交工作任务 367
    11.7 媒体流水线 368
    11.7.1 G965的媒体流水线 368
    11.7.2 MFX引擎 370
    11.7.3 状态模型 370
    11.7.4 多种计算方式 371
    11.8 EU指令集 372
    11.8.1 寄存器 372
    11.8.2 寄存器区块 373
    11.8.3 指令语法 375
    11.8.4 VLIW和指令级别并行 375
    11.9 内存管理 377
    11.9.1 GGTT 377
    11.9.2 PPGTT 378
    11.9.3 I915和GMMLIB 379
    11.10 异常 379
    11.10.1 异常类型 379
    11.10.2 系统过程 380
    11.11 断点支持 381
    11.11.1 调试控制位 381
    11.11.2 操作码匹配断点 381
    11.11.3 IP匹配断点 381
    11.11.4 初始断点 382
    11.12 单步执行 382
    11.13 GT调试器 382
    11.13.1 架构 382
    11.13.2 调试事件 384
    11.13.3 符号管理 385
    11.13.4 主要功能 385
    11.13.5 不足 385
    11.14 本章小结 386
    参考资料 386
    第 12章 Mali GPU及其调试设施 387
    12.1 概况 387
    12.1.1 源于挪威 387
    12.1.2 纳入ARM 387
    12.1.3 三代微架构 388
    12.1.4 发货最多的图形处理器 388
    12.1.5 精悍的团队 389
    12.1.6 封闭的技术文档 389
    12.1.7 单元化设计 389
    12.2 Midgard微架构 389
    12.2.1 逻辑结构 390
    12.2.2 三流水线着色器核心 390
    12.2.3 VLIW指令集 392
    12.3 Bifrost微架构 393
    12.3.1 逻辑结构 393
    12.3.2 执行核心 394
    12.3.3 标量指令集和Warp 395
    12.4 Mali图形调试器 395
    12.4.1 双机模式 395
    12.4.2 面向帧调试 396
    12.5 Gator 396
    12.5.1 Gator内核模块(gator.ko) 397
    12.5.2 Gator文件系统(gatorfs) 397
    12.5.3 Gator后台服务(gatord) 398
    12.5.4 Kbase驱动中的gator支持 399
    12.5.5 含义 399
    12.6 Kbase驱动的调试设施 399
    12.6.1 GPU版本报告 399
    12.6.2 编译选项 400
    12.6.3 DebugFS下的虚拟文件 401
    12.6.4 SysFS下的虚拟文件 401
    12.6.5 基于ftrace的追踪设施 401
    12.6.6 Kbase的追踪设施 402
    12.7 其他调试设施 403
    12.7.1 Caiman 403
    12.7.2 devlib 404
    12.7.3 Mali离线编译器 404
    12.8 缺少的调试设施 405
    12.8.1 GPGPU调试器 405
    12.8.2 GPU调试SDK 406
    12.8.3 反汇编器 406
    12.8.4 ISA文档 406
    12.9 本章小结 406
    参考资料 406
    第 13章 PowerVR GPU及其调试设施 407
    13.1 概要 407
    13.1.1 发展简史 407
    13.1.2 两条产品线 409
    13.1.3 基于图块延迟渲染 409
    13.1.4 Intel GMA 409
    13.1.5 开放性 410
    13.2 Rogue微架构 410
    13.2.1 总体结构 410
    13.2.2 USC 411
    13.2.3 ALU流水线 412
    13.3 参考指令集 413
    13.3.1 寄存器 414
    13.3.2 指令组 414
    13.3.3 指令修饰符 415
    13.3.4 指令类型 415
    13.3.5 标量指令 416
    13.3.6 并行模式 416
    13.4 软件模型和微内核 417
    13.4.1 软件模型 417
    13.4.2 微内核的主要功能 417
    13.4.3 优点 418
    13.4.4 存在的问题 418
    13.5 断点支持 418
    13.5.1 bpret指令 419
    13.5.2 数据断点 419
    13.5.3 ISP断点 420
    13.6 离线编译和反汇编 420
    13.6.1 离线编译 420
    13.6.2 反汇编 421
    13.7 PVR-GDB 421
    13.7.1 跟踪调试 421
    13.7.2 寄存器访问 422
    13.7.3 其他功能 422
    13.7.4 全局断点和局限性 422
    13.8 本章小结 423
    参考资料 423
    第 14章 GPU综述 424
    14.1 比较 424
    14.1.1 开放性 424
    14.1.2 工具链 425
    14.1.3 开发者文档 425
    14.2 主要矛盾 425
    14.2.1 专用性和通用性 426
    14.2.2 强硬件和弱软件 426
    14.3 发展趋势 426
    14.3.1 从固定功能单元到通用执行引擎 426
    14.3.2 从向量指令到标量指令 427
    14.3.3 从指令并行到线程并行 427
    14.4 其他GPU 427
    14.4.1 Adreno 428
    14.4.2 VideoCore 428
    14.4.3 图芯GPU 429
    14.4.4 TI TMS34010 429
    14.5 学习资料和工具 430
    14.5.1 文档 430
    14.5.2 源代码 430
    14.5.3 工具 431
    14.6 本章小结 432
    参考资料 432

    第四篇 可调试性

    第 15章 可调试性概览 435
    15.1 简介 435
    15.2 观止和未雨绸缪 436
    15.2.1 NT 3.1的故事 436
    15.2.2 未雨绸缪 438
    15.3 基本原则 439
    15.3.1 最短距离原则 439
    15.3.2 最小范围原则 439
    15.3.3 立刻终止原则 440
    15.3.4 可追溯原则 441
    15.3.5 可控制原则 442
    15.3.6 可重复原则 442
    15.3.7 可观察原则 442
    15.3.8 易辨识原则 443
    15.3.9 低海森伯效应原则 443
    15.4 不可调试代码 444
    15.4.1 系统的异常分发函数 444
    15.4.2 提供调试功能的系统函数 444
    15.4.3 对调试器敏感的函数 445
    15.4.4 反跟踪和调试的程序 445
    15.4.5 时间敏感的代码 446
    15.4.6 应对措施 446
    15.5 可调试性例析 446
    15.5.1 健康性检查和BSOD 447
    15.5.2 可控制性 447
    15.5.3 公开的符号文件 448
    15.5.4 WER 448
    15.5.5 ETW和日志 448
    15.5.6 性能计数器 449
    15.5.7 内置的内核调试引擎 449
    15.5.8 手动触发崩溃 449
    15.6 与安全、商业秘密和性能的关系 449
    15.6.1 可调试性与安全性 450
    15.6.2 可调试性与商业秘密 450
    15.6.3 可调试性与性能 450
    15.7 本章小结 450
    参考资料 451
    第 16章 可调试性的实现 452
    16.1 角色和职责 452
    16.1.1 架构师 452
    16.1.2 程序员 453
    16.1.3 测试人员 453
    16.1.4 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工程师 454
    16.1.5 管理者 454
    16.2 可调试架构 455
    16.2.1 日志 455
    16.2.2 输出调试信息 456
    16.2.3 转储 457
    16.2.4 基类 458
    16.2.5 调试模型 458
    16.3 通过栈回溯实现可追溯性 459
    16.3.1 栈回溯的基本原理 459
    16.3.2 利用DbgHelp函数库回溯栈 461
    16.3.3 利用RTL函数回溯栈 465
    16.4 数据的可追溯性 466
    16.4.1 基于数据断点的方法 466
    16.4.2 使用对象封装技术来追踪数据变化 471
    16.5 可观察性的实现 472
    16.5.1 状态查询 472
    16.5.2 WMI 473
    16.5.3 性能计数器 475
    16.5.4 转储 478
    16.5.5 打印或者输出调试信息 479
    16.5.6 日志 480
    16.6 自检和自动报告 480
    16.6.1 BIST 480
    16.6.2 软件自检 481
    16.6.3 自动报告 482
    16.7 本章小结 482
    参考资料 483

    张银奎,国内知名的调试技术专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和研究工作,曾在英特尔工作13 年,对 IA-32 架构、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尤其是对软件调试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软件调试》《格蠹汇编》等畅销、常销技术图书, 格蠹科技(xedge.ai) 创始人,高端调试网站(advdbg.org)创建者。翻译(合译)作品有《二十一世纪机器人》《观止——微软创建NT和未来的夺命狂奔》《数据挖掘原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复杂问题求解的结构和策略》等。

    1. 软件调试领域的“百科全书”,围绕软件调试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异常(exception)和调试器三条主线,介绍软件调试的相关原理和机制,探讨可调试性(debuggability)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软件可调试性的原则和方法,总结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2. 设有“格物致知”实践环节,提供配套资源,可供读者动手实践;
    3. 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人文故事,让读者体验技术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温度。
    第2版卷1新增内容如下:
    ·关于CPU增加了ARM处理器的相关内容;
    ·关于操作系统增加了Linux系统的相关内容;
    ·关于编译器增加了GCC的相关内容;
    ·关于调试器增加了GDB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全新的GPU内容。

    本书堪称是软件调试的“百科全书”。作者围绕软件调试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异常(exception)和调试器 3 条主线,介绍软件调试的相关原理和机制,探讨可调试性(debuggability)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软件可调试性的原则和方法,总结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第1卷主要围绕硬件技术展开介绍。全书分为4篇,共16章。第一篇“绪论”(第1章),介绍了软件调试的概念、基本过程、分类和简要历史,并综述了本书后面将详细介绍的主要调试技术。第二篇“CPU及其调试设施”(第2~7章),以英特尔和ARM架构的CPU为例系统描述了CPU的调试支持。第三篇“GPU及其调试设施”(第8~14章),深入探讨了Nvidia、AMD、英特尔、ARM和Imagination 这五大厂商的GPU。第四篇“可调试性”(第15~16章),介绍了提高软件可调试性的意义、基本原则、实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讨论了如何在软件开发实践中实现可调试性。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涵盖了相关的技术背景知识,又针对大量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是学习软件调试技术的宝贵资料。本书适合所有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读者阅读,特别适合从事软件开发、测试、支持的技术人员,从事反病毒、网络安全、版权保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学习参考。

    1. 软件调试领域的“百科全书”,围绕软件调试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异常(exception)和调试器三条主线,介绍软件调试的相关原理和机制,探讨可调试性(debuggability)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软件可调试性的原则和方法,总结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2. 设有“格物致知”实践环节,提供配套资源,可供读者动手实践; 3. 丰富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人文故事,让读者体验技术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温度。 第2版卷1新增内容如下: ·关于CPU增加了ARM处理器的相关内容; ·关于操作系统增加了Linux系统的相关内容; ·关于编译器增加了GCC的相关内容; ·关于调试器增加了GDB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全新的GPU内容。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